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阂(七年级上) - 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点演练(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阂(七年级上) - 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点演练(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9 19:16: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阂(七年级上)
备考策略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作为“回忆的记事”,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7篇反映鲁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3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本书为鲁迅唯一一部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同时也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场景,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那些不合理现象的存在,流露出青年知识分子对旧中国命运的担忧,并表现了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寻找光明之路的历程。这些篇章,将回忆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文笔深沉隽永,充分显示了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关注,对于研究鲁迅的早期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
复习要点:
1.准确识记有关鲁迅和《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
2.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与鲁迅的创作思想。
3.能够深入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归纳总结鲁迅的批判精神、爱国精神。
4.能概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情节,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由此对人生、社会有新的感悟。
5.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鉴赏鲁迅散文的艺术特色。
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字豫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文章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18 — 1926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等文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自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这些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在“三一八”惨案之前,鲁迅支持“女师大风潮”,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展开了毫不妥协的斗争。1926年2月21日,写下《狗·猫·鼠》一文,回击“现代评论派”。这段时间,鲁迅还创作了《阿长与<山海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1926年“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其间写下了《<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1926年9月鲁迅接受厦门大学的邀请,南下教书,但他很快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鲁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5篇散文。
主题概述
《朝花夕拾》以10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鲜明态度。
1.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如《<二十四孝图>》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鞭挞了封建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压制和摧残。
2.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作者通过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片段的回忆,记叙他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物的感人事迹,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赞颂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表达出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之情。
3.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质。在《狗·猫·鼠》中,作者将猫当作思想文化战线上的资产阶级文人,无情地揭露了他们在弱者面前阴毒凶残的本性。在《无常》中,作者将受到“下等人”喜爱的“活无常”与所谓高人一等的“正人君子”进行对比,指出“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们“只能骗鸟”,“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人物简析
1.长妈妈
外貌素描:生得黄胖而矮。
人物简介:鲁迅儿时的保姆。她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如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她身上不无缺点,但在鲁迅笔下,她的缺点也是令人喜爱的。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性格特征: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善良、真诚、无知、淳朴、热爱并关心孩子。
2.藤野先生
外貌素描: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人物简介: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解剖学老师。是一位辛勤治学、具有诲人不倦精神的医学教授。他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的君子风范。
性格特征: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民族偏见。
3.范爱农
外貌素描: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人物简介:鲁迅的朋友,与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相识。回国后,一直受到轻视、排斥和伤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坦率、正直,有一颗爱国心,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于是经常借酒消愁,最后死于非命,鲁迅疑心他是自杀。
性格特征:为人孤傲、正直、倔强,进步却不合时宜,不满社会黑暗,追求革命。
4.衍太太
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她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看孩子们打旋子,站脚助威地喊着加油,有小孩子跌倒,她还和人家的母亲说:“我不要他们玩,你看摔了吧!”
5.寿镜吾
鲁迅的启蒙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关爱学生,严而不厉,当学生惹他生气时,他有戒尺,但不常用;也可以让学生罚跪,也不常用。但他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拒绝学生的提问,泯灭他们的求知欲,不自觉地为旧制度效劳,是旧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
6.陈莲河
绍兴城的“名医”,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拿药引作为诈骗手段,肆意敲诈。开的药看似神丹妙药,其实是故弄玄虚,对病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骗术败露后便溜之大吉。
7.无常
他同情冤魂,惩办恶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爽直公正,很有人情味。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8.父亲
“我”在百草园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父亲却将“我”送入严苛的私塾读书,“我”急切地想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却拦住“我”,让“我”背诵晦涩难懂的诗文《鉴略》。父亲虽然爱“我”,却认为读书一科举一做官才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而完全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甚至抑制孩子爱玩的天性。
艺术手法
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有机融为一体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杂文笔法” (即对现实的议论) 如在《狗·猫·鼠》中,既有作者对童年时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民间故事的生 动记叙,同时揭露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擅长摄取生活中的细节, 以小见大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反讽手法 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对比手法 如在《五猖会》中,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和批判;在《无常》中,通过“鬼”和“人”的对比,刻画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丑恶面目;在《狗·猫·鼠》中,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对比。
阅读方法
一、正确认识经典阅读
怎样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呢?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经典阅读。
读经典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虽然它所反映的生活画面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文中对童年生活经历的精彩呈现,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鲁迅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捕捉到种种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有迷惘,有疑惑,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这会丰富我们每个人对童年的体验。在我们阅读作品时,可以带着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理解去读,在书中寻找自己童年的影子,从而获取整体感受。
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经典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社会人生,具有长远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比如,《五猖会》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是不是至今还在我们身边出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读经典作品,更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与大师们对话。鲁迅的作品在当代中国,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英国,普希金的作品在俄罗斯,已成为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象征。读鲁迅,会比读当下流行的那些书籍有更多的收获。想一想,是不是鲁迅创造了“朝花夕拾”这个词语,才有了“朝花夕拾杯中酒”(《中华民谣》)这样的句子呢?
