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知识链接
——何为时评?
对时事、热点进行分析、评议的文字、言论。
你评我议:
2014年11月,深圳市某中学为几个试点班级的师生配备了用于教学的平板电脑,这一行为广受师生关注,引来热议。该学校因此被一些校友们调侃为“有钱、任性”。
车队与红灯
徐勤
一、初步阅读理思路
1.《车队与红灯》这篇时评关注了什么社会现象?
2.围绕这一现象,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进行阐述,得出了什么结论?
1.“两会”车辆不再一路绿灯。
2.惯例扰民,早有异议。
车队与红灯
3.“一路绿灯”为开会,扰民之举实不该。
4.“一路绿灯”有渊源,不是平等乃特权。
5.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英王也不能例外。
6.谁遇红灯谁让道,法规面前无特权。
引话题
析后果
析本质
析原因
联古系今
得结论
二、推敲佐证得“框架”
——以时评《我进的是大学,不是娱乐圈》为例
引出网络热门话题(1)
分析本质——大学借助互联网自我推广是时代必然(2)
指出过度娱乐化宣传的弊端,反思学生真正需要,亮观点,举名校事例(3、4)
倡导大学不应媚俗,应担责任,宣传取决于境界(5)
引
析
议(联)
结
三、社会热点面对面
国事家事天下事 天天都有新鲜事
你评我评大家评
这个观点我看行
热点: 近年来电视荧屏上,活跃着几类人——后妃娘娘、抗日英雄、婆婆媳妇。请针对此事,构思一篇时评。
四、你方唱罢我登场
——请看拙作《“宫斗”纷纷当休矣》
“宫斗”纷纷当休矣
如今的电视剧市场,似乎是宫斗剧、抗日神剧和都市家庭伦理剧三分天下。相较于手撕鬼子和婆媳斗法,“宫斗”剧似乎显得“高大上”了许多,这也许是“宫斗”剧拥有这样多的观众的原因吧。
说起“宫斗”剧,其滥觞应该是港剧《金枝欲孽》和《宫心计》,紧随其后的是内地的《宫》、《步步惊心》、于妈的“美人”系列,若论及巅峰之作,当属2012年的《后宫甄嬛传》。它以考究的道具礼仪,精致的服饰妆容胜出,再加之模仿《红楼梦》等名著的语言,挪用古诗词的词句,一时收视之热,人气之高,风光无两。它甚至闯美入韩又登日,刮起了“甄嬛”热,对于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是,“宫斗”剧的价值,恐怕也就只有这些了。
从其创作本质来看,它们是这个泛娱乐时代的产物,无法承担再现真实的历史面貌这一责任,当然也就更无法照进当下的社会现实。它们不能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社会价值更无从谈起。
不仅如此,当此类文艺作品形成潮流,占据荧屏时,我们满眼看到的都是“宫斗剧”的主角——后宫女子。在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视为合理。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表现出对这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没有质疑和反叛,没有对与错、善与恶的区分,所异者只有手段的高下与计谋的成败,以及由此带来的命运的迥然分野。这样的价值基础是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宫斗”剧秉持这样一种价值规范和意义逻辑,将给热衷于此的观众们什么样的影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警惕。
有人说“宫斗”剧是“复古”风潮的体现。但我以为,
不是所有的“古”都适合“复”。鲁迅曾质疑“从来如此,便是宝贝”的观念。 “宫斗剧”不同于历史正剧,它的盛行,其实是一种复兴传统的美好愿望与举措不当的错位现象。这一愿望促使我们到历史中去寻求资源与基础,试图用文艺作品呼唤传统的回归。但时代理性极度的匮乏,却使我们在创作“宫斗”剧和欣赏“宫斗”剧时,缺乏充分的辨析能力和批判能力,让一些诸如皇权至上、政治权谋等历史的沉渣借此浮泛,让纷纷的“宫斗”剧迷惑了心神。
莫让浮云遮望眼。只图娱乐效应而罔顾文化责任的“宫斗”剧这把火,该熄了。无论编剧还是观众,只有保持充分的理性意识和批判精神,才能在创作与传承中正确利用历史资源,创作出不朽的作品。
四、你方唱罢我登场
——请看拙作《“宫斗”纷纷当休矣》
引出关注的时事(1)
分析“宫斗”剧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2-4)
亮观点,“宫斗”剧盛行的本质是愿望与举措之间错位(5)
得出结论,呼唤倡议(6)
五、牛刀小试显锋芒
请在以下两个热点中选一个,根据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时评的写作思路,确立你的观点,并列出一篇提纲。
1.2014年6月25日,“高调慈善”的中国道德模范陈光标为美国无家可归者精心准备了慈善宴。但他未按起初承诺给每人发放300美元现金。有人对此表示“受骗了”;还有人称有“被羞辱的感觉”。
2. 在一篇火爆朋友圈的名为《少年不可欺》的帖子里,不想忍气吞声的少年指责优酷盗取创意。 少年和伙伴在今年9月成功放飞热气球拍摄地球,并把航拍照片和经历以《追气球的熊孩子》为题撰文发布上网。但称随后被优酷和陌陌盗取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