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荀子》
劝学
劝学
课前准备学习套餐
A餐
B餐
C餐
将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包含该字的句子找出来,并解释这些字词在该句中的含义,归纳这些字词的用法。
劝学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
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驴。
劝学
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总结归纳“绝”、“假”、“望”、“于”、“而”、“焉”等多义词的义项;熟悉并背诵课文;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体会课文所论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明确以下三项:
1、三个代表
2、一个中心
3、三个基本点
劝学
三个代表
1、孔子
2、孟子
3、荀子
劝学
《史记·世家》5600字
《史记·列传》1200字
《史记·列传》273字
劝学
荀子(公元前313——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后因避汉宣帝刘询之讳而改称孙卿,曾游学于齐,到楚任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
劝学
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具有一定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劝学
有人认为荀子和庄子包办了中国文化,荀子通过两大弟子韩非子和李斯创建了中国的庙堂文化。
劝学
荀子培养了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位超级男生,说明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是宝典级别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频一起朗读课文,一起来聆听荀子的谆谆教导。
总体感知
劝学
槁 砺 臾
跂 舆 蛟
跬 骐 骥
驽 锲 镂
蟮
gǎo lì yú
qì yú jiāo
kuǐ qí jì
nú qiè lòu
shàn
劝学
(一)多音字
木直中绳
日参省乎己
风雨不兴
zhòng
Cān xǐng
xīng
劝学
劝 学
劝勉
学习
一个中心
劝学
在荀子看来,“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你从文章中找出一句最关键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中心
劝学
学不可以已。
一个中心
停止
译文:学习不可以停止
劝学
“学不可以已”,荀子到底要我们学习什么呢?
一个中心
劝学
思考
“学不可以已”, 荀子到底勉励我们学习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劝学
做人的三个基本点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
做人的第一个基本点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名做状,每日
通“智”,智慧
连词,表示递进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劝学
做人的第一个基本点
自读第一部分,有意识背诵
日参省乎己
青……蓝,……
冰,水……,……
木……,……轮,其曲……,虽……,……
故木……,金……,君子……
劝学
做人的第二个基本点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各种客观条件罢了。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假字,通“性”
借助
劝学
做人的第二个基本点
自读第二部分,有意识背诵
吾……而思矣,不如……所学也,……跂……,不如登高……,登高……,……,而闻……。假輿马者,……,假舟楫者,……。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做人的第三个基本点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自然会获得,圣人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表示顺承,那么
精神和智慧
语气助词,了
劝学
做人的第三个基本点
自读第三部分,有意识背诵
积土……,……;积水……,……;积善……,……,……。故……跬步,……;……小流,……。骐骥……,……;驽马……,……。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蚓无……,……,上……,下……,……。蟹……,非……,……。
劝学
我们在刚才了解了儒家的“三个代表”、本文的“一个中心”和“做人的三个基本点”,“三个代表”指什么?“一个中心”指什么?“做人的三个基本点”指什么?请大家将原文的语句背诵出来。
小结
劝学
劝学
劝学
回顾
请大家将上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用原文的语句背诵出来。
劝学
思考
全文290字,用了21个比喻句,这些比喻句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劝学
比喻句的特点和作用
比喻能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地阐述深奥的道理。
劝学
课文里面的比喻句所用的本体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常见的现象,荀子用这些比喻句来阐述什么道理呢?
思考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第一段
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靛青(这种染料),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深。
第一段
从
比
表转折,可是
学习可以提高自己
劝学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文: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因为)弯曲使它(变成)这样的。
第一段
即使
通“又”
表示原因
劝学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直了,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第一段
所以
动词,靠近
学习可以改变自己。
劝学
黑龙江省文科高考状元是禹奇锋,总成绩是667分。他学习方法是什么呢?把平时做错题目整理在一本很厚的本子上,及时抽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错题,找出原因,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地思考类似的题目。这种学习方法他坚持了三年,状元就是这样炼成了。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这这位高考状元学习的法宝。荀子会认可他们的做法吗?
