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第01辑)】08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第01辑)】08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8 21:55: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全国中考真题汇编·选择题(第01期)
专题08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考点48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
考点49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考点50 新文化运动
考点51 五四运动
考点52 中国共产党诞生
考点48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
1.(2024年河北省)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灭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可知“它”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905年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排除A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民主与科学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学者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该事件是( )
A.废除科举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可知,该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B项正确;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与“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无关,排除C项;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了全国,与“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事件是( )
A.广西起义 B.广州起义
C.二次革命 D.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项正确;1907年孙中山领导的广西起义失败了,排除A项;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了,排除B项;1913年孙中山、黄兴领导反袁的二次革命失败了,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大人”,而改为“先生”“同志”等。这里的“革命”指(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大人’,而改为‘先生’‘同志’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于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命后民国政府还规定取消“大人”“老爷”等称呼,改称为“先生”“同志”等,在社会上还起到了移风易俗的进步作用,B正确;戊戌变法兴起于1898年,主张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但是变法迅速归于失败,排除A项;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宣传民主与科学,批判儒家思想代表的封建道德礼教,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发生在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维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下图所示,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 )
A.救亡图存 B.自强求富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两个事件均属于救亡图存的近代化探索活动,A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均与图中事件不符,排除BC项;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与戊戌变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4年广东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可知题干材料中反映的加入同盟会的人不是真正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革命党人,只是为了借此获得升迁的门路,说明辛亥革命潜藏着失败的危机,B项正确;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但是资产阶级并未掌握国家政权,而是落到了大军阀袁世凯的手中,因此民主革命任务完成说法错误,且与题意无关,题干未涉及民主革命任务完成的信息,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实现“平均地权”的目的,因此民生主义初步实现说法错误,且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民生主义的信息,排除C项;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既有历史遗留原因,也有帝国主义干预的因素,和辛亥革命没有直接关系,与题意中的辛亥革命潜藏危机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 )
A.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C.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从清末到民国初,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说明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华夷观念和维新变法思想,排除AB项;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与民主革命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4年贵州省黔南州)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油画《武昌起义》 B.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
C.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D.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清帝退位诏书》清朝灭亡的见证,属于第一手史料,B项正确;油画《武昌起义》属于美术作品,不是历史事件发生时产生,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A项;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均属于文学作品,含有创作成分,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CD项。故选B项。
9.(2024年贵州省黔南州)1935年,电影《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该影片获奖的时间换算成民国纪年是( )
A.民国二十年 B.民国二十二年
C.民国二十四年 D.民国二十六年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是民国元年,所以根据公元算民国纪年,应该是用公元年份减1911,得到民国年份,所以1935-1911=24,即民国24年,C项正确;民国二十年是1931年,排很长A项;民国二十二年是1933年,排除B项;民国二十六年是193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49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0.(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下侧漫画《二五与一十之比较》选自1920年8月6日出版的《新闻报》。该漫画反映了( )
A.辛亥革命成果丧尽 B.护国战争北上讨袁
C.五四运动呼之欲出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漫画《二五与一十之比较》”信息可知,代表政府的建筑下面基础是直、奉、皖等军阀,军阀之间的争斗,使建筑将要倒塌,反映了北洋军阀割据混战,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反映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没有体现辛亥革命成果丧尽,排除A项;护国战争北上讨袁发生在1915年底至1916年6月,与材料时间“1920年8月6日”不符,排除B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与材料时间“1920年8月6日”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4年重庆市B卷)从下列两幅形势图中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 B.革命中宣布独立的省区完全相同
C.两次斗争都反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展开了不懈斗争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形势图信息和所学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不懈斗争,主要包括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D项正确;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中宣布独立的省区不同,排除B项;两次斗争都反对袁世凯,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4年新疆)学者陈旭麓这样描述某一事件:它开始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悲壮歌声中,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继续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这一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它开始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悲壮歌声中,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继续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可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以推翻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D项正确;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主要是反对袁世凯,排除AB项;1917年秋,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试图借助滇系、桂系等西南军间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50 新文化运动
