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复习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复习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8 19:27:06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钢铁长城
素养目标 知识结构
1.利用图片展示,对国防建设形成直观形象,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史料实证) 2.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历史,培养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用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史料实证)
素养目标 知识结构
3.通过自学分析了解国防现代化的形成原因,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培养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历史解释) 4.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从而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家国情怀)情怀) 【重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新时代强军之路。
【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
陆、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比较少。
(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陆军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人民海军
(1)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
   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发展:①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③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交接入列。
华东军区
1971
辽宁舰
3.人民空军
(1)建立:人民空军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20世纪50年代初已拥有3 000多架飞机,在   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
(2)发展:①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抗美援朝
1956
导弹部队的发展
1.建立:  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地位: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3.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4.组成: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5.更名: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
1966
火箭军
新时代强军之路
1.强军目标: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2.政治保障: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   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作战体系:①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   体系。②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古田
联合作战
4.新的格局: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
   、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
实现革命性重塑。
战区主战
时空观念
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
洋务运动期间筹建南洋、北洋、福建和广东等海军,并成立海军衙门,中国近代海军建立;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由于清政府统治的腐败,海军即使装备了近代化武器,也无法改变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
人民军队名称的演变
1927年南昌起义人民军队诞生。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1948年,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家国情怀
我们青少年一代可以为强军之路做些什么
(1)弘扬爱国主义,提高国防观念,增强保卫国家安全的意志、技能和体魄。
(2)增强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创新意识。
(3)积极参军、保家卫国,做一名有志青年。
历史解释
国防建设与科技、经济发展的关系
(1)国防建设必须走科技强军之路。
(2)经济发展是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3)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防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探究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要“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的原因。
答案:巩固国防,抵御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
材料二 清王朝1888年组建北洋水师,虽苦心经营,但最终战败于日本海军……现如今,中国海军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摘编自英国《金融时报》
[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海军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答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海军由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材料三 第一组图片: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
第二组图片: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答案:变化:武器装备更加先进;国防力量更加强大。因素:国家的独立自主、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认识:我国正在走科技强军之路;军队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祖国正在变得更加强大;等等。
[探究3]材料三中第二组图片与第一组图片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 哪些重要因素导致了上述变化 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答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最大限度谋求世界和平,使我国具有反对和制裁侵略的能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4]我国为什么要在和平年代加强国防建设
1.(2023泰安月考)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只海军成立,这只海军部队是(  )
A.东海舰队 B.南海舰队
C.华东军区海军 D.北洋水师
C
2.(2022株洲)俄乌冲突的爆发和持续,使国防建设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下列国防建设成就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是(  )
A.建立华东军区海军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辽宁舰”交接入列
3.(2022邵阳)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其中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D
D
4.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   体系(  )
A.联合作战
B.战略威慑
C.防空反导
D.综合保障
A
5.新时代,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了    的新格局(  )
A.军委主战、战区配合、军种主建
B.军委管总、战区主建、军种主战
C.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D.军委主建、战区主战、军种管总
C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阶段 主要概况
“近岸防御” 人民海军建军初期,只有百余艘陈旧舰艇,力量薄弱,于是提出了以“飞机、潜艇、快艇”为重点的轻型海军的战略指导。海军的作战范围通常远离陆岸不超过300千米,海军要协助陆军抗击来自海洋方向的威胁,实现“近岸防御”的战略任务
“近海防御” 1986年,海军司令员刘华清首次提出“近海防御”的战略,海军的作战范围从300千米以内发展到上千千米,海军从遂行海洋方向作战的配角,将逐步发展成主角。而以导弹驱逐舰为代表的中型作战舰艇的发展,也为海军独立遂行海上作战任务提供了物质条件。“近海防御”在捍卫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至今仍然是我们的海军战略
(1)材料表述了人民海军的战略任务已经经历和即将经历的历史性转变,这两次转变各是什么 据材料,指出哪次转变是新时期国家利益拓展的内在要求。
答案: (1)实现“近岸防御”、实现“远海防卫”。实现向“远海防卫”战略的转变。
阶段 主要概况
“远海防卫”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海洋方向上的国家利益在增大,实现向“远海防卫”战略的转变,是新时期国家利益拓展的内在要求。以航空母舰、新型核潜艇为代表的一批大型作战舰艇的相继入列,也必将促进我军的远海作战能力和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战略防御纵深,从而为实现这一战略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海军的战略任务不断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
答案: (2)保卫祖国海防的迫切需求;中国在海洋方向上的国家利益在增大。
7.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由单一兵种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其主要兵种包括(  )
①步兵 ②炮兵 ③装甲兵 ④防化兵 ⑤陆战队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D
8.(2023成都模拟)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成功下水,使人民海军迈进了“三航母”的新时代。这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是我国(  )
A.对外交往的现实需要
B.海权意识的日益增强
C.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
D.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D
