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八年级下) - 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点演练(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八年级下) - 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点演练(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9 19:05: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八年级下)
备考策略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于民国三十一年二月(1942年2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编著完成,1942年8月由国民图书出版社首次出版,实际见书时间是1943年5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叶圣陶先生在为1980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重印本书写的序里说,全书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从建设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来说,当代该书无疑仍能起很好的作用。
复习要点:
1.准确识记有关朱自清和《经典常谈》的文学常识;
2.结合文章的内容体会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历史脉络;
3.体会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精髓;
4.概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典籍主要内容。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 — 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处任教和从事文学创作。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转为以散文为主。《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我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晚年成为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表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可贵气节和高尚情操。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学术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创作背景
当朱自清写《经典常谈》时,“新文学”与“新文化”已经站稳脚跟,开始担负起参与“抗战救国”的历史责任。因此曾经对于传统经典持有激烈批判态度的“新文化人”也转向表彰其间的积极因素,肯定其在“国民教育”中作为“文化训练”载体的重要作用。
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着重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作品,从《说文解字》到《诗经》《论语》,从先秦诸子到李白、苏轼,系统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朱自清先生在写作《经典常谈》的过程中,一再强调“中学生应该诵读经典,大学生应该研究经典,教授应该创造经典”,体现了他对经典教育的重视和对国学的热爱。《经典常谈》一书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点研究传统典籍,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一本国学入门书。
艺术手法
首先,在风格上,这是一部用散文手法谈学术的佳作。朱自清是散文大家,其平易亲切、委婉尽情的优美风格,在现代散文史上别树一帜。朱自清又是古典文学专家,他在诗歌史、诗学史和批评史领域,见识独到,成就卓著。对于作家、学者一身二任的朱自清来说,用散文手法谈学术,可谓本色当行。《经典常谈》的散文手法,除了平易亲切的叙述笔调,生动活泼的“儿化词”的运用,等等,特别在意每一篇开头的经营,让每一篇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凤头”:或从传说入手,或从风俗入手,或从时代背景说起,或从人物故事说起。全书十三篇,每一篇的开头各不相同。这种由事入理的写法,极大地增强了学术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其次,在内容上,本书具有点面结合、点线结合的特色。全书十三篇,从“小学”开篇,然后依次介绍传统的经、史、子、集。十三篇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九篇谈“小学”和经史,以经典为主,力求点面结合;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以文体为中心,又做到点线结合。前九篇的“点面结合”,有多种表现:有的是一部书一门学问,如《说文解字》与文字学,《尚书》与尚书学,《诗经》与诗学,《史记》《汉书》与历史学;有的是一部书一种生活风俗,如《周易》与上古巫术礼仪,“三礼”与“生活的艺术”;有的是一部书一段历史,如《春秋》与春秋五霸,《战国策》与战国策士,等等。后四篇的“点线结合”,基本上是一种文体一部历史:“诸子”是一部子学史,“辞赋”是一部从《楚辞》到汉赋的辞赋史,“诗”是一部从乐府、古诗到唐宋诗的诗歌史,“文”则几乎是一部从卦爻辞到白话文的散文通史。因此,《经典常谈》虽说不是“国学概论”,但只要细读全书,读者便可以在深入经典文本的同时,获得系统的国学常识。
最后,在表述上,全书导入生动,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全书的每一篇,一段一层意思,层层有序推进,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例如,《<说文解字>第一》共有十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逻辑层次:第一个层次,“仓颉造字”与文字的起源,一、二自然段;第二个层次,从“字书”到《说文解字》,三、四、五自然段;第三个层次,文字的发展与“六书”,六、七、八、九自然段,这是全篇的重心所在,讲授时,还可以分出若干层次;第四个层次,书体的演变,最后一个自然段。以《说文解字》为中心,文字学的常识已囊括其中。《经典常谈》全书,都应做这样的阅读。只有剖析了著作的思维结构,才能把握作者的思想精髓。
阅读方法
与本篇名著相应的教材读书方法为选择性阅读。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读者可依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阅读选择。
不同的目的选择 如果是为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你就“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注重了解“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并能“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去了解中国古代典籍的内容及思想内涵。这也正是朱自清在书中对读者寄寓的殷切希望。
不同的内容选择 本书共计十三篇,同学们不一定要遵循图书的顺序依序阅读,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在读某个章节的过程中,你会触发新的兴趣点、关切点,再找相关章节深入读下去。举个例子,如果你对先秦的帝王将相或历史故事有探究兴趣,可以先读《<史记><汉书>第九》,读起来一定有收获。以此类推,读一章,就能带动另一章,进而便像滚雪球般逐步扩大阅读范围。
不同的顺序选择 阅读本书,你当然可以按目录、序、《<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这样的编排顺序阅读。你也可以先浏览目录,对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后,再根据兴趣或目的先后选择不同篇目阅读。
不同的方法选择 圈点勾画批注,当然是阅读的常规方法。哪里不懂画哪里,哪里有想法写哪里,随读随想随记,简单有效。思维导图法,也是不错的选择。对每一篇介绍的典籍,你可以用思维导图画出它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如此一来,便可对典籍的由来、观点、价值一目了然。表格对比法,也是增智开慧的好办法。你可以设计一些表,把《尚书》《春秋》《诗经》等费脑壳的古籍,把辞赋、诗、文等练脑筋的文学样式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不同价值归纳整理好,提炼的都是精华,传统文化学习的营养价值就更高了。
