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九年级下)
备考策略
《儒林外史》是清代现实主义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它描写了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无耻行为,如本是平凡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的表现,如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和牛老爹等。《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形象精练;作品由多个人物故事组成,每个人物故事既有联系,又可单独成篇,这种特殊的结构篇章对后世影响很大。
复习要点:
1.准确识记有关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批判精神和创作意图。
3.准确识记主要人物的事迹和性格特征。
4.能够结合文中相关段落,精读并品析作品的语言及表现手法。
5.理解作者对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的追求。
作者介绍
吴敬梓(1701 — 1754),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康熙四十年(1701)出生,乾隆十九年(1754)去世,卒年53岁。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而晚年自号“文木老人”。
吴敬梓自幼年起就特别聪明,记忆力惊人,精通《文选》,写文章能够一气呵成。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作品,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也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堪称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创作背景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时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吴敬梓的父亲去世后,族人纷纷来侵夺家产,亲族的恶行使他看清了封建家族伦常道德的虚伪。移居南京后,他接触到代表当时进步思潮的颜(元)李(塨)学派的学者,他们反对理学空谈,倡导务实的学风。时代思潮在吴敬梓的思想中打下鲜明的烙印。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揭露。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与科举制度,憎恶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的习俗。《儒林外史》是“儒林”的“外史”。它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书中人物,大多以真人真事为原型。为避免遭到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设置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塑造末世文人群像,批判吃人的科举、礼教和政治体制,展现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主题概述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与黑暗,强烈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鞭挞了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的虚伪,并对人民群众予以同情,具有进步民主思想。
1.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士林人物长卷。《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为中心,站在俯视整个封建文化的高度,对科举制度统治下的儒林群相和儒林心态做了深刻的剖析,既是一部儒林丑史,又是一部儒林痛史。例如,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周进、范进等,作者对其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讽刺。
2.提出了“儒林群体的命运”这一历史性的课题,孜孜不倦地探求儒林的真正出路。书中也刻画了如杜少卿、萧云山等一批真正的名士。
3.批判、否定、鞭挞了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谴责了官僚集团的虚伪和丑恶。例如,匡超人由真诚、善良到虚伪、冷漠、自私的转变,都是科举制度造成的。
4.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对一些下层人民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表示深切同情和热情颂赞,如市井奇人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等。
人物简析
【正面人物】
1.王冕(第1回)
人物特点:才华横溢、懂事孝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性情孤傲、藐视权贵、有远见卓识。
生平概述:元朝末年,王冕出生于诸暨县(今浙江诸暨市)的一个村子,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他机敏聪慧、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不喜欢结交酒肉朋友,不追逐名利。故意躲开登门拜访的县令;不接受朱元璋的征召,逃往会稽山中,过隐士生活。
明朝立国,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感叹:八股取士的制度,会让读书人把学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轻,认为这是一代文人碰上的厄运。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但是在当时的社会里,文人们所走的是一条追求科举功名的歧路。
情节:①体谅母亲的苦衷,辍学给人放牛;②自学画荷花;③既不求官爵,又不结交朋友,终日闭门读书;④向吴王朱元璋献策以“仁义”治理天下。
2.杜少卿(第31~33回)
人物特点:淡泊功名、傲视权贵、尊重妇女、反对礼法、讲求孝道、扶危济困、豪侠尚义。
生平概述:杜仪,字少卿,直隶天长县(现天长市)秀才。出身世家,不喜欢功名,憎恶八股科举,不愿做官,骂想做官的人是“匪类”,“下流无耻极矣”。当安徽巡抚推荐他去考“鸿辞博学科”,他实在推脱不开时,竟然装病。他认为当时的世道,科举考试把读书人都毁了,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来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背离了家庭为他安排的道路,成为科举世家第一个“叛徒”。他清高脱俗、仗义疏财,表现出了不为俗物所累的名士风度。他散尽财产之后,布衣蔬食,心怀淡然,沉迷山水,与朋友交游。他勇敢地拉着妻子的手,神情自若地游清凉山,让旁边的人目瞪口呆。他尊重自己和别人的个性与人格,把沈琼枝当成同类,大胆地给予支持,并反对纳妾制度。
情节:①皇上征辟,杜少卿装病拒绝出仕;②以平等身份对待妻子,反对纳妾;③修泰伯祠,用古礼古乐致祭,成就人才;④与郭孝子素昧平生,自己寻衣服当银子给他准备盘缠。
3.庄绍光(第35回)
人物特点:恬淡悠然、不慕权贵、善良正直、富有才学、安贫乐道。
情节:①拒绝了太保的招揽;②安葬老农夫妇;③搭救卢信侯。
4.虞育德(第36、37回)
人物特点:博学多才、旷达磊落、待人直率而不迂腐。
情节:①五十多岁才中进士,为人实在,殿试时写了真实年纪;②旧邻汤相公因缺钱拆了虞博士给他住的房子,虞博士还给他银子让他再去租房子;③与“罪犯”监生同吃住,还替他辩白了冤枉事。
【假儒迂生】
1.周进(第2、3回)
人物特点:醉心功名、秉性忠厚、迂而不恶。
生平概述:周进是山东兖州府汶上县的一位教书先生,屡次参加科举考试,60多岁了,还没考上秀才。偶然一次,他走到贡院,一头撞在了号板上,被别人救醒后,痛哭不已,直到口吐鲜血。随行的几个商人凑了二百两银子,给他捐了个监生。之后,周进居然考中了举人。身边的人又来攀附,他教过书的书塾里都供起牌位来。后来他考中了进士,升为御史,当上了广东学道。在广州的考场里,周进看到一个胡子花白的老童生,想到了自己的遭遇,便格外关注这个54岁的人,他反复看了三遍范进的卷子,才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就录取了范进。
情节:①至六十多岁,仍要参加科举,参观贡院头撞号板;②同情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将其取为秀才。
2.范进(第3、4回)
人物特点:热衷功名、一心应考、怯懦麻木、逆来顺受、迂腐无能、不事产业、圆滑世故、趋炎附势。
生平概述:范进和周进一样,在家里没有地位,老丈人不尊重他,对他百般呵斥。放榜那天,范进一高兴被痰迷了心窍,疯了。岳父胡屠户大着胆子打了他,他吐出痰来,清醒过来。范进的命运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的穿的住的都有了,还和乡绅攀上了关系。胡屠户也一反常态,对范进是毕恭毕敬。范进靠着死背四书五经当上了官,但其本质还是不学无术,连苏轼都不知道是谁,堪称天大的笑话。
情节:①穷尽一生参加科举考试,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中举的范进喜极而疯;②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拜访,范进假惺惺地推辞后接受了他的馈赠。
【无德典型】
1.匡超人(第15~20回)
人物特点:前期:孝顺乖巧、勤奋刻苦、淳朴本分;后期:弄虚作假、撒谎势利、无情无义、自大虚荣。
生平概述:他原本谦恭有礼、孝顺、淳朴善良,后来假造文书,冒名代考,却被温州学政“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在这个丑陋但又有巨大力量的环境的引诱与挤压下,他学会了吹牛拍马、坑蒙拐骗、装腔作势,逐渐丧失了淳朴的本性,变得自私蛮横、急功近利、虚荣无耻、败德丧行、虚伪无情、忘恩负义。
情节:①尽心侍奉病重的父亲;照顾父亲也不忘刻苦读书;与郑老爹同船时礼仪周到。②做枪手替别人参加科考;害怕李给谏瞧不起自己的丈人身份低微,撒谎说自己没有结婚。③潘三入狱后不愿再去见他;在牛布衣和冯琢庵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学,贬低曾对自己有恩的马纯上。
2.牛浦郎(第21~24回)
人物特点:心胸狭隘、皮厚心狠、喜欢骗人、狡诈多端。
情节:①偷看牛布衣留下的诗稿,并冒充牛布衣;②设计陷害牛玉圃。
【贪官污吏】
1.汤奉(第4、5回)
人物特点:贪赃枉法、作威作福。
情节:①做官一年就搜刮八千两银子;②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老师夫活活枷死。
2.王惠(第7、8回)
人物特点:贪财蛮横、没有立场、苟且偷生。
情节:①上任的第一件事,是查询地方的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②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让大家将钱财“归公”;③被宁王逮捕后立刻反叛,归降宁王,宁王兵败后,他又速速逃往浙江。
【土豪劣绅】
1.严贡生(第4~6回)
人物特点:刻薄无赖、贪婪霸道、投机钻营、自我吹嘘、勾结官府、攀附权贵。
生平概述:他卑微、吝啬、无恶不作,是一位品德恶劣的儒生,却被前任周学台推举为“优行”;他霸占穷人的猪,赖掉船家的船钱,欺负守寡的弟媳,为夺其弟严监生的遗产强把儿子“过继”给弟媳。
情节:①扣押早先卖给邻居家的猪,还让几个儿子打断了讨猪的邻居的腿;②侵吞严监生死后赵氏掌管的家产;③与赵氏的官司打输后,想要冒认周进的亲戚告状。
2.严监生(第5、6回)
人物特点:胆小怕事、缺乏主见、待人温厚、于己吝啬。
情节:①出钱替哥哥严贡生料理官司;②临死前看到油灯里点了两茎灯草,因为担心浪费而不肯咽气。
【市井百姓】
1.沈琼枝(第40、41回)
人物特点:具有反叛精神、冒险精神,有才学,敢作敢当,自食其力,泼辣直爽。
情节:①在得知自己被骗做小妾时,独自逃往南京;②在南京靠手艺养活自己;③被差役无礼对待和索要钱财时,据理力争。
2.市井四奇人(第55回)
人物特点:各怀才艺、自食其力、淡泊名利、高雅脱俗、安贫乐道。
情节:①季遐年以卖字为生,性格狂狷,自得其乐;②王太以卖火纸筒子为业,棋力精湛,令人佩服;③盖宽开茶馆谋生,以画画作诗为乐,不计身外钱财;④荆元本职是裁缝,琴艺高超,但不以此结交权贵。
艺术特色
《儒林外史》具有多方面鲜明的特色,体现在它的叙事手法和讽刺艺术上,具有悲喜交错的独特语言风格。
1.《儒林外史》创造了一种“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语)的独特艺术形式,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前后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原貌描绘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状态,也写出了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
2.题材上以描写世俗生活为主,以当时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为展现对象,从而描绘了一幅幅社会风俗画,完成了古代小说从描写传奇到描写世俗生活的转变。
