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晏子治东阿 配套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晏子治东阿 配套教学设计(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4:58:2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掌握特殊句式;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得能力;2、了解宴子得政治主张,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品质,认识晏子的智慧。
(二)过程与方法
1、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含义;
2、以读促思,以品带读,以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品质,认识晏子的智慧。
2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语文基础一般。在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要加强训练。经过高一多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讨论。学生可能在多角度理解文本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抓角度来分析的方法。总之,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高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快乐学习”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数”“诛”“罪”“谢”“而”、“之”等词的含义和用法为重点
难点: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基础知识为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晏子治东阿
简介《晏子使楚》的故事。
活动2【讲授】晏子治东阿
一、解题
晏子——春秋末期齐国人 治 ——治理
东阿——地名,今山东省境内探究品味
二、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文言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方法指导】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含义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遍,把文中的重点词句划记出来,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特殊句式。?
2、听课文录音,字词正音。?
阿ē 数 shǔ 诛zhū 属zhǔ 内nà 辟bì
3、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4、小组合作翻译全文,找出疑难,师生交流共同解决? ??
? 1) 通假字?属-嘱?曾-增?内-纳?辟-避
2) 古今异义?加大?明年?不行?左右
3) 词类活用?死-为 而死?为动用法??罪臣-怪罪?名词作动词?? 利贫民-使 有利?使动用法?
4) 一词多义?数?谢
5) 特殊句式
A、吾将加大诛于子——介词结构后置
B、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主谓倒装
C、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5.齐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
活动3【活动】阅读文章,理解内容
自行阅读课文,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晏子两次治东阿,各自效果如何 ?2.齐景公对晏子的态度变化如何,原因是什么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晏子很擅长辞令,口才很好,可是他却并没有采取直接进谏的方式与齐景公讲道理,而是请求“复治东阿”,你认为晏子的这种进谏方式好不好
活动4【练习】课外阅读《景公之时》
阅读《景公之时》,快速理解文意,说说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活动5【测试】晏子治东阿
1、对下列四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
错误的一项是
A. 景公召而数之 数:责备
B. 而君反以罪臣   罪:加罪
C. 避贤者之路   避:避开
D.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 谢:感谢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今臣之治东阿 今子治而乱
景公许之 景公迎而贺之曰
A. 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 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 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 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作法有关的一组是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②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③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④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⑤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⑥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A.①③⑥ B.②⑤
C.①④ D.②③⑤
活动6【作业】晏子治东阿
翻译全文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