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宝玉挨打
——小说人物形象探究
“《红楼梦》有一种非常‘经济’的写法,就是经常借一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出来一一表态,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相互烘托与对比,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丰满。”
导学稿完成情况
1、同学们完成导学稿整体比较好,字迹比之前的工整很多;
2、大部分同学解读经典未能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仅结合现实的生活经验来解读人物之间的情感,并且脱离文本;
如:“贾政年轻时犯错,他父亲也曾狠狠地教训他,贾母也曾经苦苦地哀求贾父能原谅贾政……同样的少年叛逆为什不能将心比心?”
3、不够了解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解读小说的人物未能根据他们的关系联系起来,而是把人物孤立化。
如:王夫人哭是因为“贾宝玉乃贾家独苗,如果死去,则无人继承家家香火”
课前疑难问题:
王夫人求贾政放过宝玉只是单纯地想要保住自己孩子的性命吗?她对宝玉的感情真的可以让她为他而死吗?
学习目标
1.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分析人物言行来透视人物复杂性格,从而品味作品丰富的内涵,深层的底蕴。
2. 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 培养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提高对经典名著的鉴赏能力。
知识回顾
1、《祝福》一文中作者对祥林嫂的刻画非常成功, 请同学们从祥林嫂的衣着打扮、脸色、眼睛、精神状态等方面来看下列表格。
时间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捐门槛后插手祝福遭拒绝 沦为乞丐后
死前相遇
外貌神态描写 衣着打扮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头发全白,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脸 色 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灰黑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眼睛 顺着眼 顺着眼有泪痕 眼睛窈陷下去 眼珠间或一轮
精神状态 做工毫不懈怠,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手脚已没有先前那样灵活,记性坏的多,死尸似的脸, 精神更不济、惴惴的、很胆怯 消尽悲哀
神色木刻
描写角度
①从衣着打扮看,看出她 经济条件越来越差,生活无依靠。
②从脸色看,看出她营养不良,生活越来越窘迫 。 ③从眼睛看,看出她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失去生机。 ④从精神状态看,看出她行动越来越不灵活, 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由这些变化中我们看出了她人生命运的变化,她的内心极度痛苦和悲哀,她是一步一步被逼向灭亡的,她的死让我们更看清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请根据以上表格,说说祥林嫂有哪些变化?由这些变化你看清了什么?
探究人物形象的方法总结:
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
横向比较法
纵向比较的方法,比较同一个人物不同时期外貌、神态、言行举止等的异同,来探知人物的内心世界,来看出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来探究人物深刻的社会内涵。
横向比较法,则是比较不同人物外貌、神态、言行举止、地位等的异同,来探知不同人物各异的内心世界,来看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命运等,来探究不同人物背后的社会内涵。
整体感知
1、据同学们学习反馈,大家已经充分预习了文本第7、8、10自然段,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形象。
可以用“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句子来说。
我们也来演经典
谁演得最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合作探究一
①王夫人哭几次?贾政哭几次?(在原文中画出描写各人的词句,并读一读。)
②贾母对贾政有几逼?(在原文中画出描写各人的词句,并读一读。)
自由读:王夫人四哭
王夫人一哭:“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
王夫人二哭:“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
王夫人三哭:“苦命的儿吓!”,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王夫人四哭:“儿”一声,“肉”一声,“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数落一场,又哭“不争气的儿”。
角色朗读:贾母、贾政对话
贾母(一逼):“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
贾政:“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 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
贾母:“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
贾政:“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 ”
贾母(二逼):“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 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
贾政:“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
贾母(三逼):“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 ,“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
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
贾政:“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
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
③王夫人、贾政他们各自哭的是什么?试探究他们各自哭的社会内涵。
④贾母与王夫人“救”贾宝玉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合作探究二
王夫人哭的是自己的心事:儿子是自己的依靠,儿子在,自己“王夫人”的地位就不会动摇。
“四哭”表现出贾府中的嫡庶之争的矛盾。既有纯真的母爱疼子天性,又有悲悼自己的不幸、对宝玉的恨铁不成钢的凄楚和悲哀,但更多的是竭力维护自己嫡室夫人的利益。
③王夫人、贾政他们各自哭的是什么?试探究他们各自哭的社会内涵。
贾政哭的是封建贵族大家庭行将败落的悲伤与绝望。因为宝玉是“光宗耀祖”的唯一希望,却偏偏行为偏邪性情乖张,因而使得贾政对宝玉这个不肖子不仅感到愤怒,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
④贾母与王夫人“救”贾宝玉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链接:封建社会的“孝”
“孝”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思想。孔子认为“孝”是众德之源、之本;孟子提出“事亲,事之本也”,认为尊亲、事亲是人生最大的事。“以孝治天下”也成为帝制社会治国的纲领。宋元明清时期,对父母无条件顺从成为孝道的基本要求,“父母不慈、儿子不可不孝”、“事亲为大”、“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成为世人的普遍观念。
贾母是是“三逼”,因为她是贾府的“老祖宗”, 是这一家庭拥有最高地位的贵族老太太。她利用贾政的封建社会思想所谓“事亲为大”、“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等观念逼他就范。
“三逼”,集中体现了老太太对孙儿发自内心的疼爱,使宝玉摆脱了父亲的毒打,甚至取得了这次冲突的最终胜利,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
王夫人是“四哭”,她是贾政的夫人,封建礼教要求女子“出嫁从夫”,所以她只能“哭”。她先以“老爷”、“老太太”的身体为重相劝,再以夫妻情分相求,最后以早逝的珠儿做盾牌,最终打动了贾政,唤回了贾政心中的温情,救下了宝玉。
比较小结:
同:贾政、贾母、王夫人对宝玉都有长辈对晚辈的爱。
异:贾政爱得无情;王夫人爱得自私;贾母爱得纯粹。
学习小结
1、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在导学稿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所得。
2、请派代表进行本节课的课堂总结
课外巩固练习
1.读第三十四回,看看宝钗与黛玉探望宝玉时的言行有哪些不同,为什么?由此试析人物形象。
课外阅读
请运用比较法,阅读以下书籍:
1.继续读完《红楼梦》,比较分析人物的异同;
2.阅读《家》、《春》、《秋》,比较分析“觉新”、“觉民”、“觉慧”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