9.毛泽东说,“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如今我国已经拥有陆军、空军及战略导弹部队等五大军种,其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A.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B.陆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空军
C.海军、陆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D.陆军、空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
A
10.1954—1965年,空军院校陆续进行调整。1958年,撤销一批预备学校、文化学校,先后成立空军学院、工程学院、高级专科学校以及通信、卫生等院校。至1965年底,空军共有29所院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各类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有了培训场所。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空军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
A.实战经验的增加
B.综合国力的提高
C.教育培训的加强
D.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C
11.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构建形成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③我国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④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领先的国防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12.人民军队在土地革命时期创立了一整套建军原则和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精兵简政,解放战争时期组建五大野战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调整体制编制,人民军队边战边改,边建边改,愈改愈强。这充分说明人民军队不断走向强大是由于(  )
A.我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B.崇高理想信念的指引
C.人民军队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D.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购
买的6607型主力战舰
我国国产航母
“山东舰”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海军建设发生的变化。
答案: (1)从以购买外国军舰为主转变为自主生产战舰。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海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的原因。
答案:(2)战略性需求,丰富兵种,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利益;需要海外护航,保护海外贸易安全;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有了经济、技术上的支持。
材料二 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从第一艘国产航母、大型驱逐舰下水到歼-15舰载战斗机交付使用,从新型战斗机、预警机、反潜巡逻机整建制改装到新型导弹、鱼雷实现战斗部署,人民海军逐步发展成为五大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战略性军种。从南海岛礁建设到海上维权,从远海联合训练到亚丁湾护航,海军各项建设更加符合强军兴军时代主题,发展战略更加契合大国崛起进程,兵力运用更加适应国家安全发展利益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对海军的发展提一点建议。
答案:(3)继续发扬刻苦钻研精神,丰富强大我们的海军,保障人民的利益、国家安全,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谢谢观赏!(共31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素养目标 知识结构
1.辩证看待国际形势变化与我国外交取得的成就的关系,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国家强大与外交实力增强的关系。(唯物史观) 2.利用图片展示形成直观形象,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培养时空观念。(时空观念) 3.比较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新中国成立初外交政策的背景,提高读图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史料实证)
素养目标 知识结构
4.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家国情怀)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求同存异”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    政策。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情况:①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
   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苏联
外交孤立
2.提出
(1)1953年底,   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   、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   、互不侵犯、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评价: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    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
领土完整
国与国之间关系
尼赫鲁
互不干涉内政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   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   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矛盾分歧:会上,一些国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国主义国家挑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1955
殖民主义
(4)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5)影响: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求同存异
历史解释
1.“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
(1)“同”指亚非各国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都面临着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2)“异”指亚非各国的处境不同,发展的道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原因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于新中国的了解和合作,对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的挑战。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倡导,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温馨提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其本质就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2004年6月8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诞生至今已有五十周年,能在……方面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
[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时间提出的 该原则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953年。为了促进我们同印度、缅甸及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探究2]请写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答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探究3]材料一提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诞生至今已有五十周年,能在……方面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请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翻开了中国外交事业的新篇章,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材料二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曾对记者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已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的国际关系准则,将在新时代,新的背景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探究4]材料一提道:“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材料二中也提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已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的国际关系准则,将在新时代,新的背景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影响日益深入,已经逐渐成为指导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国际关系准则。事实证明,在相互依存而又多元化的世界,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最有生命力的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023滨州)“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反映了我国的外交方针是(  )
A.中苏同盟 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 D.求同存异
B
2.(2022吉林)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求同存异”的方针
B
3.(2022连云港)“两国(中国和印度)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下列选项属于“这些原则”的是(  )
A.和平共处 B.独立自主
C.求同存异 D.多边外交
A
4.(2022大连)2022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推动全球团结与合作。下列选项属于20世纪50年代推动中国同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是(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5.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他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重要意义是(  )
