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拿来主义 课件(3)

文档属性

名称 5 拿来主义 课件(3)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8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4:46:20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鲁迅
第一课时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1881~1936)
杂文集:
《华盖 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关于杂文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特点:
背 景 介 绍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背 景 介 绍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题旨)
1、“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
2、第7自然段: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
2、第7自然段: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6自然段:因为……
1什么是“闭关主义”?作者怎样否定?
2“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作者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摩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2“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作者用一个成语来给这些东西定位,是哪个成语?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排外
媚外
误国
卖国
因为
所以
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主义
因果论证
小结:论证思路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先破错误的观点,再提出相对的正确的观点,先破后立。
对比论证




小结
从中外历史发展的角度举例分析什么是“拿来”和“送来”,并说明其产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