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 六《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 六《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7-08 14:0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圆的认识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材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2. 了解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画圆,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正确地画圆。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3.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用圆规正确地画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教学难点:圆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圆规、课件、直尺、学习单 学生:圆形纸片、圆规、直尺、教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你们平时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上学? 生:汽车、步行、骑自行车。 师:老师和你一样,也是骑自行车上学的。上学路上我就在想,是哪位伟大的发明家发明了自行车?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 播放自行车发展史的介绍短片。 师:仔细观察这些不同形态的自行车,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车轮都是圆形的。 师: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不行吗? 生:正方形、三角形有顶点,有角,不容易滚动。 师:那椭圆形的车轮呢? 生:椭圆也不行,虽然它可以滚动,但滚起来会上下颠簸。 师:看来,对比其他平面图形,圆有它的独特之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圆的世界,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圆、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圆形车轮导入,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让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生发出数学思考,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动手操作,探究发现 (一) 利用素材,尝试画圆 师: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 生:圆和多边形都是平面图形。 师: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有顶点。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没有顶点。 师:要想研究圆,咱们就得先画一个圆,你想到了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来画圆。 生:圆规。 师:你能介绍一下你的圆规吗? 生:圆规有两只脚,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活动一:(1)用圆规画一个圆。 师:你是如何用圆规画圆的? 生:我先定好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师:(投屏呈现收集的学生作品)他画的圆问题可能出在哪? 生:画圆时,笔尖动了 生:固定的针尖动了。 师:谁能总结一下,如何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生:圆规的针尖要固定。(板书:定点)圆规旋转的时候,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也要固定。(板书:定长) 师:真会总结!有了这些经验,老师也忍不住尝试画一个圆了,和老师一起画,好吗?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用圆规再画一个与刚才大小、位置均不同的圆。 师:想一想:这两个圆有什么不同? 生1:它们的大小不同。(板书:大小) 生2:它们的位置不同。(板书:位置) 师:(出示学生作品)回想一下,你是如何用圆规画出两个位置不同的圆的? 生:移动了圆规针尖的位置。(边指边说)画左面的车轮时,针尖固定在这里;画右面的车轮时,针尖固定在这里。 师:(放大图片,让学生观察纸上的针眼)果然!看来,针尖的位置,也就是画圆时固定的点决定了圆的位置。这个点在数学上有个名字,叫做圆心(板书),用字母0表示。说一说,是谁决定了圆的位置? 生:圆心。 师:那么,如何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呢?生:调整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距离大画出的圆就大,距离小画出的圆就小。 师:你的意思是,圆规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圆的大小?以这个圆为例,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实际上是从哪到哪的距离? 指名学生到前面指一指黑板上的圆。 生:从圆心到圆边上的距离。 师:边上,是这条曲线,对吗?“这条曲线上”可以叫做“圆上”。你能用线段表示出这段距离吗? 学生独立画线段,教师巡视。 师:这条线段有个名字,叫做半径(板书),用字母r表示(在黑板上画)。提问:说一说,是谁决定了圆的大小? 生:半径。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活动一(1)画圆练习的基础上呈现活动一(2)。两个设计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必须依托一大一小的两个圆,学生直观感受并理解了“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 师:这条线段一个端点是圆心,一个端点在圆上,圆心连接圆上这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那连接这一点呢?这一点呢?这些线段都是这个圆的半径,我们可以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半径呢? 生: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 师:圆上还有一条线段也比较特殊,这条线段在这个圆上是从哪到哪? 生:通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上。 师: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师:在自己画的圆内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后进行画一画,有助于加深对圆心、半径、直径意义和特征的理解。 (三)探究圆的特性 1.活动二:拿出你的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与你的小伙伴共同探究学习单上的问题,验证你们的结论,并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汇报表里(3分钟)。 (1)在圆片上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关于这些半径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2)在圆片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关于这些直径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4)沿着圆的直径折一折,你们有什么发现? 2.汇报: (1)在圆片上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关于这些半径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生:圆的半径有无数条,而且它们都一样长。 师: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光靠猜想不行,需要验证。 组1:可以继续从圆心往圆上画线段,如果线足够细,就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 组2:因为圆上有无数个点,圆心连接圆上的任何一个点都能画出一条半径,所以半径有无数条。 组3:将圆形纸片对折对折再对折,都能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半径都在对称轴上。 组4:用尺子量半径,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组5:因为画圆时“定长”没变,所以半径的长度不变;因为笔尖每转动一点就是一条半径,所以半径有无数条。 教师利用课件配合演示,并顺势出示半径特征:圆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师:(出示不同圆的半径)这两条半径的长度也相等吗? 生:不相等。 师:那我们要怎么描述半径的特征? 