3.在人物性格上,《儒林外史》所写的人物更接近人的真实面貌,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并且摆脱了类型化,写出了人物丰富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儒林外史》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用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述方式,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5.吴敬梓对世事的讽刺上升到制度的层面,不是把读者的憎恨引向某个人,而是把读者的憎恨引向那个社会,引向八股文和科举制度。吴敬梓对人物的讽刺是带着同情和谅解的。
6.作者擅长用人物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去否定自己的谎言,让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完全矛盾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
全书梳理
(一)情节概述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邻居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善画荷花,博览群书,常驾牛车带母亲赏景。王冕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远走山东。后因洪灾而回乡,奉养母亲寿终。王冕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明宪宗成化末年(1487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一位教书先生,名叫周进,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60多岁却连秀才也未考上。薛家集上的乡绅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了周进。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号板,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周进姐夫等人可怜他,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周因此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任广东学道。
在广州,周进遇到了范进。此时范进已54岁了,却还是老童生。周进反复读范进的考卷,觉得是“天地间之至文”,将范进取为秀才并善加勉励。范进又去应考,中了举人。起初范进在家倍受冷眼,可就在一家正揭不开锅、等着卖鸡换米时,传来范进中举的喜报。范进从集上被找了回来,得知喜讯后,高兴得发了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给了他一耳光,打醒了他,治好了疯病。
转眼工夫,范进时来运转,钱、米、房子、奴仆、丫鬟都有了。范进母亲见此后高兴得一下子胸口接不上气,竟一命归天。
张静斋与范进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当时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宰耕牛的规定,张静斋提议将此作为“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折磨死了送牛肉的老师夫,引起了回民围攻。
汤知县处理完回民案子,正遇上有人来告严贡生,一人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人告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他弟弟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后来,严监生的妻子王氏重病,妾赵氏被扶为正室。在婚礼当天,王氏病亡。不久,严监生也病故。
严监生吝啬成性,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
赵氏同王氏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丧事,严贡生科举回来,不顾弟弟之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赵氏的儿子后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之事。此时严贡生正在省城接亲。回来的路上,严贡生诬陷船家吃了他的药,赖了船钱。回到家后,声称赵氏为妾,让自己的儿子及新娘搬到死去的弟弟家的正房住,要霸占房子。赵氏告状,族长不敢管,知县判决遵从赵氏的意见。严贡生不服,告到省里,又告到部里。
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他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此时荀玫已与王惠共同考中。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陈礼为二人前途算了一卦。后荀玫母亲病故,荀玫想等殿试后奔丧,可匿丧不成,只得回家。
王惠同荀玫共同办完丧事后,独自返回省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到南昌后,王惠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蘧太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后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等到宁王兵败后,王惠逃走,巧遇蘧公孙。蘧公孙见其情状赠银相助,回到家后,向爷爷蘧太守说了此事。
娄中堂的两位公子在回省城的路上,遇到为其家族看守祖坟的仆人邹吉甫的儿子邹三,自言在附近住。娄氏公子便去他家看望,席中听闻了杨执中的“贤迹”,因其被下狱,便决定救人。回到家后,叫家仆晋爵带银子去县里疏通,慑于娄府家威,知县放了杨执中。杨执中因不知道是谁救了他,径自回到了家中。多日后,娄氏公子效仿信陵君礼贤下士,想拜见杨执中,去杨家找,但未找到。途中遇到刘守备的船冒名娄府逞凶,娄氏公子仅说教后便放行。几日后再次拜访杨执中,仍未见到。
娄氏公子返回途中遇到了鲁编修。谈到杨执中时,鲁编修不以为然。几日后,陈礼来访。此时蘧公孙住在娄府,陈礼为其向鲁家女儿提亲。蘧老太爷来信让娄氏公子酌情办理。按鲁编修之意,蘧公孙入赘鲁家。择吉日,两家办了婚事。
婚后,鲁小姐才貌双全,蘧公孙的文采学识却都很一般。邹吉甫来到娄府,又谈到了杨执中,娄氏公子决定再去拜访。得见后,几人相谈甚欢。鲁编修担心蘧公孙不能考学做官,因此发病。此时,杨执中向娄氏两位公子推荐了权勿用。
杨执中建议让仆人带书信去请权勿用。途中仆人了解到权勿用是个不务正业的人。权勿用到娄府时带来一个侠客张铁臂,娄氏公子另邀了一些朋友陪同游玩莺脰湖。侠客骗了娄氏公子五百两银子后不知去向,权勿用也因在原籍有案底在身而被差役带走。娄氏公子略感失望。鲁编修被朝廷升了侍读,却高兴而亡。
蘧公孙遇到马纯上,听他大谈科考的窍门,很受启发。娄家仆人宦成与蘧家丫鬟双红私通,带着王惠送给蘧公孙的箱子跑了。蘧公孙告了官,拿人的差役得知那箱子是叛官赃物后,以宦成的名义敲诈蘧公孙。差人没见到蘧公孙,找到了他的朋友马纯上,马纯上自己出银子把事情压了下来。
马纯上去了杭州,一连几日四处游玩,直到在丁仙祠遇到了一位“仙人”洪憨仙,洪憨仙了解到他当前窘迫,有意周济,给了他几块黑煤。马纯上带回家中用火一炼即成了银子。
马纯上在街上遇到一个以拆字为生的少年匡迥,流落街头,无钱回家,家中父亲病重。马纯上借给他十两银子,资助他回家尽孝,并一再叮嘱他要举业进学。
匡迥的三叔要强占匡父的宅子,匡父一病不起,匡母终日以泪洗面。匡迥回到家后,尽心服侍父亲,应对三叔。村里失了火,他们一家被迫搬到了租屋。一次知县路过,见到匡迥勤奋读书,便资助其去考试。匡迥连续考中,直至中了举人。
匡迥进学之后,将知县拜做老师。可后来知县被革职摘印,百姓拥戴知县,围了省里的官员。此事连累了匡迥。匡迥到杭州避祸,结识了景兰江及他的朋友。这些人常相聚作诗。
匡迥寓居的文瀚楼主人让他帮忙选编一些文章,马纯上当初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六天。景兰江带匡迥认识了新的文人朋友,他们一起举行诗会。在去省城举行诗会的当天晚上,几人因醉酒夜行,被巡夜的官员拿住。
匡迥见到了潘老爹的弟弟潘自业。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学问,想出银找人替考。经潘自业筹划,由匡迥替考,并顺利考中。匡迥因此得到了银子买了房,由潘自业保媒,同郑老爹的女儿成了亲。匡迥的老师、乐清县知县被诬之事核实,得释且升官至给事中,给匡迥来信,邀其过去。潘自业终因作恶太多被拿下监。
匡迥找到了老师,老师欣赏其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遂成了亲。而原来的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也病逝了。景兰江找到匡迥,要他去看望在狱的潘自业,他推脱不去。回京的船上,匡迥遇到了牛布衣,向他吹嘘自己才学高超。牛布衣在芜湖县住在庵里,不幸病亡,死前请老和尚给他料理丧事,和尚及众邻照办不误。
牛浦郎在庵里读书,偷看了牛布衣留下的个人诗集,因是同姓,便冒名牛布衣,改名牛浦,字布衣,自刻了手章,还娶了卜老爹的外孙女。因牛浦不善于经商,接手的店铺日益亏空,他的祖父牛老爹知悉后上火病亡。老和尚的弟子做了九门提督,差人接了老和尚去京,留下庵子让牛浦照顾。
董瑛慕名前来拜访冒名牛布衣的牛浦。后牛浦被逐出家后,去投奔董瑛,在船上遇到了牛玉圃。因是同姓,牛玉圃认了牛浦为侄孙。到杭州后,牛浦随牛玉圃去拜访万雪斋。去万家时,道士向牛浦说了万雪斋的底细。牛浦献计牛玉圃,想挟住万雪斋得到好处,不料引起万雪斋的愤怒,将牛玉圃赶了出来。牛玉圃迁怒于牛浦,暴打了他一顿。牛浦遇到黄姓船客,说与董知县交好,黄家把四女儿嫁给了他。董知县升任到京,他不知道牛布衣已死,更不知道牛浦是假冒的,向冯琢庵说牛布衣在甘露庵,致使牛布衣的妻子找上门来。
牛奶奶不知丈夫已死,以为是牛浦害死了她丈夫,才冒充的牛布衣,告了状。但向知县以为只是同名,不予审理,发回了原籍去审理。上司认为向知县不务正业,欲参他,而后向被戏子鲍文卿所救。
鲍文卿回到南京,过继了倪老爹的第六个儿子,将其更名为鲍廷玺。鲍文卿带着儿子四处开班演戏。一日在街上遇到原来的向知县,当时其已到本地升任知府,经他介绍,将府上看门人王老爹的女儿许配给了鲍廷玺,王家女儿后因难产而死。
鲍文卿年岁太大,回到老家后不久便病重而死。戏班老师金次福来给鲍廷玺提亲,女方王太太虚荣心极强,媒婆沈大脚极力夸大了鲍廷玺的身家情况,王太太同意了。婚后,因鲍家有个婆婆,丈夫非举人,家里也没有字号店,这位王太太脾气大发,气出病来。鲍老太太不堪忍受,将其夫妇赶出家门。
鲍廷玺的大哥倪廷珠到南京时找到了鲍廷玺,给了些银子,叫他买所房子。因马上要去苏州,叫兄弟过几日去苏州找他。鲍廷玺在去苏州的路上偶遇季苇萧,得知双方为亲戚。到苏州后又得知大哥已经病故,便去扬州找季苇萧。
季苇萧此时是王老爹的孙女婿,正在娶二房亲。鲍廷玺到来后,因还要回南京,季苇萧托他给朋友季恬逸带封信。此时季恬逸在南京,身无分文。诸葛佑托他去找位选书先生,想共同刻书,借此成名。季恬逸找到了朋友萧金铉,但萧金铉的学问不高,只是为了银子。三人找到一处僧庵当作住所,开始安排刻书事宜。
恰遇僧官刚刚升任,要摆酒庆贺,众多朋友纷纷前来捧场。诸葛佑在路上看到了杜慎卿,带朋友前去拜访。杜慎卿在考试中得过头名,众人都很仰慕。
杜慎卿没有儿子,决意纳妾。季苇萧同杜慎卿相谈甚欢,杜慎卿谈起缺少一位知己,季苇萧有意戏弄他,说神乐观里一个才貌俱全的人,杜慎卿信以为真,去后方知是玩笑。杜慎卿和鲍廷玺商议要开莫愁湖湖亭大会。
通过戏子大会,鲍廷玺看到了杜慎卿的慷慨大方,想借些银子重新成立一个戏班。杜慎卿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堂弟杜少卿,说他是一个更大方的人。鲍廷玺在去找杜少卿的路上,遇到了同去拜访的韦四太爷。
杜少卿果然慷慨,且不畏惧权势,不攀附权贵。鲍廷玺见别人都能从杜少卿那儿借到银子,终于开了口,也借到了一百两。杜家门客娄太爷病重,回家前叮嘱杜少卿要学会持家,出借银子要分人分事,但他依旧大方如故。
杜少卿搬去了南京。杜老太爷的门生李大人要举荐杜少卿做官,杜少卿自知无才,又不愿受官场的束缚,装病不去。迟衡山同他商量为吴泰伯建一座祠堂,并向众朋友募集资金。
薛乡绅宴请众朋友,杜少卿称病不去。迟衡山同他去拜访庄绍光,商议建祠堂的事。庄绍光受徐巡抚举荐,要进京赴任。
庄绍光应诏觐见皇帝,天子赞赏其才学,但他不谙官场世故,得罪了太保。皇上赐了银两及玄武湖,允许他回乡著书立说。回家中途及到家后,各路官僚乡绅因他被皇上召见,纷纷前来拜见,庄绍光不堪其扰,搬到了玄武湖上。卢信侯收藏了禁书,被官府捉拿,后被庄绍光疏通关系救了出来。迟衡山、杜少卿来找庄绍光商议需找一个贤士主祭泰伯祠。
常熟有个虞博士,五十多岁才中进士,为人极其忠厚,做了一系列善举,故被选为泰伯祠大祭的主祭之人。
虞博士带领众人举行祭祀大典,乡人围观。又过了几日,蘧公孙见到了现名张俊民的张铁臂,张铁臂见劣迹败露,辞别而去。武书给杜少卿又讲了虞博士的两个善举。
武书遇到了孝子郭铁山,因其父曾随宁王反叛而隐居,郭孝子苦寻几十年后仍在寻找。虞博士等江南名士凑了二十两银子,并给西安的朋友修书一封请求协助寻找。郭孝子找到尤知县,尤知县赠予盘缠,并修书一封,告知其到成都后可找好友萧昊轩帮助。郭孝子一路风餐露宿,途中遇到劫道的木耐,劝其归正,并收为弟子,传授武艺,赠予银两,让其做个小买卖。到了成都后发现其父已在庵里出家,但其父坚决不认他。于是郭孝子在附近住了下来,每日做工给父亲送饭。
海月禅林的老和尚要去峨眉山,顺便去看郭孝子。路上老和尚遇到了劫道的赵大,赵大因被他赶出过山门,怀恨在心,要害他。一位卖酒的老妇人让老和尚去找附近的一个少年,即萧昊轩之子萧云仙。萧云仙跟随老和尚返回庵里,用弹弓射伤了赵大,背着老和尚逃出来。途中遇到了郭孝子,此时郭父已病逝,郭孝子要将父亲的骸骨带回湖广安葬。