年轻时多读一些经典,可以为精神成长打底子,从而涵养性情,启迪人生。阅读遇到障碍时,可以查阅作者的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还要注意课内外学习的沟通。
二、熟练掌握读书方法
1.浏览:首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自主地、没有很强目的性地快速阅读整本书。对该书的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2.略读:用5天时间,将全书快速阅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主要完成对文章大意的把握。默读是略读的一种方法,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有利于较快把握文章大意。试着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全文,了解课文大意。默读时,要做到:不动嘴唇,不发声读;不用手指着读;要边读边思考。如果遇到生字词,可用猜读法或暂时跳过去,留待以后再去学习积累。
3.精读:用正常的较慢的阅读速度,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尤其是重点内容,集中精力精细地读。我们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作品进行第二遍阅读。在第二遍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用词造句,也要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思考作品的主题,并且随时在文旁批注。
全书梳理
【鲁迅的传统之思】
《狗·猫·鼠》
对猫的讨厌和仇恨
结构梳理:(1)对弱小者的同情;(2)对暴虐者的憎恨。
内容: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清算了猫的四大罪行:①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②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③它们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④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隐鼠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主旨:文章选取了“猫”这样一个典型形象,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二十四孝图》
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结构梳理:(1)对封建孝道故事的反感;(2)解释封建孝道的虚伪。
内容:文章从作者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产生的强烈反感。
主旨:文章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
《无常》
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
结构梳理:(1)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2)讽刺所谓“正人君子”。
内容: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那么悲伤,决定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主旨:文章用阴间讽刺人间,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鲁迅的求学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写作者的童年生活
结构梳理:(1)百草园的乐趣;(2)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重点情节:百草园里有享不尽的快乐:采桑椹,拔何首乌;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里,可以堆雪人,雪地捕鸟,乐趣无穷。三味书屋里,“我”问“怪哉”虫,课间学生溜到后园玩耍,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时学生乘机偷乐,学生课上游戏,这些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
重要人物:寿镜吾 — 儿时私塾老师
外貌:高而瘦的老人,花白须发,戴着大眼镜
性格特点:方正、质朴、博学、开明
鲁迅对他的情感:尊敬、怀念、歉意、愧疚
主旨:揭示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琐记》
描写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
结构梳理:(1)令人憎恶的衍太太;(2)作者离家求学经历。
重点情节:回忆了表面上对孩子好,实则暗中使坏的衍太太,让孩子做危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教唆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去变卖;
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描述了当时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
重要人物:衍太太 — 邻居
性格特点:虚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心术不正、爱推卸责任
鲁迅对她的情感:讽刺、鄙视、批判、憎恶
主旨:表现出鲁迅冲破封建束缚、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
写最令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结构梳理:(1)日本留学及弃医从文的转变;(2)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重点情节: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段,其中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描写了从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老师藤野先生对“我”的教诲;也叙述了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时事片受到的刺激,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
重要人物:藤野先生 — 恩师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眼镜
性格特点: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
鲁迅对他的情感:尊敬、怀念、歉意、愧疚、感激
主旨:文章突出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鲁迅的身边之人】
《阿长与<山海经>》
怀念长妈妈
结构梳理:(1)阿长:善良、朴实、迷信、唠叨;(2)尊敬、感激、怀念长妈妈.
