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变形记(节选) 配套教学设计(3)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变形记(节选) 配套教学设计(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4:52:2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体会表现主义的特征及与现实主义的不同。2、理解主人公变成大甲虫的象征意义。3、分析人物内心状态和幻象的社会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说的文体特征有一定的把握,对中国的小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外国的小说,特别是对表现主义流派小说接触的比较少。
3重点难点
体会表现主义的特征及与现实主义的不同;分析人物内心状态和幻象的社会意义。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 和3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 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 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 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一、内容理解
1、我们对传统小说的阅读最惯常的思路即按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展开阅读。在传统的小说中,最讲究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的刻画。一部小说价值的大小就看其是否提供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可在《变形记》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哪些强烈的令人难忘的个性留下来,人物几乎都湮没在一片丑陋、冷漠之中。
2、怎样理解本小说的主题?3、家人对格里高尔的态度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
二、艺术手法
1、表现主义的创作主张是遵循“表现论”美学原则而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模仿论”原则相对立的。2、卡夫卡冷峻的眼光聚焦的是“真”。
三、总结
1、《变形记》还说不上极端精美,但它确实含有极多的信息。它是一个现代寓言。但如果我们一定肯定那里面有一个可以清清楚楚捕捉到的寓意,那又未必了。这是现代小说的弹性,它可以意会,却难以言尽。2、美当然比丑更易于给人带来愉悦,但美不是一切,文学不可能永远扮演一个美的天使。面对卡夫卡捧上的这张变形的呲牙咧嘴的丑脸,感受其中关于人的痛苦、焦灼、隔膜、孤寂、抑郁、怅惘……的切实的情感时,我们怎么可能总以温情脉脉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 怎么可能总对这个世界报以温和的或天真的笑容呢
活动3【作业】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和基础训练。2、比较《变形记》和《阿Q正传》,谈谈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不同。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