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劝学(节选) 配套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劝学(节选) 配套教学设计(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5:14:0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总结归纳“绝”、“假”、“望”、“闻”、“而”、“于”、“焉”等多义词的义项;熟悉并背诵课文;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体会课文所论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2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我们在兼顾文言基础知识的时候,往往会落入一个沉闷的圈子,因此很多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抱着一种厌倦的态度。再加上很多文言文的篇章都需要背默,这让学生很害怕。怎么样让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并且怎么样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掌握相关的文言文知识应对高考,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利用《劝学》这一课来做一个尝试。3重点难点:1.总结归纳“绝”、“假”、“望”、 “而”、“于”、“焉”等多义词的义项;熟悉并背诵课文;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新设计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劝学
大书法家颜真卿有一首诗叫《劝学》,内容是: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还有句俗话: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驴。怎样才能把学习搞好呢,不让自己不如猪和驴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荀子老人家的教导。希望这节课我们从这篇文章中可以明确三个代表、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活动2【讲授】劝学
二、介绍作者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个代表”
儒家有“三个代表”,荀子是儒家“三个代表”之一,还有两位代表分别是谁?
明确:孟子和孔子
师:我们知道,司马迁的《史记》分五种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虽然孔子是野合而生的,但司马迁把孔子列为世家(诸侯的子弟),整篇文章有5600字左右。孟子、荀子都放在列传里面写,写孟子的文字在1200左右,写荀子的文字只有273个。字数的多少反映三个人在司马迁心中位置的高低,其实荀子对后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有人认为荀子和庄子包办了中国文化,荀子通过两大弟子韩非和李斯创建了中国的庙堂文化。庙堂什么意思?
举例: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与江湖分别是什么意思?
明确:朝廷和朝野
师:韩非子和李斯一同跟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李斯帮助秦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担任了秦朝的丞相。韩非子是法家的开山鼻祖,而法家的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的核心思想之一,因此说荀子通过两大弟子韩非和李斯创建了中国的庙堂文化。庄子是不想当官的,在江湖中自由的行走,但他的思想和文章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说庄子创建了中国的江湖文化。
荀子培养了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位超级男生,说明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是宝典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如认真研究,你很有可以一不小心就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韩非子和李斯。
三、了解文章总论点,总体感知全文
1、刚才我们才了解了“三个代表”,接下来我们要来解决下面这“一个中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从题目看起。
2.大家先看标题:《劝学》什么意思?是不是荀子劝说李斯与韩非子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有个成语叫“惩恶劝善”, “惩”就是惩罚,那么“劝”呢?
明确:鼓励,勉励的意思。
师:惩罚坏人,勉励好人。“劝学”什么意思?
明确:勉励学习。
3、在荀子看来,“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你从文章中找出一句最关键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明确: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师:“已”什么意思?
明确:停止。
师:学习不可以停止,就像地球不能停止自转和公转(zhuàn)。一旦停止,后果很严重。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坚持学习,就会成为真正的人;放弃学习,就会退化成禽兽。做人还是做禽兽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值得诸位认真思考的问题。我在上高中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做了半个学期的禽兽,后来觉得做禽兽很无聊,就又开始不停的学习,又变成了人。从此以后,我再没有给自己做禽兽的机会。
师: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在文中占有何种地位?是不是文章的中心?
明确: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深山里的尼姑——开门见山。荀子开门见山提出了总论点,真的是“快男”。
4、问:学习不可以停止。荀子到底要我们学习什么了?
请同学跟着音频将课文朗读一遍,朗读的过程注意字词的读音。
问:荀子勉励我们学习什么?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坑蒙拐骗?偷鸡摸狗?
明确:勉励我们学习做人。没有勉励我们做禽兽。
四、做人的三个基本点
问: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荀子勉励我们学习做人?