阅读中,同学们也可以分工完成以下任务,从而得到真正的收获。
任务1:泛读《经典常谈》,概括各篇中的历史事件或故事,为《经典常谈》中的十三篇文章各拟一个小标题,形成一张新目录。完成《“经典”故事登记表》。
任务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完成包括经典形成过程、诸子简介、诗文发展的《“经典”形成记》。
任务3:举办“《经典常谈》阅读交流会”,讲述“经典'故事”和《“经典”形成记》。
任务4:再读《“四书”第七》和《诸子第十》,选择“四书”中任意一部,写一段推荐阅读导语。
任务5:阅读《诗第十二》,小组合作绘制中国诗歌发展脉络图。
任务6:在中国古代众多诗人中选择一个自己最为喜爱的,以《我心中的偶像诗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全书梳理
(一)内容分类
经 史 子 集
字书:《说文解字》 五经相关:《周易》、《尚书》、 《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 《战国策》 《史记》 《汉书》 诸子 辞赋、诗、文
(二)内容概要
1.《<说文解字>第一》
《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他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罗了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他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
战国末期,出于文字统一的需要,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识字是教育的初步。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不久又有了隶书;汉末,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代,隶书变为“正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现代通用正书,辅以行草。
2.《<周易>第二》
《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第一部,起源于巫术,在战国末期经儒家种种解释,其有了更多伦理和哲学的意味,被奉为儒家经典。而到了汉代,随着儒家的推崇,《周易》成为《六经》之首。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易传》中间较有系统的是彖辞与象辞。彖辞断定一卦的涵义——“彖”就是“断”的意思。象辞推演卦和爻的象,这个“象”字相当于现在所谓“观念”。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
3.《<尚书>第三》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法,那些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文章分类大概为四:号令称“誓”或“诰”,其中,平时的号令为“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君告臣的话称为“命”;臣告君的话称为“谟”。
4.《<诗经>第四》
《诗经》的源头原本只是表达情感的歌谣,“诗言志”其实只是儒家“为我所用”理论下对《诗经》的一种解读,“志”便指教化而言。春秋时通行赋诗;孔子时代,用《诗经》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诗序》有“大序”和“小序”。
5.《“三礼”第五》
儒家有用“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认“礼”为治乱的根本。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等,都加以合理的说明。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
“天地君亲师”,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师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荀子称这些为礼的“三本”。
6.《“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后因只有《鲁春秋》传世,《春秋》便成了它的专名。《春秋》是一部信史,传说是孔子作的,至少是孔子所编。《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书。
三传为《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三传在解释经文时,有时会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榖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左传》这部书,汉代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
7.《“四书”第七》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南宋理学家朱熹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读者能够从中学到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
8.《<战国策>第八》
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主要描写古代谋臣策士的智慧,以及纵横捭阖的精彩故事。所记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战国的名称是刘向在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
9.《<史记><汉书>第九》
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绩,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史记》以后,续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彪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断代成书;二十四史里,《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这称为“正史”。《史记》《汉书》可以说是各自成家:《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
10.《诸子第十》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第一个开门授徒的是孔子。孔子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更注重人格的修养。他主张有教无类,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孔子之后有孟子、荀子。墨家的创始者墨翟,强调“兼爱非攻”。道家出于隐士,老、庄两派,汉代总称为道家。儒、墨、道各家有一个共通的态度,就是托古立言;他们都假托古圣贤之言以自重。法家出于“法术之士”,法术之士有重势、重术、重法三派,韩非子集其大成。汉代所称的阴阳家出于方士,其首领是齐人驺衍。
11.《辞赋第十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了后来赋家的风气。《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东汉时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思又仿作《三都赋》。
12.《诗第十二》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五言体便多了起来,最高的成就是《文选》所录的《古诗十九首》;晋代诗逐渐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诗兴盛,陶渊明、谢灵运应时而出。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古体的五言诗也变了格调。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王禹偁独学杜甫,开了新风气。欧阳修、梅尧臣接着发现了韩愈,起始了宋诗的散文化。散文化到苏轼便发展到了极致。南宋的三大诗家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都是从苏轼的江西诗派变化出来的。杨万里的诗常常变格调,写景最工,譬喻活泼,层见叠出。范成大是自然诗人,清新中兼有拗峭。陆游是个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两种:一种是感激豪宕、沉郁深婉之作,一种是流连光景、清新刻露之作。
13.《文第十三》