A.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
C.为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D.为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C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6月28日和29日,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认这五项原则将在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国家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予以适用。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有何影响
答案: (1)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材料二 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这次会议成功不了;这次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
(2)从所给材料二判断“这次会议”是指什么会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 (2)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谁在“这次会议”中发出中国的声音 他在该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
答案: (3)周恩来。“求同存异”。
(4)请简述“这次会议”成功召开对新中国的重要意义。
答案: (4)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或国际威望。
7.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D
8.当地时间2020年6月17日,美方不顾中方的严正交涉,将所谓“2020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签署成法。美方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   )
A.平等互利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C
9.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其意在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适用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
B.适用于中国与印度、缅甸两国相处时
C.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直接促成中国全方位外交新局面到来
C
10.一个外国记者在谈到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  )
A.在印度召开
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C.由西方殖民者主导
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D
11.1952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准备实行“一五”计划,国内需要大量资金,国际上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外交方针政策,不再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方针,将和平外交政策具体为五项行动准则。下面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
A.经济政策决定外交政策
B.外交政策受国内情况影响
C.意识形态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D.和平外交是基本国策
B
12.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新中国受苏联影响,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A
13.周恩来的外交智慧不仅显示了他的睿智,更彰显了我国的外交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周恩来在和某国领导人会晤时的讲话
答案: (1)时间:1953 年。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材料一反映了周恩来在哪一年提出的哪一重大外交原则 它的提出和倡导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材料二 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起身,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时任菲律宾外交部部长的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的”。
答案: (2)会议:万隆会议。外交方针:“求同存异”。对待:同情、尊重、民主、平等地对待亚非各国。影响: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材料二是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外交方针 中国是如何对待与会的亚非国家的 周恩来的讲话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同发展。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国的外交理念是什么。
谢谢观赏!(共38张PPT)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素养目标 知识结构
1.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国家强大与外交实力增强的关系。(唯物史观) 2.利用教材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提高读图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史料实证)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源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家国情怀)
【重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难点】中美建交的原因。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但是,在 
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概况:   年10月,第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
1971
26
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敌对: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2)转机: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   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国际地位
(3)历程
尼克松
接触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访华 1972年,美国总统   访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建交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联合公报
1979
(4)中美建交的前提:美国承认    ,   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中日建交: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
1972
全方位外交
1.表现: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   。
(3)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   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
(4)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2.外交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   、
   的外交布局。
3.外交成果:
(1)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
(2)承办会议: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4.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历史解释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1)对中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对美国: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
(3)对世界:增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通过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易错易混
1.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2.中日建交和20世纪70年代初与中国建交热潮出现的原因一般会误以为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正确的则是“中美关系缓和”的影响。
3.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外交布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时空观念
新时期,中国全方位外交的阶段及特点
(1)改革开放后至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转变,中国外交领域出现了以“对外开放”为重心的观念转向。
(2)1992年到2001年,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外交出现了以“做负责任大国”为重心的观念转向。
(3)2001年至今,中国外交出现了以“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重心的观念转向。
新中国外交事业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了中国新政府将不承袭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
——摘编自章百家《论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的实践与经验》
[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又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原则
答案:背景:①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②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二 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 通过 反对 弃权
1961年(第十六届) 38 48 30
1964年 40 57 13
1965年 47 47 20
1968年 44 58 23
1970年 51 49 25
1971年 76 35 17
——韦展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斗争实录》
