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变形记(节选) 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变形记(节选) 课件(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35.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4:52:07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学习目的:
1、了解现代派小说的特点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了解小说的情节线索,分析人物形象。
3、初步与传统小说比较异同。
卡夫卡
市二中 徐倩



卡夫卡
(1883-1924)
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始终没有自己的家庭。他一直从事小职员的工作,对工作感到十分痛苦,但又不得不去;业余时间,他勤奋地写作,几乎隔绝社会上的交往。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他逝世前最后的遗言是,要求把自己的全部东西烧掉。幸运的是,没有人这样做,更幸运的是,人们终于渐渐发现,卡夫卡是20世纪绝无仅有的写作天才。
他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变形记》是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他的三部长篇小说是《审判》、《城堡》和《美国》。
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人的孤立、绝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和在美国出现的“黑色幽默”小说等文学流派都受到卡夫卡小说的影响。
弗兰茨·卡夫卡
背景简介(练习册P39)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表现主义
20世纪初流行于德、奥、北欧和俄国的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现。他们对现实有盲目的反抗情绪,强调表现自我感受、个人主观感情,以过分夸张的形体或色彩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像,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
故事情节补充:
1.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2.格里高尔变了,养成了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仍旧关心怎样还清父亲欠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 3.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他怀着深情和爱意想他的一家人”,“然后他的头就自己垂倒在地板上,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死了。父亲、母亲和妹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
孤独、痛苦、无助
冷漠与悲凉
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
渴望他人理解和接受
整体感知:
从人物、情节、逻辑关系等角度,分析《变形记》与传统小说的不同。
传统小说 变形记
人物
情节
逻辑关系
提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己》
没有强烈的令人难忘的个性留下来,人物几乎都湮没在一片丑陋、冷漠之中。
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贯穿始终,悬念叠出,引人入胜。如《项链》
写的是一些具体琐碎的现实生活的细节,简直没有故事,没有情节。
对事件交待清楚
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对事件的交代模糊,不指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背景,泯灭了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界限。
小结:
《变形记》是文学上的一个变数,卡夫卡运用象征、荒诞、夸张的手法把读者带到陌生、怪异的另一世界。曹雪芹在自题《红楼梦》的绝句中曾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卡夫卡的荒唐痴语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意味?我们将在下节课一起来探究。
1、领会作品象征手法的运用。
2、领会作品寓真实于荒诞的表现手法。
3、认识作品所揭示的 “现代人的困惑” ,并对人生进行思考。
学习目标:
卡夫卡
(第二课时) 公开课
市二中 徐倩
工作的辛苦、饮食的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
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
“真实”:
“荒诞”:人变虫
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
逼真的心理状态
真实的人的世界
细节描写真实
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人们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
学习小结:
卡夫卡
1、作品象征手法的运用。
2、作品寓真实于荒诞的表现手法。
3、作品所揭示的 “现代人的困惑” ,并对人生进行思考。
比较阅读:
阅读本文与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试比较两篇小说的异同。
艺术:极度夸张 怪诞离奇
生存环境
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社会,贬低人的价值,使人失去自我。体现了现代人的困境。
异:
19世纪末的俄国沙皇农奴制社会,封建专制,极不平等和警察官僚专制的暴虐。
心理
性格
世界荒诞,现代人心灵的痛苦,绝望;人心淡漠冷酷,充满陌生感和无能为力。
奴性心理,畏惧,忍让,胆小怕事,猜疑,惶惶不可终日。
同:
《变形记》:
《小公务员之死》:
格里高尔:
小公务员:
弱者 社会地位低 结局悲惨死去
主题:反映现实生活中各种压力大而导致人性的扭曲
作业:
面对格里高尔的变形,假如你是文中的父亲或母亲、妹妹、秘书,你将怎样
板书设计:
甲虫:
大身躯
小足
体形小
有“甲”
长白斑
行动迟缓
格里高尔:
象征
变形记 卡夫卡
真实
荒诞
工作
生活 压力
还债
友情淡
受气
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