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一、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立法思想的价值取向与古罗马有着显著的差异,在立法过程中特别强调“秩序、教化”、家族国家本位;罗马法则强调“公平正义”。中国不同于罗马的根本原因是( )
A.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
B.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模式
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
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
2.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监督也由至少在形式上不同于普通法院的机构来担任,由此,产生了独立于普通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由此可见,大陆法系的国家( )
A.以成文宪法为唯一的判决根据
B.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重
C.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限制
D.司法判例没有参考价值
3.宗教改革引起了教义上的争执,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分裂,迫使争论不休的各宗教派别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教会想要获得全世界的垄断地位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
A.使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
B.有效提高了大众的识字率
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D.消除了教派间的教义分歧
4.《法国民法典》颁布以来,共修改过一百多次。例如,1816年,法典中曾经废除了离婚制度,1884年又得以恢复。1970年废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法典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
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确立大陆法系的基础
5.1791年,美国联邦宪法第五条修正案规定,不经合法的程序,不得剥夺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即使是为公共目的取用私人财产,也应给予公正的赔偿。这一规定( )
A.体现了宪法至上原则
B.践行了天赋人权思想
C.保证了联邦制的实施
D.维护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6.“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
A.控制人们思想 B.保存古代文化
C.提供道德规范 D.进行宗教迫害
7.15~16世纪末是世界向近代转化时期。发生于这一时期,并具有向近代转化因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有( )
A.颁布《权利法案》 B.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C.罗马法复兴开始 D.英国通过《大宪章》
8.《法国民法典》颁布以来,共修改过一百多次。例如,1816年,法典中曾经废除了离婚制度,1884 年又得以恢复。1970年废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法典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
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确立大陆法系的基础
9.近代德国的法律比法国的法律更多地保留了日耳曼法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容克贵族的特权。这说明 ( )
A.德国法律不属于大陆法系
B.德国的政治特点影响了立法
C.德国法律属于日耳曼法
D.容克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10.据统计,自 1787年宪法明确弹劾制度后,直至1999年,美国众议院实际投票通过的弹劾共有14次,其中有两次是针对总统的,有10次是针对法官的,还有两次是针对参议员和陆军部长的。在这14次审判中,仅有两人被判定有罪(皆为法官)。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B.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
C.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
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因
11.1787年美国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它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这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 )
A.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直接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C.面临着被废除的历史命运
D.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1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十七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二、综合题
13.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不相符合。
——马克思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
(2)根据材料,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一、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立法思想的价值取向与古罗马有着显著的差异,在立法过程中特别强调“秩序、教化”、家族国家本位;罗马法则强调“公平正义”。中国不同于罗马的根本原因是( )
A.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
B.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模式
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
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立法思想的价值取向与古罗马有着显著的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经济基础不同,即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模式,故选B项;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是影响中国古代立法思想的具体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排除C项;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只是客观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2.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监督也由至少在形式上不同于普通法院的机构来担任,由此,产生了独立于普通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由此可见,大陆法系的国家( )
A.以成文宪法为唯一的判决根据
B.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重
C.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限制
D.司法判例没有参考价值
解析:选C 材料中“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体现的是大陆法系下的国家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到制约,故选C项;普通法也是判决的根据,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行政对司法的干预,排除B项;司法判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排除D项。
3.宗教改革引起了教义上的争执,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分裂,迫使争论不休的各宗教派别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教会想要获得全世界的垄断地位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
A.使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
B.有效提高了大众的识字率
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D.消除了教派间的教义分歧
解析:选C 宗教改革引发了教义争端,此后导致任何一个教会想要获得全世界的垄断地位都是不可能的,意味着多教派并存局面,而这种局面客观上有助于思想的解放,故选C项;基础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大众识字率的提高而非宗教改革,排除B项;A、D两项表述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4.《法国民法典》颁布以来,共修改过一百多次。例如,1816年,法典中曾经废除了离婚制度,1884年又得以恢复。1970年废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法典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
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确立大陆法系的基础
解析:选C 材料反映了《法国民法典》颁布后不断修改、调整,随着婚姻观念的变化废除或恢复离婚制度,随着女子地位提高,废除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由此可见,这些调整是伴随着法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而进行的,其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A、B两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
5.1791年,美国联邦宪法第五条修正案规定,不经合法的程序,不得剥夺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即使是为公共目的取用私人财产,也应给予公正的赔偿。这一规定( )
A.体现了宪法至上原则
B.践行了天赋人权思想
C.保证了联邦制的实施
D.维护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中“不经合法的程序,不得剥夺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即使是为公共目的取用私人财产”可知,美国注重生命权、财产权,体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故选B项;宪法至上是指众多法律中,以宪法为原则,排除A项;联邦制所探讨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美国宪法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
6.“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
A.控制人们思想 B.保存古代文化
C.提供道德规范 D.进行宗教迫害
解析:选B 依据材料中“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保存古代文化,故选B项。
7.15~16世纪末是世界向近代转化时期。发生于这一时期,并具有向近代转化因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有( )
A.颁布《权利法案》 B.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C.罗马法复兴开始 D.英国通过《大宪章》
解析:选B 发生于1517年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皇的封建统治,倡导追求财富,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具有向近代转向的因素,故选B项;A项发生于1689年,排除;罗马法复兴开始于11世纪,排除C项;英国通过《大宪章》是在13世纪,排除D项。
8.《法国民法典》颁布以来,共修改过一百多次。例如,1816年,法典中曾经废除了离婚制度,1884 年又得以恢复。1970年废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法典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
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确立大陆法系的基础
答案:C
9.近代德国的法律比法国的法律更多地保留了日耳曼法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容克贵族的特权。这说明 ( )
A.德国法律不属于大陆法系
B.德国的政治特点影响了立法
C.德国法律属于日耳曼法
D.容克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答案:B
10.据统计,自 1787年宪法明确弹劾制度后,直至1999年,美国众议院实际投票通过的弹劾共有14次,其中有两次是针对总统的,有10次是针对法官的,还有两次是针对参议员和陆军部长的。在这14次审判中,仅有两人被判定有罪(皆为法官)。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B.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
C.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
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因
答案:C
11.1787年美国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它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这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 )
A.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直接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C.面临着被废除的历史命运
D.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答案:D
1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十七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答案:C
二、综合题
13.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不相符合。
——马克思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
(2)根据材料,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并结合所学从规范社会秩序以及维护统治等角度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并结合所学从法律依据、经济发展以及立法蓝本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1)作用:规范了社会秩序;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影响: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提供了上层建筑(或“法律依据”);促进资本主义经济(或“近代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的立法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