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意高辞美——《… 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见微知著 意高辞美——《… 课件(2)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07.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4:50:56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一曲红楼多少梦
——《红楼梦》知识竞赛活动课
活动设计者 寇甜甜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被认为是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并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红楼梦》简介
比赛正式开始
比赛规则:题目分为必答、抢答、研讨题
必答题时,以组为单位按顺序进行轮流答题。每位组员都要参与答题。老师读完题干后,本组成员中所有知道答案的学生都站起来,老师从中随机挑选一名学生答题,如果答对的话,那么站起来几名学生就加几分。如果答错的话,则记0分。如果本组组员都不知道答案,则由其他组知道答案的同学抢答。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只有一次抢答机会。
抢答题时,当老师念完题目后,即可抢答,先站起来的学生答题,每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扣5分。
研讨题时,各组成员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答错不扣分,答对即加15分。
必答题
必答题之人物描写猜猜看
《红楼梦》中“脸若银盘,眼同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这写的人是( )。
必答题之人物描写猜猜看1
答案:薛宝钗
(第28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红楼梦》中“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写的人是( )。
必答题之人物描写猜猜看2
答案:王熙凤(第3回)
《红楼梦》中“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脸似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写的人是( )。
必答题之人物描写猜猜看3
答案:贾宝玉(第3回)
《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人是( )。
必答题之人物描写猜猜看4
答案:林黛玉(第3回)
必答题之看图题
必答题之看图题1
看图猜一情节
黛玉葬花
必答题之看图题2
看图猜一人物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必答题之看图题3
看图猜一情节
宝黛共读西厢
必答题之看图题4
看图猜一人物
王熙凤
必答题之选择题
必答题之选择题1
对《红楼梦》中的情节概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袭人撕扇 B.黛玉葬花 C.宝钗扑蝶 D.探春远嫁
答案:A.不是袭人撕扇,而是晴雯撕扇。
必答题之选择题2
下列人物属于金陵十二钗副册的是( )
A.湘云 B.巧姐
C.香菱 D.晴雯
答案:C.香菱。
“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人物全部是出身贵族的小姐,“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人物是出身小门户家的小姐,如香菱。“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人物都是丫鬟,如晴雯、袭人。
必答题之选择题3
在太虚幻境里,宝玉央求警幻仙姑带他去各司游玩,警幻仙姑允许他进入了( )
A.痴情司 B.结怨司
C.薄命司 D.朝啼司
答案:C.薄命司
贾宝玉胸前佩戴的“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什么?( )
A、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B、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C、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D、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必答题之选择题4
答案:B、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必答题之判词
必答题之判词1
《红楼梦》第5回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个人物是( )?
答案:香菱
菱角种在水中,所以说是“根并荷花”,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点出了“香菱”的名字。第二句说明香菱的身世十分可怜。第三四句点出了香菱的最后命运,“两地生孤木”是“桂”字,指薛蟠的老婆夏金桂,她把香菱折磨死。
必答题之判词2
《红楼梦》第5回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个人物是( )?
答案: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指惜春作为最小的妹妹,看到元春、迎春、探春三个姐姐的悲剧命运,“缁衣”即尼姑穿的黑衣,说明她最后出家。第三四句也点明惜春最后出家为尼的结局。
《红楼梦》第5回判词:
“霁月难遇,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个人物是( )?
必答题之判词3
答案:晴雯
“霁”意为雨后初晴,点出“晴”,“雯”指有复杂花色纹样的云团,所以前两句暗合“晴雯”的名字。第52回“病补雀金裘”中可以看出晴雯的心灵手巧。第77回晴雯被赶出大观园以致病死,的确是因为王善保家的诽谤。
必答题之判词4
答案:贾巧姐。
巧姐长大后,贾府已经败落,所以说“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暗示着巧姐在贾府抄家后被舅舅、兄长卖到妓院。“偶因济刘氏”,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偶然接济了刘姥姥,给自己的女儿留条生路。“巧得遇恩人”,首先这个“巧”字点出了巧姐的名字,而且这个名字还是刘姥姥所取(第42回),也暗示着被刘姥姥救出妓院。
《红楼梦》第5回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这个人物是( )?
必答题之音频题
必答题之音频题1
请听音频,判断所听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答案:《好了歌》。这是甄士隐遭遇失女家亡后听跛足道人所唱,听完后随跛足道人出家。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必答题之音频题2
请听音频,判断这支“红楼梦”曲子唱的是谁?
A、贾元春 B、贾迎春
C、贾探春 D、贾惜春
答案:C、贾探春。此为第五支《分骨肉》: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首曲影射了探春最后远嫁,如断线风筝一去不返的命运。
必答题之音频题3
请听音频,判断所唱内容是与哪个人物有关。
答案:林黛玉的《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必答题之音频题4
答案:林黛玉与贾宝玉。这是第三支《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阆苑仙葩”指前世为绛珠仙草的林黛玉,“美玉无瑕”指衔玉而生的贾宝玉。“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说明他们之间的爱情太无奈,命运太无情,无法把握。
请听音频,判断这支“红楼梦”曲子所唱内容与哪些人物相关?