商代的卜辞是现存的我国最早的文。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的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被称为“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风,从此便有了私家的著作。记事文也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汉武帝时期,盛行辞赋。梁昭明太子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用典故、有对偶、谐声调的抒情作品才叫“文”。后出现佛典的翻译和群经的义疏两种新文体。唐朝陈子昂提倡改革文体,韩愈继往开来倡导“古文运动”,提出“语气流畅”这一标准,文体为之大变。宋代,被称为“散文”。明代以八股文取士,此后八股文盛行。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后胡适先后提倡白话文,经过五四运动,白话文畅行。
考点演练
1.正如朱自清先生在序言里所言,《经典常谈》是一艘航到经典大海里的宝船,能让航行者窥见中华经典之精髓。请你谈谈这部著作的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以后的书体演变越来越实用,越来越简易,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言与记事的区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诗经》是经典?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介绍《尚书》及其文章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史记》《汉书》这两部书都是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请你简要概括二者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1.文段体现了杜甫作品写实的几个方面,请结合学过的诗歌分析杜甫诗的写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请结合上面语段和名著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集萃
1.(江西赣州)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的作者朱自清特别注重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 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它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革命导师是阿尔焦姆。
2.(广东广州)阅读《经典常谈》后,你认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刃”字是在“刀”形上加上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属于形声字。
B.书中介绍了《说文解字》《史记》《尚书》《周易》等文化经典著作。
C.《<诗经>第四》提到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D.朱自清按照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这一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
3.(云南昆明)下面这段摘录文字描述了哪部经典的成书过程( )
《经典常谈》摘录: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
A.《新乐府》 B.《诗经》 C.《全唐诗》 D.《礼记》
4.(四川广安)为了方便同学们借阅图书,班级图书管理员为《经典常谈》标注了下列四个标签。其中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启蒙读物 B.国学入门 C.白话典范 D.山水名文
5.(山东滨州)下面各句出自小明阅读《经典常谈》所做的笔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该书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
B.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C.《经典常谈》中“四书第七”提到“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从前私塾入学都是从“四书”学起。
D.《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箍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6.(贵州黔南)下列对《经典常谈》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
B.“三礼”是指现存最古的三部礼书,即《仪礼》《礼记》《周礼》。
C.任何事物都有阴阳,并常常都是隐蔽的。人能看得到的是阳,看不见的是阴。
D.孔子说“中庸”之“中”即过犹不及,恰到好处,《周易》之“中”是度的问题。
7.(河南许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讲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涉及范围广,需要运用理性的、目的性强的选择性阅读法进行阅读。
C.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尚书》记言,《春秋》记事。
D.《史记》和《汉书》在中国史书上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分别是西汉司马迁和东汉班固。
8.(广东深圳)下列对《经典常谈》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所说的“经典”,范围较广,不限于传统的“十三经”、“四书五经”等经部书,而是包含经、史、子、集四部在内所有可称“经典”的著作。
B.《史记》是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周易》中提到八卦是圣物,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辟邪的,辟邪是它的大神通。
D.《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9.(吉林长春)下列对《经典常谈》一书相关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先生时时留意这是一本写给学术研究者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理论性。
B.本书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说文解字》放在首篇。
C.读《经典常谈》不要死记硬背“书籍名、作者名、书籍卷数”等,要注重了解“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等,要“因这本书,去接触古书”。
D.我们可以选择性地阅读该书。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也可以根据你目前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性阅读。
10.(湖南郴州)在读完《经典常谈》后,小华有个疑惑:科举时代,为什么每个学生都要读朱熹注解的《四书》?请你帮他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江西抚州)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是本学期的必读名著。请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说说你是怎样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读完这部名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四川广安)如果让你在《经典常谈》这本书中选择一篇经典诗文与同学分享,你会从哪一个篇目里挑选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江西宜春)在考古挖掘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了四个疑似《春秋》、《尚书》、《诗经》、以及诸子的“残简”坑。可惜现场人力有限,只能先发掘一个。考古学家在公众平台上向大众征询意见,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相关内容,建议选择其中一个,并说明理由,要求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江西南昌)班级开展“走进《经典常谈》”专题学习活动,书中《说文解字》《诗经》《史记》……这些经典是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从《经典常谈》中任意选择一本经典,向同学们作简要介绍。(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河南平顶山)阅读《经典常谈》后,班级围绕“读经典的意义”这一主题进行交流,请从下面三篇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阅读古代经典的意义。
