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八下】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八下】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8 21:4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民族大团结
知识要点: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3)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迈进社会主义社会。
(4)国家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知识解读:
(1)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2)5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3)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20世纪末,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学霸笔记:
(1)民族区域自治提出的时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而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①体现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莫定了基础。
知识点2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知识要点:
(1)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
(2)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从英国手中收回)。
(3)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从葡萄牙手中收回)。
知识解读:
(1)“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学霸笔记:
(1)“一国两制”的前提条件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少数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相同之处:两者都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
不同之处: 前者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 发展而建立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是为了解决统一问题而设立的,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知识点3 海峡两岸的交往
知识要点:
(1)“一国两制”提出后,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3)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4)1995年,江泽民提出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两岸高层交往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
(5)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定,实现“三通”。
知识解读:
(1)“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最先把“一国两制”的构想付诸实践的是香港回归。
(2)“三不”政策的调整,使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3)“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两岸关系新发展。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
学霸笔记:
(1)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历史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者侵华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主权问题。
(2)台湾与大陆的几次分离与回归:
第一次分离: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第一次回归: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二次分离: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
第二次回归:1945年10月25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第三次分离:1949年,从大陆败退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盘踞台湾,两岸隔海相望至今。
(3)台湾与大陆统一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①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血脉相连,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同文同种,同根同祖)。两岸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允许他国干涉。③祖国日益强大,中华儿女渴望祖国完全统一,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④“一国两制”方针尊重了台湾历史与现实,符合国情,港澳顺利回归,繁荣稳定,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当前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①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活动。②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
我们要与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的言行作坚决的斗争,祖国统一必定实现。
—— 学霸解题笔记——
考点1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经典例题】(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村民选举制度
【答案】B
解析: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基层村民选举的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自治”,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考对应训练】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中国模式”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B
解析: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自治区成立,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了积累了宝贵的实现经验,B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之政治制度,与“解决民族问题”不符,排除A项;“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解决民族问题”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2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经典例题】(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内容,表明少数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进行文化传承,B项正确;材料商没有提到经济开发、科技和其他民族的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理解题干的核心内容或中心意思。
【中考对应训练】一五期间,苏联156个援建项目中有40个项目安排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等,并配套建设了一批能源和交通项目。这说明我国( )
A.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 B.促进民族平等
C.重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加强民族团结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也比较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由此可见我国重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C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经济建设,不是文化内容,A排除;促进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符合我国的民族政策,但与题干说的经济问题无关,BD排除。故选C。
考点3 “一国两制”的构想
【经典例题】(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2022年5月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功进行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香港社会各界表示,新任行政长官必将更好地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爱国者治港”践行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方针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B
解析:“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香港、澳门而言的,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排除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与我国外交有关,排除A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理解“一国两制”方针只是针对台湾、香港、澳门而言的,不涉及我国其他地区。
【中考对应训练】(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称赞邓小平,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一国两制”构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C项正确;“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排除A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题干“解决香港回归”无关,排除B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4 港澳回归
【经典例题】(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英国国旗缓缓降落,中国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下列有关香港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下解决的
②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④标志着祖国实现完全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故①④表述正确;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②错误;中国至今仍然没有实现实现完全统一,台湾还没有统一,④错误。所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和意义。
【中考对应训练】(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
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答案】D
解析:材料所说属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所以增进了澳门民众归属感认同感,D项正确;“九二共识”是大陆与台湾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排除A项;材料与经贸联系、澳门的高度自治权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考点5 “九二共识”
【经典例题】(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马英九表示:两岸“重新启动”,第一步就是“重启对话”,呼吁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认为( )
A.海峡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
B.“九二共识”利于两岸交往
C.“一国两制”成为两岸的共识
D.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
【答案】B
解析:“九二共识”认同两岸统一,马英九呼吁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可知,马英九认为“九二共识”利于两岸交往,B项正确;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使海峡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排除A项;“一国两制”成为两岸的共识,在题干没体现,排除C项;港澳回归使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排除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理解“九二共识”的内容和意义。
【中考对应训练】“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答案】D
解析:“九二共识”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项正确;和平统一祖国方针、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考点6 “三不”政策 调整
【经典例题】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 )
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
B.达成“九二共识”后
C.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
D.“汪辜会谈”后
【答案】A
解析: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两岸交流的措施,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在1992年后,C项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后,D项是1993年后。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解题关键:了解“三不”政策调整的时间、背景和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0—2019.9)》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 )
A.“一国两制”成共识 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九二共识”已达成 D.海峡两岸已实现统一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两岸开始交流,B正确;“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提出的,但是台湾与大陆还未达成共识,排除A;1992年大陆的海协会和台湾的海基会两会会谈,达成“九二共识”,排除C;“海峡两岸已实现统一”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D。故选B。
——学霸错题笔记——
易错点1:“一国两制”的内涵理解错误
【易错题】习近平说:“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下面对“一国两制”方针论述正确的是( )
A.是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自治权的一项制度
B.是针对香港问题提出的,只适用于香港地区
C.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利于民族交融
D.是正确的战略决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香港经济发展
【易错解答】A
【正确解答】D
【错因分析】没有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所针对的问题和具体内容。
【解题总结】知道“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强化训练】(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C
解析:“一国”意味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C项正确;ABD项表述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易错点2:“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概念混淆
【易错题】(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关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B.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C.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易错解答】C
【正确解答】D
【错因分析】不清楚“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开始的时间、具体的内涵和不同的意义。
【解题总结】结合它们的时代背景去理解记忆。
【强化训练】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与现实设立了特区。下图所示设立的两个特区最主要区别是( )
A.社会制度 B.文化传承 C.经济模式 D.生活方式
【答案】A
解析:海南经济特区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它们的最大不同是社会制度不同,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是最主要区别,排除,故选A。
易错点3:对历史材料的理解错误
【易错题】(2022·贵州毕节·中考真题)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段话针对的是(  )
A.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B.破坏海峡两岸“三通”的逆流
C.刻意诬蔑抹黑新疆的外国政客和反华媒体
D.制造香港动乱的“港独”分子
【易错解答】D
【正确解答】A
【错因分析】不清楚材料内容产生的历史背景,不理解材料内容所针对的问题。
【解题总结】理解材料内容与正确备选答案之间的逻辑联系,排除无关选项。
【强化训练】(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握手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领导人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班级的同学对下面一组图片进行了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标志着两岸民间团体交往的开始
B.图二见证了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见
C.图三形成了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D.图片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
【答案】D
解析:图一反映的是汪辜会谈,这次会谈是在达成“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图二和图三都是两岸政党领袖的会面,促进了两岸的关系的进展,所以图片是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故选D;汪辜会谈不是民间团体交往,排除A;图二中连战不是台湾地区领导人,排除B;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在70年代末就已经形成,排除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