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狐假虎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狐假虎威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8 14:3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狐假虎威》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所以对本课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容易。除此之外,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产生自我体验,明白故事的含义。但在联系生活实际方面还需要搭好梯子。
教学目标:
读准多音字“转、闷”,会写“食物”2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能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并试着把“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并试着把“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词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min)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2个动物朋友,他们是——老虎和狐狸(板贴图片),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他们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在正式进入故事之前,他们给你们设置了几个小挑战,你们敢不敢接下这个挑战呢?
3.挑战:完成“大风吹”的游戏,听清楚游戏规则:我说大风吹,你们问吹什么?老师说吹戴红领巾的人,那么这时候戴红领巾的同学就要站起来齐读老师指的词语。
预设:吹女生;吹男生;吹戴红领巾的人;吹坐在窗边的人;吹坐第一排的人;吹戴眼镜的人;吹穿校服的人;吹带了手表的人;吹坐最后一排的人;吹有桌布的人;吹坐姿端正的人;吹所有人。【狐假虎威,眼珠一转,扯着嗓子,百兽,违抗,爪子,走一趟,神气,野猪,纳闷,受骗,借着】
评价语1:大家的反应速度真是比老虎扑狐狸还快!
4.恭喜你们,小挑战顺利完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着老虎和狐狸一起走进故事《狐假虎威》。
二、读演结合,传授方法
(一)生字教学(3min)
引语:故事发生在茂密的森林。老虎在干什么?(找食物)
食物,我们把这两个字放进田字格,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食下面良的捺变成了一长点;
预设2:良的第一点落在竖中线上;
预设3:“人”宽“良”窄。
预设4:物,左窄右宽;“勿”的第一笔撇尖落在田字格中心点;横折钩中的折段微微往里斜;第二撇短,第三撇长。
范写,生书空
三、小组合作学习,找关键词句分析人物特点(讨论5min+分析15分钟)
1.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狐狸和老虎,那他们到底谁更厉害呢?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是我们这堂课要一起重点探讨的问题。
请一位同学把学习要求读给大家听。
接下来,时间交给你们。
(一)第一段学习(2min)
预设1:通过“窜”这个动词,可以看出狐狸速度很快,心里害怕被老虎抓住;(请几个同学读一读,将“窜”读短促,读出狐狸速度之快)
预设2:通过“扑”这个动词,可以看出老虎的速度比狐狸更快,比狐狸更有力量。(请同学读,重读,短读,读出老虎速度之快,力量之猛)
预设3:通过“逮住”这个词语,可以看出老虎要比狐狸更厉害,一下子就能把狐狸抓住。(请同学读,重读,读出老虎的迅猛)
2.总结分析形象的方法:通过哪个词语或句子,可以看出角色怎样的特点。
3.齐读第一段。
(二)2-6段学习(5min)
预设1: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会想办法的狐狸。(在脸上的动作,我们可以当做表情:板书“表情”)
预设2:扯着嗓子:可以看出这是一只虚张声势的狐狸。解释扯着嗓子。
预设3: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狐狸为什么说“你敢吃我”,而不说“你不能吃我”或“你别吃我”?)
“你敢吃我”有威吓的语气,说明狐狸装腔作势,同时也在试探老虎
预设4:“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可以看出这是一只被骗了的老虎。说明老虎已经慢慢被狐狸唬住了。
预设5:老天爷……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百兽不包括狐狸,因为它是老天爷派来的百兽首领;老虎在百兽之内,是狐狸的部下。说明狐狸很狡猾。)
预设6: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从想吃狐狸,到“一愣”,再到“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可以看出老虎正在一步步被狐狸的谎言骗住)(老虎“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立刻逃走?——当时老虎还不太相信狐狸,可以随时抓他回来,所以狐狸只能继续骗老虎,不然难以虎口脱险)
预设7:“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
狐狸为什么说“我带你”而不说“我跟你”?
“我带你”说明狐狸拿出百兽首领的架势,与下文老虎跟着狐狸相呼应。
4.男女生各读一段。合作读。
(三)7-8自然段(8min)
预设1: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可以看出狐狸很威风、傲慢的样子。(选一个同学演一演)
预设2: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可以看出老虎逐渐相信狐狸,想最后确定百兽是不是真的怕狐狸。(选一个同学演一演)
(两个学生分别演老虎和狐狸,演出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和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预设3:大摇大摆:狐狸已经非常自信老虎被自己骗住了,所以大摇大摆,非常威风的样子。
过渡:词语找到了,我们一起把它们放到相应的位置吧!请同学读一读词语,然后把它送回到黑板上,看看这个词语是描写谁的。
一起读一读。(齐读四字词语)
问1: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森林里其他动物是什么反应呢?
纳闷,撒腿就跑(做动作理解撒腿就跑)
问2:我想采访一下,小鹿/兔子/小野猪,你为什么要跑呀?(老虎来了)
所以百兽撒腿就跑的原因是因为谁来了?(老虎),它们怕的不是狐狸,而是老虎,原来——(生齐读)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是故事中狐假虎威的意思,那放在现实生活中,狐假虎威指的又是怎样的人呢?
在生活中,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那种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三、合作表演(讨论3min+表演6min)
故事就学到这儿,接下来,我们一起试着演一演。
1.自己找小伙伴尝试演一演,一人演老虎,一人演狐狸,一人演小鹿,一人读旁白。可以站起来小范围尝试表演。
表演评价标准:
(1)表达清楚,口齿清晰,感情充沛,声音响亮★
(2)表情自然、大方,动作设计、表现符合角色★
(3)能脱离课本★
2.合作表演展示。
3.故事就表演到这里,接下来请大家把食物两个字送回田字格,注意关键笔画,注意写字姿势。(3min)
4.后来狐狸又在森林里碰到了老虎,这一回,又会发生什么呢?请你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下课后或者放学后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同学、爸爸妈妈听。(1min)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课文共九个自然段,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寓言往往用虚构的、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或教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象所蒙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本课语言生动形象,非常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在教学时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巧设问题,理解成语的含义
在教学开始,我围绕“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这一大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抓住关键词来推测老虎和狐狸的特点。在教学第8段时,我围绕“百兽为什么纳闷,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些问题,通过采访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和轻松的“采访”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即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学习工具能力,质疑和解疑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分角色表演,加强课文内容理解
在教学中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分角色朗读、配合动作读、开火车读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让课堂洋溢情趣、生趣,并充满活力。通过创设情境,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句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不足之处:
教学时,急于得到正确回答,从而给学生的时间较少,以后在这方面需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