①《说文解字》 第一 ②《诗经》 第四 ③《战国策》 第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八年级下)
备考策略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于民国三十一年二月(1942年2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编著完成,1942年8月由国民图书出版社首次出版,实际见书时间是1943年5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叶圣陶先生在为1980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重印本书写的序里说,全书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从建设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来说,当代该书无疑仍能起很好的作用。
复习要点:
1.准确识记有关朱自清和《经典常谈》的文学常识;
2.结合文章的内容体会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历史脉络;
3.体会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精髓;
4.概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典籍主要内容。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 — 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处任教和从事文学创作。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转为以散文为主。《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我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晚年成为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表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可贵气节和高尚情操。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学术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创作背景
当朱自清写《经典常谈》时,“新文学”与“新文化”已经站稳脚跟,开始担负起参与“抗战救国”的历史责任。因此曾经对于传统经典持有激烈批判态度的“新文化人”也转向表彰其间的积极因素,肯定其在“国民教育”中作为“文化训练”载体的重要作用。
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着重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作品,从《说文解字》到《诗经》《论语》,从先秦诸子到李白、苏轼,系统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朱自清先生在写作《经典常谈》的过程中,一再强调“中学生应该诵读经典,大学生应该研究经典,教授应该创造经典”,体现了他对经典教育的重视和对国学的热爱。《经典常谈》一书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点研究传统典籍,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一本国学入门书。
艺术手法
首先,在风格上,这是一部用散文手法谈学术的佳作。朱自清是散文大家,其平易亲切、委婉尽情的优美风格,在现代散文史上别树一帜。朱自清又是古典文学专家,他在诗歌史、诗学史和批评史领域,见识独到,成就卓著。对于作家、学者一身二任的朱自清来说,用散文手法谈学术,可谓本色当行。《经典常谈》的散文手法,除了平易亲切的叙述笔调,生动活泼的“儿化词”的运用,等等,特别在意每一篇开头的经营,让每一篇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凤头”:或从传说入手,或从风俗入手,或从时代背景说起,或从人物故事说起。全书十三篇,每一篇的开头各不相同。这种由事入理的写法,极大地增强了学术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其次,在内容上,本书具有点面结合、点线结合的特色。全书十三篇,从“小学”开篇,然后依次介绍传统的经、史、子、集。十三篇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九篇谈“小学”和经史,以经典为主,力求点面结合;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以文体为中心,又做到点线结合。前九篇的“点面结合”,有多种表现:有的是一部书一门学问,如《说文解字》与文字学,《尚书》与尚书学,《诗经》与诗学,《史记》《汉书》与历史学;有的是一部书一种生活风俗,如《周易》与上古巫术礼仪,“三礼”与“生活的艺术”;有的是一部书一段历史,如《春秋》与春秋五霸,《战国策》与战国策士,等等。后四篇的“点线结合”,基本上是一种文体一部历史:“诸子”是一部子学史,“辞赋”是一部从《楚辞》到汉赋的辞赋史,“诗”是一部从乐府、古诗到唐宋诗的诗歌史,“文”则几乎是一部从卦爻辞到白话文的散文通史。因此,《经典常谈》虽说不是“国学概论”,但只要细读全书,读者便可以在深入经典文本的同时,获得系统的国学常识。
最后,在表述上,全书导入生动,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全书的每一篇,一段一层意思,层层有序推进,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例如,《<说文解字>第一》共有十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逻辑层次:第一个层次,“仓颉造字”与文字的起源,一、二自然段;第二个层次,从“字书”到《说文解字》,三、四、五自然段;第三个层次,文字的发展与“六书”,六、七、八、九自然段,这是全篇的重心所在,讲授时,还可以分出若干层次;第四个层次,书体的演变,最后一个自然段。以《说文解字》为中心,文字学的常识已囊括其中。《经典常谈》全书,都应做这样的阅读。只有剖析了著作的思维结构,才能把握作者的思想精髓。
阅读方法
与本篇名著相应的教材读书方法为选择性阅读。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读者可依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阅读选择。
不同的目的选择 如果是为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你就“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注重了解“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并能“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去了解中国古代典籍的内容及思想内涵。这也正是朱自清在书中对读者寄寓的殷切希望。
不同的内容选择 本书共计十三篇,同学们不一定要遵循图书的顺序依序阅读,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在读某个章节的过程中,你会触发新的兴趣点、关切点,再找相关章节深入读下去。举个例子,如果你对先秦的帝王将相或历史故事有探究兴趣,可以先读《<史记><汉书>第九》,读起来一定有收获。以此类推,读一章,就能带动另一章,进而便像滚雪球般逐步扩大阅读范围。
不同的顺序选择 阅读本书,你当然可以按目录、序、《<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这样的编排顺序阅读。你也可以先浏览目录,对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后,再根据兴趣或目的先后选择不同篇目阅读。
不同的方法选择 圈点勾画批注,当然是阅读的常规方法。哪里不懂画哪里,哪里有想法写哪里,随读随想随记,简单有效。思维导图法,也是不错的选择。对每一篇介绍的典籍,你可以用思维导图画出它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如此一来,便可对典籍的由来、观点、价值一目了然。表格对比法,也是增智开慧的好办法。你可以设计一些表,把《尚书》《春秋》《诗经》等费脑壳的古籍,把辞赋、诗、文等练脑筋的文学样式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不同价值归纳整理好,提炼的都是精华,传统文化学习的营养价值就更高了。
