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作者关注社会、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了解时评的写作方法,即首先提出一种现象,其次对其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针对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论述时学会运用排比举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情感认识获得提升,“行高雅之文明事,做高雅之文明人”。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议论文并不陌生,对论证方法也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大略读懂本文并不是什么难事。《论“雅而不高”》这篇课文,除了在内容上要让学生通晓明白之外,还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排比举例的论证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运用排比举例对某些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论述。
◆难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4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合作法
5课型
讲授型
6教学时数
一课时
7资源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8教学过程
8.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课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崇礼尚雅,追求高雅。焚一炉香,抚一曲古琴,是为高雅;约三五知己,把酒赏景,吟诗作赋,亦为高雅。“高”与“雅”犹如一对儿孪生兄弟一样,形影不离。可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这两兄弟好像有些不和,出现了要分道扬镳的端倪。目前社会上有些人“雅”“高”分离,只是表面文雅,实则言行不高,只留于浮雅、伪雅的层面,雅在浅表,附庸风雅。今天,让我们随着李景阳先生的这篇文章《论“雅而不高”》,一起去对这种现象探个究竟。(板书:题目、作者)
活动2【讲授】二、引题探究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幻灯片Page 2)
通过这段对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的测试,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文雅之极的象牙塔内,也存在一些品行并不高尚的行为。天之骄子是为雅,但懒于助人则为不高;社会栋梁是为雅,但缺乏公德则为不高;无人售票是为雅,但趁机逃票则为不高;高等教育是为雅,但拾金自昧则为不高;青青校园是为雅,但漠视环保则为不高。高等学府中尚且如此,那么社会上的“雅而不高”现象又如何呢?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0页,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迅速阅读一下课文,并标好自然段,在阅读中思考幻灯片上的3个问题:(幻灯片Page 3)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的?
3.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读的时候,巡视、计时、写板书:论点、论证过程、论证方法)
活动3【讲授】三、基本阅读
这篇文章在文学样式上,属于时评。(板书留白)所谓时评,就是对当下的时事进行评论的文章。它往往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的对象,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凡人琐事,都可有感而发,作出评论。它既可以是对先进的新生事物进行颂扬褒奖,也可以对落后的丑恶现象进行鞭挞抨击,还可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阐发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那么,本篇文章作者是就哪一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呢?(学生齐答:雅而不高)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应是什么?在第几段的哪句话呢?作者面对生活现状,渐悟出什么?(板书:“论点:雅而不高”)
本文是时评,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作者在第1自然段提出观点之后,紧接着就要进行论证。分析论证的过程是第几自然段呢?(学生齐答:2~6段)。那么,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的?(学生:两方面,硬与软两张皮,表与里两张皮)(板书:硬与软、表与里、两张皮)
活动4【讲授】四、精讲精读
我们先来看硬与软两张皮。论述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呢?(学生:举例论证)举了哪些例子呢?
生1:自选超市,偏下手抓
生2:空调车里,吸烟或摆臭脚
生3:公寓楼内,大吼大叫
生4:轿车出行,笛声长啸
教师提问:这类雅高分离的实质是什么呢?(学生齐答:“物质硬件上去了,精神软件跟不上。”)即硬件高雅,软件低俗。
再看表与里两张皮。作者对表与里的认识是怎样的?(学生:意思是并非不雅,但雅在浅表,或谓浮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学生:举例论证)举了哪些例子呢?