13.(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1915年,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即新文化运动,B项正确;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在中国近代某时期,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提倡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他及的社会面远比辛亥革命时更为广泛。据此可知,该运动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各地刊物纷纷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使这场运动触及的社会面极为广泛,B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试图通过改革政治、教育、军事、交通等方面来推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一般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这些口号和主张(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彰显了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C.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D.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和所学知识可知,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君主立宪是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思想,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这些历史事件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D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的的口号和主张是近代化探索的主张,不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主张,彰显了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与史实不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没有世袭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排除C项。故选D项。
16.(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白话文杂志,提出“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三项原则。该杂志( )
A.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B.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率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D.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白话文杂志,提出‘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三项原则。”结合所学可知,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D项正确;《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排除A项;辛亥革命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排除B项;《新青年》率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排除C项。故选D项。
17.(2024年湖南省)1917年,胡适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语”等主张,陈独秀号召用“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 )
A.保留旧文学 B.废除科举制 C.普及白话文 D.推翻清王朝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17年”、“国民文学”、人物胡适、陈独秀,可以判定描述事件是新文化运动。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普及白话文,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提倡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保留旧文学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1905年废除科举制,此时科举制已经不存在,排除B项;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此时清王朝已经不存在,排除D项。故选C项
18.(2024年贵州省铜仁市)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史小智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了一幅思维导图(图),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思维导图信息和所学可知,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系列军用工业; 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进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则推翻了清政府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均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进行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近代化的探索,D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进行的自强运动,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B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1956——1966年,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51 五四运动
19.(2024年云南省)一张报纸发行“号外”,通常是因为有重大事件发生。下图是《新申报》1919年5月5日印发的“号外”,报道了当时发生在北京的学生运动,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答案】B
【解析】根据“1919年5月5日印发的‘号外’,报道了当时发生在北京的学生运动”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引发了五四运动,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排除A项;南昌起义爆发于1927年,排除C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发生在1923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0.(2024年河北省)下面是一份某年5月23日发出的电文。据此判断,“某年”应是( )
外交失败,举日愤激,贵会救国薄(博)海同钦,垦速电政府迅筹国策,勿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同深感祷。 直隶甲种工业学校一百八十二人泣叩
A.1917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24年
【答案】B
【解析】据题干“外交失败”、“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致中国五四运动爆发,B项正确;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1.(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新申报》是民国时期上海颇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民国八年五月五日,该报印发了一份“号外”,内有“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书,联合各校一致行动”等内容。这一“号外”的发行( )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反映了爱国运动声势浩大
C.加剧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D.促进了国共合作深入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民国八年五月五日,该报印发了一份‘号外’,内有‘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书,联合各校一致行动’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门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就是五四爱国运动,题干中5月5日的“号外”,推动这场爱国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排除A项;国民政府统治开始于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22.(2024年福建省)“白话的传播遍于全国,与1919年的学生运动大有关系”,因为此后“各地的学生团体很快办起了约四百种白话报刊”。这表明( )
A.戊戌变法促进思想解放 B.君主专制制度已终结
C.五四运动助推文学革命 D.封建礼教被全面推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白话的传播遍于全国,与1919年的学生运动大有关系”和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此后白话在全国传播,反映了文学革命的进程,体现了五四运动助推文学革命,C项正确;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不是学生运动,排除A项;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君主专制,发生在1919年之前,排除B项;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但并不能全面推翻,与学生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3.(2024年青海省)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以青年爱国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广大青年学生首先行动起来,起了先锋作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4.(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C项正确;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不符,排除A项;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不符,排除B项;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5.(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口号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时期的历史进程。以下口号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均田免赋”
C.“民主与科学”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和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外国在华特权、收回青岛等正当要求被拒,消息传到国内,五四运动爆发。“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D项正确;“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口号,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排除B项;“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6.(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形成反侵略的统一战线 B.成为了民主革命的开端