重点情节: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元旦要“我”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要“我”遵守很多规矩;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渴求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
重要人物:长妈妈 — 保姆
性格特点:不拘小节、迷信无知、淳朴善良、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关心孩子
鲁迅对她的情感:感激、怀念、永生难忘
主旨:文章用深情的语言,抒发了“我”对阿长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五猖会》
批判封建家长制的压制和摧残
结构梳理:(1)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2)庸医害人。
重点情节:迎神赛会是难逢的盛大的庙会,鲁迅出发前兴奋得不得了。但在出发去看五猖会的时候,父亲却让鲁迅背诵一字也不懂的《鉴略》,父亲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一盆冷水把鲁迅的兴致全浇灭了,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兴兴陪他出门,对看五猖会的期待却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所剩无几。
重要人物:父亲的性格特点: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爱孩子,但又绝对权威、不理解孩子、有封建传统思想。在《父亲的病》中,父亲又表现出冷静沉着的性格特征
鲁迅对他的情感:爱、怀念、抱怨、愧疚
主旨:文章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父亲的病》
揭露庸医误人的实质
结构梳理:(1)抨击旧的教育制度;(2)描绘封建家长对孩童的摧残。
重点情节:回忆儿时“名医”为他的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他们在乎的只有钱,还告诉父亲:“医能医病,不能医命。”父亲被“名医”耽误病情而死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父亲弥留之际,衍太太要“我”拼命地呼喊父亲,致使已经平静的父亲有些痛苦,这使“我”愧疚至今。
重要人物:陈莲河 — 庸医
性格特点: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鲁迅对他的情感:讽刺、批判、憎恶
主旨:揭示了庸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范爱农》
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
结构梳理:(1)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2)对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重点情节: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①同乡会因徐锡麟事件争执,初识范爱农;②酒楼叙旧,表现范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③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范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④范爱农之死,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丧命。
重要人物:范爱农 — 朋友
性格特点:秉公办事、热心革命、倔强耿直、愤世嫉俗
鲁迅对他的情感:怀念、同情、惋惜
主旨:文章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朝花夕拾》除《小引》《后记》外共收录了10篇文章,前7篇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后3篇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C.《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饱含浓烈的抒情气息,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富有诗情画意,不时穿插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D.《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2.下列对《朝花夕拾》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文笔深沉隽永,作者常常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对百草园景致的描写,就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B.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狗·猫·鼠》一文就是如此。
C.作者善于摄取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彰显本质。在《无常》中,作者借无常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D.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在《父亲的病》中,全文充满对庸医的直接的正面指责,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3.下列对《朝花夕拾》中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妈妈(阿长)——一位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
B.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C.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却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最终不得不与这个社会妥协,内心痛苦、悲凉,最后走上自杀之路。
D.寿镜吾——一位方正、质朴、严而不厉的人,对学生要求严格,思想却比较开明。学问渊博,但却厌弃功名,是鲁迅颇为敬畏的人。
4.下面关于《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哪一项表述有错误?( )
A.《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
B.《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的故事。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反对。
C.《五猖会》中,“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后来背完书能去看五猖会了,但“我”已没先前那么高兴了。
D.《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名教授”“大脚色”“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其实指的是同一种人。
5.下列各项根据提示写出的人物名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衍太太)
B.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寿镜吾先生)
C.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竞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藤野先生)
D.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范爱农)
二、简答题
1.作者为什么将《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朝花夕拾》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指出《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五猖会》中的对比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
1.阅读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A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A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1)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篇目名),作者是________,选段中的A是________。
(2)你是怎样理解“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整部作品看,选段所在的篇目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语段中,鲁迅为什么对“她”采用多样的称呼?请根据名著内容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一】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选段二】
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
(1)选段一中“我”这个人物是鲁迅,“这四本书”的书名是《________》。
(2)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因为什么事情“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整部作品,说说阅读带给“我”怎样有益的影响。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集萃
1.(天津)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10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的鲁迅。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从以上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东临沂)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请你从以下文章中选择一篇或几篇,并结合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二十四孝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东烟台)下列对《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前半部分写阿长的粗鄙,是为了突出后半部分阿长对“我”的无私关爱。
B.《<二十四孝图>》写的是鲁迅从最早得到的画图本子中,知道了“孝”是艰难的,以此告诫读者“孝”是需要真心付出的。
C.《五猖会》写鲁迅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文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与儿子的隔膜,以及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都给我们留下了思考。
D.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写了他“仇猫”的原因:残忍,一副媚态,吵到了自己,以为吃了“我”的隐鼠。
4.(江苏苏州)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下面一例摘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请概括其中的“褒贬”之意。