必答题之判断题
必答题之判断题1
《红楼梦》第48回写到因薛蟠外出,香菱暂住在大观园中宝钗的住处,她羡慕黛玉、宝钗等人会作诗 ,便拜林黛玉为师 ,苦学作诗 ,并为此茶饭不思。
答案:对。
必答题之判断题2
《红楼梦》第28回里,贾元春给诸位妹妹和宝玉送端午节礼物,送给宝玉和黛玉的一样,宝钗的同其他姑娘们的一样。
答案:错。宝玉和宝钗的礼物一样,黛玉同其他姑娘们的一样。
这个情节暗示着元春作为贾府荣华的维持者,在宝黛钗的三角恋中是赞成金玉良缘的,也为后文中宝玉娶宝钗埋下伏笔。
必答题之判断题3
《红楼梦》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杨妃”、“飞燕”分别指薛宝钗、林黛玉。
答案:对。
薛宝钗肌肤丰泽,与丰满的杨玉环相似。
林黛玉娇弱多病,与身体轻盈、能够掌上起舞的赵飞燕相似。
必答题之判断题4
贾府的奴才主要有三个来源:家生子、买来的和陪房。贾母身边的大丫鬟鸳鸯是陪房。
答案:错。陪房是出嫁的小姐从娘家带来的丫鬟,比如王熙凤身边的平儿。鸳鸯是家生子。《红楼梦》46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提到,鸳鸯的父母哥嫂都是贾家的仆人。
抢答题
抢答题1
举出《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至少六名女子。
答案: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红楼梦》第40回,与贾母、薛姨妈以及众姐妹行酒令时,林黛玉引用当时闺阁禁书《牡丹亭》里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西厢记》里面的“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被一个人听到,事后对林黛玉进行规劝,这个人是( )。
A.贾探春 B.王熙凤 C.史湘云 D.薛宝钗
答案:D.薛宝钗
第42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从这一回开始黛玉和宝钗关系缓解,第45回“义结金兰”。
抢答题2
《红楼梦》里许多人名都运用了谐音法,或暗示人物的命运,或隐喻情节的发展。请你举出两处例子。
答案:1、“英莲”谐音“应怜”。
2、“娇杏”谐音“侥幸”。
3、“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原应叹息”。
4、“甄士隐”谐音“真事隐”。
5、“贾雨村”谐音“假语村(言)”
6、“霍启”谐音“祸起”、“火起”。
抢答题3
《红楼梦》中有许多精妙对联,其中“太虚幻境”的对联是( )
A.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B.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C.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D.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抢答题4
答案:C。A是秦可卿最初带宝玉去的房间内的对联,宝玉拒绝入住。
B是秦可卿卧室的对联。
D是“薄命司”的对联。
抢答题5
看图猜一人物
答案:妙玉。(绿玉斗)
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红楼梦》的很多地方都巧妙地利用汉字的谐音文化。比如在大观园中,薛宝钗的住所是“蘅芜苑”,它的谐音是“恨无缘”,暗隐薛宝钗与贾宝玉是没有缘分的,不能白头偕老,终究是分离的。那么,请您猜猜林黛玉的住所“潇湘馆”的谐音是什么?
抢答题6
答案:“潇湘馆”谐音“消香馆”,暗示着林黛玉最终“香消玉殒”。
研讨题
1、试分析《红楼梦》中“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深刻含义。
答:①“千红”,“万艳”指《红楼梦》中众多的女子。
②“窟”,谐音“哭”,“杯”谐音“悲”。
③《红楼梦》中有许多如花儿般的女子,但她们都是“薄命司”中的女子,最后或香消玉殒,含恨而逝,或漂泊他乡,受人欺凌,她们纵然才貌、品性皆好,但时运不济、运途多舛。
④这两句话恰恰暗指了这些女子的悲剧命运,也表达了曹雪芹对众多女子的同情。
2、林黛玉进贾府时,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宝玉回来后,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黛玉前后回答不一致?这体现了黛玉怎样的个性特点?
答:①初来乍到的林黛玉不了解贾母的心思,如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②当她听贾母说,女孩子读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子罢了”,知道贾母不喜欢女孩读书,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才改口这样说。
③表现了初到贾府林黛玉处处留心的机智、敏感、多心。
3、《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见到林黛玉时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越剧红楼梦》中同一场景王熙凤的唱词是“似这般美丽的人儿天下少。哪像个老祖宗膝前的外孙女,分明是玉天仙离了蓬莱岛。”
请问这这两个版本哪个写得更好呢?
答案:原著写得更好。很好地体现了王熙凤八面玲珑的性格,既恭维了黛玉,又恭维了迎春等嫡亲孙女,还迎合了贾母,可谓“一箭三雕”。
结尾寄语
《红楼梦》中,有最美的情话,最深刻的领悟,最心酸的表白,最无奈的情缘……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自己。我们想象着拥有凤姐的精明,宝钗的博学,黛玉的才气,探春的志向……一部红楼,说不尽的人生百态,看不完的悲欢离合,兜兜转转,讲的其实都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