阅读中,同学们也可以分工完成以下任务,从而得到真正的收获。
任务1:泛读《经典常谈》,概括各篇中的历史事件或故事,为《经典常谈》中的十三篇文章各拟一个小标题,形成一张新目录。完成《“经典”故事登记表》。
任务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完成包括经典形成过程、诸子简介、诗文发展的《“经典”形成记》。
任务3:举办“《经典常谈》阅读交流会”,讲述“经典'故事”和《“经典”形成记》。
任务4:再读《“四书”第七》和《诸子第十》,选择“四书”中任意一部,写一段推荐阅读导语。
任务5:阅读《诗第十二》,小组合作绘制中国诗歌发展脉络图。
任务6:在中国古代众多诗人中选择一个自己最为喜爱的,以《我心中的偶像诗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全书梳理
(一)内容分类
经 史 子 集
字书:《说文解字》 五经相关:《周易》、《尚书》、 《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 《战国策》 《史记》 《汉书》 诸子 辞赋、诗、文
(二)内容概要
1.《<说文解字>第一》
《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他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罗了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他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
战国末期,出于文字统一的需要,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识字是教育的初步。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不久又有了隶书;汉末,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代,隶书变为“正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现代通用正书,辅以行草。
2.《<周易>第二》
《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第一部,起源于巫术,在战国末期经儒家种种解释,其有了更多伦理和哲学的意味,被奉为儒家经典。而到了汉代,随着儒家的推崇,《周易》成为《六经》之首。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易传》中间较有系统的是彖辞与象辞。彖辞断定一卦的涵义——“彖”就是“断”的意思。象辞推演卦和爻的象,这个“象”字相当于现在所谓“观念”。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
3.《<尚书>第三》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法,那些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文章分类大概为四:号令称“誓”或“诰”,其中,平时的号令为“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君告臣的话称为“命”;臣告君的话称为“谟”。
4.《<诗经>第四》
《诗经》的源头原本只是表达情感的歌谣,“诗言志”其实只是儒家“为我所用”理论下对《诗经》的一种解读,“志”便指教化而言。春秋时通行赋诗;孔子时代,用《诗经》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诗序》有“大序”和“小序”。
5.《“三礼”第五》
儒家有用“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认“礼”为治乱的根本。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等,都加以合理的说明。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
“天地君亲师”,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师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荀子称这些为礼的“三本”。
6.《“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后因只有《鲁春秋》传世,《春秋》便成了它的专名。《春秋》是一部信史,传说是孔子作的,至少是孔子所编。《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书。
三传为《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三传在解释经文时,有时会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榖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左传》这部书,汉代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
7.《“四书”第七》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南宋理学家朱熹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读者能够从中学到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
8.《<战国策>第八》
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主要描写古代谋臣策士的智慧,以及纵横捭阖的精彩故事。所记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战国的名称是刘向在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
9.《<史记><汉书>第九》
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绩,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史记》以后,续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彪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断代成书;二十四史里,《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这称为“正史”。《史记》《汉书》可以说是各自成家:《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
10.《诸子第十》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第一个开门授徒的是孔子。孔子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更注重人格的修养。他主张有教无类,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孔子之后有孟子、荀子。墨家的创始者墨翟,强调“兼爱非攻”。道家出于隐士,老、庄两派,汉代总称为道家。儒、墨、道各家有一个共通的态度,就是托古立言;他们都假托古圣贤之言以自重。法家出于“法术之士”,法术之士有重势、重术、重法三派,韩非子集其大成。汉代所称的阴阳家出于方士,其首领是齐人驺衍。
11.《辞赋第十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了后来赋家的风气。《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东汉时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思又仿作《三都赋》。
12.《诗第十二》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五言体便多了起来,最高的成就是《文选》所录的《古诗十九首》;晋代诗逐渐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诗兴盛,陶渊明、谢灵运应时而出。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古体的五言诗也变了格调。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王禹偁独学杜甫,开了新风气。欧阳修、梅尧臣接着发现了韩愈,起始了宋诗的散文化。散文化到苏轼便发展到了极致。南宋的三大诗家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都是从苏轼的江西诗派变化出来的。杨万里的诗常常变格调,写景最工,譬喻活泼,层见叠出。范成大是自然诗人,清新中兼有拗峭。陆游是个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两种:一种是感激豪宕、沉郁深婉之作,一种是流连光景、清新刻露之作。
13.《文第十三》
