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善哉,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 ,晏子之谓也”,
——孔子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欣忻慕焉。”
——司马迁
一·人物亮相
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名婴,谥曰平,字仲,故又称晏仲或晏平。由于其影响甚大,被人尊称为晏子。
晏子忠君而不保守,机智灵活而不固执呆板,遵礼尚贤而又节俭爱民。他是一个丑陋的矮个子,却当上相国。不仅当上相国,而且能够以各种巧妙的方式,影响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和臣民,并使齐国的影响,在春秋各国中不可小视。在中国历史上充满智慧的人物中, 晏婴是很独特的一个。
晏子治东阿
刘向·西汉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本名更生,字子政,沛 (今江苏沛县)人。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所作《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绝大部分已亡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所著另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今存。又有《五经通义》,亦佚。
刘向 约前77—前6
二·试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朗读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sh )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通,“嘱”,Zhǔ)托不行,货赂(lù)不至,陂(bēi)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通“增”, zēng)赋敛(liǎn),仓库少内(通“纳”,nà) ,便(pián)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qǐ )骸(haí )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通“避” ,bì)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qiǎng)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yù)焉。”
晏子治东阿 ( ē ) 刘向
用自己的语言口述全文
(2)我来讲故事: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后,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所以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施加严厉的责罚。”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 景公答应了他。
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逢迎讨好您的近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
晏子说罢,拜了两拜就退避一旁,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尽力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
问题1:齐景公为什么会说“东阿者,子之东阿也”?甚至还加上“寡人无复与焉”?
三·品读课文,思考问题:
问题2:齐景公是否一直都这么信任晏子,请找出原文中晏子两次治理的方法、结果、景公的态度、晏子的态度。
第一次 第二次
治理的方法
治理的结果
景公的态度
晏子的反应
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
民无饥者
饥者过半
数、加大诛于子
迎而贺
请改道易行、(三年不治)请死之
再拜便辟
四·深入探究,领悟主旨及脉络
问题1
从这两次治理的对比来看,晏子进谏的目的是?
问题2
晏子最终达到目的,除了自己的原因,当然和景公的性格密不可分。
齐景公靠什么人来了解东阿的情况?
你认为景公是位怎样的国君?
景公为什么不能正确评价晏子治理东阿的好坏?
·晏子的目的?
用事实说话,明用人之道。
·文章手法及主旨?
文章用极为简短的篇幅,前后对比的方法,精炼的语言,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
·刘向写作此文的用意?
劝君主:勿聚敛,任贤能。
五·小结:
六·拓展思考:
晏子“乱治”东阿一年,你认为值不值得?
你认为还有更好的方式吗?
七·板 书 设 计:
晏子治东阿
治理结果
景公态度
民无饥者
将加大诛之
前:
后:
饥者过半
迎而贺之
原因
偏听偏信朝廷官员的话
悟:
品:
治理东阿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治理国家。晏子以小喻大,给君主以震撼性的教育。
对比
齐景公痛失晏子
晏子死了。齐景公在游玩时听说了这一消息,就催促赶快驾车回去。景公自认为马跑得太慢,就下车自己跑,但还是没有车子跑得快,就又上了车,先后四次下车急跑。最后是边走边哭,进了晏子家,然后伏在晏子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说:"先生不分白天黑夜地规劝我,细小的过失也不放过,我还是纵欲放荡而不知收敛。灾祸没落在我的头上,却落在先生的身上,齐国危险了,百姓将向谁去诉说啊!"
1、对下列四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
错误的一项是
A. 景公召而数之 数:责备
B. 而君反以罪臣 罪:加罪、怪罪
C. 避贤者之路 避:避开
D.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 谢:感谢
练 习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请改道易行
B.仓库少内
C.陂池之鱼
D.属托不行
古今 :水泽池塘
更换行事方法 / 今:改变行动路线
国库 / 今:泛指仓库
不做 / 今:不可以、不中用、不能够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判
断正确的一项是
今臣之治东阿 今子治而乱
景公许之 景公迎而贺之曰
A. 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 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 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 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作法有关的一组是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②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③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④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⑤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⑥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A.①③⑥ B.②⑤
C.①④ D.②③⑤
不是做法,是请求
景公称赞晏子的话
二治东阿的错误做法
治理东阿的业绩
5、下列对原容的叙述和分文内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好好的,但却遭受到景公的责怪,而且还要大大地责罚他。
B.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结果尽管没治理好东阿,百姓饥饿难挨,但景公却迎接祝贺,并且赞扬他有成绩。
C.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景公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所致。
D.面对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就轻下结论从而赏罚不明的景公,晏子已经不屑再为他做事,虽然景公封他为“东阿王” ,但不能动摇他 “避贤者之路”的归隐决心。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重要虚词:之(14个,标序号)
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
古今异义词
于是明年上计:
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再拜便辟:
古:两次;今:又一次
子退而自察也
古:自我反省;今:自我考察
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古:不去做;今;不可以
便事左右
古:身边的近臣;今:方位名词
﹋
﹋
﹋
﹋
﹋
2)以利贫民
词类活用
1)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3)而君反以罪臣
(名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名词活用为动词,怪罪)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有利)
通假字
并曾赋敛:
仓库少内:
再拜便辟:
通”增”,增加
通“纳”,缴纳
通“避”,退避
属托不行:
通“嘱”,请托
1. 景公召而数之曰
3. 景公许之
4. 景公迎而贺之曰
13.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2. 臣请死之
5.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6. 前臣之治东阿也
9. 今臣后之治东阿也
7/10.陂池之鱼
8/11.当此之时
12.避贤者之路
14.东阿者 ,子之东阿也
代词,他
助词,取消独立性
助词,的
代词,此
重要虚词:
而
A.表并列 B.表转折 C.表承接 D.表递进 E.表因果
1.景公召而数之曰 ( )
2.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 ( )
3.今子治而乱 ( )
4.景公迎而贺之 ( )
5.蟹六跪而二螯 ( )
C 于是,就
E 所以
B 却
D 并
A 并且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判断句
主谓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