时值番兵夺了青枫城,京里派平少保剿灭番兵。萧昊轩叫儿子萧云仙去投军博取功名。投军的途中萧云仙遇到了同去投军的木耐,遂收了他同行。平少保命萧云仙打头阵攻城,大军垫后,萧云仙用计潜进城去,配合大军里应外合,拿下了青枫城。
萧云仙留在青枫城修整被破坏的城池,城池修好后,他向朝廷上报所花费用。朝廷说有虚报,让他自行承担七千多两。后四川知府调走,新任知府提升萧云仙为守备,去南京任职。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枫城教书的沈大年,他正要把女儿沈琼枝送到扬州嫁与宋为富,未料宋为富是纳妾,沈大年告状。宋家暗中疏通,沈大年被押解回常州,女儿私自逃到了南京。
武书与杜少卿在南京遇到了庄濯江等人,几个人相互拜访,游玩作诗。看到了沈琼枝的招牌后,前去认识。此时,江都县差役来捉拿沈琼枝。沈琼枝只得随他们回去。回去的船上,遇到李老四带着两个妓女投奔汤老六。
汤镇台的两个儿子要来南京赶考,路过这里,堂弟兄汤老六接待了他们。席间,两位公子大谈考场上的程序、排场。考完后,两位公子请戏班演戏,又同戏子饮酒作乐。汤二公子因与人争执,被脱光衣服关了起来。二十天后揭榜,两人均未考中。
苗民造反,汤镇台给两儿子来信,嘱其尽快回家,协助平叛。在贵州,汤镇台出兵打败苗兵,设计拿下了苗民首领别庄燕及降将冯君瑞。可雷太守上奏朝廷时使坏,汤总镇反被降三级,卸任回家。汤镇台回到家后,见侄子汤老六不成气候,十分生气,又见两儿子学识太差,想请教书先生。萧柏泉介绍了余有达,但因大公子傲慢无礼,余有达拒绝应聘。余有达的父亲已过世多年,因找不到好地,一直未葬。余有达去南京看望朋友,在与杜少卿谈论风水之事时,迟衡山劝解不可过于相信风水。
身在南京的余有达接到了在家弟弟的来信,令其暂时不要回家。原来,余有达在无为州曾收人钱财,帮对方打了一桩人命官司,用的却是弟弟余持的名字。现在案发,差役去捉拿余持。余持帮哥哥反复应付差役。余家兄弟二人找了张云峰帮忙择地及择日期安葬了已过世多年的父母。
余有达无事可做,去南京拜访杜少卿,在杜家又遇到迟衡山、庄绍光、虞博士等人,时值重阳,众人登高饮酒作诗作乐。余持来信让大哥余有达回去,说是虞华轩要请余有达教子读书。因乡绅彭老四、方老六等依仗钱势,放高利贷,府里派季苇萧下来查问。
成老爹来找虞华轩,说乡下有一分田,因方家作威作福,不想卖给方家。虞华轩原本答应要买,后打听到成老爹在说大话,便替方家做了一张假请帖送给了成老爹,戏弄了他一回。县里的节孝祠建好后,方家、彭家、余家、虞家都送故去的女性老人的牌位到祠里。方、彭两家势大,四乡八镇的人都跟在他们的队伍后面随队而行,而虞、余两家送牌位的只有寥寥几个人。
余有达被选为徽州府学教导,到任后,六十多岁的老秀才王玉辉来拜。王玉辉的三女婿病逝后,女儿也要殉夫,公公婆婆和母亲都苦劝,只有王玉辉赞成这么做,后来三女儿果然绝食而亡。王玉辉去南京后,遇到了同乡邓质夫。两人一起去看了南京的泰伯祠,不禁感慨起虞博士在时南京的崇文风气。
万里自称被保举为中书,来访高翰林。万中书补缺后就与高翰林的亲家秦中书是同衙,因此秦中书要在家中请他吃饭。席间不知何事,万里被方知县带领差役锁走,而席间的所谓朋友却无动于衷。
凤老四提醒几位朋友应去探寻捉走万中书的原因,管家去打探,但未搞清。凤老四自己去打探才搞清楚。原来是台州一名总兵被参,万中书受了牵连。但公文上说万里只是秀才。在凤老四的追问下,万里才承认了。
本来官司不大,但若牵涉到假冒官职则事态严重。凤老四叫秦中书活动施御史等人保举他一个真的中书官衔。
凤老四同府差押着万里回台州。途中,凤老四帮同船的少年丝客人要回被妓女偷走的二百两银子。到台州后,凤老四叮嘱万里在受审时,把责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来。堂上给凤老四用刑时,凤老四接连崩断了三副夹棍而不招认。知府将情况上报。当时,案首苗总兵已死在狱中,且牵连不大,就释放了万、凤二人。
凤老四到杭州时遇到了秦二侉子与胡尚书的八公子胡八乱子。在胡家吃饭时,众人见胡八乱子脚功厉害,怂恿他踢凤老四一脚看看,结果胡八乱子的脚趾几乎折断。此时,陈正公与好友毛二胡子在南京贩丝。毛二胡子接连介绍了两笔放贷的生意给陈正公,令其收获颇丰。后因毛二胡子要盘一家典当行,银子不够,陈正公主动借他一千两。待陈正公找到那家典当行时,毛二胡子已将店面转与他人。凤老四来找陈正公,并帮他连本带利要回银子。
聘娘长相娇媚,喜好结交名流权贵。她舅舅介绍她跟国公府里徐九公子的表兄陈四老爷认识。陈木南来到来宾楼,聘娘很高兴。陈木南说日后若得官做,定替她赎身。
陈木南从聘娘处出来,向表弟借银子。他回到来宾楼时,聘娘正在生病,需名贵药材补身。陈木南的房东董老太劝他不要把银子花在聘娘身上,陈木南不听。果然,陈木南无银子可用后,聘娘就不再理他了。测字先生丁言志拿着仅有的二两多银子也想会会聘娘,被聘娘奚落出来。虔婆疑心聘娘私收了花钱,向聘娘索要。二人争执起来,聘娘气不过,出了家。
老一辈的名士逐渐故去之后,崇尚文学的风气渐渐衰败下来。虽有擅长琴棋书画的高手后辈出现,但空有满腹才学,却不得重用,只能在田间艰难度日。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天下各省水旱偏灾,流民载道。河南道监察御史单飏言上奏朝廷说,因民间有很多才学之士,朝廷不委以任用,有才无处施展,积聚的怨气与天地合为一体,致使水旱成灾。因此请求朝廷深入民间调查,对于确有才学的已故儒生,均予追赐,以梳理气息。朝廷采纳,对于文中出现的贤人名士,根据才情大小,分别给予了不同学位。
(二)精彩内容
1.严监生死不瞑目
严监生重病躺在床上,一屋子的人围在床前,点着一盏灯,他总也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原来是因为那盏灯里点了两茎灯草,怕费了油。于是赵氏忙走去挑掉一茎,严监生终于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2.严贡生狡诈无赖
严贡生家刚生下来的小猪,跑到邻居家。严贡生逼邻居买下小猪。等小猪长大,又把猪关在家里,不还给邻居。儿子娶亲,拿二钱四分的银子,强迫八钱一班的吹手吹打,吹手嫌钱少不来,叫人押着来。故意将云片糕放在掌舵架长身边,让他吃掉,讹诈船夫,不给船钱。争夺弟弟的家产,跑到京城走门路,霸占了弟弟大部分家产。
3.王惠升官当和尚
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上任之初,他先了解了当地的特产,询问案件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召集大家,问明各项差使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满脑子想着如何升迁,给自己挣来一顶南赣道台的纱帽。当时宁王正在江西造反,王惠毅然上任,结果无法平叛,在逃窜路上撞到宁王手里,投降了宁王,后来做了朝廷钦犯,无处躲避,不得已出家为僧。
4.娄公子纳贤
娄氏两兄弟的爷爷是太保公,父亲是中堂大人。娄氏兄弟在京师待得无聊,返回故里,无意中遇到知音,有了求贤访道的雅兴,于是杨执中、权勿用、牛布衣、陈和甫、张铁臂聚集在他们周围凑成了一个莺脰湖高士集会。两位公子心地纯良、待人诚朴、不计报酬。然而他们所遇并不是君子,杨执中的儿子偷了权勿用的钱,权勿用被人告发,被抓走,在被张铁臂骗了五百两银子之后,两位公子只能闭门整理家务。
5.马二先生遇“神仙”
马二先生在丁仙祠遇到假神仙洪憨仙,洪憨仙用煤变纹银骗了马二先生。洪憨仙设局诈骗胡三公子的钱财,打算让马二先生做中间人,但还没有骗到手,洪憨仙就病死了。马二先生将剩余的银子给洪憨仙的儿子、侄子做盘缠。马二先生因帮助洪憨仙设计骗局,在朋友中被传为笑话。
6.匡超人得志
匡超人在烛下读书,被路过的知县发现,提携他中了秀才和举人。后知县被审,他唯恐牵连自己,逃到杭州。后来碰到衙役潘三,便和他一起伪造朱签,替人考试,干了许多卑鄙无耻的勾当,却被“提了优行,贡入太学”。任监察使的李给事中把外甥女许配给他,他就隐瞒原配停妻再娶,发妻吐血而亡,他却在京城新婚宴尔,完全丧失了道德和人性。
7.真假牛布衣
出身贫苦人家的少年牛浦郎,不爱劳动,偷钱买书,在庙里读书,讨得老和尚欣赏。后来偶然的机遇,他偷走了老和尚收藏的已经病死的牛布衣的诗集,又看到郭铁笔来拜访牛布衣,觉得是个好机会,于是刻了牛布衣的章,到处招摇撞骗。后来真牛布衣的老婆——牛奶奶寻上门来,向他讨要丈夫。两个人吵到县衙,闹了个笑话。
8.沈琼枝斗盐商
沈大年将女儿沈琼枝嫁给盐商宋为富,但是宋为富只想花五百两银子,把沈琼枝收为小妾,沈琼枝将计就计进入宋府。沈大年状告宋为富骗婚。沈琼枝在宋府停留几日,要宋为富拿出婚书。宋为富不敢露面,沈琼枝买通丫鬟,把房里的金银器皿首饰带走,离开宋府,去往南京。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对关于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邻居的反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同情可怜者,扶危济困的社会风气。
B.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尊重知识,崇尚才学的社会风气。
C.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D.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势利和冷酷的关系。
解析:中举前家里揭不开锅,没有一个邻居帮助,中举后觉得有利可图,都来帮忙,体现邻里间的势利和冷酷。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吴敬梓。
B.《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小说,记录了儒林中的众生百态。
C.《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
D.文中杜少卿十分赞赏沈琼枝。
解析:《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
3.《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 C )
A.匡超人 B.杜慎卿 C.杜少卿 D.牛布衣
解析:杜少卿的淡泊名利,反对权威和礼教,有作者的影子。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范进中举前家里揭不开锅,去集市卖鸡等米下锅,说明范进一直沉迷科举考试,家里营生越来越差。
B.胡屠户时不时接济女婿范进一家,虽然经常骂范进,也是出于对他的关心。
C.范进中举后乡邻们拿鸡拿米拿酒打发报录人,体现当时趋炎附势、巴结权贵的不良世风。
D.张静斋在范进中举后前来拜访,体现了封建科举制度下,人们对名利的追逐,则体现封建科举对读书人的毒害。
解析:胡屠户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中举前对范进非打即骂,中举后对他唯唯诺诺、恭敬有加。
5.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C )
A.本书着力塑造的匡超人,他前期心地善良,孝敬父母,后期变得自私无耻冷漠。表现出了匡超人在儒林这个大染缸里最终由一位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可笑无耻之徒。
B.吴敬梓(1701 — 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生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至其父时家境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33岁时移居南京,创作出不朽之作《儒林外史》。
C.作者塑造周进和范进的形象,是为了说明读书人对学业及科举的痴迷,表达了作者对儒林好学精神的赞美。
D.《儒林外史》不仅以讽刺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而且在结构上与通常的长篇小说以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来结构故事的方式不同,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物,既独立又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
解析:作者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儒林人物对科举功名的痴迷,反映科举制度对读书人身心的残害。
二、简答题
1.《儒林外史》的人物塑造极具特色,既有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又有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请从下面三位中任选一位,说说这些特点在这个人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严监生 匡超人 马二先生
示例一:严监生,虽家财万贯,却吝啬成性,临死前连多点一根灯草也不舍得。
示例二:匡超人,年轻时,善良、孝顺、知书达理;在儒生堆里混迹之后,却善恶不分,助纣为虐,变得自私无情,令人慨叹。
示例三:马二先生,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却求而不得,但是一个为人仗义、乐于助友、不计私利、令人尊敬的人。
2.读完《儒林外史》,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又为何读书?
答:“学而优则壮”这句话泯没了多少读书人的良知!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而在现实生活中,虽没有人因考了好大学而疯疯癫癫,但有人为了考博士、硕士而不择手段;虽没有人仗着学识换来的权势蛮横乡里,但有人卖弄自己的知识来换取财富。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3.周进和范进同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两个人从成长际遇和结局有什么不同?