[探究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1年的“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及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
答案:情况:赞成票远远超过反对票,以压倒性多数通过提案。结果: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并驱逐台湾国民党当局代表。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中美关系改善;等等。
材料三
顺序 史实
1 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 1950年,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
3 1951—1960年,美国拖延、搁置相关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
4 1961年,美国将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问题上升为“重要问题”(需2/3投票门槛,阻挠中国恢复合法席位)
5 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案”提案
6 1971年10月25日,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缅甸等23个国家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
[探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是在哪次会议。
答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探究4]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表格都在论述一个论点,请你概括出这个论点。
答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道路比较困难曲折。
材料四 “一带一路”倡议……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西欧恢复发展经济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
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
[探究5]根据材料四,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目标,并概括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困扰。
答案:目标:共同发展。困扰:①域外因素的干扰;②学者和民众认知度不高。
[探究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的举措。
答案: ①坚持改革开放;②加强中国外交政策的宣传;③加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④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等等。
1.(2023自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战略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下列属于20世纪70年代外交战略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促成印度支那问题解决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
2.(2022烟台)这场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也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基础。“这场访华”的美国领导人是(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麦克阿瑟 D.尼克松
3.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国加入联合国 D.一个中国的原则
D
D
4.1972年中日双方共同签署《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一《联合声明》表明(  )
A.日本支持中国实现现代化
B.中日结束战争状态
C.日本成为中国的坚固盟友
D.中日关系正常化
D
5.2020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中国坚定提出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等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材料所体现的外交理念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一带一路”倡议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材料一表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答案: (1)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材料二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上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
答案: (2)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
材料三 1971年,美国联合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答案: (3)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外交史上哪一重大成就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具有怎样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尼克松“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到美国“最惨重的失败”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4)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7.(2022青岛)1971年10月,刚果总统约见中国驻刚果大使时表示:“这不仅是人民中国的胜利,也是所有进步国家的胜利,是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的胜利。”刚果总统所指的“人民中国的胜利”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日正式建交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8.《时代》周刊把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称为“漫长而刺激的旅行”,而不称之为“访问”。其主要原因是,尼克松来华前(  )
A.中美长期处于对立状态
B.中国尚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
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
9.(2022河北)如图所示目录节选自《百年中美关系史》一书。目录中的“    ”处应填入(  )
A.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
B.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C.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D.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
B
10.(2023成都) 196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而1971年他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常化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
11.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加速演变的世界格局,党中央大手笔布局,全方位推进特色大国外交,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日益形成,中国加快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伙伴遍布天下,是因为中国(  )
①始终秉承和平、发展、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 ②加强同发达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 ③多方努力与世界各国达成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④积极同世界各国建立和谐共生的共同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D
12.(2023烟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也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这些“改善”(  )
A.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推动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贯彻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13.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独立姿态]
材料一 本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答案: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国声音]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发出“中国的声音”,当时提出了哪一外交原则 该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重大突破]
材料三 1972年,美国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在历经多年的对抗与冲突后,关系终于走向缓和……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2年前后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据材料三指出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
答案: (3)由对抗到开始走向正常化。台湾问题。
[大国外交]
材料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全球蔓延凸显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事实证明,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独善其身;要建构一个没有饥馑与疾病的世界,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坚定地致力于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通过分享经验、提供援助、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与全球共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截至目前,中国已向127个国家、4家国际组织提供帮助,并且还在向更多的国家和机构施以援手。
(4)根据材料四,指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外交如何体现一个大国的担当。
答案: (4)致力于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分享经验、提供援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