C.促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可知,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懂得了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才能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说明五四运动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D项正确;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形成反侵略的统一战线,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B项;五四运动时中共还没有成立,排除C项。故选D项。
27.(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号召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由此可知,五四运动( )
A.是一场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B.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争主权体现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内除国贼体现的是反对封建主义,所以五四运动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发生在政治领域出现的运动,而不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不是五四运动,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它没有动摇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52 中国共产党诞生
28.(2024年重庆市A卷)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
A.从专制走向民主 B.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转变
C.从分裂走向统一 D.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政权落入袁世凯之手,后形成北洋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给中国革命带来曙光,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共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所以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D项正确;中华民国建立,反映了从专制走向民主,但不能完全反映材料信息,排除A项;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没有转变,排除B项;1928年的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从分裂走向统一”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9.(2024年重庆市B卷)李大钊在“一战”将结束时说:“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而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B.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一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而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和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五四运动,排除B项;“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旨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与俄国退出了“一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0.(2024年贵州省黔东南州)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点种”“革命的火种”“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和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者,点燃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报刊与杂志等信息,无法看出其发展的状况,排除A项;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是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是张謇等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1.(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上记录了“一、感知会议:确定党的名称”“二、感悟会议: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据此可知,该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答案】A
【解析】据题干“确定党的名称、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确立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A项正确;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B项;中共七大是抗日战争中召开的,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排除D项。故选A项。
32.(2024年湖北省)1921年6月29日下午6点,毛泽东在长沙小西门码头,乘着暮色,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他此行的目的是( )
A.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领导秋收起义
C.参加八七会议 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上地革命
【答案】A
【解析】据题干“1921年6月29日下午6点,毛泽东在长沙小西门码头,乘着暮色,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 位代表,代表全国50 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等出席了会议,因此,毛泽东此行的目的是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A项正确;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因此,领导秋收起义与题意中的时间和上海的地点不符,排除B项;八七会议是1921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因此,参加八七会议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因此,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上地革命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3.(2024年广东省)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一些有关上海的资料。下表中“____________”处应填的是( )
搜集的资料探究 主题
1.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 2.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联使者; 3.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 4.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 5.政治活动十分活跃。 ____________于上海的条件
A.护法运动开始 B.护国战争发生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共一大召开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便于掩护苏联使者”“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和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符合材料信息,D项正确;护法运动是孙中山发起的反对北洋军阀的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护国战争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五四运动爆发,即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4.(2024年青海省)“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一百多年前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诞生。这一“精神之源”是指( )
A.建党精神 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抗战精神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被称为红船精神。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长征精神,是在红军长征过程中形成的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延安精神是毛泽东倡导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抗战精神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其基本内涵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排除D项。故选A项。
35.(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某同学在制作关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资料卡片时,列出了图中的四位历史人物。他们共同体现了( )
A.近代工业的创办 B.民主政权的建设
C.爱国救亡的探索 D.新式教育的推广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企图救亡图存等;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企图实现救亡图存;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企图用马克思主义来拯救中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以上人物共同体现了对爱国救亡的探索,C项正确;近代工业的创办主要涉及洋务运动等,排除A项;民主政权的建设主要涉及梁启超和孙中山,分别建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等,概括不全,排除B项;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全国中考真题汇编·选择题(第01期)
专题08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考点48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
考点49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考点50 新文化运动
考点51 五四运动
考点52 中国共产党诞生
考点48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
1.(2024年河北省)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灭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2.(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学者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该事件是( )
A.废除科举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3.(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事件是( )
A.广西起义 B.广州起义
C.二次革命 D.辛亥革命