答:同:出身贫苦,暮年得第,除了八股,一无所能。利用八股敲开统治阶层的大门,都曾为科举而发疯。异:作者写周进,着力于八股科举对他的毒害,写他在八股的毒害腐蚀之下灵魂的萎缩、自尊的丧失、心灵的麻木。贡院的发疯是多年委屈的爆发、痛苦心灵的宣泄。范进的发疯是一朝得志,喜极而疯,作者着力于他中举前后地位的变化,人们对他态度的变化,揭露社会的势利和虚伪。
4.下面这段文字选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在此之前,范进、严监生等儒林中人已经登场,以杀猪为业的胡屠户也因为女婿得以亮相……当你初读这部小说,在那些可笑的身影之间看到雨花台上两个挑粪桶的人时,内心或许有过不一样的感受。现在,请重读这段文字,在范进、严监生、胡屠户中任选一人与这两个挑粪桶的人作比较,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理解?请简述。
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
示例一:范进中举之前,唯举业是问,不治生产,生活潦倒,精神紧张;中举后,因喜出望外而发疯,上演了一出斯文扫地的闹剧;做官后,大肆敛财,干预词讼,可见其眼中只有名利。雨花台上两个挑粪桶的人,在完成一天的劳作后,相约喝茶、看落日,地位卑微却不失诗意。两者相比,挑粪桶的人的存在更能折射出范进等人的鄙陋和龌龊,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和批判性。
示例二:严监生是守财奴,对人悭吝,对己也是异常吝啬。在病得饮食不进、骨瘦如柴时,仍然舍不得银子吃人参;临终时,又因灯盏里多点了一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雨花台上两个挑粪桶的人,虽身处社会底层,但在完成一天的劳作之后,尚且能相约喝茶、看落日,骨子里自有一股不俗之气。两者相比,更能见出作者对儒林中人的辛辣讽刺。
示例三:胡屠户是势利眼。范进才中了秀才,他就教训女婿凡事要有体统,不得与做田的、扒粪的平头百姓平起平坐;范进向他借钱去参加乡试,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范进中举发疯,他不敢轻易答应打范进嘴巴以治其疯病;范进赏了他六两多银子,他又是千恩万谢。雨花台上两个挑粪桶的人,在完成一天的劳作之后相约喝茶、看落日,言行中有风雅脱俗的一面。他们和胡屠户虽同在社会底层,但内心世界迥异,是污浊社会中的一抹亮色。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圈层次分明,请从备选人物中为杜少卿组建一个朋友圈,并说明组建的理由。
备选人物:王玉辉 范进 鲍文卿 庄绍光 虞博士 牛浦郎
答:杜少卿与鲍文卿、庄绍光、虞博士三人都不慕功名利禄,能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封建权威,蔑视礼教,有初步的民主思想,平等爱人。所以,杜少卿可以与他们组建朋友圈。
6.关注小说中的“变化”是解读小说主旨的密码,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谈谈你的认识。
A.祥子(《骆驼祥子》) B.匡超人(《儒林外史》)
示例一:选择A。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但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之后,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他变得麻木、狡猾、自暴自弃。一个曾经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未能挣脱出黑暗的旧社会。通过祥子的变化,作者表达了对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也控诉了黑暗的旧社会。
示例二:选择B。匡超人少年时期心地善良,事亲孝顺,勤学上进,父亲卧病在床,他日夜精心照料,在空暇时不忘勤学,因此被路过的知县李本瑛发现,感其嘉行,提携他中了秀才。后李知县被人诬告,匡超人恐受牵连,到杭州避风头,先是与一班假名士交往,后认识潘三,此时的匡超人已经变成一个薄情寡义、虚伪狡诈的人。在匡超人的人生历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他从淳朴善良到人格沦丧,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作者通过展现这样一个农家子弟的变化过程,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讽刺了儒林士人的堕落。
7.运用讽刺手法增强艺术表现力是古今不少经典作品的共同特点,请从下面所给名著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朝花夕拾》 《儒林外史》
答:《朝花夕拾》中鲁迅称国民政府的御用文人为“正人君子”,采用的就是反语讽刺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对这类人的鄙视和不屑。《儒林外史》中匡超人从京城回杭州时,景兰江请他去监狱看望对他有恩的潘三,他以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为由拒绝,此处运用讽刺手法揭示了匡超人忘恩负义、见利忘义的丑恶嘴脸。
三、阅读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次日清早起来,拿银子到集上买了几口猪,养在圈里,又买了斗把豆子。先把猪肩出一个来杀了,烫洗干净,分肌劈理的卖了一早晨。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钱,拿来放在太公床底下。就在太公跟前坐着,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又听得各处的笑话,曲曲折折,细说与太公听。太公听了也笑。太公过了一会,向他道:“我要出恭,快喊你娘进来。”母亲忙走进来,正要替太公垫布,匡超人道:“爹要出恭,不要这样出了,像这布垫在被窝里,出的也不自在,况每日要洗这布,娘也怕薰的慌,不要薰伤了胃气。”太公道:“我站的起来出恭倒好了,这也是没奈何!”匡超人道:“不要站起来,我有道理,”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的安安稳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他把板凳端开,瓦盆拿出去倒了,依旧进来坐着。
到晚,又扶太公坐起来吃了晚饭。坐一会,伏侍太公睡下,盖好了被,他便把省里带来的一个大铁灯盏装满了油,坐在太公旁边,拿出文章来念。太公睡不着,夜里要吐痰、吃茶,一直到四更鼓,他就读到四更鼓。太公叫一声,就在跟前。太公夜里要出恭,从前没人服侍,就要忍到天亮,今番有儿子在旁伺侯,夜里要出就出。晚饭也放心多吃几口。匡超人每夜四鼓才睡,只睡一个更头,便要起来杀猪,磨豆腐。
(1)本文段记叙了匡超人一天的生活内容,试简要概括。从整本书人物的表现来看,匡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这一天的生活内容有杀猪、磨豆、卖钱;逗乐太公、帮助出恭、服侍睡觉;勤奋读书。匡超人此时还是一个勤劳、善良、孝顺、爱读书的阳光青年。
(2)作者写了匡超人帮助父亲出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答: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体现出匡超人非常孝顺。
(3)本段文字选自第16回,写了匡超人在服侍父亲时仍然刻苦读书,这与教材节选部分第19回的代替金跃考试有何关系?
答:写出了匡超人由一个非常孝顺的读书人转变为一个奸诈狡猾的人。作者意在通过写这样一个善良的孝子在儒林中混迹后,变为一个狡猾、奸诈、虚伪的人的这种鲜明的前后对比,表现出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同时为写后面的代考做了铺垫。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临终不肯咽气,就是因为点着两根灯草,和《范进中举》一样,主要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这和他敛财的手段有关。通读全书,严监生是靠剥削占有和认真经营及压缩自己的生活开支的方式聚财的。
(2)作者刻画严监生主要从的动作、神态角度进行描写。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吝啬的本性。从全书看,你认为严监生性格里只有吝啬吗?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他是一个复杂而立体的形象,他的性格既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不乏人情的一面。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
(3)在赵氏之前有好几个人猜测严监生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的原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没有一下子就让赵氏来说?
答:写前边的人猜测的内容是在为引出赵氏的话做铺垫,可以起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真题集萃
1.(重庆B卷)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了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严监生(或“严致和”),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严贡生(或“严致中”)。
(2)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
相关回目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示例一:杭州诗会上,匡超人结识了一群斗方名士,受他们的影响,沽名钓誉,逐渐丢掉了淳朴、善良的心性。
示例二:匡超人在潘三的带领下伪造文书、替人代考,大把敛财,失格失德。
示例三:匡超人逼妻回乡,隐瞒婚史,进京别娶,攀附权贵,背信弃义,丧失做人底线。
示例四:潘三入狱,匡超人拒绝探望,薄情寡义,令人不齿。
解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掌握能力。结合小说内容,可知严监生是广东高要县(今高要市)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严监生在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严贡生被学政“提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他虽一直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但是个哄吓诈骗、无恶不作的人,曾经讹诈邻居王小二的猪,后来小二的哥哥王大到严家讨猪,严贡生的几个虎狼儿子还把王大的腿打断了。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结合题干,根据“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可知匡超人经历了由好到坏的变化,并要求从所给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结合所给的回目,分析情节,根据“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可知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对父母体贴入微。可见孝顺父母是他最高的道德标准,这时的匡超人是极为淳朴、可爱的。随着情节发展可知,后来他与一班假名士交往。这些斗方名士或因科举失败,或因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取得功名进入仕途,于是这些人就想找一条“终南捷径”:刻诗集,结诗社,写斗方,诗酒风流,充当名士。受到他们的影响与熏陶,匡超人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品质开始受到污染,思想开始转变。
2.(甘肃)读完《儒林外史》,班上同学展开讨论。甲说:“《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乙说:“不尽然,它也在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举例说明。
示例一:我同意甲的观点。作者以犀利的笔墨、含蓄幽默的言辞揭露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富贵和封建官吏贪污受贿的卑污灵魂,抨击腐朽的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例如,对范进、高翰林、汤知县、严氏兄弟一类人物,作者就无情地给予了讽刺。
示例二:我同意乙的观点。作者以高超的笔法讽刺了范进、汤知县等人,也树立了许多正面人物形象。例如,王冕懂事孝顺,勤奋好学,蔑视权贵;杜少卿仗义疏财,为人至孝。他们都是典型的正面人物。
解析:本题考查对观点的表达能力。结合对名著《儒林外史》的理解掌握,既可同意甲同学的观点,也可同意乙同学的观点,阐述理由时能结合《儒林外史》中的相关内容作答即可。
3.(新疆)阅读《儒林外史》的片段,完成题目。
①向知县拉他坐,他断然不敢坐。向知县急了,说:“崔大老爷送了你来,我若这般待你,崔大老爷知道不便。”鲍文卿道:“虽是老爷要格外抬举小的,但这个关系朝廷体统,小的断然不敢。”……向知县备了席,摆在书房里,自己出来陪,斟酒来奉。他跪在地下,断不敢接酒;叫他坐,也到底不坐。……封了五百两银子谢他。他一厘也不敢受,说道:“这是朝廷颁与老爷们的俸银,小的乃是贱人,怎敢用朝廷的银子?”
②鲍文卿道:“兄弟,不是这样说。像这衣服、靴子,不是我们行事的人可以穿得的。你穿这样衣裳,叫那读书的人穿甚么?”钱麻子道:“而今事!那是二十年前的讲究了!……若遇同席有几个学里酸子,我眼角里还不曾看见他哩!”鲍文卿道:“兄弟,你说这样不安本分的话,岂但来生还做戏子,连变驴变马都是该的!”
