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欣赏《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理解《红楼梦》中的诗词对揭示小说人物性格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和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
2学情分析
学生阅读量偏少,尤其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偏低,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和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3重点难点
欣赏《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借助《红楼梦》中的有关诗词探讨了小说的主题意蕴,今天我们再通过相关诗词的阅读来具体认识小说中的几个重要人物。
教师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红楼梦》中人,并说明原因;
2、教师综述:《红楼梦》中的诗词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写的;另一类是以小说人物身份写的。第一类诗词往往是作者对小说人物的性格、命运所作的客观评价和叙述;而第二类诗词则直接表现了人物的个性气质。
二、教师让学生读《西江月》两首: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学生齐读;三、指定学生回答:这两首词揭示了宝玉的什么性格特征?教师解说:
这些词句用反语揭示了贾宝玉思想品格的突出特点:厌弃功名仕进;
追求人性自由;追求爱情婚姻自由。
贾宝玉是《红楼梦》最中心的人物,也是作者着力最多、寄托最深且贯穿全书的人物形象。作者突出描写的是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借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寄托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四、教师让学生对比阅读有关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和他们各自所写的诗
1、为什么贾府的长辈都认为薛宝钗是贾家理想的媳妇而贾宝玉却更钟情于林黛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看以下几首诗,比较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性格的差异;
《临江仙·柳絮》(节选)——薛宝钗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
黛玉葬花词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教师解说:
贾府的长辈是在为贾宝玉挑选理想的封建大家庭的媳妇,所以知书识礼、恪守封建礼教、懂得封建经济仕途之道的薛宝钗使他们理想的人选;而贾宝玉是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所以同样才华横溢、追求精神自由和具有叛逆个性的林黛玉成为贾宝玉的红颜知己。
五、教师让学生读《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八》和《红楼梦曲·聪明累》
让学生指出这两首词曲所描绘是哪个人;
《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八》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红楼梦曲·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2、教师解说: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刻画最好的人物之一,作者在小说中浓墨重彩地把一个美丽聪明、泼辣能干的封建女子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她贪财好货、势利刻薄,为人阴险狡诈且心狠手辣。假如生活在现代社会,她可能会是个精明强干的女强人;但偏偏是她是个封建社会的女子,而且不幸生在封建末世,因而注定逃脱不了被压抑、被毁灭的悲剧命运,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六、教师总结: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成功刻画许许多多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有的甚至已经成了某一类人的代名词如“林黛玉”。我们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品味人物的性格时,还应该注意作者有意在不同的诗词中对人物性格的揭示,这样我们才可以充分感受到《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