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第二段
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第二段
表修饰
片刻
学习的知识
译文:我曾经整天冥思苦想,却不如片刻工夫学习到的知识多。
劝学
第二段
名词做动词,游水
横绝、横渡
译文: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能游水,却能够横渡江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第二段
登高、狂叫、驾车、乘船这四个比喻句的本体是哪一句?这四个比喻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本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说明:善于借助外物则效益倍增。
小结:第二段是论述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劝学
第三段
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学习态度,掌握怎样的学习方法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第三段,思考一个问题:这一段的关键词是哪三个?
积、不舍,用心一
劝学
重点句子翻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定语后置的标志
名作状,向上。
“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
作动词,专一的意思。
劝学
比喻训练
濮存昕拍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电视公益广告很好:有人这样问过我:播出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呢 我说:“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而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 , ,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比喻句完整。
劝学
原文句子
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
劝学
惜“三上”珍“三余”只为五车八斗
读《四书》研《四史》可拥千户万钟
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连词 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吾尝终日而思矣
递进连词 而且
顺承连词 就
转折连词 却
修饰连词 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假设连词 如果
于
介词,从
介词,比
介词,对
介词,被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善假于物也
从
比
对
外欺于张仪,内惑于郑袖
被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式
青,取之于蓝
介词结构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
无以至千里
固定句式
特殊句式
輮以(之)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省略句式
准备好了吗?Let’s go!
1. 《劝学》作者是 ,也叫 ,后世尊称他为 。
2. 学不可以已 可以:古义 今 。
荀子 荀况 荀卿
可以……把 能够
3. 木直【中】绳 ( ) 金就【砺】则利 ( ) 【须臾】之所学 ( ) 而闻者【彰】 ( )
合乎 磨刀石 片刻 明显
4. 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
风雨兴焉 蛟龙生焉
巩固练习
别紧张,你一定会做!
本文作者是战国后期 人,著名 家,
属于 学派。
赵国 思想
儒家
2. 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古义 今义 。
爪子和牙齿 坏人的党羽
3.假舟【楫】者 ( )君子【生】非异也 ( ) 声非加【疾】也 ( ) 故不积【跬】步 ( )
桨 通“性”,禀赋快 半步
4.故 ,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好好想想,其实一点也 不难 !
1. 写出本文的两个成语: 和
锲而不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 【骐骥】一跃 ( ) ( )驽马十【驾 】 ( ) 【锲】而舍之 ( )功在不【舍】 ( )
2.金就砺则利 金 :古义 今义
4. 吾尝终日而思矣,
金属
一种贵重的金属
马走一天的路程
停止
雕刻
好马
有青黑色纹理的马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1.在《劝学》这篇文章里,作者文章紧扣 这一中心论点较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学习的问题。
2.輮以为轮 以为:古义 今义
3.金石可【镂】 ( ) 虽有【槁】【暴】( )( )
【假】【舆】马者 ( )( )用心【躁】也 ( )
4.吾尝跂而望矣, 。
学不可以已
使……成为
认为
雕刻
借
车
浮躁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风干
日晒
请你说出每题的上、下句
1.青, ;冰, 。
2.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
3.故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4.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
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6. ,其曲中规。
7.假舆马者, ;假舟楫者, , ,善假于物也。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用心一也。
9. ,用心躁也。
輮以为轮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
A套餐:
绝、焉。
劝学
B套餐:
假、于。
劝学
C套餐:
望、而。
劝学
假
①借;
②凭借,借助,利用;
③给予;
④如果,假如;
⑤jià,假期,休假。
⑥假的,与“真”相对
劝学
假
⑴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⑵十旬休假( ),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滕王阁序》)
⑶府吏闻此变,因求假( )暂归。(《孔雀东南飞》)
⑷汉人未可假( )大兵权。(《谭嗣同》) ⑸乃悟前狼假( )寐(《狼》)
借助
假期
假期
给予
假的,与“真”相对
劝学
焉
①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②相当于“之”
③哪里,怎么
劝学
焉
⑴且焉( )置土石?(《愚公移山》)
⑵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⑶哪里,怎么割鸡焉( )用牛刀(《论语》)
在哪里
相当于“之”
哪里,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