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注】为了求新知,“我”先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后因水师学堂“乌烟瘴气”而去了矿路学堂。在忆及矿路学堂一次汉文考试的作文题《华盛顿论》之后,鲁迅紧接着写了上面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鲁迅《朝花夕拾》)
“我”因什么事“急急诵读”?事后“我”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江苏连云港)读《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概括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学医时做出的人生抉择,并简述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四川南充)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自《朝花夕拾》)
(1)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_。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篇名)里出现过。
(2)结合两篇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吉林)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名医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选自《朝花夕拾》)
(1)甲、乙两位同学针对上面的语段讨论时,各自发表了看法。若你参与其中,会发表怎样的见解?(至少答出一点)
甲同学:这段话可以看出名医用药特别,有故弄玄虚之感。
乙同学:“名医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我觉得这话有趣,其中“的确”强调他用药形成舆论,很有影响力。
你的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初中教材中,也学到了鲁迅与医学有关的课文。请写出篇名及与他留学生活有关的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湖南怀化)下面文学文化常识或文体知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迪。《农夫和蛇》《杞人忧天》《蚊子和狮子》等就是一则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
B.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鼠、丑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动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己亥杂诗》中的“己亥”就是农历的猪年。
C.陶渊明,东晋诗人。“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D.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10.(辽宁辽阳)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B.《五猖会》中,“我”迫切地渴望去看迎神赛会,但父亲要求必须背会《鉴略》才能去,“我”很快便背下来了,欣然前往。
C.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阿廖沙爱憎分明,见酒馆女老板辱骂外祖母,并朝外祖母扔胡萝卜,他一气之下,趁女老板爬下地窖时,盖上地窖盖并上了锁。
11.(重庆B卷)《朝花夕拾》里除有对人和事的颂扬之外,还有冷静的批判。请从《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举出一例,指出作者批判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江苏淮安)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
选段(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二)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花夕拾》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作是鲁迅和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生转折点。请分别概述他们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阂(七年级上)
备考策略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作为“回忆的记事”,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7篇反映鲁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3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本书为鲁迅唯一一部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同时也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场景,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那些不合理现象的存在,流露出青年知识分子对旧中国命运的担忧,并表现了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寻找光明之路的历程。这些篇章,将回忆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文笔深沉隽永,充分显示了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关注,对于研究鲁迅的早期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
复习要点:
1.准确识记有关鲁迅和《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
2.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与鲁迅的创作思想。
3.能够深入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归纳总结鲁迅的批判精神、爱国精神。
4.能概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情节,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由此对人生、社会有新的感悟。
5.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鉴赏鲁迅散文的艺术特色。
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字豫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文章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18 — 1926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等文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自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这些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在“三一八”惨案之前,鲁迅支持“女师大风潮”,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展开了毫不妥协的斗争。1926年2月21日,写下《狗·猫·鼠》一文,回击“现代评论派”。这段时间,鲁迅还创作了《阿长与<山海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1926年“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其间写下了《<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1926年9月鲁迅接受厦门大学的邀请,南下教书,但他很快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鲁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5篇散文。
主题概述
《朝花夕拾》以10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鲜明态度。
1.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如《<二十四孝图>》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鞭挞了封建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压制和摧残。
2.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作者通过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片段的回忆,记叙他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物的感人事迹,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赞颂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表达出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之情。
3.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质。在《狗·猫·鼠》中,作者将猫当作思想文化战线上的资产阶级文人,无情地揭露了他们在弱者面前阴毒凶残的本性。在《无常》中,作者将受到“下等人”喜爱的“活无常”与所谓高人一等的“正人君子”进行对比,指出“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们“只能骗鸟”,“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人物简析
1.长妈妈
外貌素描:生得黄胖而矮。
人物简介:鲁迅儿时的保姆。她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如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她身上不无缺点,但在鲁迅笔下,她的缺点也是令人喜爱的。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性格特征: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善良、真诚、无知、淳朴、热爱并关心孩子。
2.藤野先生
外貌素描: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人物简介: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解剖学老师。是一位辛勤治学、具有诲人不倦精神的医学教授。他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的君子风范。
性格特征: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民族偏见。
3.范爱农
外貌素描: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人物简介:鲁迅的朋友,与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相识。回国后,一直受到轻视、排斥和伤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坦率、正直,有一颗爱国心,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于是经常借酒消愁,最后死于非命,鲁迅疑心他是自杀。
性格特征:为人孤傲、正直、倔强,进步却不合时宜,不满社会黑暗,追求革命。
4.衍太太
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她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看孩子们打旋子,站脚助威地喊着加油,有小孩子跌倒,她还和人家的母亲说:“我不要他们玩,你看摔了吧!”