生1:“品位”、“档次”常挂嘴头,洋话国骂各尽其用
生2:遮口剔牙,烟雾喷人
生3:雅兴高歌,却爆粗口
教师提问:总结这类雅高分离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齐答:缺少文化底蕴的支持)这类雅高分离的实质是:外表高雅,言行低俗。
在分析问题之后,紧接着就是7、8段的解决问题。齐读第7段,作者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增强文化底蕴)
紧随第7段,第8段作者告诉我们要想增强文化底蕴,首先要干什么?(学生:将物与习搞成一张皮)再往下看,“物”指什么?(学生:物质环境)“习”指什么?(学生:人的行为)“搞成一张皮”怎么理解呢?(学生:让物质的环境与人的行为协调起来)在这里,作者给出我们他的解决方法:①增强文化底蕴②物与习搞成一张皮。
请同学们看一下幻灯片(教师回讲台),梳理一下文章的脉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幻灯片Page 4)
活动5【练习】五、课堂小练
通观全文,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文的论证方法?(学生:排比举例论证法)(板书:排比举例)是的,排比举例论证法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除了书上的例子,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例子,看看同学们能否尝试运用第4自然段的句式“……是为雅,……则为不高”来对这些现象进行表述。老师举例:超市购物是为雅,用脚踢购物篮则为不高。(幻灯片Page 5)
生1:城市绿化是为雅,随地小便则为不高。
生2:出国旅游是为雅,随地吐痰则为不高。
生3:站台广告是为雅,随手涂鸦则为不高。
生4:乘空调公交车是为雅,拥挤插队则为不高。
生5:骑单车环保出行是为雅,乱穿防护带则为不高。
生6:公园鸟语花香是为雅,随处乱挂乱搭则为不高。
生7:三五好友小聚是为雅,沿街赤膊搓麻则为不高。
活动6【活动】六、合作拓展
1.以上是我们对“雅而不高”现象的列举。老师这里还有几组话题,大家试着仿照本文的排比举例法,采用“……是为……,……则为不……”的句式,来为①富而不贵、②卑而不鄙、③远而不离这三个话题写出排比句。(幻灯片Page 6)六人为一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然后每个智囊团派出一位新闻发言人来宣读作品,限时五分钟。(教师下场辅导)
组1.富而不贵:
养名犬爱宠是为富,任宠物随地大小便则为不贵;
听音乐会、看歌剧是为富,其间大声说笑、起哄则为不贵;
高档西餐厅用餐是为富,餐后敲打盘子碗筷则为不贵;
开高档跑车是为富,路口乱闯红灯则为不贵。
组2.卑而不鄙:
杜甫身居茅屋草堂是为卑,但心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则为不鄙;
陆游被免官卧病榻上是为卑,但心里“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情怀则为不鄙;
范仲淹被贬谪“处江湖之远”是为卑,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许身社稷的精神则为不鄙;
孙中山一介布衣的出身是为卑,但“布衣亦可傲王侯”的英雄气魄则为不鄙。
组3.远而不离:
身在曹营是为远,心在汉则为不离;
游子客居他乡是为远,心系故乡亲人则为不离;
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是为远,地球绕着太阳转则为不离。
2.“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在小组的话题,整理刚才同学的发言,自己稍作修改和补充,写一组排比句,句式任选,限时三分钟。
明确:卑而不鄙是杜甫虽身居茅屋草堂,但心愿“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卑而不鄙是范仲淹虽被贬谪“处江湖之远”,但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许身社稷;卑而不鄙是陆游虽被免官归乡,但却“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深情。
明确:远而不离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而不离是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远而不离是苏轼《水调歌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活动7【讲授】七、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时评《论“雅而不高”》,了解了时评的文体特点,重点学习了排比举例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较广泛全面的列举事例,还可以通过排比形成语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幻灯片Page 8)
活动8【讲授】八、感情升华
也有人曾这样问过我:“你的一堂课,能否彻底改变学生们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呢?”我说:“不”。一堂课对于纠正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不高雅行为,或许并不能立竿见影、药到病除。但是我也相信,一堂课就如同一盏灯,灯光亮一些,那么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高”是时代进步的标志,“雅”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高”若不存,人类将还原到动物世界的愚钝蒙昧;“雅”若不生,社会将倒退至原始部落的荒蛮昏愦。那么,就让我们所有人从现在做起,行高雅之文明事;那么,就让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做高雅之文明人!
活动9【作业】九、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课后配套习题。
2.以“贫而不贱”为话题,进行排比举例,句式自定,要求至少举出四个例子。(幻灯片Page 7)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