③鲍文卿笑道:“我若是欢喜银子,当年在安东县曾赏过我五百两银子,我不敢受。自己知道是个穷命,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我怎肯瞒着太老爷拿这项钱?况且他若有理,断不肯拿出几百两银子来寻人情;若是准了这一边的情,就要叫那边受屈,岂不丧了阴德?依我的意思,不但我不敢管,连二位老爹也不必管他。自古道:‘公门里好修行’,你们伏侍太老爷,凡事不可坏了太老爷清名,也要各人保着自己的身家性命。”
小说中的鲍文卿从事什么职业?阅读选文,简要评价这个人物。
答:小说中鲍文卿是崔按察(负责上参失职官员)门下的一个戏子。他出身卑微,言行谨慎,等级意识强,恪守封建道德规矩,识大体,有操守,属于那个时代难得的清流。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及对主要人物的评价能力。通过对名著的了解,可知鲍文卿的职业是戏子。文段写鲍文卿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份,不敢与知县同坐。向知县感谢鲍文卿曾经的帮助,并封五百两银子答谢他,鲍文卿却一分钱也不收。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正直、有大义、不贪图钱财、做事稳重、能分清是非的人。
4.(广东)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说着,汤相公走了进来,作揖坐下,说了一会闲话,便说道:“表叔那房子,我因这半年没有钱用,是我拆卖了。”虞博士道:“怪不得你。今年没有生意,家里也要吃用,没奈何卖了,又老远的路来告诉我做嗄?”汤相公道:“我拆了房子,就没处住,所以来同表叔商量,借些银子去当几间屋住。”虞博士又点头道:“是了,你卖了就没处住。我这里恰好还有三四十两银子,明日与你拿去典几间屋住也好。”汤相公就不言语了。杜少卿吃完了酒,告别了去。那两人还坐着,虞博士进来陪他。伊昭问道:“老师与杜少卿是甚么的相与?”虞博士道:“他是我们世交,是个极有才情的。”伊昭道:“门生也不好说,南京人都知道他本来是个有钱的人,而今弄穷了,在南京躲着,专好扯谎骗钱。他最没有品行!”虞博士道:“他有甚么没品行?”伊昭道:“他时常同乃眷上酒馆吃酒,所以人都笑他。”虞博士道:“这正是他风流文雅处,俗人怎么得知!”储信道:“这也罢了;倒是老师下次有甚么有钱的诗文,不要寻他做。他是个不应考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好也有限,恐怕坏了老师的名。我们这监里有多少考的起来的朋友,老师托他们做,又不要钱,又好。”虞博士正色道:“这倒不然。他的才名,是人人知道的,做出来的诗文,人无有不服。每常人在我这里托他做诗,我还沾他的光。就如今日这银子是一百两,我还留下二十两给我表侄。”两人不言语了,辞别出去。
(节选自《儒林外史》)
(1)下列有关虞博士的四件事,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答应给汤相公银子去典屋住 ②主祭泰伯祠
③补南京国子监博士 ④救助落水的庄农人家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解析:根据《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可知虞博士,学名为虞育德,常熟人,为人极其忠厚,做了很多善举。一次,远村上有一个姓郑的人家请他去看坟。看过了坟,虞博士叫了一只小船回来,忽见那边岸上一个人跳下河来。虞博士吓了一跳,忙叫船家把那人救了起来。50岁时,再进京去会试,中了进士,在履历中照实填了年纪。天子看见,说道这虞育德年纪老了,让他去做一个闲官,当下就补了南京的国子监博士。之后汤相公来找他,告诉他因缺钱用,把虞博士让他住的房子拆卖了,虞博士不但没有生气,还另给了银子让他再去租房住。再后来,应天府送来一个犯了罪的监生,虞博士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与他同吃同住,过了几日就替他辩白,放回了家。随后,虞博士被选为泰伯祠堂大典的主祭。
(2)吴敬梓320周年诞辰之际,某校文学社刊物开设“《儒林外史》‘真儒’风采”栏目,请结合原著,完成下表。
“真儒”推荐表
推荐任务 推荐理由
1 虞博士 他中进士后如实上报年龄,为遭污蔑的杜少卿辩解,可见他是光明磊落、仗义执言的真儒。
2
说明:推荐的人物不得重复。
示例一:杜少卿。杜少卿不应征辟,不惧旁人异样的目光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可见他是淡泊名利、蔑视礼法的真儒。
示例二:庄绍光。庄绍光不与太保为伍,义救卢信侯,辞爵还家,可见他是正义善良、淡泊名利的真儒。
示例三:王冕。出身田家,但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
(3)讽刺是《儒林外史》突出的艺术特色。请以伊昭或原著中另一个人物为例,简要分析作品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达到讽刺效果。
示例一:伊昭。伊昭谈论杜少卿“在南京躲着,专好扯谎骗钱”“最没有品行”“时常同乃眷上酒馆吃酒”,与虞博士评价杜少卿有品行、“风流文雅”形成对比,讽刺了伊昭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而不自知的愚昧和可笑。
示例二:胡屠户。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范进“尖嘴猴腮”,向他吐口水;中举后,称他是“贤婿”“品貌又好”,低头帮他扯衣裳。通过前后反差的语言与动作,讽刺了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
示例三:王玉辉。在女婿病故,女儿要殉节,亲家极力劝阻时,他居然赞同并鼓励女儿殉节,得知女儿死讯时,连说了三声“死得好”,可见当时的社会制度使人堕落,封建礼教毒害人民颇深。
5.(江苏连云港)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已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请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答:周进担任广东学道,在主考院试时,遇范进考秀才,周进以第一名成绩将范进录取,因此,周进对范进有知遇之恩,二人是师生关系。
(2)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呢?
答:周进是“哭”,范进是“笑”,但这一哭一笑背后的社会根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3)范进中举前后,他的老丈人胡屠户有不同的表现,请各举两例。
答:中举之前:①胡屠户带点东西来贺他中秀才,给范进立体统。②范进因想去参加乡试,没有盘费,去和胡屠户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痛骂一番。③在范进瞒着他参加完乡试回家后,胡屠户又骂了范进一顿。(答出两点即可)中举之后:①带着肉和钱来贺喜。②听闻范进疯癫,在众人建议下,斗胆用一个巴掌将他打醒。③打醒范进后,又赶紧赔罪,还夸奖女婿才学高、品貌好。(答出两点即可)
6.(浙江湖州)结合《儒林外史》整本书来看,下面哪一项最可能是吴敬梓写这段文字的用意?( D )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绿一块,紫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A.王冕觉得画荷有趣,认为他一定可以学会,后来果然全县闻名。作者这是在告诉读者:兴趣和决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
B.“浓云”“黑云”散去,日光“照耀得满湖通红”,这是时代背景的折射。作者把这段文字放在第一回,意在暗示士人的春天已经到来。
C.作者写王冕赏荷的际遇,是想把王冕塑造成画家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引出下文时知县索画等情节,从而在对比中表现时知县等人的心机。
D.荷即莲,出淤泥而不染,作者细写荷的情状和王冕对荷的喜爱,且把它放在第一回,是想通过王冕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树立不慕荣利的士人楷模。
解析:《儒林外史》中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为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片段中他画荷花,表明他如荷花一般的高洁,爱荷花者和荷花一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九年级下)
备考策略
《儒林外史》是清代现实主义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它描写了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无耻行为,如本是平凡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的表现,如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和牛老爹等。《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形象精练;作品由多个人物故事组成,每个人物故事既有联系,又可单独成篇,这种特殊的结构篇章对后世影响很大。
复习要点:
1.准确识记有关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批判精神和创作意图。
3.准确识记主要人物的事迹和性格特征。
4.能够结合文中相关段落,精读并品析作品的语言及表现手法。
5.理解作者对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的追求。
作者介绍
吴敬梓(1701 — 1754),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康熙四十年(1701)出生,乾隆十九年(1754)去世,卒年53岁。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而晚年自号“文木老人”。
吴敬梓自幼年起就特别聪明,记忆力惊人,精通《文选》,写文章能够一气呵成。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作品,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也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堪称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创作背景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时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吴敬梓的父亲去世后,族人纷纷来侵夺家产,亲族的恶行使他看清了封建家族伦常道德的虚伪。移居南京后,他接触到代表当时进步思潮的颜(元)李(塨)学派的学者,他们反对理学空谈,倡导务实的学风。时代思潮在吴敬梓的思想中打下鲜明的烙印。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揭露。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与科举制度,憎恶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的习俗。《儒林外史》是“儒林”的“外史”。它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书中人物,大多以真人真事为原型。为避免遭到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设置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塑造末世文人群像,批判吃人的科举、礼教和政治体制,展现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主题概述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与黑暗,强烈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鞭挞了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的虚伪,并对人民群众予以同情,具有进步民主思想。
1.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士林人物长卷。《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为中心,站在俯视整个封建文化的高度,对科举制度统治下的儒林群相和儒林心态做了深刻的剖析,既是一部儒林丑史,又是一部儒林痛史。例如,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周进、范进等,作者对其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讽刺。
2.提出了“儒林群体的命运”这一历史性的课题,孜孜不倦地探求儒林的真正出路。书中也刻画了如杜少卿、萧云山等一批真正的名士。
3.批判、否定、鞭挞了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谴责了官僚集团的虚伪和丑恶。例如,匡超人由真诚、善良到虚伪、冷漠、自私的转变,都是科举制度造成的。
4.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对一些下层人民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表示深切同情和热情颂赞,如市井奇人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等。
人物简析
【正面人物】
1.王冕(第1回)
人物特点:才华横溢、懂事孝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性情孤傲、藐视权贵、有远见卓识。
生平概述:元朝末年,王冕出生于诸暨县(今浙江诸暨市)的一个村子,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他机敏聪慧、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不喜欢结交酒肉朋友,不追逐名利。故意躲开登门拜访的县令;不接受朱元璋的征召,逃往会稽山中,过隐士生活。
明朝立国,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感叹:八股取士的制度,会让读书人把学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轻,认为这是一代文人碰上的厄运。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但是在当时的社会里,文人们所走的是一条追求科举功名的歧路。
