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作者:日本·清冈卓行
米洛斯的维纳斯
1、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和美学》
2、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罗丹论艺术》
3、美是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4、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米洛斯的维纳斯
法国罗浮宫
法国罗浮宫
据统计,目前罗浮宫宫殿共收藏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法国人将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
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呼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米洛斯的维纳斯
——罗浮宫世界三宝之一
《蒙娜丽莎》画像
米洛斯的维纳斯
——罗浮宫世界三宝之一
欣赏维纳斯
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椭圆型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魅力。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的庄严
崇高而端庄,像一座纪念碑;她又是那样优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妩媚。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她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
米洛斯的维纳斯
——罗浮宫世界三宝之一
米洛斯的维纳斯
学习目标:
1、探讨文章的基本观点。
3、领会重要句子的含义。
4、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念,认识生活中的美与丑。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米洛斯的维纳斯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总
分
第一部分写作者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获得的实际感受。
第二部分从反面阐述复原双臂是对原形艺术美的破坏。
第三部分从正面阐述舍弃双臂使维纳斯艺术魅力四射。
米洛斯的维纳斯
作者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感受是什么?
⑴“一个奇怪的念头”——她为了如此美丽,必须失去双臂。
⑵“感到”和“认为” ——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人们会突然觉察到”——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历然一跃呀!
维纳斯失去双臂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美感。
☆课文主旨:
特殊 普遍
部分 完整
抽象的艺术效果
(神秘气氛生命之梦
无数秀美的玉臂)
(匀称的魅力
百看不厌)
高贵典雅与丰满
诱人的惊人调和
整体美(虚实相生)
永恒的艺术珍品
正面论述
第二部分
思考:作者对复原方案持怎样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态度:倒人胃口、奇谈怪论、
一腔怒火
丧失让人感
原因
复原不能打动人
高(质量)
无(不尽梦幻)
低(质量)
有(受限制不充分)
虚与实
实与实
以艺术的名义
(失去双臂,才如此秀丽迷人)
反面论述
(4、5节)人们已经无法接受双臂完整的维纳斯
断臂赋予人的无限想象空间
(以“无”胜“有”) 先入为主
的审美心理导向。
对种种接臂方案的否定
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认为失去其他部分效果怎样?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呢?
失去其他部分:不会产生魅力、不能放
射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
原因 手是与外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
与这些关系的媒介物
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
身体的其他部分都不具备手具有
的象征意义。
追求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手是产生虚的基础)
(失去的必须是双臂,才如此秀丽迷人)
侧面论述
(6、7节)手臂在审美中的象征意味
手是人与外物之间的媒介,一种手势就象征着一种方式或状态,但也只是一种。
而手的阙如,则在人与物之间生成无限关系的可能性。
可见——
缺失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残缺都能增加艺术品的艺术效果。当她失去其他部分是不是也如此秀丽迷人呢?
复原图
米洛斯的维纳斯
残缺与完美,
哪个更美
断臂维纳斯, 在何处?
1、和谐
2、残缺
米洛斯的维纳斯
虽无水,却感觉虾在水中游。给人无限的空间感。
齐白石画虾
米洛斯的维纳斯
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之法”
“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
■ Alexandre Cabanel 布面油画
此画长久以来便是法国第二帝国官方学院的典型范本。作于1863年,当时便引起轰动,不久以后,被拿破仑三世购得。拿破仑三世赞赏了这个充满肉体欢乐的作品风格,直到近代巴黎兴起以马奈为首描绘现实生活的流派后,这种风格才渐趋消亡。与马奈用现实生活反对传统主题不同,Alexandre Cabanel执着于学院派的典雅之中。同时,他和观众都沉溺于肉欲的快乐和欢娱之中。在画面中,新生的维纳斯从Neptune海充满泡沫的浪花中浮起,小天使们她的上空盘旋歌唱,庆祝她的诞生。
画上的形象并没有古典雕像的健美与娴雅,给观众的印象是萎靡和娇弱,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迷茫。这就是画家自己对现实的矛盾反映。从表现技法上看,作者的写实手法中掺杂一些变形的因素,如维纳斯的脖子过长,头发用线太过分,好象是一绺绺有弹性的物体。手足的比例也夸张些。这一切,似乎在故意强调形象的精神,而不是着重表达肉体。波提切利很善于用线。线条在维纳斯裸体上变得极为流畅,至于那个风神形象上的线就更复杂,具有旋转的趋势。全画的色调也极明朗和谐,艺术家用这一切来尽量强调形象的秀美与清淡,只能让人感到作者的意图是神秘的,主题思想是隐晦的。
■维纳斯的诞生
维纳斯忧郁地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她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对迎接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它告诉观者,女神来到人间后对于自己的未来,不是满怀信心,似乎充满着惆怅。
千手观音
米洛斯的维纳斯
1、下列词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攫(jué)住 矫(jiǎo)揉造作
毋庸赘(zhuì)言 气氛(fēn)
B、迥(jiǒng)然不同 驰骋(chěng)
回溯(shuò) 丰腴(yú)
C、褒(bǎo)贬 玉笏(hú)
清沁 (xīn) 髋部(kuān)
D、匀称(chèng) 付梓 (zi )
砖坯 (pī) 嫉妒(jí)
课堂练习:
A
sù
bāo
qìn
zǐ
米洛斯的维纳斯
2、如何理解“这一方却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这句话?
答:即使是十分精美的、无与伦比的具象(实有),其艺术效果也远远不如能让人尽情驰骋想象的残缺或空白。(即“虚无”)
3、谈谈你心中的维纳斯。
维纳斯雕像现存两尊:人们对残缺的一尊倾注了不尽的赞美和歌颂,而其完整的一尊却始终默默无闻,这是为什么?
课后思考
■圆明园 “万园之园”
■澳门大三巴牌坊
思考:有人提出要在原址复原被
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
请就这一事情阐明你的观点。
米洛斯的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