商代的卜辞是现存的我国最早的文。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的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被称为“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风,从此便有了私家的著作。记事文也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汉武帝时期,盛行辞赋。梁昭明太子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用典故、有对偶、谐声调的抒情作品才叫“文”。后出现佛典的翻译和群经的义疏两种新文体。唐朝陈子昂提倡改革文体,韩愈继往开来倡导“古文运动”,提出“语气流畅”这一标准,文体为之大变。宋代,被称为“散文”。明代以八股文取士,此后八股文盛行。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后胡适先后提倡白话文,经过五四运动,白话文畅行。
考点演练
1.正如朱自清先生在序言里所言,《经典常谈》是一艘航到经典大海里的宝船,能让航行者窥见中华经典之精髓。请你谈谈这部著作的艺术特色。
答:①内容精辟通俗。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朱自清的传统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他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②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2.秦以后的书体演变越来越实用,越来越简易,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汉初还有草书,从隶书变化,更为简便。汉末“隶圆变为扁方,这是汉朝隶书的标准。魏晋之际,变为“正书”。晋代也称为“楷书”。正书本也是扁方的,到了唐代,又渐渐变长了。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代。行书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最为适用。现在通用着正书,而辅以行、草。一方面却提倡民间的“简笔字”,这是求应用便利的缘故。
3.记言与记事的区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所谓记言,是记事的一种特别的方式。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尽可以不必多费心思。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剪裁也难,费的心思自然要多得多。
4.为什么说《诗经》是经典?请简要分析。
答:①诗经是春秋时期的民歌与宫廷伴乐的歌体,涉及当时流传的民歌与宫廷雅乐很多,诗的内容大体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俗、习惯、制度、文化等,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概貌。②孔子时代,孔子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解释那些诗篇。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育学生做学问要精益求精。③“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又说诗可以鼓舞人,联合人,增加阅历,以泄牢骚,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诗经》是孔子编录的集子,其它几部是《书》《礼》《乐》《易》《春秋》,称六经,后《乐》失传,始称五经,所以《诗经》是比较重要的儒家经典。
5.请简要介绍《尚书》及其文章分类。
答:《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的。
6.《史记》《汉书》这两部书都是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请你简要概括二者的异同。
答:①《史记》“文直而事核”, 《汉书 》“文瞻而事详”。 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 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但是就史论史,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②《史记》《汉书》二书,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
7.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
答:这句话意思是说想起那草木在秋风中飘落凋零,不禁担忧美人(代指君王)也会日益衰老。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他又将贤臣比作香草。委曲的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忠心耿耿。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1.文段体现了杜甫作品写实的几个方面,请结合学过的诗歌分析杜甫诗的写实手法。
答:四个方面:民间、社会、国家,人生。杜甫的写实手法对客观事物观察入微,抓住特点给予准确的描绘。《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篇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破”字诗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之景物,为全诗渲染了荒凉凄惨的氛围。
2.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请结合上面语段和名著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①杜甫身经乱离,亲见了民间疾苦。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他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但这些议论和典故都是通过了他的满腔热情奔迸出来的,所以还是诗。②他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他给诗创造了新语言。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③杜甫用律诗来表现广大的实在的人生。。他的绝句直述胸怀,他的诗透着滑稽的风味,但这种滑稽的风味和他的严肃的态度调和得恰到好处。④杜甫的影响直贯到两宋时代,元稹、白居易二人都继承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
真题集萃
1.(江西赣州)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经典常谈》的作者朱自清特别注重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 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它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革命导师是阿尔焦姆。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有误,保尔的革命导师是朱赫来;故选D。
2.(广东广州)阅读《经典常谈》后,你认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刃”字是在“刀”形上加上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属于形声字。
B.书中介绍了《说文解字》《史记》《尚书》《周易》等文化经典著作。
C.《<诗经>第四》提到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D.朱自清按照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这一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识记。A.“刃”字是在“刀”形上加上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属于指事字。故选A。
3.(云南昆明)下面这段摘录文字描述了哪部经典的成书过程( B )
《经典常谈》摘录: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
A.《新乐府》 B.《诗经》 C.《全唐诗》 D.《礼记》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文学常识。题干内容主要出自《经典常谈》,题干中提到的太师们保存的歌谣、典礼的诗、政治的诗等有一定的关联。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状况,与题干中的描述相符。故选B。
