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选择题
1. 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第17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第19条第2款中还使用了“人民司法机关”的概念。这些规定( )
A.为协商民主奠定了基础
B.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确立了审判独立的原则
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据统计,从1993年到1998年3月,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法律及有关法律的决定有129件,通过法律85件,通过有关决定33件。国务院和全国各地还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这些举措( )
A.主要是为了开展普法教育
B.旨在加强立法监督
C.加强了“依法治国”的基础
D.树立了法律的权威
3.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
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4.1982年修宪及其前后《组织法》《选举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制定,启动了中国宪法政治新的征程。这表明( )
A.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与执行
B.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正式起步
C.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得到完善
D.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升
5.中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 )
A.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
B.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C.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
D.法治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途径
6.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说明( )
A.实事求是是工作的基本原则
B.引领社会风气变革的是人民
C.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D.坚持群众路线是治国的核心内容
7.习近平说:“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指的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
B.保家卫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8.1982年前后,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一批基本法律。这表明( )
A.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9.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的是( )
A.“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 B.《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C.《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作‘违法’,领导人说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其意在( )
A.树立领导人的威信 B.强调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C.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D.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11.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据此可知我国宪法修订具有( )
A.革命性 B.和平性
C.曲折性 D.时代性
1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从公民素养的角度,我们的目标是( )
A.精神文化创造坚持弘扬真善美
B.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倡导社会正义
C.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D.构建自由、平等的社会秩序
二、综合题
13. 20世纪60年代初,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青春,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物 简介
张秉贵 (1918~ 1987年) 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79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进喜 (1923~ 1970年) 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等。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
黄大年 (1958~ 2017年) 1977年,他考入了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他被选送至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他被选为“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雷锋认识的理解。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选择题
1. 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第17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第19条第2款中还使用了“人民司法机关”的概念。这些规定( )
A.为协商民主奠定了基础
B.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确立了审判独立的原则
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解析:选B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共同纲领》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建立人民司法制度,同时使用“人民司法机关”的概念。这些规定奠定了新政权的司法基础,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故选B项;《共同纲领》是第一届政协期间制定的,其为协商民主的结果而非为其奠定基础,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这些规定体现了民主革命的性质,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排除D项。
2.据统计,从1993年到1998年3月,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法律及有关法律的决定有129件,通过法律85件,通过有关决定33件。国务院和全国各地还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这些举措( )
A.主要是为了开展普法教育
B.旨在加强立法监督
C.加强了“依法治国”的基础
D.树立了法律的权威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政府机关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和地方法规,这有利于完善法制建设和加强依法治国的基础,故选C项;材料所述中央和地方通过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加强依法治国的基础,其主要目的不是开展普法教育和加强立法监督,排除A、B两项;D项表述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3.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
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解析:选A 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要体现,故选A项;B项强调的是政策,而题干表现的是实践,排除;艰苦奋斗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仅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4.1982年修宪及其前后《组织法》《选举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制定,启动了中国宪法政治新的征程。这表明( )
A.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与执行
B.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正式起步
C.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得到完善
D.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升
解析:选C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宪法政治遭受曲折,宪法被弃、宪政不存,1982年修宪及其前后《组织法》《选举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制定,为中国宪法政治复原和发展夯实了基础,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得到完善,故选C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排除A项;1949年《共同纲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正式起步,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公民的法律意识问题,排除D项。
5.中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 )
A.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
B.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C.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
D.法治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途径
解析:选B 中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这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的有力支撑,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排除C项;D项夸大了法治的作用,排除。
6.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说明( )
A.实事求是是工作的基本原则
B.引领社会风气变革的是人民
C.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D.坚持群众路线是治国的核心内容
解析:选C 由材料“抓精神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可知,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展开精神文明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故选C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仅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精神文明建设只是治国的一项内容,D项属于对材料的过度解读,排除。
7.习近平说:“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指的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
B.保家卫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析:选D 结合所学可知,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坚持工作,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被誉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故选D项。
8.1982年前后,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一批基本法律。这表明( )
A.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答案:C
9.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的是( )
A.“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 B.《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C.《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D
10.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作‘违法’,领导人说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其意在( )
A.树立领导人的威信 B.强调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C.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D.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答案:B
11.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据此可知我国宪法修订具有( )
A.革命性 B.和平性
C.曲折性 D.时代性
答案:D
1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从公民素养的角度,我们的目标是( )
A.精神文化创造坚持弘扬真善美
B.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倡导社会正义
C.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D.构建自由、平等的社会秩序
答案:C
二、综合题
13. 20世纪60年代初,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青春,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物 简介
张秉贵 (1918~ 1987年) 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79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进喜 (1923~ 1970年) 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等。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
黄大年 (1958~ 2017年) 1977年,他考入了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他被选送至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他被选为“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雷锋认识的理解。
答案:(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结合时代背景对雷锋的认识进行论述。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社会主义劳动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角度论述。
②结合三位人物的卓越贡献和拼搏精神进行论述,从张秉贵作为普通劳动者扎根基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角度论述;从铁人王进喜为中国石油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角度论述;从黄大年作为科研工作者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角度论述。
③结合自身,谈谈自己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