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情节安排的妙处。
2、借鉴本文营造情节波澜的方法,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肩上评价能力及对阅读经典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在教授本课之前,已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平时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记叙、描写不细致,没有层次。所以本堂课试图让学生体会小说在营造波澜方面的技巧,以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3重点难点
目标1和目标2
4教学过程
4.1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一些生词的词义;
2、了解课文相关人物及基本情节。
活动2【讲授】课堂教学
(一)检查预习情况:出示PPT,指名读、齐读:
葳葳wēi蕤蕤ruí 惶悚sǒnɡ 思忖cǔn 见谕jiànyù暴殄tiǎn
弑shì君 焙茗bèi 违拗wéiniù 禁不起jīn 挨打áidǎ
(二)新课导入:小时候有没有被父打过?为什么打你?是怎么打的?
(三)介绍《红楼梦》:大家有没有读过《红楼梦》?
俗话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大英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
《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有人说:《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位列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与世界上任何一篇名著相比,都毫不逊色。
(四)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事件是宝玉挨打,但任何事件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所以在前面作者层层铺垫,交代了宝玉挨打的原因(前因),然后写宝玉挨打的情形,后面还写了王夫人、贾母劝阻的情形(后果)。所以,整篇课文就分成了挨打前—挨打—挨打后三个部分。
(五)贾宝玉在贾府里是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人,为什么还会挨打呢?阅读1—5自然段,找出贾政神色变化的句子,并概括贾政生气、宝玉挨打的原因。(提示:贾政“三气”)
答案:
贾政“见他惶悚,应对不似往日,
垂头丧气,葳葳蕤蕤,愁闷惶悚——一气
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
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
忠顺王府索人——二气
贾政“此时气的目瞪口歪”。
贾政“气的面如金纸”。
贾环诬告——三气
“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
总结: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贾政的愤怒,并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一下子迸发的,它是经过层层铺垫积累,最后变成不可遏制的冲天怒气。
(六)探究:宝玉挨打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其根本的原因又是什么?
答案:是必然的。根本原因是宝玉不走读书当官的“仕途经济”老路。
分析:这个事件表面上是写父亲教训儿子这样一件普通小事,实际上体现了父子俩尖锐的思想冲突。一方面是贾政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读书做官,是光宗耀祖;另一方面是宝玉厌恶读书,不计身份地位,与大观园里的女孩厮混,结交优伶。可见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他和父亲贾政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同,是封建社会里,进步思想和腐朽思想的冲突。贾政与贾宝玉的矛盾是一个封建卫道士与一个叛逆者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七)阅读6—7段,看贾政是怎么打宝玉的。(齐读第6段,提示:贾政“三打”)
贾政打宝玉一节,原文虽着墨不多,但却写得曲折有致,打的程度也是逐步升级。
一打:由小厮们“打了十来下”
二打:贾政亲自“盖了三四十下”
三打:贾政快打加狠打,“竟至要绳索来勒死”宝玉 老子打儿子都能够打出三重“境界”,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
(八)这次“老子打儿子”的风波是如何平息的?阅读7—8段,看王夫人和贾母是如何哭阻、威逼贾政,最终化解冲突的。
王夫人“三哭”:
一哭:晓之以孝母之义——冷笑,要勒死宝玉——无效
二哭:动之以夫妻之情——长叹一声,泪如雨下——初步软化贾政
三哭:再动以亡儿之情——泪珠如滚瓜一般——进一步软化贾政
贾母“四逼”:
在解救宝玉的行动中,如果说王夫人是个先锋官,那么贾母便是老帅亲自出马了。贾母解救宝玉采用的策略是:逼。(第8段)
一逼:逼贾政躬身陪笑
二逼:逼贾政下跪解释
三逼:逼贾政保证以后不打宝玉
四逼:逼贾政苦苦叩求认罪
如果说,王夫人面对贾政,用的招儿是扬汤止沸,那么,贾母则是釜底抽薪。
(九)小结:作者写宝玉挨打的整个过程,波澜起伏,富有层次。(板书)
(十)拓展延伸:记叙文要力求写得波澜起伏,富有层次。应试作文要尽力写到三个层次。
方法一:散文笔法,即通过联想、想像、蒙太奇手法等,把不同时间、空间的事情连起来写;
方法二:小说笔法,即写出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附录:板书
9、宝玉挨打
宝玉神思恍惚 小厮打 王夫人“三哭”
挨打前 引逗王府宠伶 挨打 贾政“盖” 挨打后
贾环诬告 要勒死 贾母“四逼”
情节波澜起伏,层次分明
活动3【作业】
课后结合《别让诚信打了折》和《沉默的父爱》两篇例文,体会记叙文的层次与波澜,掌握记叙文营造层次与波澜的方法。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