4.(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大人”,而改为“先生”“同志”等。这里的“革命”指(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
5.(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维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下图所示,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 )
A.救亡图存 B.自强求富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
6.(2024年广东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7.(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 )
A.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C.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8.(2024年贵州省黔南州)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油画《武昌起义》 B.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
C.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D.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
9.(2024年贵州省黔南州)1935年,电影《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该影片获奖的时间换算成民国纪年是( )
A.民国二十年 B.民国二十二年
C.民国二十四年 D.民国二十六年
考点49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0.(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下侧漫画《二五与一十之比较》选自1920年8月6日出版的《新闻报》。该漫画反映了( )
A.辛亥革命成果丧尽 B.护国战争北上讨袁
C.五四运动呼之欲出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11.(2024年重庆市B卷)从下列两幅形势图中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 B.革命中宣布独立的省区完全相同
C.两次斗争都反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展开了不懈斗争
12.(2024年新疆)学者陈旭麓这样描述某一事件:它开始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悲壮歌声中,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继续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这一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考点50 新文化运动
13.(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1915年,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4.(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在中国近代某时期,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提倡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他及的社会面远比辛亥革命时更为广泛。据此可知,该运动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5.(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这些口号和主张(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彰显了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C.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D.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16.(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白话文杂志,提出“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三项原则。该杂志( )
A.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B.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率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D.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
17.(2024年湖南省)1917年,胡适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语”等主张,陈独秀号召用“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 )
A.保留旧文学 B.废除科举制 C.普及白话文 D.推翻清王朝
18.(2024年贵州省铜仁市)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史小智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了一幅思维导图(图),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考点51 五四运动
19.(2024年云南省)一张报纸发行“号外”,通常是因为有重大事件发生。下图是《新申报》1919年5月5日印发的“号外”,报道了当时发生在北京的学生运动,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20.(2024年河北省)下面是一份某年5月23日发出的电文。据此判断,“某年”应是( )
外交失败,举日愤激,贵会救国薄(博)海同钦,垦速电政府迅筹国策,勿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同深感祷。 直隶甲种工业学校一百八十二人泣叩
A.1917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24年
21.(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新申报》是民国时期上海颇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民国八年五月五日,该报印发了一份“号外”,内有“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书,联合各校一致行动”等内容。这一“号外”的发行( )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反映了爱国运动声势浩大
C.加剧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D.促进了国共合作深入发展
22.(2024年福建省)“白话的传播遍于全国,与1919年的学生运动大有关系”,因为此后“各地的学生团体很快办起了约四百种白话报刊”。这表明( )
A.戊戌变法促进思想解放 B.君主专制制度已终结
C.五四运动助推文学革命 D.封建礼教被全面推翻
23.(2024年青海省)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以青年爱国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4.(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5.(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口号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时期的历史进程。以下口号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均田免赋”
C.“民主与科学”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6.(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形成反侵略的统一战线 B.成为了民主革命的开端
C.促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
27.(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号召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由此可知,五四运动( )
A.是一场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B.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考点52 中国共产党诞生
28.(2024年重庆市A卷)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
A.从专制走向民主 B.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转变
C.从分裂走向统一 D.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
29.(2024年重庆市B卷)李大钊在“一战”将结束时说:“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而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B.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一战”
30.(2024年贵州省黔东南州)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31.(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上记录了“一、感知会议:确定党的名称”“二、感悟会议: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据此可知,该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2.(2024年湖北省)1921年6月29日下午6点,毛泽东在长沙小西门码头,乘着暮色,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他此行的目的是( )
A.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领导秋收起义
C.参加八七会议 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上地革命
33.(2024年广东省)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一些有关上海的资料。下表中“____________”处应填的是( )
搜集的资料探究 主题
1.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 2.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联使者; 3.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 4.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 5.政治活动十分活跃。 ____________于上海的条件
A.护法运动开始 B.护国战争发生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共一大召开
34.(2024年青海省)“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一百多年前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诞生。这一“精神之源”是指( )
A.建党精神 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抗战精神
35.(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某同学在制作关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资料卡片时,列出了图中的四位历史人物。他们共同体现了( )
A.近代工业的创办 B.民主政权的建设
C.爱国救亡的探索 D.新式教育的推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