5.寿镜吾
鲁迅的启蒙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关爱学生,严而不厉,当学生惹他生气时,他有戒尺,但不常用;也可以让学生罚跪,也不常用。但他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拒绝学生的提问,泯灭他们的求知欲,不自觉地为旧制度效劳,是旧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
6.陈莲河
绍兴城的“名医”,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拿药引作为诈骗手段,肆意敲诈。开的药看似神丹妙药,其实是故弄玄虚,对病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骗术败露后便溜之大吉。
7.无常
他同情冤魂,惩办恶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爽直公正,很有人情味。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8.父亲
“我”在百草园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父亲却将“我”送入严苛的私塾读书,“我”急切地想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却拦住“我”,让“我”背诵晦涩难懂的诗文《鉴略》。父亲虽然爱“我”,却认为读书一科举一做官才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而完全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甚至抑制孩子爱玩的天性。
艺术手法
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有机融为一体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杂文笔法” (即对现实的议论) 如在《狗·猫·鼠》中,既有作者对童年时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民间故事的生 动记叙,同时揭露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擅长摄取生活中的细节, 以小见大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反讽手法 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对比手法 如在《五猖会》中,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和批判;在《无常》中,通过“鬼”和“人”的对比,刻画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丑恶面目;在《狗·猫·鼠》中,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对比。
阅读方法
一、正确认识经典阅读
怎样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呢?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经典阅读。
读经典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虽然它所反映的生活画面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文中对童年生活经历的精彩呈现,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鲁迅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捕捉到种种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有迷惘,有疑惑,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这会丰富我们每个人对童年的体验。在我们阅读作品时,可以带着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理解去读,在书中寻找自己童年的影子,从而获取整体感受。
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经典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社会人生,具有长远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比如,《五猖会》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是不是至今还在我们身边出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读经典作品,更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与大师们对话。鲁迅的作品在当代中国,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英国,普希金的作品在俄罗斯,已成为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象征。读鲁迅,会比读当下流行的那些书籍有更多的收获。想一想,是不是鲁迅创造了“朝花夕拾”这个词语,才有了“朝花夕拾杯中酒”(《中华民谣》)这样的句子呢?
年轻时多读一些经典,可以为精神成长打底子,从而涵养性情,启迪人生。阅读遇到障碍时,可以查阅作者的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还要注意课内外学习的沟通。
二、熟练掌握读书方法
1.浏览:首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自主地、没有很强目的性地快速阅读整本书。对该书的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2.略读:用5天时间,将全书快速阅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主要完成对文章大意的把握。默读是略读的一种方法,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有利于较快把握文章大意。试着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全文,了解课文大意。默读时,要做到:不动嘴唇,不发声读;不用手指着读;要边读边思考。如果遇到生字词,可用猜读法或暂时跳过去,留待以后再去学习积累。
3.精读:用正常的较慢的阅读速度,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尤其是重点内容,集中精力精细地读。我们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作品进行第二遍阅读。在第二遍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用词造句,也要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思考作品的主题,并且随时在文旁批注。
全书梳理
【鲁迅的传统之思】
《狗·猫·鼠》
对猫的讨厌和仇恨
结构梳理:(1)对弱小者的同情;(2)对暴虐者的憎恨。
内容: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清算了猫的四大罪行:①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②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③它们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④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隐鼠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主旨:文章选取了“猫”这样一个典型形象,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二十四孝图》
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结构梳理:(1)对封建孝道故事的反感;(2)解释封建孝道的虚伪。
内容:文章从作者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产生的强烈反感。
主旨:文章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
《无常》
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
结构梳理:(1)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2)讽刺所谓“正人君子”。
内容: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那么悲伤,决定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主旨:文章用阴间讽刺人间,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鲁迅的求学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写作者的童年生活
结构梳理:(1)百草园的乐趣;(2)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重点情节:百草园里有享不尽的快乐:采桑椹,拔何首乌;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里,可以堆雪人,雪地捕鸟,乐趣无穷。三味书屋里,“我”问“怪哉”虫,课间学生溜到后园玩耍,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时学生乘机偷乐,学生课上游戏,这些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
重要人物:寿镜吾 — 儿时私塾老师
外貌:高而瘦的老人,花白须发,戴着大眼镜
性格特点:方正、质朴、博学、开明
鲁迅对他的情感:尊敬、怀念、歉意、愧疚
主旨:揭示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琐记》
描写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
结构梳理:(1)令人憎恶的衍太太;(2)作者离家求学经历。
重点情节:回忆了表面上对孩子好,实则暗中使坏的衍太太,让孩子做危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教唆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去变卖;
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描述了当时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
重要人物:衍太太 — 邻居
性格特点:虚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心术不正、爱推卸责任
鲁迅对她的情感:讽刺、鄙视、批判、憎恶
主旨:表现出鲁迅冲破封建束缚、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
写最令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结构梳理:(1)日本留学及弃医从文的转变;(2)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重点情节: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段,其中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描写了从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老师藤野先生对“我”的教诲;也叙述了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时事片受到的刺激,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
重要人物:藤野先生 — 恩师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眼镜
性格特点: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
鲁迅对他的情感:尊敬、怀念、歉意、愧疚、感激
主旨:文章突出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鲁迅的身边之人】
《阿长与<山海经>》
怀念长妈妈
结构梳理:(1)阿长:善良、朴实、迷信、唠叨;(2)尊敬、感激、怀念长妈妈.
