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8 14:0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选择题
1.(2023广东佛山期末)汉武帝时期,政府提供牢盆(煮盐的器具)募民煮盐,收购产品,或设肆售卖,或通过特许商人分销。这(  )
A.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
B.体现了政府对盐业的控制
C.推动了民间私自煮盐
D.增强了对匈奴作战的实力
2.(2023广东汕头二模)某学者指出,吉林发现了带“长”字的汉代瓦当;内蒙古发现了“单于和亲”的汉字瓦当;云南出土了“滇王之印”的汉代金印;新疆沙雅遗址出土“汉归义羌长”印;青海一座匈奴墓出土“汉匈奴归义亲汉长”篆文铜印。以上历史叙述意在表明,汉代(  )
A.对地方势力控制明显加强
B.疆域范围极其广阔
C.汉族与周边民族交往密切
D.儒家思想影响扩大
3.(2023河北名校联盟开学考试)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
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B.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的束缚
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D.适应了汉朝统一的政治需求
4.(2023河北学业水平模拟)古人认为“日出而风为暴,风而雨土为霾”。“霾”字早在商朝就已经出现,其后字体不断演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排列反映汉字演变历程 
B.②字体主要铭刻于青铜器物
C.秦朝将③字体作为通用字体 
D.④字体笔画简约且勾连不断
5.(2023辽宁辽阳期末)汉初的人口较秦代大为减少,大城市人口往往只剩下十分之二三。如在秦代有三万户的曲逆县城到汉初只有五千余户,但这在当时却已算得上是人口大县。这种状况可以用来说明汉初(  )
A.农耕经济的倒退 B.与民休息的必要性
C.人口政策出现失误 D.行政区划的变迁
6.(2023河北张家口模拟)属国制度是两汉政府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实行的一种地方民族管理体制,属国居民“因其故俗”,允许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由政府任命属国都尉领护。这一制度(  )
A.是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的延伸 
B.开创了改土归流政策的先河
C.使边疆管理与内地趋向一体化
D.有利于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
7.(2023湖北十堰期末)近代历史学家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提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这说明秦朝(  )
A.开创三权分立体制 B.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C.官僚政治较为成熟 D.“三公”分工明确
8.“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9.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10.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
11.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各项中能代表商朝文明的是(  )
A.甲骨文 B.儒家学派创立
C.“百家争鸣” D.雕版印刷术
12.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派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十三州部”
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
二、非选择题
13.(2023河北邯郸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县是中央政府直接任命长官的基层政区,因此划定县的区划是确定其他层级政区区划的基础。秦汉时定下了一个基本原则:“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汉书·百官公卿表》)这个原则自然合乎道理,因此为以后历代所遵奉,百里之县成为习惯的称呼,县令有时也就戏称为百里侯。
县以上政区的区划则没有面积大小的明确规定,大致是以所辖县的数量作为大小的衡量标准。汉代的人俗称郡为“千里之郡”,指的是一个郡大约领有十县之地。三国时代的人称州为“万里之州”,也是表示一个州大概包含百县之地的意思,并不是郡非千里见方,州非万里见方不可。说到底,千里之郡与万里之州也是间接以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两项指标来确定幅员大小的。因此在秦汉时代,南方的州郡区划都比北方大得多。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时期划定县的区划原则以及南方州郡区划比北方大的原因。
(2)若探究秦汉时期“百里之县”“千里之郡”“万里之州”的区划面积大小,请举例说明可以查阅哪些类型的史料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选择题
1.(2023广东佛山期末)汉武帝时期,政府提供牢盆(煮盐的器具)募民煮盐,收购产品,或设肆售卖,或通过特许商人分销。这(  )
A.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
B.体现了政府对盐业的控制
C.推动了民间私自煮盐
D.增强了对匈奴作战的实力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政府实行盐的官营,由政府垄断盐的生产和销售,体现了政府对盐业的控制,不利于民间私自煮盐,故选B项,C项错误;盐铁专卖打击了大商人,材料没有涉及对地方豪强势力的打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匈奴作战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2.(2023广东汕头二模)某学者指出,吉林发现了带“长”字的汉代瓦当;内蒙古发现了“单于和亲”的汉字瓦当;云南出土了“滇王之印”的汉代金印;新疆沙雅遗址出土“汉归义羌长”印;青海一座匈奴墓出土“汉匈奴归义亲汉长”篆文铜印。以上历史叙述意在表明,汉代(  )
A.对地方势力控制明显加强
B.疆域范围极其广阔
C.汉族与周边民族交往密切
D.儒家思想影响扩大
 解析题干中吉林、内蒙古、云南、新疆、青海等地分别发现了与汉政府友好往来或者被任命为王的瓦当或官印,说明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密切,故选C项;题干中的“单于和亲”说明匈奴并非由汉朝管辖,排除A、B两项;题干中的信息只能说明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往来密切,不能说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排除D项。
3.(2023河北名校联盟开学考试)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
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B.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的束缚
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D.适应了汉朝统一的政治需求
