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晏子治东阿 配套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晏子治东阿 配套教学设计(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5:08:5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掌握相应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常见实词及虚词用法
2.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品质,认识晏子的智慧。
3.分析景公的态度,联系现实体会正确的用人之道。通过学习文章,挖掘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
2重点难点
如何评价文中人物的言行,感悟文章的启示,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导入课文,解题。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来高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 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家,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家,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晏子使楚》一文展现了晏子作为外交家沉着冷静、能言善辩的一面,今天我们学习《晏子治东阿》来了解晏子作为地方官的另一个形象。
活动2【讲授】讲授
走进作者
晏子,名婴,卒于公元前500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齐国贤臣。春秋时的政治家、思想家。字仲,谥平,故世称“晏平仲”。经历了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参政50余年。以力行节俭而闻名于家,美名闻于列国。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朗读课文,注意易读错字的读音和通假字的读音。
(四)翻译课文,落实字词,读懂内容。
结合注释,学生互相交流,疏通文句,翻译课文,归纳以下文言字词和句式。
1.通假字:
⑴ “属”通“嘱”,嘱咐 ⑵“曾”通“增”,增加
⑶ “内”通“纳”,缴纳,纳税 ⑷“辟”通“避”,退避
2.重点实词:数、加、强、与、谢、属托、货赂
3.词类活用:
⑴加大诛于子:动词用作名词,责罚 ⑵臣请死之:为动,为……而死
⑶以利贫民:使动,使……获利 ⑷反以罪臣:名词用作动词,怪罪
4.古今异义:加大、不治、明年、不行、仓库、左右、再
5.特殊句式: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主谓倒装)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状语后置)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判断句)
(个别学生翻译课文,并指出重点的文言字词与句式,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指导归纳)
(五)品读课文,把握文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筛选信息,理清文脉。
请从原文中找出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方法、效果、景公的态度、晏子的对策。晏子治东阿治理东阿的方法治理效果景公态度晏子对策第一次属托不行 货赂不至
陂池之鱼 以利于民当此之时,
民无饥者罪臣臣请改道易行,
而治东阿,三年不治,
臣请死之第二次属托行,货赂至,
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便事左右,陂池之鱼,
入于权家当此之时,
饥者过半矣。迎臣臣愚不能复治东阿,
愿乞骸骨,避贤者之
路。”再拜便辟 。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写作)
(六)合作探究,挖掘内涵:
1.晏子遭受冤屈的时候为什么不据理力争?
提示:事实胜于雄辩,这也是一种劝谏艺术
2.为什么晏子治理东阿“民无饥者”时景公却要责罚他,而“饥者过半矣”时景公反而“迎而贺之”?
提示:齐景公只听信近臣对晏子的评价,而近臣是通过收受贿赂来评价地方官员的,导致景公在评价晏子时出现了失误,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
3.你认为景公是一位怎样的国君?
(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结合人物的动作“召而数”、“迎而贺”“下席而谢”分析人物的形象。)
提示:
(1)景公关心国家地方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国君。
(2)景公充分信任自己任命的官员,晏子前治东阿“乱”要求再治三年时,景公欣然应允,知晏子后治东阿“善”后,不计前嫌主动“迎而贺”。
(3)景公具有君王的气度,虽然也有被近臣蒙蔽误会地方官员的时候,但是面对晏子的直言进谏,在事实面前敢于承认错误,可见其胸襟开阔。
4. 读史可以鉴今,请谈谈自己从《晏子治东阿》这一故事中得到的启示与感悟。
提示:(1)判断或评价时,不能听从单方面的信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待人才、贪官、虚假广告等)
(2)执政是为民还是为权。(特权)
(3)要以民为本。
(4)不能在损害百姓利益的前提下搞政绩工程
(5)评价官员应该有一定的标准
活动3【讲授】总结
总结全文:从《晏子治东阿》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古典文学作品微言大义的特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走进经典,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4【练习】课堂练习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屡次。)
B.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
C.仓库少内 (内:同“纳”,纳入。)
D.景公乃下席而谢之(谢:谢罪,道歉。)
2.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D )
①臣请死之 ②景公许之 ③今子治而乱 ④景公迎而贺之曰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与“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C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4.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B )
A.臣请改道易行。 改道易行:更改行事的方法。
B.子退而自察。 自察:亲自考察。
C.货赂不至。 货赂:钱财礼物。
D.再拜,便僻。 再拜:拜两拜。
答案:B(考察文言文词义的古今意义,“自察”有自省之义)
5. 5、下列句子正确的解释是(D )
(1)寡人将大诛于子 (2)陂波之鱼,以利贫民 A.(1)我要大大地追究您的责任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使贫民受利。B.(1)我要大大地追究您的责任。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给贫民谋利。C.(1)我要对你大大地责罚。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给贫民谋利。D.(1)我要对你大大地责罚。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使贫民受利。
答案:D(考察翻译能力,“诛”是“责罚”意,“利”为使动)
6、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C )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③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⑥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③⑥ D.②⑤
答案:C(考察对全文的理解能力。要注意题干中“正确做法”四个字:①不是晏子做法,而是请求;② 是齐景公称赞晏子的话;④ 是错误的做法;⑤是晏子的业绩)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B )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赞扬,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责怪。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 B.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赞扬。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 C.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 D.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
答案:B(A项判断与事实不符;C项事实是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有方;D项事实是晏子最后表示告老还乡,而非愿为景公终生效力)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