4.(四川广安)为了方便同学们借阅图书,班级图书管理员为《经典常谈》标注了下列四个标签。其中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D )
A.启蒙读物 B.国学入门 C.白话典范 D.山水名文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D.有误,《经典常谈》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是一部很好的国学启蒙读物,而且这本书最初的目的是要做初中生的古典文化普及,所以作者采用白话文来重述,兼以“导读”的形式,希望可以启发一般人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所以,其语言风格并不像常见的学术文章那么枯燥、艰涩,反而采取一种说故事、聊天式的闲话风进行古典文化导读,也可称为是一部白话典范,这本书不是山水名文;故选D。
5.(山东滨州)下面各句出自小明阅读《经典常谈》所做的笔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D )
A.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该书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
B.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C.《经典常谈》中“四书第七”提到“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从前私塾入学都是从“四书”学起。
D.《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箍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D.有误,《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故选D。
6.(贵州黔南)下列对《经典常谈》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
B.“三礼”是指现存最古的三部礼书,即《仪礼》《礼记》《周礼》。
C.任何事物都有阴阳,并常常都是隐蔽的。人能看得到的是阳,看不见的是阴。
D.孔子说“中庸”之“中”即过犹不及,恰到好处,《周易》之“中”是度的问题。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与分析。C.原文表述的是“任何事物都有阴有阳,然而‘阴’的一面常常是隐蔽的”,选项“任何事物都有阴阳,并常常都是隐蔽的”错误。故选C。
7.(河南许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经典常谈》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讲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涉及范围广,需要运用理性的、目的性强的选择性阅读法进行阅读。
C.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尚书》记言,《春秋》记事。
D.《史记》和《汉书》在中国史书上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分别是西汉司马迁和东汉班固。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经典常谈》中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其中不包含《资治通鉴》这一著作;故选A。
8.(广东深圳)下列对《经典常谈》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A.《经典常谈》所说的“经典”,范围较广,不限于传统的“十三经”、“四书五经”等经部书,而是包含经、史、子、集四部在内所有可称“经典”的著作。
B.《史记》是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周易》中提到八卦是圣物,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辟邪的,辟邪是它的大神通。
D.《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文学常识识记。B.有误。《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有误。辟邪是八卦的小神通,八卦的大神通在于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D.有误。《尚书》中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故选A。
9.(吉林长春)下列对《经典常谈》一书相关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朱自清先生时时留意这是一本写给学术研究者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理论性。
B.本书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说文解字》放在首篇。
C.读《经典常谈》不要死记硬背“书籍名、作者名、书籍卷数”等,要注重了解“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等,要“因这本书,去接触古书”。
D.我们可以选择性地阅读该书。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也可以根据你目前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性阅读。
【详解】考查对名著常识的了解。A.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里不仅讲了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五经四书,而且讲了历史的经典《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诸子的经典,辞赋的经典,诗的经典,文的经典,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他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并不是“写给学术研究者的书”。故选A。
10.(湖南郴州)在读完《经典常谈》后,小华有个疑惑:科举时代,为什么每个学生都要读朱熹注解的《四书》?请你帮他解答。
答:因为在科举时代,参加科举几乎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而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八股文的题目都出自朱熹注解的《四书》中。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识记。朱熹注释的“四书”曾经成为国家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这说明“四书”对当时的文学界影响很大,“四书”又是文学界历代的名家大儒所著,这便成为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必修的内容,因此科举时代每个学生都要读朱熹注解的“四书”。
11.(江西抚州)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是本学期的必读名著。请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说说你是怎样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读完这部名著的?
示例一:相对来说,我对“诗”的了解要多一些,我就从“诗第十二”开始。先阅读中间“唐诗”部分,再阅读后面“宋诗”部分,再回头看前面“乐府诗”部分,这样由易而难地进行阅读,效果可能会好一些。在此基础上,我再阅读“《诗经》第四”和“辞赋第十一”这两个部分,这样对“诗”就有了相当的认知了。然后,由“诗”到“文”,再到“史”,最后到文字学,从而读完整本书。
示例二:我先是浏览目录,建立全书的基本框架。其次,选择自己最感兴趣《史记》《汉书》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阅读“诗”和“文”两部分。再次,阅读整本的书。最后,在读完全书的基础上,把一些前后有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进行深度阅读,从而真正读懂、读透这部名著。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拓展运用。开放型试题,根据题千要求,结合《经典常谈》具体内容,谈谈你进行选择性阅读的经验,从阅读兴趣和阅读目的两方面来说,注意表达得体,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12.(四川广安)如果让你在《经典常谈》这本书中选择一篇经典诗文与同学分享,你会从哪一个篇目里挑选呢?为什么?
