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拿来主义
鲁迅
湛江市坡头区爱周中学 黄小丽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迅的作品、写作背景及杂文的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1、梳理文章思路,把握作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2、体悟本文辛辣生动的语言风格、 3、探究文章的论证方法及破立结合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现实,探讨“拿来主义”在现实社会的意义。
一、自主学习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 等。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1、作家作品
2、背景剖析
本文写于193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反动统治者反共反人民,奉行卖国投降路线,人们对外来的东西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 ,阐明了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了 的代名词,普遍才采用至今。
“发生了恐怖”,产生了盲目排外的思想。
“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
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
对待文化遗产
3、文学常识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 的文化性论文。它以 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类。
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
短小精悍,活泼锋利
4、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国粹 自诩 残羹冷炙
磕头 徘徊 冠冕
脑髓 缘故 吝啬
譬如 孱头 蹩进
礼尚往来
cuì
xǔ
gēng zhì
kē
huái
guānmiǎn
suǐ
yuán
lìnsè
pì
càn
bié
shàng
5、词语解释
自诩:
孱头:
玄虚:
国粹:
礼尚往来:
冠冕堂皇:
残羹冷炙:
故弄玄虚:
自己夸耀自己。
软弱无能的人(骂人的话)。
文中指的是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文中是反语。
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吃剩下的菜汤和饭食,借指权贵的施舍。炙,烤肉。
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
二、合作探究 整体把握
1、请在文中找出本文中心句子。
2、第五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3、请根据第五段内容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4、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明确:第五段为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明确:(第1-4段)批判送去主义
(第5-10段)主张拿来主义
明确:先破后立
三、交流讨论、探究文本
1、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请完成小练习.
作者先指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根源是 ,其实,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然后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有 和 ,以及 ,接着,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是 ,最后又形象的揭示了“送去主义”的危害:一是导致 ,二是导致 。
闭关主义
送古董
送古画新画
送梅兰芳
崇洋媚外
经济衰败
主权丧失
2、第八自然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比喻论证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
羡慕: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
3、第九自然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分析该段的比喻论证。
明确:态度——占有,挑选
方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
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做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都(走散)。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1、揣摩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分别指出它们各自使用了什么修辞格,有什么作用?
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的进步了。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否则太不“摩登”了。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