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卡夫卡
概述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变色龙》。
卡夫卡
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主要的作品有:《地洞》《城堡》《审判》。1883年至1924年,命短;痛苦的情感生活――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没有自己的家庭;银行小职员,对工作感到十分痛苦,但又不得不去;勤奋地写作,几乎隔绝社会上的交往;为艺术而献身;影响巨大,成就卓著,是现代派表现主义大师。
内容概述
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表现了格里高尔的善良和纯真。
小说情节内容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既惊慌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
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并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
《变形记》中的“变”
思考: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为甲虫?
(提示:阅读文章第四至五自然段)
①工作的辛苦、饮食的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
②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之下。
(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心理的原因。)
作者在第六自然段先后用了五个疑问句,试把它们改为陈述句,比较一下表达效果。
◆闹钟难道没有响过吗?
◆难道真的能安宁地睡着吗?
◆那么他现在该干什么呢?
◆说自己病了行不行呢?
◆大夫的话是不是真的不对呢?
先问后否定,表现主人公内心的焦虑、担忧和紧张。
朗读、体会文章第15自然段的四个反问句
没有信任
只有猜疑
没有关怀
只有冷酷
思考: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
1、格里高尔在变成一只甲虫之后,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变形前后,格里高尔的形象是否有变化?
格里高尔的心情主要经历了从疑惑到忧郁,到苦恼烦闷,到痛苦焦虑,到激动失控,到镇静,到绝望不安的变化过程。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虫”,却始终关心着自己的家人。
2、当发现格里高尔没有上班之后,他的父亲、母亲、妹妹和公司里的秘书主任有怎样的反应?发现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后,他们又有怎样的反应?
(注意小说中对众人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3、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
发现变成甲虫的惊慌、忧郁
考虑家庭状况的焦虑、自责
遭遇亲人厌弃的绝望、痛苦
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
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
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描写和心理真实描写。
格里高尔突然变成大甲虫这个情节是荒诞的。明明荒诞的故事,为什么读者会感到
合情合理,富于真实感呢?
讨论
1、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被异化的现象?
2、如何避免被异化?
卡夫卡通过格里高尔变形后遭遇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小说主题探讨)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
主 题:
小 结
卡夫卡跳出了传统的现实主义人物塑造方式的窠臼,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变形处理,构设了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造成一种令人惊异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驱使读者透过这变形的巧妙“伪装”,更加清晰而深刻地看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问题。
存在 (汪峰)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 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我该如何存在
… …
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我该如何存在
作 业
1、问:如果有一天,你的某位家人发生外形变化,变得像一个让人厌恶的动物,你还会像亲人那样对待他吗?
2、课外阅读卡夫卡的《一只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