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8 21:3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心县下马关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由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彭德怀曾说,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向它让步是不行的。此话表明中国出兵朝鲜是为了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解放台湾,统一中国 D.促进朝鲜半岛的统一
3.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对于一个向来被视为一盘散沙的农业大国来说,其意义尤为重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党取得了农民”。该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 D.大包干的推行
4.新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为此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时期的有:
①长春第一汽车厂建成 ②青藏公路通车 ③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推理最正确的是( )
A.甲:对的,三大改造后,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B.乙:不对,三大改造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C.丙:不对,“一五”计划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丁:对的,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6.那个被外国人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深圳,得益于( )
A.三大改造 B.拨乱反正 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的实践
7.整理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小明同2001年学整理归纳的知识要点笔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据此可判断出,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C.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8.20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华诞,中国站在这个历史交汇点,世界将更多目光投向中国,聚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那时,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的奋斗目标是( )
A.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实现共产主义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这里的“中国道路”指( )
A.中国改革开放道路 B.富强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强国道路
10.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它们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11.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这一现象印证了哪一方针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
A.“一国两制”方针 B.八字方针 C.求同存异 D.十六字方针
12.“九二共识”指的是两岸对下列哪一内容达成共识( )
A.开展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B.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C.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干扰经济合作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3.阅读下列反映我国军事建设的表格,从中可以得出的恰当结论是( )
战斗机(架) 攻击潜艇(艘)
第3代 第4代 老式潜艇 现代化潜艇
1999年 3348 52 66 3
2019年 852 837 19 36
A.军队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B.空军实力世界领先
C.海军的科技含量高 D.国防建设的开支显著增长
14.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之魂,民族发展之根,也是民族凝聚之核。“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被誉为“两弹一星”精神。下列人物身上能体现该民族精神的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黄继光
15.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②电信网络与互联网迅速发展 ③只能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
④人们可以选择乘坐高铁、飞机等新型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也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
——选自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讲话
材料二: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史。
材料三:“中国梦”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梦。……从而明确了“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即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摘自《学理论˙上》(2014年第01期)
(1)材料一中的这次“全会”指的是那次会议?这次会议带来了什么意义?(6分)
(2)材料二中的“大包干”指的是哪一政策?结合所学谈谈这次改革的作用?(6分)
(3)中国梦的实质是什么?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有哪些?(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总的国际形势虽然较好,但围绕新中国的国际环境却是严峻的,加上近代中国历史上一百余年来的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入侵,战乱频频,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非常需要加速经济恢复,稳定国内秩序。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内外形势决定了中国政府必须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以达到维护国家安全、争取和平、发展经济的目的。 ——摘编白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材料二 面对美围及其追随国的持续敌视和遏制,会议开始时某些国家的代表,或因受帝国主义歪曲宣传的影响,或因对新中国抱有偏见,或因不明真相,在发言中对我国作了一些公开的或影射性的诋毁和指责。……周恩来为中国代表团制定了战略总方针:在妥协中坚持原则,在和解中达到日的。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档案选编》
材料三 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正确的外交政策” (6分)
(2)指出材料二中的会议名称,并说明周恩来会议中提出的方针及方针作用。(8分)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并列举两项此时期的外交成果。(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