情节:①体谅母亲的苦衷,辍学给人放牛;②自学画荷花;③既不求官爵,又不结交朋友,终日闭门读书;④向吴王朱元璋献策以“仁义”治理天下。
2.杜少卿(第31~33回)
人物特点:淡泊功名、傲视权贵、尊重妇女、反对礼法、讲求孝道、扶危济困、豪侠尚义。
生平概述:杜仪,字少卿,直隶天长县(现天长市)秀才。出身世家,不喜欢功名,憎恶八股科举,不愿做官,骂想做官的人是“匪类”,“下流无耻极矣”。当安徽巡抚推荐他去考“鸿辞博学科”,他实在推脱不开时,竟然装病。他认为当时的世道,科举考试把读书人都毁了,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来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背离了家庭为他安排的道路,成为科举世家第一个“叛徒”。他清高脱俗、仗义疏财,表现出了不为俗物所累的名士风度。他散尽财产之后,布衣蔬食,心怀淡然,沉迷山水,与朋友交游。他勇敢地拉着妻子的手,神情自若地游清凉山,让旁边的人目瞪口呆。他尊重自己和别人的个性与人格,把沈琼枝当成同类,大胆地给予支持,并反对纳妾制度。
情节:①皇上征辟,杜少卿装病拒绝出仕;②以平等身份对待妻子,反对纳妾;③修泰伯祠,用古礼古乐致祭,成就人才;④与郭孝子素昧平生,自己寻衣服当银子给他准备盘缠。
3.庄绍光(第35回)
人物特点:恬淡悠然、不慕权贵、善良正直、富有才学、安贫乐道。
情节:①拒绝了太保的招揽;②安葬老农夫妇;③搭救卢信侯。
4.虞育德(第36、37回)
人物特点:博学多才、旷达磊落、待人直率而不迂腐。
情节:①五十多岁才中进士,为人实在,殿试时写了真实年纪;②旧邻汤相公因缺钱拆了虞博士给他住的房子,虞博士还给他银子让他再去租房子;③与“罪犯”监生同吃住,还替他辩白了冤枉事。
【假儒迂生】
1.周进(第2、3回)
人物特点:醉心功名、秉性忠厚、迂而不恶。
生平概述:周进是山东兖州府汶上县的一位教书先生,屡次参加科举考试,60多岁了,还没考上秀才。偶然一次,他走到贡院,一头撞在了号板上,被别人救醒后,痛哭不已,直到口吐鲜血。随行的几个商人凑了二百两银子,给他捐了个监生。之后,周进居然考中了举人。身边的人又来攀附,他教过书的书塾里都供起牌位来。后来他考中了进士,升为御史,当上了广东学道。在广州的考场里,周进看到一个胡子花白的老童生,想到了自己的遭遇,便格外关注这个54岁的人,他反复看了三遍范进的卷子,才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就录取了范进。
情节:①至六十多岁,仍要参加科举,参观贡院头撞号板;②同情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将其取为秀才。
2.范进(第3、4回)
人物特点:热衷功名、一心应考、怯懦麻木、逆来顺受、迂腐无能、不事产业、圆滑世故、趋炎附势。
生平概述:范进和周进一样,在家里没有地位,老丈人不尊重他,对他百般呵斥。放榜那天,范进一高兴被痰迷了心窍,疯了。岳父胡屠户大着胆子打了他,他吐出痰来,清醒过来。范进的命运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的穿的住的都有了,还和乡绅攀上了关系。胡屠户也一反常态,对范进是毕恭毕敬。范进靠着死背四书五经当上了官,但其本质还是不学无术,连苏轼都不知道是谁,堪称天大的笑话。
情节:①穷尽一生参加科举考试,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中举的范进喜极而疯;②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拜访,范进假惺惺地推辞后接受了他的馈赠。
【无德典型】
1.匡超人(第15~20回)
人物特点:前期:孝顺乖巧、勤奋刻苦、淳朴本分;后期:弄虚作假、撒谎势利、无情无义、自大虚荣。
生平概述:他原本谦恭有礼、孝顺、淳朴善良,后来假造文书,冒名代考,却被温州学政“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在这个丑陋但又有巨大力量的环境的引诱与挤压下,他学会了吹牛拍马、坑蒙拐骗、装腔作势,逐渐丧失了淳朴的本性,变得自私蛮横、急功近利、虚荣无耻、败德丧行、虚伪无情、忘恩负义。
情节:①尽心侍奉病重的父亲;照顾父亲也不忘刻苦读书;与郑老爹同船时礼仪周到。②做枪手替别人参加科考;害怕李给谏瞧不起自己的丈人身份低微,撒谎说自己没有结婚。③潘三入狱后不愿再去见他;在牛布衣和冯琢庵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学,贬低曾对自己有恩的马纯上。
2.牛浦郎(第21~24回)
人物特点:心胸狭隘、皮厚心狠、喜欢骗人、狡诈多端。
情节:①偷看牛布衣留下的诗稿,并冒充牛布衣;②设计陷害牛玉圃。
【贪官污吏】
1.汤奉(第4、5回)
人物特点:贪赃枉法、作威作福。
情节:①做官一年就搜刮八千两银子;②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老师夫活活枷死。
2.王惠(第7、8回)
人物特点:贪财蛮横、没有立场、苟且偷生。
情节:①上任的第一件事,是查询地方的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②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让大家将钱财“归公”;③被宁王逮捕后立刻反叛,归降宁王,宁王兵败后,他又速速逃往浙江。
【土豪劣绅】
1.严贡生(第4~6回)
人物特点:刻薄无赖、贪婪霸道、投机钻营、自我吹嘘、勾结官府、攀附权贵。
生平概述:他卑微、吝啬、无恶不作,是一位品德恶劣的儒生,却被前任周学台推举为“优行”;他霸占穷人的猪,赖掉船家的船钱,欺负守寡的弟媳,为夺其弟严监生的遗产强把儿子“过继”给弟媳。
情节:①扣押早先卖给邻居家的猪,还让几个儿子打断了讨猪的邻居的腿;②侵吞严监生死后赵氏掌管的家产;③与赵氏的官司打输后,想要冒认周进的亲戚告状。
2.严监生(第5、6回)
人物特点:胆小怕事、缺乏主见、待人温厚、于己吝啬。
情节:①出钱替哥哥严贡生料理官司;②临死前看到油灯里点了两茎灯草,因为担心浪费而不肯咽气。
【市井百姓】
1.沈琼枝(第40、41回)
人物特点:具有反叛精神、冒险精神,有才学,敢作敢当,自食其力,泼辣直爽。
情节:①在得知自己被骗做小妾时,独自逃往南京;②在南京靠手艺养活自己;③被差役无礼对待和索要钱财时,据理力争。
2.市井四奇人(第55回)
人物特点:各怀才艺、自食其力、淡泊名利、高雅脱俗、安贫乐道。
情节:①季遐年以卖字为生,性格狂狷,自得其乐;②王太以卖火纸筒子为业,棋力精湛,令人佩服;③盖宽开茶馆谋生,以画画作诗为乐,不计身外钱财;④荆元本职是裁缝,琴艺高超,但不以此结交权贵。
艺术特色
《儒林外史》具有多方面鲜明的特色,体现在它的叙事手法和讽刺艺术上,具有悲喜交错的独特语言风格。
1.《儒林外史》创造了一种“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语)的独特艺术形式,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前后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原貌描绘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状态,也写出了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
2.题材上以描写世俗生活为主,以当时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为展现对象,从而描绘了一幅幅社会风俗画,完成了古代小说从描写传奇到描写世俗生活的转变。
3.在人物性格上,《儒林外史》所写的人物更接近人的真实面貌,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并且摆脱了类型化,写出了人物丰富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儒林外史》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用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述方式,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5.吴敬梓对世事的讽刺上升到制度的层面,不是把读者的憎恨引向某个人,而是把读者的憎恨引向那个社会,引向八股文和科举制度。吴敬梓对人物的讽刺是带着同情和谅解的。
6.作者擅长用人物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去否定自己的谎言,让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完全矛盾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
全书梳理
(一)情节概述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邻居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善画荷花,博览群书,常驾牛车带母亲赏景。王冕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远走山东。后因洪灾而回乡,奉养母亲寿终。王冕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明宪宗成化末年(1487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一位教书先生,名叫周进,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60多岁却连秀才也未考上。薛家集上的乡绅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了周进。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号板,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周进姐夫等人可怜他,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周因此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任广东学道。
在广州,周进遇到了范进。此时范进已54岁了,却还是老童生。周进反复读范进的考卷,觉得是“天地间之至文”,将范进取为秀才并善加勉励。范进又去应考,中了举人。起初范进在家倍受冷眼,可就在一家正揭不开锅、等着卖鸡换米时,传来范进中举的喜报。范进从集上被找了回来,得知喜讯后,高兴得发了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给了他一耳光,打醒了他,治好了疯病。
转眼工夫,范进时来运转,钱、米、房子、奴仆、丫鬟都有了。范进母亲见此后高兴得一下子胸口接不上气,竟一命归天。
张静斋与范进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当时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宰耕牛的规定,张静斋提议将此作为“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折磨死了送牛肉的老师夫,引起了回民围攻。
汤知县处理完回民案子,正遇上有人来告严贡生,一人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人告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他弟弟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后来,严监生的妻子王氏重病,妾赵氏被扶为正室。在婚礼当天,王氏病亡。不久,严监生也病故。
严监生吝啬成性,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
赵氏同王氏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丧事,严贡生科举回来,不顾弟弟之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赵氏的儿子后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之事。此时严贡生正在省城接亲。回来的路上,严贡生诬陷船家吃了他的药,赖了船钱。回到家后,声称赵氏为妾,让自己的儿子及新娘搬到死去的弟弟家的正房住,要霸占房子。赵氏告状,族长不敢管,知县判决遵从赵氏的意见。严贡生不服,告到省里,又告到部里。
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他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此时荀玫已与王惠共同考中。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陈礼为二人前途算了一卦。后荀玫母亲病故,荀玫想等殿试后奔丧,可匿丧不成,只得回家。
王惠同荀玫共同办完丧事后,独自返回省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到南昌后,王惠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蘧太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后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等到宁王兵败后,王惠逃走,巧遇蘧公孙。蘧公孙见其情状赠银相助,回到家后,向爷爷蘧太守说了此事。
娄中堂的两位公子在回省城的路上,遇到为其家族看守祖坟的仆人邹吉甫的儿子邹三,自言在附近住。娄氏公子便去他家看望,席中听闻了杨执中的“贤迹”,因其被下狱,便决定救人。回到家后,叫家仆晋爵带银子去县里疏通,慑于娄府家威,知县放了杨执中。杨执中因不知道是谁救了他,径自回到了家中。多日后,娄氏公子效仿信陵君礼贤下士,想拜见杨执中,去杨家找,但未找到。途中遇到刘守备的船冒名娄府逞凶,娄氏公子仅说教后便放行。几日后再次拜访杨执中,仍未见到。
娄氏公子返回途中遇到了鲁编修。谈到杨执中时,鲁编修不以为然。几日后,陈礼来访。此时蘧公孙住在娄府,陈礼为其向鲁家女儿提亲。蘧老太爷来信让娄氏公子酌情办理。按鲁编修之意,蘧公孙入赘鲁家。择吉日,两家办了婚事。
婚后,鲁小姐才貌双全,蘧公孙的文采学识却都很一般。邹吉甫来到娄府,又谈到了杨执中,娄氏公子决定再去拜访。得见后,几人相谈甚欢。鲁编修担心蘧公孙不能考学做官,因此发病。此时,杨执中向娄氏两位公子推荐了权勿用。
杨执中建议让仆人带书信去请权勿用。途中仆人了解到权勿用是个不务正业的人。权勿用到娄府时带来一个侠客张铁臂,娄氏公子另邀了一些朋友陪同游玩莺脰湖。侠客骗了娄氏公子五百两银子后不知去向,权勿用也因在原籍有案底在身而被差役带走。娄氏公子略感失望。鲁编修被朝廷升了侍读,却高兴而亡。
蘧公孙遇到马纯上,听他大谈科考的窍门,很受启发。娄家仆人宦成与蘧家丫鬟双红私通,带着王惠送给蘧公孙的箱子跑了。蘧公孙告了官,拿人的差役得知那箱子是叛官赃物后,以宦成的名义敲诈蘧公孙。差人没见到蘧公孙,找到了他的朋友马纯上,马纯上自己出银子把事情压了下来。
