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物质性质的探究学案(无答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学案(无答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7-08 15:1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一些物质常见的性质。
2.通过对比,能够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区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通过对铜受热变黑原因的探究,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过程
一、承上启下
什么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变化 请分别举例。
二、问题引领
主问题一:什么是物质的性质 如何区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性质是物质的        。
2.描述物质性质时要        。因为物质的某些性质(如状态、熔点、沸点)会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3.思考:火柴梗、镁条能够燃烧,我们说火柴梗和镁条具有    ;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我们说氧气具有    。这些性质在     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4.结论:①物质在      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包括:    、    、稳定性、酸碱性、    、还原性、毒性等。
②不通过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    、    、熔点、沸点、硬度和    等。
③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方法:是否需要通过      才能表现出来。
活动:比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填写下表。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        ,是对物质特点的描述;叙述物质性质时常用“    ”“    ”“    ”“    ”等表现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叙述物质的变化时强调的是“变”的过程
联系 性质    变化,变化    性质
主问题二:铜受热变黑原因的探究。
【提出问题】 教师演示: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问题:铜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说说变化的原因。
【形成假设】
形成假设 预测
假设1:          若是,则可以通过                验证
假设2:          若是,则可以通过                验证
【设计并实施实验】
实验一:验证假设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和判断
实验二:验证假设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和判断
  【获取证据、分析解释、形成结论】
解释 实验一说明  ; 实验二说明
结论      
【反思评价】 上述的结论是否正确 如何检验 可通过对       的鉴别去证明。
实验三:将铜片直接在酒精灯上多加热几分钟,冷却,用小刀将铜片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质刮落到干净的纸上,反复数次,使得到的黑色物质足够多,再移入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硫酸。
现象:  。说明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了    。
反思:铜在空气或氧气中受热生成的黑色物质是    ,所以上述的结论    (填“正确”或“错误”)。
【表达交流】
1.以上化学反应可用文字表达:  。       
2.同学们就以上现象、解释和结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交流,可提出其他预测和实验证实的思路。
主问题三:探究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差异。
(1)呼吸作用要消耗    ,并生成     。
(2)木条燃烧要有氧气参加,氧气含量越    ,木条燃烧越旺。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作用,使澄清石灰水    。当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时,
    现象出现得较快,且较明显。
(4)探究过程如下:
图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集气瓶收集两瓶空气,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②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比伸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燃烧得更    ,燃烧的时间更     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③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滴入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     ,滴入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注意】 设计对比实验时要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只改变要探究的条件。如收集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体积相同、步骤③中滴入澄清石灰水的浓度和体积相同等。
  三、自我评价
1.下列氧气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无色、无气味 B.沸点低 C.能支持燃烧 D.不易溶于水
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
A.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固体小颗粒,可用于净水——利用了活性炭的化学性质
B.石蜡熔化——物理变化
C.蔗糖溶解——物理性质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性质
3.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可燃性 B.延展性 C.酸碱性 D.氧化性
4.下列叙述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一氧化碳有毒
D.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5.如图是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滴入的澄清石灰水的滴数要相同
B.该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C.该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振荡集气瓶,有利于气液充分接触,产生更明显的现象
6.某化学兴趣小组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发现铜片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的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烟灰。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查阅资料] ①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②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由铜片变黑,试管外表面无黑色物质出现,可推知    (填“甲”“乙”或“丙”)的猜想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    有关。
实验二:取一支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真空泵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加热,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取下胶塞后的现象:         。说明乙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    的干扰。
(2)实验二用真空泵抽出试管内的空气的目的是  。
(3)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写出金属铜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