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变形记(节选) 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变形记(节选) 课件(2)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4:52:14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1、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2、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明确目标: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作者及作品简介
 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传奇英雄和圣教徒式的人物”。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
 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1924年,他像一个民间的小人物,默默无闻地病死于维也纳
近郊的疗养院。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卡夫卡是曾经活在世上的人中,最纯粹的写作者,他只为自己的内心写作,他在逝世前最后遗言是,要求把自己的全部东西烧掉。幸运的是,没有人这样做,幸运的是,人们终于渐渐发现,卡夫卡是20世纪绝无仅有的写作天才。
卡夫卡铜像
《变形记》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格里高尔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因为再也不能为家庭创造财富,从而被家庭所抛弃。他在寂
寞和孤独中悲惨地死去。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小说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1914—1918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使人们孤独、颓废、绝望。
整体感知:
小说共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既惊慌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
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并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
默读全文,完成如下表格
情节
心情或态度 一、初变甲虫,家人的反应 二、清理房间,格被驱打 三、将被丢弃,绝食死去
格里高尔
秘书主任
父亲
母亲
妹妹
*小说情节可分为哪两条线索?
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
“把他弄走”
问题探究:
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整个情节很荒诞,但读起来却能让人理解?
2、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为甲虫?
3、如何评价家人对格的态度。
作业:
1、比较阅读课文与契可夫的《小公务员之死》,探究两个小人物的生存环境与心理的异同。
2、你是如何看待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