重点情节: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元旦要“我”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要“我”遵守很多规矩;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渴求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
重要人物:长妈妈 — 保姆
性格特点:不拘小节、迷信无知、淳朴善良、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关心孩子
鲁迅对她的情感:感激、怀念、永生难忘
主旨:文章用深情的语言,抒发了“我”对阿长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五猖会》
批判封建家长制的压制和摧残
结构梳理:(1)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2)庸医害人。
重点情节:迎神赛会是难逢的盛大的庙会,鲁迅出发前兴奋得不得了。但在出发去看五猖会的时候,父亲却让鲁迅背诵一字也不懂的《鉴略》,父亲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一盆冷水把鲁迅的兴致全浇灭了,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兴兴陪他出门,对看五猖会的期待却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所剩无几。
重要人物:父亲的性格特点: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爱孩子,但又绝对权威、不理解孩子、有封建传统思想。在《父亲的病》中,父亲又表现出冷静沉着的性格特征
鲁迅对他的情感:爱、怀念、抱怨、愧疚
主旨:文章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父亲的病》
揭露庸医误人的实质
结构梳理:(1)抨击旧的教育制度;(2)描绘封建家长对孩童的摧残。
重点情节:回忆儿时“名医”为他的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他们在乎的只有钱,还告诉父亲:“医能医病,不能医命。”父亲被“名医”耽误病情而死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父亲弥留之际,衍太太要“我”拼命地呼喊父亲,致使已经平静的父亲有些痛苦,这使“我”愧疚至今。
重要人物:陈莲河 — 庸医
性格特点: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鲁迅对他的情感:讽刺、批判、憎恶
主旨:揭示了庸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范爱农》
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
结构梳理:(1)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2)对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重点情节: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①同乡会因徐锡麟事件争执,初识范爱农;②酒楼叙旧,表现范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③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范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④范爱农之死,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丧命。
重要人物:范爱农 — 朋友
性格特点:秉公办事、热心革命、倔强耿直、愤世嫉俗
鲁迅对他的情感:怀念、同情、惋惜
主旨:文章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朝花夕拾》除《小引》《后记》外共收录了10篇文章,前7篇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后3篇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C.《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饱含浓烈的抒情气息,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富有诗情画意,不时穿插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D.《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解析:《社戏》《故乡》不是《朝花夕拾》里的作品。
2.下列对《朝花夕拾》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朝花夕拾》文笔深沉隽永,作者常常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对百草园景致的描写,就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B.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狗·猫·鼠》一文就是如此。
C.作者善于摄取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彰显本质。在《无常》中,作者借无常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D.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在《父亲的病》中,全文充满对庸医的直接的正面指责,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解析:《父亲的病》一文对庸医并未有直接的正面指责,而是采用反语的手法。
3.下列对《朝花夕拾》中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长妈妈(阿长)——一位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
B.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C.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却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最终不得不与这个社会妥协,内心痛苦、悲凉,最后走上自杀之路。
D.寿镜吾——一位方正、质朴、严而不厉的人,对学生要求严格,思想却比较开明。学问渊博,但却厌弃功名,是鲁迅颇为敬畏的人。
解析:文中说范爱农自杀,只是作者的怀疑,未必是事实。
4.下面关于《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哪一项表述有错误?( B )
A.《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
B.《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的故事。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反对。
C.《五猖会》中,“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后来背完书能去看五猖会了,但“我”已没先前那么高兴了。
D.《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名教授”“大脚色”“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其实指的是同一种人。
解析:“《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的故事”概括不全,还应包括从日本回国后的一段生活。
5.下列各项根据提示写出的人物名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衍太太)
B.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寿镜吾先生)
C.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竞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藤野先生)
D.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范爱农)
解析:这里描绘的应是“长妈妈”阿长。
二、简答题
1.作者为什么将《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
答:“旧事重提”没有“朝花夕拾”委婉,前者过于直白,缺少文采。朝花夕拾,既含有旧事重提的回忆之意,又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2.请你从《朝花夕拾》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示例:①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②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③看完《五猖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根据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3.请指出《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五猖会》中的对比手法。
答:《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揭示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的人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儿童在私塾读的那些枯燥的书和他们开小差时玩的那些有趣的游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和批判。
三、阅读题
1.阅读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A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A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1)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篇目名),作者是鲁迅,选段中的A是陈莲河。
(2)你是怎样理解“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这句话的?
