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林黛玉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第三回)
想像林黛玉的外貌:
这段文字,不重写实,而侧重写林黛玉的神韵,是文学艺术中的“虚”,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像空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由此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中国文学艺术素有重虚的传统,绘画多留空白,诱人联想;诗歌多言近意远,耐人寻味。
雕塑与绘画诗歌有许多相通之处。
米洛斯的维纳斯
(日)清冈卓行
维纳斯为何失去双臂
维纳斯即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 。大约公元前四世纪时,希腊著名雕刻家阿海山纳在神话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和创造,用大理石雕成了这一艺术珍品,但后来散失了。
1820 年,一个叫尤尔赫斯的农民在翻挖菜地时发现了她。正好被两个前来希腊考察的海员遇到。这两个海员后来到了伊斯坦布尔,无意中告诉了那里的法国大使,大使立刻派人去购买。但此时,雕像已被农民卖给一位神甫,神甫正准备把它献给当地的总督,法国人去交涉,双方发生冲突,混战中,雕像被抛到泥中,双臂摔断,后来打官司,米洛斯当局以8000银币卖给法国人,现在该雕像收藏在法国罗浮宫。
一百多年来,很少有人知道维纳斯雕像断臂之前的形象。后来在旧档案稿中发现了杜蒙.居维尔的回忆录,它记述了居维尔最初在农夫家里看到的完整雕像: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抚衣襟,左臂上伸过头,握着一个苹果,双耳还悬有耳环…然而至今无人能将此雕像复原。
反面:不能复原[4-5]
侧面:只能失去双臂[6-7]
正面:必须失去[2-3]
思考:
1.全文的基本观点?
2.作者如何阐释这一基本观点?请划出原 文中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提示:可从 如下三个方面去思考)
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
必须失去双臂。
为什么
全文观点:
作者是如何评价失去双臂的维纳斯雕像的,请划出原文中的语句加以分析。
问题一
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了她的双臂,
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问题二
作者对复原维纳斯的双臂有什么看法,请划出原文中的语句加以分析。
问题二:
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当艺术效果的高度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为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
我阅读着这方面的书籍,翻阅着书中的说明,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来。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问题三
为什么失去的只能是双臂,请划出原文中的语句加以分析。
问题三:
手,最深刻、最根本地意味着的东西是什么呢?当然,它有着实体和象征之间的一定程度的调和,但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换言之,它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
课文的基本观点及其所持的理由:
正面论述;必须失去(2-3节)
反面论述:不能复原(4-5节)
侧面论述:只能失去双臂(6-7节)
提出观点(1节)
为了如此秀丽迷
人,必须失去双臂
无臂:丰富的艺术想象(缺失)
有臂:定型的、受限制的(完整)
手:千变万化,唤起想象
艺术的完整
■断臂的维纳斯
形体的残缺
无
少
有
多
巴尔扎克像 (法)罗丹
尽管罗丹很吝啬地只将头部刻划出来,但却能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表现一个思考者的深沉壑智。
领悟“虚”的艺术
绘画:
假如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你想怎样构图呢?
古代的一位画家,他没有直接画庙宇,只画了一个挑水的和尚走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上,远处高山的树林间,隐隐约约的一角瓦檐。
中国的绘画讲意境,不像西洋画讲副真,讲意境就要有含蓄的地方和藏而不露之处。
画“踏花归来马蹄香”时,怎样构图?
一位画家的画面不出现一朵花,而只画马蹄的周围跟了许多翩翩起舞的蝴蝶。
无
少
有
多
“有画处是画,
无画处皆画。”
——《画鉴析览》
《孤禽图》,水墨纸本立轴,103.5×44公分,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眼向天的神情。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情态。形象洗练,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透露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出孤愤 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
戏曲: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戏曲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只好采取一些象征性的虚的表现手法,但虚中有实。
然而,与中国古代艺术对虚的自觉追求不同,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的虚,完全是偶然的结果。历史的劫难,夺去了维纳斯大理石的真的双臂,却又于冥冥之中赐予了她无数双想像的虚的臂膊。是福?是祸?难以下结论!
“缺憾的美”也是一种美,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美。维纳斯失去了双臂,但仍不失其美丽,人们把“断臂的维纳斯”当作是“残缺美”的一个代名词。
■关于残缺美
艺术生活中,残缺美吗?
思考
■圆明园 “万园之园”
■澳门大三巴牌坊
罗浮宫三宝之一
■胜利女神像
古罗马大角斗场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但仍不失其壮美。
戴安娜王妃英年早逝,令多少人悲痛惋惜,可是也有人说,她死得是时候,“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其实“残缺美”只是作为一种类型,它并不就是创造艺术品时必须追求的。
美有时也要讲究整体性和有序性,古代流传至今也不乏完整的作品。
如果你去商店买雕像,你选择完整的,还是残缺的?
残缺是一种美,那么完整就不美吗?
罗浮宫三宝之一
■蒙娜丽莎
(意大利)达·芬奇
■中华世纪坛
■
故
宫
世界现
存规模最大的
古宫殿群
北京新千年纪念建筑
■法国罗浮宫
其实,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残缺有时是一种美,完整也是一种美。
“环肥燕瘦西子病”,可她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美人:玉环因肥而更显其雍容典雅之态;飞燕因瘦而更显其轻盈迷人之姿;西子因病而更增其娇媚婉转之韵。
如果要拍电影或电视剧,你是导演,你将选哪个演员出演林黛玉?
朱光潜《谈美书简》
林黛玉外貌: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第三回)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可见,光看由名著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是远远不够的,一定得读原著。
看电影或电视剧属于“被动接受”,读书是对语言文字的真切感受,二者所产生的功效大不相同。读书,要将书面语言(文字)化为“意象”,这是一种积极的再现过程,需要联想与想像,需要心灵体验,需要集中精力。这就进入心气平和的状态,就像听古典音乐一样,沉浸在宁静与和谐之中。心灵变得洁净与敞亮。
那么,精神陶冶,智慧增进,以及难以名状的读书愉悦,及至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等等,都尽在其中。“只有懂读书的人,才能体会”。
作业:
维纳斯继了的两条玉臂是什么姿势?请发挥你的想像,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描述性文字。
提示:读一些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让想像符合传说中的某些情节,也可不拘泥于神话传说,把维纳斯放进现实生活甚至神奇末来来写。
课文的基本观点及其所持的理由:
正面论述;必须失去(2-3节)
反面论述:不能复原(4-5节)
侧面论述:只能失去双臂(6-7节)
提出观点(1节)
为了如此秀丽迷
人,必须失去双臂
无臂:丰富的艺术想象(缺失)
有臂:定型的、受限制的(完整)
手:千变万化,唤起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