示例:我会选择《诗经》第四里面的篇目,因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儒家学者把它当作经典,列入“五经”之中,我喜欢《诗经》里流露出的纯真情感。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解答本题需要了解《经典常谈》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经典常谈》各个章节的了解,说出自己喜欢的篇目,并结合篇章特点和自己的理解说出理由即可。
示例:我会选择《辞赋》第十里面的篇目,因为屈原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今人“浪漫主义”诗风的一派都收到它的启发,从中汲取精神与艺术的滋养。阅读这一篇激发了我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兴趣。
13.(江西宜春)在考古挖掘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了四个疑似《春秋》、《尚书》、《诗经》、以及诸子的“残简”坑。可惜现场人力有限,只能先发掘一个。考古学家在公众平台上向大众征询意见,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相关内容,建议选择其中一个,并说明理由,要求100字左右。
示例1:我们最想挖出《春秋》简。因为《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相传为孔子所作,战国时期左丘明、公羊氏、毂梁氏等人为这本书进行注解,汉代逐渐流行开来。三传各具特色,《左传》以叙事为主,流传最广。三传对《春秋》有很高的评价,认为读这本书能明辨是非,维护一统。这些思想都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这本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错讹之处,所以我们希望挖出这本书的原始版本,好好校对保护!
示例2:我们最想挖出诸子简。诸子门类有很多,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甚至阴阳家,都属于诸子。战国时百家争鸣,吕不韦、刘向以道家为基础统一思想,而董仲舒却令儒家尊于一统。诸子争鸣,无论是从思想还是文化角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可惜很多家典籍不再流传。我们希望开挖诸子残简坑,涉及面广,收获可能最大,影响可能最为深远!
示例3:我们最想挖出《尚书》简。《尚书》是我国最早的记言历史,汉朝人称为“上古之书”,书里包含很多上古朝代的号令和对话,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此外,秦火之后,伏生私藏《尚书》,后用隶书抄就作为《今文尚书》得以流传,但孔子旧居又有先秦时期版本的《尚书》,篇目字体各有不同。这样不同的版本,引起了很长时期的今古文之争,直到清朝才被证伪。我们就挖掘出《尚书》的最早版本,来辨一辨这两千年来的是非!
示例4:我们最想挖出《诗经》简。《诗经》是上古的歌谣,原先不止三百篇,相传孔子删定。汉朝毛公为这本书的流传做出了贡献。《诗经》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开始用作日常对答的辞令,孔子甚至用它来当作教材。想要了解儒家思想和学说,《诗经》必不能少,而且《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后世学诗写诗都要读《诗经》。我们都想看看先秦的《诗经》,看一看乐谱,读一读逸文,探一探究竟!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开放类试题,结合《经典常谈》这部名著中对于《春秋》、《尚书》、《诗经》、以及诸子百家的介绍,联系自己的阅读体悟拟写即可。
14.(江西南昌)班级开展“走进《经典常谈》”专题学习活动,书中《说文解字》《诗经》《史记》……这些经典是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从《经典常谈》中任意选择一本经典,向同学们作简要介绍。(100字左右)
示例:读了《经典常谈》,我对《史记》的印象最深。司马迁虽身遭宫刑,却发愤努力,写成《史记》,创了“纪传体”。《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内容广博,描写生动,令人惊叹!
15.(河南平顶山)阅读《经典常谈》后,班级围绕“读经典的意义”这一主题进行交流,请从下面三篇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阅读古代经典的意义。
①《说文解字》 第一 ②《诗经》 第四 ③《战国策》 第八
示例一:可以学习语文知识,领悟古人的智慧,比如可以从《<说文解字>第一》中了解汉字的起源、文字统一的过程、字体的演变和造字用字的条例,从中发现古人创造汉字的智慧,汉字词义变化中反映的社会发展状况,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示例二:可以了解诗这种文学体裁的发展过程,获得精神滋养,比如可以从《<诗经>第四》中了解《诗经》的成书过程,诗最初的功用,了解先秦人们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还可以欣赏其语言,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示例三:可以了解我国战国时期的社会现状,增长历史知识,学习策士游说的技巧和特有的精神闪光点,比如可以从《<战国策>第八》中了解战国时期各国的激烈纷争,策士游说盛行的现象,策士们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刻苦勤奋,如苏秦刺股,游说时有较高的语言表达技巧,让我们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