马纯上去了杭州,一连几日四处游玩,直到在丁仙祠遇到了一位“仙人”洪憨仙,洪憨仙了解到他当前窘迫,有意周济,给了他几块黑煤。马纯上带回家中用火一炼即成了银子。
马纯上在街上遇到一个以拆字为生的少年匡迥,流落街头,无钱回家,家中父亲病重。马纯上借给他十两银子,资助他回家尽孝,并一再叮嘱他要举业进学。
匡迥的三叔要强占匡父的宅子,匡父一病不起,匡母终日以泪洗面。匡迥回到家后,尽心服侍父亲,应对三叔。村里失了火,他们一家被迫搬到了租屋。一次知县路过,见到匡迥勤奋读书,便资助其去考试。匡迥连续考中,直至中了举人。
匡迥进学之后,将知县拜做老师。可后来知县被革职摘印,百姓拥戴知县,围了省里的官员。此事连累了匡迥。匡迥到杭州避祸,结识了景兰江及他的朋友。这些人常相聚作诗。
匡迥寓居的文瀚楼主人让他帮忙选编一些文章,马纯上当初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六天。景兰江带匡迥认识了新的文人朋友,他们一起举行诗会。在去省城举行诗会的当天晚上,几人因醉酒夜行,被巡夜的官员拿住。
匡迥见到了潘老爹的弟弟潘自业。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学问,想出银找人替考。经潘自业筹划,由匡迥替考,并顺利考中。匡迥因此得到了银子买了房,由潘自业保媒,同郑老爹的女儿成了亲。匡迥的老师、乐清县知县被诬之事核实,得释且升官至给事中,给匡迥来信,邀其过去。潘自业终因作恶太多被拿下监。
匡迥找到了老师,老师欣赏其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遂成了亲。而原来的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也病逝了。景兰江找到匡迥,要他去看望在狱的潘自业,他推脱不去。回京的船上,匡迥遇到了牛布衣,向他吹嘘自己才学高超。牛布衣在芜湖县住在庵里,不幸病亡,死前请老和尚给他料理丧事,和尚及众邻照办不误。
牛浦郎在庵里读书,偷看了牛布衣留下的个人诗集,因是同姓,便冒名牛布衣,改名牛浦,字布衣,自刻了手章,还娶了卜老爹的外孙女。因牛浦不善于经商,接手的店铺日益亏空,他的祖父牛老爹知悉后上火病亡。老和尚的弟子做了九门提督,差人接了老和尚去京,留下庵子让牛浦照顾。
董瑛慕名前来拜访冒名牛布衣的牛浦。后牛浦被逐出家后,去投奔董瑛,在船上遇到了牛玉圃。因是同姓,牛玉圃认了牛浦为侄孙。到杭州后,牛浦随牛玉圃去拜访万雪斋。去万家时,道士向牛浦说了万雪斋的底细。牛浦献计牛玉圃,想挟住万雪斋得到好处,不料引起万雪斋的愤怒,将牛玉圃赶了出来。牛玉圃迁怒于牛浦,暴打了他一顿。牛浦遇到黄姓船客,说与董知县交好,黄家把四女儿嫁给了他。董知县升任到京,他不知道牛布衣已死,更不知道牛浦是假冒的,向冯琢庵说牛布衣在甘露庵,致使牛布衣的妻子找上门来。
牛奶奶不知丈夫已死,以为是牛浦害死了她丈夫,才冒充的牛布衣,告了状。但向知县以为只是同名,不予审理,发回了原籍去审理。上司认为向知县不务正业,欲参他,而后向被戏子鲍文卿所救。
鲍文卿回到南京,过继了倪老爹的第六个儿子,将其更名为鲍廷玺。鲍文卿带着儿子四处开班演戏。一日在街上遇到原来的向知县,当时其已到本地升任知府,经他介绍,将府上看门人王老爹的女儿许配给了鲍廷玺,王家女儿后因难产而死。
鲍文卿年岁太大,回到老家后不久便病重而死。戏班老师金次福来给鲍廷玺提亲,女方王太太虚荣心极强,媒婆沈大脚极力夸大了鲍廷玺的身家情况,王太太同意了。婚后,因鲍家有个婆婆,丈夫非举人,家里也没有字号店,这位王太太脾气大发,气出病来。鲍老太太不堪忍受,将其夫妇赶出家门。
鲍廷玺的大哥倪廷珠到南京时找到了鲍廷玺,给了些银子,叫他买所房子。因马上要去苏州,叫兄弟过几日去苏州找他。鲍廷玺在去苏州的路上偶遇季苇萧,得知双方为亲戚。到苏州后又得知大哥已经病故,便去扬州找季苇萧。
季苇萧此时是王老爹的孙女婿,正在娶二房亲。鲍廷玺到来后,因还要回南京,季苇萧托他给朋友季恬逸带封信。此时季恬逸在南京,身无分文。诸葛佑托他去找位选书先生,想共同刻书,借此成名。季恬逸找到了朋友萧金铉,但萧金铉的学问不高,只是为了银子。三人找到一处僧庵当作住所,开始安排刻书事宜。
恰遇僧官刚刚升任,要摆酒庆贺,众多朋友纷纷前来捧场。诸葛佑在路上看到了杜慎卿,带朋友前去拜访。杜慎卿在考试中得过头名,众人都很仰慕。
杜慎卿没有儿子,决意纳妾。季苇萧同杜慎卿相谈甚欢,杜慎卿谈起缺少一位知己,季苇萧有意戏弄他,说神乐观里一个才貌俱全的人,杜慎卿信以为真,去后方知是玩笑。杜慎卿和鲍廷玺商议要开莫愁湖湖亭大会。
通过戏子大会,鲍廷玺看到了杜慎卿的慷慨大方,想借些银子重新成立一个戏班。杜慎卿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堂弟杜少卿,说他是一个更大方的人。鲍廷玺在去找杜少卿的路上,遇到了同去拜访的韦四太爷。
杜少卿果然慷慨,且不畏惧权势,不攀附权贵。鲍廷玺见别人都能从杜少卿那儿借到银子,终于开了口,也借到了一百两。杜家门客娄太爷病重,回家前叮嘱杜少卿要学会持家,出借银子要分人分事,但他依旧大方如故。
杜少卿搬去了南京。杜老太爷的门生李大人要举荐杜少卿做官,杜少卿自知无才,又不愿受官场的束缚,装病不去。迟衡山同他商量为吴泰伯建一座祠堂,并向众朋友募集资金。
薛乡绅宴请众朋友,杜少卿称病不去。迟衡山同他去拜访庄绍光,商议建祠堂的事。庄绍光受徐巡抚举荐,要进京赴任。
庄绍光应诏觐见皇帝,天子赞赏其才学,但他不谙官场世故,得罪了太保。皇上赐了银两及玄武湖,允许他回乡著书立说。回家中途及到家后,各路官僚乡绅因他被皇上召见,纷纷前来拜见,庄绍光不堪其扰,搬到了玄武湖上。卢信侯收藏了禁书,被官府捉拿,后被庄绍光疏通关系救了出来。迟衡山、杜少卿来找庄绍光商议需找一个贤士主祭泰伯祠。
常熟有个虞博士,五十多岁才中进士,为人极其忠厚,做了一系列善举,故被选为泰伯祠大祭的主祭之人。
虞博士带领众人举行祭祀大典,乡人围观。又过了几日,蘧公孙见到了现名张俊民的张铁臂,张铁臂见劣迹败露,辞别而去。武书给杜少卿又讲了虞博士的两个善举。
武书遇到了孝子郭铁山,因其父曾随宁王反叛而隐居,郭孝子苦寻几十年后仍在寻找。虞博士等江南名士凑了二十两银子,并给西安的朋友修书一封请求协助寻找。郭孝子找到尤知县,尤知县赠予盘缠,并修书一封,告知其到成都后可找好友萧昊轩帮助。郭孝子一路风餐露宿,途中遇到劫道的木耐,劝其归正,并收为弟子,传授武艺,赠予银两,让其做个小买卖。到了成都后发现其父已在庵里出家,但其父坚决不认他。于是郭孝子在附近住了下来,每日做工给父亲送饭。
海月禅林的老和尚要去峨眉山,顺便去看郭孝子。路上老和尚遇到了劫道的赵大,赵大因被他赶出过山门,怀恨在心,要害他。一位卖酒的老妇人让老和尚去找附近的一个少年,即萧昊轩之子萧云仙。萧云仙跟随老和尚返回庵里,用弹弓射伤了赵大,背着老和尚逃出来。途中遇到了郭孝子,此时郭父已病逝,郭孝子要将父亲的骸骨带回湖广安葬。
时值番兵夺了青枫城,京里派平少保剿灭番兵。萧昊轩叫儿子萧云仙去投军博取功名。投军的途中萧云仙遇到了同去投军的木耐,遂收了他同行。平少保命萧云仙打头阵攻城,大军垫后,萧云仙用计潜进城去,配合大军里应外合,拿下了青枫城。
萧云仙留在青枫城修整被破坏的城池,城池修好后,他向朝廷上报所花费用。朝廷说有虚报,让他自行承担七千多两。后四川知府调走,新任知府提升萧云仙为守备,去南京任职。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枫城教书的沈大年,他正要把女儿沈琼枝送到扬州嫁与宋为富,未料宋为富是纳妾,沈大年告状。宋家暗中疏通,沈大年被押解回常州,女儿私自逃到了南京。
武书与杜少卿在南京遇到了庄濯江等人,几个人相互拜访,游玩作诗。看到了沈琼枝的招牌后,前去认识。此时,江都县差役来捉拿沈琼枝。沈琼枝只得随他们回去。回去的船上,遇到李老四带着两个妓女投奔汤老六。
汤镇台的两个儿子要来南京赶考,路过这里,堂弟兄汤老六接待了他们。席间,两位公子大谈考场上的程序、排场。考完后,两位公子请戏班演戏,又同戏子饮酒作乐。汤二公子因与人争执,被脱光衣服关了起来。二十天后揭榜,两人均未考中。
苗民造反,汤镇台给两儿子来信,嘱其尽快回家,协助平叛。在贵州,汤镇台出兵打败苗兵,设计拿下了苗民首领别庄燕及降将冯君瑞。可雷太守上奏朝廷时使坏,汤总镇反被降三级,卸任回家。汤镇台回到家后,见侄子汤老六不成气候,十分生气,又见两儿子学识太差,想请教书先生。萧柏泉介绍了余有达,但因大公子傲慢无礼,余有达拒绝应聘。余有达的父亲已过世多年,因找不到好地,一直未葬。余有达去南京看望朋友,在与杜少卿谈论风水之事时,迟衡山劝解不可过于相信风水。
身在南京的余有达接到了在家弟弟的来信,令其暂时不要回家。原来,余有达在无为州曾收人钱财,帮对方打了一桩人命官司,用的却是弟弟余持的名字。现在案发,差役去捉拿余持。余持帮哥哥反复应付差役。余家兄弟二人找了张云峰帮忙择地及择日期安葬了已过世多年的父母。
余有达无事可做,去南京拜访杜少卿,在杜家又遇到迟衡山、庄绍光、虞博士等人,时值重阳,众人登高饮酒作诗作乐。余持来信让大哥余有达回去,说是虞华轩要请余有达教子读书。因乡绅彭老四、方老六等依仗钱势,放高利贷,府里派季苇萧下来查问。
成老爹来找虞华轩,说乡下有一分田,因方家作威作福,不想卖给方家。虞华轩原本答应要买,后打听到成老爹在说大话,便替方家做了一张假请帖送给了成老爹,戏弄了他一回。县里的节孝祠建好后,方家、彭家、余家、虞家都送故去的女性老人的牌位到祠里。方、彭两家势大,四乡八镇的人都跟在他们的队伍后面随队而行,而虞、余两家送牌位的只有寥寥几个人。
余有达被选为徽州府学教导,到任后,六十多岁的老秀才王玉辉来拜。王玉辉的三女婿病逝后,女儿也要殉夫,公公婆婆和母亲都苦劝,只有王玉辉赞成这么做,后来三女儿果然绝食而亡。王玉辉去南京后,遇到了同乡邓质夫。两人一起去看了南京的泰伯祠,不禁感慨起虞博士在时南京的崇文风气。
万里自称被保举为中书,来访高翰林。万中书补缺后就与高翰林的亲家秦中书是同衙,因此秦中书要在家中请他吃饭。席间不知何事,万里被方知县带领差役锁走,而席间的所谓朋友却无动于衷。
凤老四提醒几位朋友应去探寻捉走万中书的原因,管家去打探,但未搞清。凤老四自己去打探才搞清楚。原来是台州一名总兵被参,万中书受了牵连。但公文上说万里只是秀才。在凤老四的追问下,万里才承认了。
本来官司不大,但若牵涉到假冒官职则事态严重。凤老四叫秦中书活动施御史等人保举他一个真的中书官衔。
凤老四同府差押着万里回台州。途中,凤老四帮同船的少年丝客人要回被妓女偷走的二百两银子。到台州后,凤老四叮嘱万里在受审时,把责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来。堂上给凤老四用刑时,凤老四接连崩断了三副夹棍而不招认。知府将情况上报。当时,案首苗总兵已死在狱中,且牵连不大,就释放了万、凤二人。
凤老四到杭州时遇到了秦二侉子与胡尚书的八公子胡八乱子。在胡家吃饭时,众人见胡八乱子脚功厉害,怂恿他踢凤老四一脚看看,结果胡八乱子的脚趾几乎折断。此时,陈正公与好友毛二胡子在南京贩丝。毛二胡子接连介绍了两笔放贷的生意给陈正公,令其收获颇丰。后因毛二胡子要盘一家典当行,银子不够,陈正公主动借他一千两。待陈正公找到那家典当行时,毛二胡子已将店面转与他人。凤老四来找陈正公,并帮他连本带利要回银子。
聘娘长相娇媚,喜好结交名流权贵。她舅舅介绍她跟国公府里徐九公子的表兄陈四老爷认识。陈木南来到来宾楼,聘娘很高兴。陈木南说日后若得官做,定替她赎身。
陈木南从聘娘处出来,向表弟借银子。他回到来宾楼时,聘娘正在生病,需名贵药材补身。陈木南的房东董老太劝他不要把银子花在聘娘身上,陈木南不听。果然,陈木南无银子可用后,聘娘就不再理他了。测字先生丁言志拿着仅有的二两多银子也想会会聘娘,被聘娘奚落出来。虔婆疑心聘娘私收了花钱,向聘娘索要。二人争执起来,聘娘气不过,出了家。
老一辈的名士逐渐故去之后,崇尚文学的风气渐渐衰败下来。虽有擅长琴棋书画的高手后辈出现,但空有满腹才学,却不得重用,只能在田间艰难度日。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天下各省水旱偏灾,流民载道。河南道监察御史单飏言上奏朝廷说,因民间有很多才学之士,朝廷不委以任用,有才无处施展,积聚的怨气与天地合为一体,致使水旱成灾。因此请求朝廷深入民间调查,对于确有才学的已故儒生,均予追赐,以梳理气息。朝廷采纳,对于文中出现的贤人名士,根据才情大小,分别给予了不同学位。
(二)精彩内容
1.严监生死不瞑目
严监生重病躺在床上,一屋子的人围在床前,点着一盏灯,他总也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原来是因为那盏灯里点了两茎灯草,怕费了油。于是赵氏忙走去挑掉一茎,严监生终于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2.严贡生狡诈无赖
严贡生家刚生下来的小猪,跑到邻居家。严贡生逼邻居买下小猪。等小猪长大,又把猪关在家里,不还给邻居。儿子娶亲,拿二钱四分的银子,强迫八钱一班的吹手吹打,吹手嫌钱少不来,叫人押着来。故意将云片糕放在掌舵架长身边,让他吃掉,讹诈船夫,不给船钱。争夺弟弟的家产,跑到京城走门路,霸占了弟弟大部分家产。
3.王惠升官当和尚
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上任之初,他先了解了当地的特产,询问案件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召集大家,问明各项差使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满脑子想着如何升迁,给自己挣来一顶南赣道台的纱帽。当时宁王正在江西造反,王惠毅然上任,结果无法平叛,在逃窜路上撞到宁王手里,投降了宁王,后来做了朝廷钦犯,无处躲避,不得已出家为僧。
4.娄公子纳贤
娄氏两兄弟的爷爷是太保公,父亲是中堂大人。娄氏兄弟在京师待得无聊,返回故里,无意中遇到知音,有了求贤访道的雅兴,于是杨执中、权勿用、牛布衣、陈和甫、张铁臂聚集在他们周围凑成了一个莺脰湖高士集会。两位公子心地纯良、待人诚朴、不计报酬。然而他们所遇并不是君子,杨执中的儿子偷了权勿用的钱,权勿用被人告发,被抓走,在被张铁臂骗了五百两银子之后,两位公子只能闭门整理家务。
5.马二先生遇“神仙”
马二先生在丁仙祠遇到假神仙洪憨仙,洪憨仙用煤变纹银骗了马二先生。洪憨仙设局诈骗胡三公子的钱财,打算让马二先生做中间人,但还没有骗到手,洪憨仙就病死了。马二先生将剩余的银子给洪憨仙的儿子、侄子做盘缠。马二先生因帮助洪憨仙设计骗局,在朋友中被传为笑话。
6.匡超人得志
匡超人在烛下读书,被路过的知县发现,提携他中了秀才和举人。后知县被审,他唯恐牵连自己,逃到杭州。后来碰到衙役潘三,便和他一起伪造朱签,替人考试,干了许多卑鄙无耻的勾当,却被“提了优行,贡入太学”。任监察使的李给事中把外甥女许配给他,他就隐瞒原配停妻再娶,发妻吐血而亡,他却在京城新婚宴尔,完全丧失了道德和人性。
7.真假牛布衣
出身贫苦人家的少年牛浦郎,不爱劳动,偷钱买书,在庙里读书,讨得老和尚欣赏。后来偶然的机遇,他偷走了老和尚收藏的已经病死的牛布衣的诗集,又看到郭铁笔来拜访牛布衣,觉得是个好机会,于是刻了牛布衣的章,到处招摇撞骗。后来真牛布衣的老婆——牛奶奶寻上门来,向他讨要丈夫。两个人吵到县衙,闹了个笑话。
8.沈琼枝斗盐商
沈大年将女儿沈琼枝嫁给盐商宋为富,但是宋为富只想花五百两银子,把沈琼枝收为小妾,沈琼枝将计就计进入宋府。沈大年状告宋为富骗婚。沈琼枝在宋府停留几日,要宋为富拿出婚书。宋为富不敢露面,沈琼枝买通丫鬟,把房里的金银器皿首饰带走,离开宋府,去往南京。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对关于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邻居的反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同情可怜者,扶危济困的社会风气。
B.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尊重知识,崇尚才学的社会风气。