生: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先尝试探究半径的特征,再用直观操作、想象、推理等多种方法充分地进行验证,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2)在圆片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关于这些直径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圆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并且这些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设计意图】认识了半径的定义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直径的定义及其特征的理解便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生:一条直径是由两条半径组成的,所以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吗? 生:d=2r或r= (4)沿着圆的直径折一折,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就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生: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主动探索,从而明确直径和半径的特征,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3.课堂检测(判断)。 (1)以一点为圆心可以画无数个圆。(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 (4)直径比半径长。( ) (5)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 ) (6)同一个圆,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也都相等。( ) 聚焦生活,发现应用 其实,刚才我们的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人发现了。墨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有“圆一中同长也”的描述,这个发现比西方早了整整1000多年。结合刚才的探究,你知道了“一中同长”是什么意思吗? 生:一中是指圆只有一个中心点,同长是指从圆心到圆上的线段,也就是半径,长度都相等。 【设计意图】链接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师:其他图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等)有没有“一中同长”这一特性呢? 生:没有。 1.现在,你能结合圆的“一中同长”这一特性,尝试解释一下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生:以正方形为例,由于它的中心到边上各点的距离不相等,运动的轨迹是波浪线。椭圆虽然也是曲线图形,但中心到各点的距离也不相等,运动的轨迹是波浪线。由于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始终相等,圆在滚动时,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能保证车身平稳。所以车轴也一定要装在圆心位置。 【设计意图】带着对圆本质特征的理解回归课始问题,借助圆和椭圆形车轮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引导学生直观理解车轮设计成圆形的道理。 活动三:借助其它工具画圆。 实物画圆。找一个圆形瓶盖,把它放在纸上固定不动,用笔沿瓶盖外沿画一圈,就得到了一个圆。 制作简易圆规。 绳子画圆。 师:操场上直径12米的圆是怎样画的? 生:拿一根绳子,一端固定,拉紧另一端,走一圈就画出了一个圆。(系绳画圆法) 师:需要一根多长的绳子?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多种不同工具画圆,进一步感受“一中”和“同长”,从而直观感知不同工具背后的相同原理(定点——定长—旋转)。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理解了圆的本质,把握了画圆的关键,强化了对圆的特征的理解。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是根据圆一中同长这一特性设计的呢? 生:(套圈游戏、井盖、瓶盖、圆桌) 师:其实,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圆的美还不止这一些,下面这些图案都是同学们利用圆创造出来的,课后,你也来试试吧! 【设计意图】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受圆的美,同时欣赏利用圆创作的图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畅谈收获,总结升华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知识。我们认识了圆,借助画圆的过程了解了圆各部分的名称,发现了圆的半径有无数条,同一圆中,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圆的直径有无数条,同一圆中,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并探究出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圆的一些重要特征,最后结合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了圆的独特魅力。圆的美远不止这些,有待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探索和发现。 【设计意图】课末组织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梳理“一中同长”的探寻历程,体会“一中同长”与圆之美的内在联系,提炼总结出圆之美的丰富内涵,使“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得到诠释与升华。 巩固提升,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87页练一练1、2题; 2.阅读教材91页,并利用圆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课后反思: 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本课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在教学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要体现在: 使用随机点名的形式,抽取上台参加互动游戏,并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使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多样化,也更及时、有效。 使用倒计时技术,培养学生时间观念,把控教学进度,有益于学生活动的高效性。 自行车的发展史以视频的方式呈现,“有声有色”地展示了介绍了自行车的发展历程,渗透了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 4.借助授课助手投屏进行学习交流和展示,全方位呈现各组学习报告单的内容,把学生不规范的作品展现出来,方便全班学生共同交流、讨论、归纳圆的画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数学画板展示半径大小变化,从而圆的大小也发生变化,得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一结论。在探究圆的对称性时,同样使规律得以直观呈现,达到了精准教学,有效突破了教学目标。 利用希沃,设计了小熊运动会课堂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应该以学生为本,要立足课堂,精准使用信息技术。不能为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用在“需”处 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辅助教学而非喧宾夺主。要从需求性出发,该用则用,不为用而用。 (二)信息技术用出“长”处 现代信息技术及声光色动于一体,在教学实际中怡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枯燥的东西变得有趣。利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数学知识,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用到“实”处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继承传统教育的优点,放手让学生多做。在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思考与探索的前提下运用信息技术,切勿用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 总之,恰当的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各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圆的认识》学习单 姓名:
1.活动一:(1)借助圆规画出一个圆。
(2)用圆规画一个与刚才大小、位置均不同的圆。
2.活动二:拿出你的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与你的小伙伴共同探究学习单上的问题,并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汇报表里。
汇 报 表
在同一个圆里,
条数 长度
半径(r)
直径(d)
两者关系
(1)在圆片上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关于这些半径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2)在圆片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关于这些直径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4)沿着圆的直径折一折,你们有什么发现?
3.活动三:借助其它工具画一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