解析董仲舒在治国方面主张突破家族血缘的限制,面向天下实行王道,这有利于进一步打破宗法思想下的贵族政治,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D项;先秦时期,儒家、墨家等均提出了关注民生的民本思想,排除A项;中国古代王位世袭制保证了王室在国家管理中的特权地位,儒家思想又强调“济世”,“家国一体”的观念始终存在,排除B项;董仲舒新儒学强调三纲五常,把宗法伦理法制化,排除C项。
4.(2023河北学业水平模拟)古人认为“日出而风为暴,风而雨土为霾”。“霾”字早在商朝就已经出现,其后字体不断演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排列反映汉字演变历程 
B.②字体主要铭刻于青铜器物
C.秦朝将③字体作为通用字体 
D.④字体笔画简约且勾连不断
解析③为小篆,是秦朝通用字体,故选C项;①为金文,②为甲骨文,③为小篆,④为楷书,汉字演变历程应为②①③④,排除A项;②为甲骨文,主要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排除B项;笔画简约且勾连不断是草书的特点,而④为楷书,排除D项。
5.(2023辽宁辽阳期末)汉初的人口较秦代大为减少,大城市人口往往只剩下十分之二三。如在秦代有三万户的曲逆县城到汉初只有五千余户,但这在当时却已算得上是人口大县。这种状况可以用来说明汉初(  )
A.农耕经济的倒退 B.与民休息的必要性
C.人口政策出现失误 D.行政区划的变迁
解析材料描绘了由于长期的战争,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朝廷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十分必要,故选B项;“农耕经济的倒退”是农业水平的下降,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人口的减少是战争造成的,与人口政策和行政区划无关,C、D两项错误。
6.(2023河北张家口模拟)属国制度是两汉政府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实行的一种地方民族管理体制,属国居民“因其故俗”,允许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由政府任命属国都尉领护。这一制度(  )
A.是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的延伸 
B.开创了改土归流政策的先河
C.使边疆管理与内地趋向一体化
D.有利于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
解析根据材料“属国居民‘因其故俗’,允许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可知,属国制度的实行缓和了少数民族与中原政权的冲突,有利于缓解民族情绪,适应了边疆民族关系复杂的形势,故选D项;材料中的属国制度是管理少数民族的一种体制,不是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的延伸,排除A项;改土归流是明清以来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实行的废除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治理的改革,排除B项;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与材料中保持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矛盾,排除C项。
7.(2023湖北十堰期末)近代历史学家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提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这说明秦朝(  )
A.开创三权分立体制 B.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C.官僚政治较为成熟 D.“三公”分工明确
解析郡守、郡尉、监御史分别掌管地方行政、军事、监察,与中央的三公九卿制的分工类似,这说明秦朝“三公”的分工明确,D项正确。三权分立体制是西方民主政体,与“三公九卿”有本质的区别,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君主的权限,排除B项。秦朝官僚政治刚刚建立,C项错误。
8.“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根据材料中“石器”和“灰烬”可知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石器和保存和使用火,故①③正确。最早种植粟的是半坡人,②错误;④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错误。
9.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解析: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图片涉及陶器、青铜器和铁器,其中前两幅图片都不属于生产或耕作工具,古代纹饰也不准确,能够全部包含这三幅图片的只有中华文明的演进。因此,答案为A项。
10.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正确答案为B项。
11.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各项中能代表商朝文明的是(  )
A.甲骨文 B.儒家学派创立
C.“百家争鸣” D.雕版印刷术
解析:本题考查商朝文明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出现的,儒家学派是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雕版印刷术出现在隋唐时期。故A项正确。
12.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派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十三州部”
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2023河北邯郸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县是中央政府直接任命长官的基层政区,因此划定县的区划是确定其他层级政区区划的基础。秦汉时定下了一个基本原则:“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汉书·百官公卿表》)这个原则自然合乎道理,因此为以后历代所遵奉,百里之县成为习惯的称呼,县令有时也就戏称为百里侯。
县以上政区的区划则没有面积大小的明确规定,大致是以所辖县的数量作为大小的衡量标准。汉代的人俗称郡为“千里之郡”,指的是一个郡大约领有十县之地。三国时代的人称州为“万里之州”,也是表示一个州大概包含百县之地的意思,并不是郡非千里见方,州非万里见方不可。说到底,千里之郡与万里之州也是间接以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两项指标来确定幅员大小的。因此在秦汉时代,南方的州郡区划都比北方大得多。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时期划定县的区划原则以及南方州郡区划比北方大的原因。
(2)若探究秦汉时期“百里之县”“千里之郡”“万里之州”的区划面积大小,请举例说明可以查阅哪些类型的史料
答案(1)原则:以百里见方的面积作为县的区划基数;以居民的数量作调节。
原因:州郡区划没有面积大小规定;县的数量少;人口数量少。
(2)史料:秦汉历史文献,如《汉书》等;历史地图及地方志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