C.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D.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势利和冷酷的关系。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吴敬梓。
B.《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小说,记录了儒林中的众生百态。
C.《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
D.文中杜少卿十分赞赏沈琼枝。
3.《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 )
A.匡超人 B.杜慎卿 C.杜少卿 D.牛布衣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前家里揭不开锅,去集市卖鸡等米下锅,说明范进一直沉迷科举考试,家里营生越来越差。
B.胡屠户时不时接济女婿范进一家,虽然经常骂范进,也是出于对他的关心。
C.范进中举后乡邻们拿鸡拿米拿酒打发报录人,体现当时趋炎附势、巴结权贵的不良世风。
D.张静斋在范进中举后前来拜访,体现了封建科举制度下,人们对名利的追逐,则体现封建科举对读书人的毒害。
5.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本书着力塑造的匡超人,他前期心地善良,孝敬父母,后期变得自私无耻冷漠。表现出了匡超人在儒林这个大染缸里最终由一位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可笑无耻之徒。
B.吴敬梓(1701 — 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生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至其父时家境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33岁时移居南京,创作出不朽之作《儒林外史》。
C.作者塑造周进和范进的形象,是为了说明读书人对学业及科举的痴迷,表达了作者对儒林好学精神的赞美。
D.《儒林外史》不仅以讽刺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而且在结构上与通常的长篇小说以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来结构故事的方式不同,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物,既独立又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
二、简答题
1.《儒林外史》的人物塑造极具特色,既有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又有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请从下面三位中任选一位,说说这些特点在这个人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严监生 匡超人 马二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儒林外史》,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又为何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进和范进同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两个人从成长际遇和结局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这段文字选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在此之前,范进、严监生等儒林中人已经登场,以杀猪为业的胡屠户也因为女婿得以亮相……当你初读这部小说,在那些可笑的身影之间看到雨花台上两个挑粪桶的人时,内心或许有过不一样的感受。现在,请重读这段文字,在范进、严监生、胡屠户中任选一人与这两个挑粪桶的人作比较,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理解?请简述。
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圈层次分明,请从备选人物中为杜少卿组建一个朋友圈,并说明组建的理由。
备选人物:王玉辉 范进 鲍文卿 庄绍光 虞博士 牛浦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注小说中的“变化”是解读小说主旨的密码,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谈谈你的认识。
A.祥子(《骆驼祥子》) B.匡超人(《儒林外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运用讽刺手法增强艺术表现力是古今不少经典作品的共同特点,请从下面所给名著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朝花夕拾》 《儒林外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次日清早起来,拿银子到集上买了几口猪,养在圈里,又买了斗把豆子。先把猪肩出一个来杀了,烫洗干净,分肌劈理的卖了一早晨。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钱,拿来放在太公床底下。就在太公跟前坐着,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又听得各处的笑话,曲曲折折,细说与太公听。太公听了也笑。太公过了一会,向他道:“我要出恭,快喊你娘进来。”母亲忙走进来,正要替太公垫布,匡超人道:“爹要出恭,不要这样出了,像这布垫在被窝里,出的也不自在,况每日要洗这布,娘也怕薰的慌,不要薰伤了胃气。”太公道:“我站的起来出恭倒好了,这也是没奈何!”匡超人道:“不要站起来,我有道理,”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的安安稳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他把板凳端开,瓦盆拿出去倒了,依旧进来坐着。
到晚,又扶太公坐起来吃了晚饭。坐一会,伏侍太公睡下,盖好了被,他便把省里带来的一个大铁灯盏装满了油,坐在太公旁边,拿出文章来念。太公睡不着,夜里要吐痰、吃茶,一直到四更鼓,他就读到四更鼓。太公叫一声,就在跟前。太公夜里要出恭,从前没人服侍,就要忍到天亮,今番有儿子在旁伺侯,夜里要出就出。晚饭也放心多吃几口。匡超人每夜四鼓才睡,只睡一个更头,便要起来杀猪,磨豆腐。
(1)本文段记叙了匡超人一天的生活内容,试简要概括。从整本书人物的表现来看,匡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了匡超人帮助父亲出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文字选自第16回,写了匡超人在服侍父亲时仍然刻苦读书,这与教材节选部分第19回的代替金跃考试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临终不肯咽气,就是因为点着两根灯草,和《范进中举》一样,主要采用了_____的手法,这和他敛财的手段有关。通读全书,严监生是靠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的方式聚财的。
(2)作者刻画严监生主要从的______、______角度进行描写。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__
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吝啬的本性。从全书看,你认为严监生性格里只有吝啬吗?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赵氏之前有好几个人猜测严监生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的原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没有一下子就让赵氏来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集萃
1.(重庆B卷)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了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________,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________。
(2)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
相关回目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甘肃)读完《儒林外史》,班上同学展开讨论。甲说:“《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乙说:“不尽然,它也在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疆)阅读《儒林外史》的片段,完成题目。
①向知县拉他坐,他断然不敢坐。向知县急了,说:“崔大老爷送了你来,我若这般待你,崔大老爷知道不便。”鲍文卿道:“虽是老爷要格外抬举小的,但这个关系朝廷体统,小的断然不敢。”……向知县备了席,摆在书房里,自己出来陪,斟酒来奉。他跪在地下,断不敢接酒;叫他坐,也到底不坐。……封了五百两银子谢他。他一厘也不敢受,说道:“这是朝廷颁与老爷们的俸银,小的乃是贱人,怎敢用朝廷的银子?”
②鲍文卿道:“兄弟,不是这样说。像这衣服、靴子,不是我们行事的人可以穿得的。你穿这样衣裳,叫那读书的人穿甚么?”钱麻子道:“而今事!那是二十年前的讲究了!……若遇同席有几个学里酸子,我眼角里还不曾看见他哩!”鲍文卿道:“兄弟,你说这样不安本分的话,岂但来生还做戏子,连变驴变马都是该的!”
③鲍文卿笑道:“我若是欢喜银子,当年在安东县曾赏过我五百两银子,我不敢受。自己知道是个穷命,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我怎肯瞒着太老爷拿这项钱?况且他若有理,断不肯拿出几百两银子来寻人情;若是准了这一边的情,就要叫那边受屈,岂不丧了阴德?依我的意思,不但我不敢管,连二位老爹也不必管他。自古道:‘公门里好修行’,你们伏侍太老爷,凡事不可坏了太老爷清名,也要各人保着自己的身家性命。”
小说中的鲍文卿从事什么职业?阅读选文,简要评价这个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广东)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说着,汤相公走了进来,作揖坐下,说了一会闲话,便说道:“表叔那房子,我因这半年没有钱用,是我拆卖了。”虞博士道:“怪不得你。今年没有生意,家里也要吃用,没奈何卖了,又老远的路来告诉我做嗄?”汤相公道:“我拆了房子,就没处住,所以来同表叔商量,借些银子去当几间屋住。”虞博士又点头道:“是了,你卖了就没处住。我这里恰好还有三四十两银子,明日与你拿去典几间屋住也好。”汤相公就不言语了。杜少卿吃完了酒,告别了去。那两人还坐着,虞博士进来陪他。伊昭问道:“老师与杜少卿是甚么的相与?”虞博士道:“他是我们世交,是个极有才情的。”伊昭道:“门生也不好说,南京人都知道他本来是个有钱的人,而今弄穷了,在南京躲着,专好扯谎骗钱。他最没有品行!”虞博士道:“他有甚么没品行?”伊昭道:“他时常同乃眷上酒馆吃酒,所以人都笑他。”虞博士道:“这正是他风流文雅处,俗人怎么得知!”储信道:“这也罢了;倒是老师下次有甚么有钱的诗文,不要寻他做。他是个不应考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好也有限,恐怕坏了老师的名。我们这监里有多少考的起来的朋友,老师托他们做,又不要钱,又好。”虞博士正色道:“这倒不然。他的才名,是人人知道的,做出来的诗文,人无有不服。每常人在我这里托他做诗,我还沾他的光。就如今日这银子是一百两,我还留下二十两给我表侄。”两人不言语了,辞别出去。
(节选自《儒林外史》)
(1)下列有关虞博士的四件事,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答应给汤相公银子去典屋住 ②主祭泰伯祠
③补南京国子监博士 ④救助落水的庄农人家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2)吴敬梓320周年诞辰之际,某校文学社刊物开设“《儒林外史》‘真儒’风采”栏目,请结合原著,完成下表。
“真儒”推荐表
推荐任务 推荐理由
1 虞博士 他中进士后如实上报年龄,为遭污蔑的杜少卿辩解,可见他是光明磊落、仗义执言的真儒。
2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推荐的人物不得重复。
(3)讽刺是《儒林外史》突出的艺术特色。请以伊昭或原著中另一个人物为例,简要分析作品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达到讽刺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苏连云港)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已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请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进中举前后,他的老丈人胡屠户有不同的表现,请各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浙江湖州)结合《儒林外史》整本书来看,下面哪一项最可能是吴敬梓写这段文字的用意?( )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绿一块,紫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A.王冕觉得画荷有趣,认为他一定可以学会,后来果然全县闻名。作者这是在告诉读者:兴趣和决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
B.“浓云”“黑云”散去,日光“照耀得满湖通红”,这是时代背景的折射。作者把这段文字放在第一回,意在暗示士人的春天已经到来。
C.作者写王冕赏荷的际遇,是想把王冕塑造成画家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引出下文时知县索画等情节,从而在对比中表现时知县等人的心机。
D.荷即莲,出淤泥而不染,作者细写荷的情状和王冕对荷的喜爱,且把它放在第一回,是想通过王冕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树立不慕荣利的士人楷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