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米洛斯的维纳斯 配套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8 米洛斯的维纳斯 配套教学设计(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4:42:5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新设计
对比维纳斯塑像完整和缺失手臂的图,展开联想讨论缺失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文章大意;2.培养学生运用抓关键句归纳作者观点的阅读方法,把握本文论证结构;
3.引导学生体会“丧失”与“残缺”产生的特殊美感。
3学情分析
《米洛斯的维纳斯》该篇文章是高一必修四的议论文单元的拓展阅读课文,作者为日本现在作家清冈卓行。高一学生开始学习阅读和写作议论文,本文观点清晰,层次逻辑明确,是较好学习的样本。高一学生对美的认识还是比较简单,没有过多接触过美学,因此对于文章中提及到的美学概念和观点可能会比较难理解到位,这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所在。
4重点难点
1.理清本文思路,掌握本文论证观点和论证特色;
2.品味维纳斯的残缺美,培养初步的审美情感。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质疑讨论
质疑:假想如果维纳斯一开始完整无缺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人们会不会想象她残缺是什么样或刻意制造出某种残缺?
明确:残缺美——断臂维纳斯像用两块大理石合雕而成,接缝处巧妙地安排在身躯裸露部分与裹巾的交界处。她的面部具有希腊美女的典型特征:朝向左方,身体保持正面,但下肢又转向右方。加上重心落在左腿上,尤其外轮廓的曲线变化,更加强调女神婀娜妩媚的体态。整座雕像既稳定而又略显倾斜,并且具备了多维的欣赏效果,无论观者站在哪一个方位,都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至于残缺,假想如果维纳斯一开始完整无缺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人们绝不会想象她残缺是什么样或刻意制造出某种残缺。可见欣赏的本体应该是美的,维纳斯像偶然失去了手臂,意外给人无限遐想的自由,而每个人在遐想创造中得到了自己最想得到的结果,这种结果正好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完美,就是残缺美。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1.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许多艺术家尝试给断臂维纳斯像上装新的手臂,使她看上去更完美。对此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他持这种态度的理由又是什么?请你在原文中找出恰当的语句回答。
方法点拨:找每段中高度概括性的议论句
态度: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怀着满腔怒火,否定……
中心观点:“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2.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以“必须失去”“失去双臂”两个论证角度,来整理作者论证结构。
明确:
正面论证——“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失去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确切描绘的神秘气氛”,人们想象着“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失去维纳斯的双臂激发了人们对双臂的想象,获得“抽象的艺术效果”。
反面论证——复原都是“奇谈怪论”,“倒人胃口的方案”,“否定那个原形,”。
复原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表面上看,断臂是一种遗憾,但清冈卓行告诉我们,断臂维纳斯多了一种什么魅力?
明确:“神秘气氛”“想象”“抽象的艺术效果”“不尽梦幻”。艺术,是创造性的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部分的缺失不仅没有影响整体美感,而是激活了观赏者的想象力。
3.为什么作者认为失去的只能是双臂?
明确:手臂特殊意义——“有着实体和象征之间的一定程度的调和,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失去其他部位,“这座雕像兴趣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点拨:
4.手如此重要,为什么作者认为可以维纳斯像失去手臂?
“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点拨:手是人在外界进行劳动的部位,手将奇思妙想变成现实,人们看到维纳斯女神像残缺的部分,人们容易联想到创造力上。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