答:是对“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药方的嘲笑,揭示了医生巫医不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实质。
(3)从整部作品看,选段所在的篇目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示例:《父亲的病》中,衍太太让“我”在父亲临终之际大声呼唤父亲,表现出她的迷信与愚昧(或:《琐记》中,衍太太怂恿“我们”在冬天吃冰、打旋子,还总怂恿“我”私拿母亲的钱,并散播流言,表现出她的虚伪阴险、狡诈、心术不正)。
2.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语段中,鲁迅为什么对“她”采用多样的称呼?请根据名著内容简析。
答:因她谋害隐鼠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阿长”;多年后,当他回忆起阿长利用告假的时间给他买了念念不忘的《山海经》这件事时,鲁迅先生对她充满敬意和怀念,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长妈妈”。
3.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一】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选段二】
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
(1)选段一中“我”这个人物是鲁迅,“这四本书”的书名是《山海经》。
(2)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因为什么事情“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
答:第二年的总办是一个新党,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
(3)联系整部作品,说说阅读带给“我”怎样有益的影响。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答:热爱读书,如“我”阅读《天演论》是一口气读下去;珍爱书籍,《山海经》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丰富知识,“我”阅读《天演论》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开阔眼界,“我”阅读《天演论》还认识了苏格拉第、柏拉图、斯多噶。
真题集萃
1.(天津)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10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的鲁迅。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从以上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1)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2)饱含深情的鲁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3)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生活充满了乐趣。(4)幽默的鲁迅,如《藤野先生》中,鲁迅用“实在标致极了”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极具幽默感。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理解分析名著内容的能力。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可结合《<二十四孝图>》《范爱农》《五猖会》等文章来思考,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饱含深情的鲁迅可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文章来思考,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可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常》等文章来思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在雪地捕鸟,生活充满了乐趣。幽默的鲁迅可结合《藤野先生》《琐记》等文章来思考,如《藤野先生》中,鲁迅用“实在标致极了”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极具幽默感。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2.(山东临沂)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请你从以下文章中选择一篇或几篇,并结合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二十四孝图>》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借此表达尊重孩子天性,保护并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
示例二:《五猖会》写“我”心心念念的五猖会即将开始,父亲却强制“我”背《鉴略》,鲁迅借此表达了家长应当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思想。
示例三:《<二十四孝图>》写到了当时供给孩子的书籍形式粗拙,故事虚伪,违背人性,鲁迅借此表达儿童读物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作答时,先要理解文章关于儿童教育问题的主旨,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我”在百草园中的种种趣事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可以看出鲁迅认为孩子的快乐天性应被保护,想象力、创造力不可被压制。《五猖会》里说“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到东关看五猖会,过于严厉的父亲却强制“我”背《鉴略》,背不出来就不许出门,虽然后来死记硬背完成了任务,但是当初的兴趣已经减去了大半,这给“我”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可以看出鲁迅认为教育好儿童的前提是教育者对儿童天性、特有的审美情趣,以及心理世界的保护,强制的家长教育是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二十四孝图>》叙述了愚孝的故事,儿童看了会受到不良的影响,故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一些“孝子”的做作与无情,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故事表达了极大的不理解与反感,可以看出鲁迅认为儿童读物要有健康的内容和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形式,不可用虚伪的故事恐吓、欺骗儿童。
3.(山东烟台)下列对《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前半部分写阿长的粗鄙,是为了突出后半部分阿长对“我”的无私关爱。
B.《<二十四孝图>》写的是鲁迅从最早得到的画图本子中,知道了“孝”是艰难的,以此告诫读者“孝”是需要真心付出的。
C.《五猖会》写鲁迅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文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与儿子的隔膜,以及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都给我们留下了思考。
