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晏子治东阿 课件(7)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晏子治东阿 课件(7)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76.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5:09:48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18、《晏子治东阿》
1走近作者
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是刘向分类纂辑先秦至汉初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点为主旨。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少影响。
2、作品人物简介
晏子,名婴,卒于公元前500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齐国贤臣。春秋时的政治家、思想家。字仲,谥平,故世称“晏平仲”。经历了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参政50余年。以力行节俭而闻名于家,美名闻于列国。
3、文章背景
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定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齐景公召见说:“我以为你有才能才派你去治理东阿,可你越治越乱,实在令我失望,只能免了你的职务。”晏子没有强辩,而是请求齐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此后三年,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不惩治懒人恶人,决狱断案,袒护豪强,甚至营私舞弊、欺上瞒下,但赞誉之声却传遍了全国,齐景公亦欲奖赏他。最终,晏子以自身的行为,告诫齐景公“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则天下治平,百姓和集”。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个人好恶,道听途说,而应客观公正、准确评价,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
1、景公为什么对晏子的评价会出现偏差呢?
1、明确: 齐景公只听信近臣对晏子的评价,导致他在评价晏子时出现了失误,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
2:你认为晏子的这种进谏方式好不好?
2、明确:晏子的此次劝谏是以东阿百姓的幸福、国家的安危、甚至是践踏国家的法律为代价的,实在是难以恭维。事实上他是很能言善辩的,为何不用己之所长去劝谏景公呢?
二、解释下面字词的解释:
1、、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
2、而君反以罪臣。 罪:
3、仓库少内。 内:
4、便事左右。便:
5、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死:
6、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属:
7、并曾赋敛。曾:
8、寡人无复与焉。与:
三、.翻译
1、“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四、理清脉络结构:
结构:晏子治东阿三年—— ——请改道易行—— ——晏子论道——
二、解释下面字词的解释:
1、、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责备
2、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
3、仓库少内。 内:交纳
4、便事左右。便:能言善变。
5、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
6、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属:同“嘱”
7、并曾赋敛。曾:同“增”。
8、寡人无复与焉。与:参与,干预。
三、1、解析:以前我治理东阿的时候,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
2、解析: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
四、结构:晏子治东阿三年——召而数之——请改道易行——迎而贺之——晏子论道——景公席而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屡次 B、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
 C、仓库少内。 内:交纳 D、便事左右。便:随机应变地,随意地。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臣请改道易行。 改道易行:更改行事的方法。
 B、子退而自察。 自察:亲自考察。
 C、货赂不至。 货赂:钱财礼物。
 D、再拜,便僻。 再拜:拜两拜。
3、下列句子正确的解释是( )
(1)寡人将大诛于子 (2)陂波之鱼,以利贫民。
 A、(1)我要大大地追究您的责任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使贫民受利。
 B、(1)我要大大地追究您的责任。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给贫民谋利。
 C、(1)我要对你大大地责罚。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给贫民谋利。
 D、(1)我要对你大大地责罚。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使贫民受利。
1、A,(考察实词用法,数:动词,责备。)
2、B,(考察文言文词义的古今意义,“自察”“有自省之义”。)
3、D,(考察翻译能力,“诛”是“”责罚”意,“利”为使动)
4、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 )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③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⑥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③⑥ D、②⑤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好好的,但却遭受到景公的责怪,而且还要大大地责罚他。
B.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结果尽管没治理好东阿,百姓饥饿难挨,但景公却迎接祝贺,并且赞扬他有成绩。
C.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景公偏听偏信、不做实际凋查研究所致。
D.面对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沦,从而赏罚不明的景公,晏子已经不屑再为他做事,即使景公封为“东阿王”、“无复与焉”,也不能动摇他“乞骸骨”、“避贤者之路”的归隐决心,晏子再没有为景公效力。
4、C,(考察对全文的理解能力。要注意题干中“正确做法”'四个字,(1)不是晏子做法,而是请求。(2)是齐景公称赞晏子的话,(4)是错误的做法。(5)是晏子的业绩。) )
5解析:选D 景公并没有封晏子“东阿王”,是否继续再为景公做事,文章也没有明确交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乘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敞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履刍秦,三室之妾俱足桀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遂。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照,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而。令拍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攒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撩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奶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弊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 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②数量:艰难的样子
③乐:喜欢、乐意 ④康:大路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 委:任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三请,不见许 徒行见公曰
B.  令国致乐不已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  公驱,及之康内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  晏子乃返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1、解析:选D委:交给,送给
2、解析:选D 乃:均为于是 A.  前一个见:表示对自己怎样,后一个见:看见,B. 前一个已:停止,后一个已:已经 C. 前一个之:到,后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解析:选C ④描写的是景公。⑤不能表现晏子怎样,
4、解析:选B不能说景公从谏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