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24 19:3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两个凡是” 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南方谈话”1992中共十四大1997中共十五大酝酿:开端:提出:基本形成:成熟并形成体系:写入党章:形成发展过程◆ 邓小平理论(一)酝酿时期——伟大的转折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结合以下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酝酿时期——伟大的转折的历史背景?1、文革结束,但推行“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
材料2:粉碎“四人帮”之初,“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1977年和1978年 ,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邓小平 (1987年4月) “两个凡是”的内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形成错误的根源是什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实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错误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 (违背实事求是)
影响:“文革”的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
出现“文革”后的“两年徘徊”(必要性)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可能性)影响(3)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2)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材料中反映了邓小平同志怎样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有何意义? 邓小平的这个讲话,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主题报告。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转折标志 填空: ( )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决定把党和国家的( )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 )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 ( )的社会主义道路。1978思想路线工作重点改革开放中国特色“阶级斗争”工作重心:开创了新局面: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二)初步形成——中共十二大、十三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中共“十二大”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影响: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984年,深圳已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变成了全国瞩目的经济特区,邓小平在视察之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城市国有企业开始了扩大自主权的改革。首都钢铁公司等一批最早开始承包制试点的国有企业取得了初步成效。
1984年,包括上海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先后对外开放。
1986年,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在上海诞生。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也获得了极大发展。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中共“十三大”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内容: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基本路线;依据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三步走的战略方针。 “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意义: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提出。(三)成熟形成体系—南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1、结合以下材料概括其背景? 1988年1月13日晚,三名来自内地的著名青年干部思想教育专家李燕杰、曲啸等,在深圳蛇口与近70名蛇口青年面对面座谈。在座谈会上关于“到特区创业能不能为自己‘淘金’ ” 成了青年人和教育家争议的焦点。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引起轩然大波。
  随后,《人民日报》等刊发系列文章予以报道,引发全国关注和讨论,被称作“蛇口风波”。 关键词一:
“淘金者”到底是好,还是坏? 年广九:创办“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
开发有限公司” 1981年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万元。年广九又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将产品迅速打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很快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
 这时,对于雇工超过80人的大户是否肯定其合法地位,上上下下争议很大。
 而“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不少人提出要“办”年广九。
1989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镜头二:关键词二:
这到底还是不是社会主义2.南方谈话主要内容 材料2:“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两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两大根本问题的?这两大问题的解决有何意义? 材料1:“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邓小平 历史意义:邓小平南巡讲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为十四大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把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目标:共同富裕
“三个有利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992后的中国……●中国的学者、专家成为高收入者,彻底扭转了一直以来知识分子被打压的局面。
●大批留学生回国创业,诞生一个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知识精英阶层――“海归派”。 ●下海经商风起云涌。一批批人从体制内移身商海,这些人后来被归为“92派”。 ●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此后,中国一直保持“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家”这一称号。
●深圳综合指数从讲话时的约112点用三个月时间就到了315点高位,涨了1.8倍。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1992年 内容: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意义: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标志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党章》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邓小平的理论形成过程(五次会议和一次南巡)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1997十五大最终形成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十四大
体系完整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成熟并成体系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1987十三大
初步形成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十二大
首次提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酝酿时期主要理论时间过程二、到底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简而言之,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理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1.指导思想:
2.建设道路:
3.社会发展阶段:
4.基本路线:
5.社会主义的本质:
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7.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 1.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2.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提供了理论武器。 3.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

下一个中国:
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
?①国际: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②国内:
A.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B.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1.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应对新形势的发展?如何加强党的建设?2.形成过程创立:2000年,明确提出
形成: 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讲话,阐述“三个代表”
成熟: 2002年,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写进党章3.内 涵4.精 髓解 放 思 想 实 事 求 是 与 时 俱 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根本、是基础条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出发点、归宿点和落脚点5.历史地位(1)精神实质:
①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②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③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本质在执政为民。
(2)历史地位: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②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④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国际国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2002年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写 进《党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指针。 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比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比较知识延伸科学发展观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提出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
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 _____ 以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BD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A4、科学地回答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是 ;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是 ; 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E、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DE课堂训练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8年中国特大洪涝灾害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2001年世界反恐形势严峻,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 国际国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近现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运动:是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运动:则是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运动: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信息管理中心   当前党员队伍社会成分的结构的比例比较合理,党员的社会成分、社会职业趋于多样化 ,既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又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但是,当前党的队伍状况与党在21世纪所要应对的挑战和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还是不太相称。
一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年富力强,愿意为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的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还被限制在党的队伍之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