D.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写了他“仇猫”的原因:残忍,一副媚态,吵到了自己,以为吃了“我”的隐鼠。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ACD表述正确。B有误,此文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做这种题,要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平时看名著要识记作家、熟知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4.(江苏苏州)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下面一例摘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请概括其中的“褒贬”之意。
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注】为了求新知,“我”先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后因水师学堂“乌烟瘴气”而去了矿路学堂。在忆及矿路学堂一次汉文考试的作文题《华盛顿论》之后,鲁迅紧接着写了上面一句话。
答:批评汉文教员缺乏新知识,暗示矿路学堂也不是理想中的学校。
解析: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总统,汉文教员不知道华盛顿,可见他缺乏新知识。矿路学堂的教员是这样的水平,可见这里也不是鲁迅理想中的学校。
5.(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鲁迅《朝花夕拾》)
“我”因什么事“急急诵读”?事后“我”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请简要概括。
答:“我”渴望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强迫背书。“我”背完书后再去看五猖会,情绪却没有原来那么高了。
6.(江苏连云港)读《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概括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学医时做出的人生抉择,并简述原因。
答:弃医从文。原因:①匿名信事件。日本“爱国青年”的歧视和侮辱,使他体会到弱国弱民的屈辱。②看电影事件。看到中国留学生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
7.(四川南充)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自《朝花夕拾》)
(1)文段中的“她”是衍太太。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篇名)里出现过。
(2)结合两篇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
示例:①心术不正。给“我”看不健康的画,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②自私自利。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③虚伪。怂恿阿祥打旋子,却又事后装好人。④迷信。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⑤热心。在“我”父亲去世时帮助安排后事,帮我们擦药。
8.(吉林)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名医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选自《朝花夕拾》)
(1)甲、乙两位同学针对上面的语段讨论时,各自发表了看法。若你参与其中,会发表怎样的见解?(至少答出一点)
甲同学:这段话可以看出名医用药特别,有故弄玄虚之感。
乙同学:“名医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我觉得这话有趣,其中“的确”强调他用药形成舆论,很有影响力。
你的见解:示例:将名医与大众医生进行对比,写出名医“用药就与众不同”;用药与众不同,体现在药方不寻常,不用平常的药,只用难得的药;药引难得,常让人忙碌不已;药引难寻,但后来还能购求到,这让作者感到很意外。
(2)在初中教材中,也学到了鲁迅与医学有关的课文。请写出篇名及与他留学生活有关的一件事。
答:篇名:《藤野先生》;事件,如目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在仙台颇受优待;结识藤野先生;学习期间,藤野先生帮我订正讲义;藤野先生纠正解剖图;藤野先生询问中国女人裹脚;藤野先生关心解剖实习;“我”被学生干事刁难;“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等。
9.(湖南怀化)下面文学文化常识或文体知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迪。《农夫和蛇》《杞人忧天》《蚊子和狮子》等就是一则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
B.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鼠、丑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动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己亥杂诗》中的“己亥”就是农历的猪年。
C.陶渊明,东晋诗人。“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D.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解析:《故乡》是小说,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10.(辽宁辽阳)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B.《五猖会》中,“我”迫切地渴望去看迎神赛会,但父亲要求必须背会《鉴略》才能去,“我”很快便背下来了,欣然前往。
C.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阿廖沙爱憎分明,见酒馆女老板辱骂外祖母,并朝外祖母扔胡萝卜,他一气之下,趁女老板爬下地窖时,盖上地窖盖并上了锁。
解析:“‘我’很快便背下来了,欣然前往”说法有误。
11.(重庆B卷)《朝花夕拾》里除有对人和事的颂扬之外,还有冷静的批判。请从《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举出一例,指出作者批判的内容。
示例一:《五猖会》中叙述了自己去看渴望已久的迎神赛会前被父亲逼着背书的经历,对封建教育模式进行了批判。
示例二:《<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强烈反感,他用此来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的悲惨处境。
12.(江苏淮安)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
选段(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二)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
答:《山海经》《天演论》。
(2)《朝花夕拾》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3)写作是鲁迅和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生转折点。请分别概述他们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
答:鲁迅:他在日本的时候,作为在日本人眼里落后的中国人而被歧视。国外学生看不起中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考到60分就不是自己的本事,认为藤野先生给鲁迅泄了题(或:当他看到一部关于中国人被斩首的电影的时候,发现中国人看日本人杀“给俄国人做奸细”的中国人时拍手称快、表情麻木,意识到只有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和灵魂才能真真正正地救中国。于是他决定回国弃医从文,以文学救国)。
保尔:保尔先是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但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重新回到革命工作的队伍中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