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初三科学新课预习九(有机物、物质分类)
一、单选题
1.下列物品中,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水杯 B.橡胶轮胎
C.报纸 D.可乐瓶
2.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故在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熔喷布” 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导电性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3.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不可能是混合物
C.不可能是化合物 D.一定是纯净物
4.推理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在科学上成立的是( )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有氧元素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D.单质中只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5.科学思维是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于几种研究方法所举的例子正确的是()
A.分类:陶瓷、塑料、金属是生活用品中常用的材料,它们都属于有机物
B.比较:二氧化碳和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两者都属于酸
C.归纳:NaOH、Ca(OH)2都能与CO2、SO2反应,得出某些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D.推理:一定条件下,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6.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酸、碱、盐、氧化物”顺序的是( )
A.H2SO4、Na2O、MgCl2、CO2 B.NaHSO4、Ba(OH)2、Na2CO3、ZnS
C.HNO3、KOH、Na2CO3、O2 D.HCl、KOH、Na2CO3、MnO2
7.为实现“碳达峰”促进碳中和,对CO2的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研究备受关注。利用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4O),是一种理想的转化方向。其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分子模型代表的是水分子
B.丙分子中碳、氢原子质量比为1:4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组成甲醇的三种元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 人类生活生产中时常用到各种材料,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纤维、橡胶、蛋白质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甲烷、尿素、醋酸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C.棉花、羊毛、涤纶都是合成材料
D.使用过的塑料、橡胶制品应回收利用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10.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HNO3 Na2CO3 Cu(NO3)2 Fe3O4
B HCl NaOH NaCl C2H6O
C H2SO4 KOH NH4NO3 H2O
D H2O2 Ca(OH)2 ZnSO4 O2
A.A B.B C.C D.D
11.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质一定由微粒构成,但不一定由分子构成
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但原子核中不一定有中子
C.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化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
12.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某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相应溶质 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它溶质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 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
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NH4NO3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A.只有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3.化学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
请回答:
(1)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领跑世界,其制造材料有铝合金等,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
(2)我国对石墨烯技术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性能优良,用途独特,比如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主要是利用了它的 性。
(3)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使用了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橡胶属于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复合材料
(4)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了第四代以氢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氢气作为理想能源前景广阔,氢能源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14.有机化合物
⑴定义:含 元素的化合物(碳酸、碳酸盐、碳的氧化物等除外)是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属于无机物。有机物是化合物,不是单质,如碳单质不是有机物。
⑵性质: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易挥发,易燃烧,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不易导电。所以在保存时一定要密封,实验时一定要远离明火,防止着火或者爆炸。
⑶判断依据:
①化合物中是否含有 元素。
②碳酸、碳酸盐、碳的氧化物等属于无机化合物,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15.以下物质:
①铁粉、②氢气、③澄清石灰水、④洁净的空气、⑤四氧化三铁⑥冰水混合物、⑦液氧、⑧食盐(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有 (填序号);
(2)属于化合物的有 (填序号);
(3)属于单质的有 (填序号);
(4)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序号)
16.以下选项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A B C D
其中:代表混合物的是 ,代表单质的 ,代表化合物的是 ,代表纯净物的是 。
17.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字母)。若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CO2和CO的质量比为 。D瓶中保持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
18.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氢能、核聚变等新能源,以及智能电网、碳捕获等绿色技术将成为应对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
(1)绿电制绿氢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氧气的技术。比如:太阳能光解水,该方法是利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电解水制取氢气,最终转化为 能。
(2)低浓度瓦斯催化氧化及发电技术。实现当瓦斯浓度低于8%时,低浓度瓦斯发电机不能有效利用,进而催化氧化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气体),使其在400℃以下时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发生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 。
(3)生物质能发电之藻类发电技术。墨西哥初创公司设计出纳米技术增强型微藻生物建筑板,在排放源捕获二氧化碳流,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实现简单的无机物制成 的物质转化。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如何践行“低碳生活”理念 。
19.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图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化学式的装置,D装置用来产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把所列的装置正确连接成实验装置后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E装置中CuO的作用是 。
(2)若正确称取0.9 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 管质量增加1.32g,B管质量增加0.54g,则有机物的化学式为 (最简式)。
20.硫酸锌可制备各种含锌材料,在防腐、医学上有很多应用。锌矿石的主要成分是ZnCO3,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铁。以锌矿石为原料制备ZnSO4·7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锌矿石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酸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滤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
A.“粉碎”是为了增大锌矿石与酸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B.在“转化”中加入锌粉,若无气泡冒出,说明锌粉已足量
C.滤渣甲、滤渣乙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
D.滤液2的质量一定比滤液1的质量大
四、解答题
21.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利用酸碱指示剂变出漂亮的“奥运五环”如图所示。溴百里酚蓝(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为624)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溶于水时,呈现绿色。溴百里酚蓝遇碱呈现蓝色,遇酸呈现黄色。
(1)溴百里酚蓝是一种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碳酸钠溶液能使溴百里酚蓝变 色。
(3)31.2克溴百里酚蓝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1)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导电
(3)B
(4)本身无毒,热值高,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14.【答案】碳;碳
15.【答案】(1)③④
(2)⑤⑥⑧
(3)①②⑦
(4)⑤⑥
16.【答案】BC;A;D;AD
17.【答案】A;BCE;D;1:2;11:14;H2O
18.【答案】(1)化学能
(2)CH4+2O2CO2+2H2O
(3)有机物
(4)略
19.【答案】(1)验证一氧化碳
(2)CH2O
20.【答案】(1)混合物
(2)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变为黄色
(3)H+、Zn2+、Fe3+
(4)A;D
21.【答案】(1)有机物
(2)蓝
(3)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