明确: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三句话是荀子送给我们的“做人的三个基本点”,如果我们按荀子所说的去做就会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5、 (齐读)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学生翻译句子,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订正。
关注:
“日”这个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参省”的前面做“参省”的状语。
“乎”介词,相当于“于”,引出动作的对象,不翻译。
“则”,承接关系,就。
“知”同“智”,智慧。
师: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面壁思过”是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修身养性的方法。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里面的男主角令狐冲,他是华山派掌门岳不群的大弟子。因为接受了刘正风和魔教长老曲洋二人的《笑傲江湖》曲谱,被师父惩罚,去思过崖面壁思过。机缘巧合,竟得华山前辈风清扬传独孤九剑。如果同学经常面壁思过,也会有惊喜。
师:×××,你上来翻译做人第二个基本点。
学生翻译句子,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订正。
关注:
“生”通“性”。
课文中还有哪些通假字呢?
①柔同揉(电脑找不到相应的字)②有同又 ③知同智 ④生同性
翻译: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师:在荀子看君子和小人,他们刚出生的时候本性没有差别,本性都是恶的。人人都恶贯满盈、无恶不做、凶神恶煞、穷凶极恶。既然人性都是恶的,为什么会出现善气迎人、择善而从、慈眉善目、与人为善这四大善人呢?哪句话?
明确:善假于物也。
师:原来是这样,这些四大善人善于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对吗?
明确:不对。“假”是“借助”的意思。
师:谢谢你纠正我的错误。狐假虎威、不假思索、假手于人、假公济私,这四个成语里面的“假”字的意思一样吗?
明确:一样,都是借助的意思。之前我们各小组选择的预习套餐里面,哪个小组选到“假”这个字呢?上来说说,除了“借助”的意思,假还有什么意思?
明确:
假:①借;②凭借,借助,利用;③给予;④如果,假如;⑤jià,假期,休假。⑥假的,与“真”相对
小训练:
⑴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⑵十旬休假( ),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滕王阁序》)
⑶府吏闻此变,因求假( )暂归。(《孔雀东南飞》)
⑷汉人未可假( )大兵权。(《谭嗣同》)⑸假( )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报任安书》)
(假如我伏罪被杀,就像九牛去掉了一根毛一样,和蝼蛄蚂蚁死有什么不同呢?)
⑹乃悟前狼假( )寐(《狼》)
答案:⑴凭借,借助,利用;⑵假期,休假;⑶假期;⑷给予;⑸如果,假如; ⑥假的,与“真”相对
师:做人的第三个基本点有详细的注释,我只强调一个字,“圣心备焉”,“焉”字怎么解释?
哪个小组选到了“焉”字的套餐呢?请你们派个代表来说一说“焉”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些解释?
明确: “焉”在这里是一个语气助词“了”,
师:“风雨兴焉、蛟龙生焉、圣心备焉”,这三“焉”字的意思一样吗?
明确:不一样。前面两个兼有代词和句末语气词的作用,相当于“于是”、“于此”。
师:那“焉”还有哪些意思和用法呢?
明确:
①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相当于“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哪里,怎么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小结,我们在这节课了解了儒家的“三个代表”和本文的“一个中心”和“三个基本点”,“三个代表”指什么?“一个中心”指什么?“三个基本点”指什么?请大家将原文的语句背诵出来。
总结全文的结构,将一些有助于背诵的关键词语找出来。
背诵全文
活动3【作业】《劝学》文言文字词学案
《劝学》文言文字词学案
【假】
请你将“假”的常用意项写在下面:
2.写出下列句子中“假”字的含义
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⑵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滕王阁序》)
⑶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⑷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选做)⑸乃悟前狼假寐(《狼》)
⑹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报任安书》)(选做)
【绝】
请你将“绝”字的主要意项写在下面
2.写出下列句子中“绝”字的含义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⑵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⑷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⑸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孔雀东南飞》)⑹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逍遥游》)⑺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廉颇蔺相如列传》)
⑻成语“韦编三绝”“悲痛欲绝”
【望】
请你将“望”字的主要意项写在下面
2.写出下列句子中“望”字的含义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⑵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⑶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鸿门宴》)(选作)⑷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选作)⑸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滕王阁序》)(选作)⑹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选作)
⑺壬戌之初,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⑻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选作)⑼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选作)
【而】
请你将“而”的主要用法和意义写在下面:2.写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思和用法。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閵相如列传》)
(7)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8)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10)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1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12)妪每谓予曰:“其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焉】
请将“焉”字的主要用法和意义写在下面
2.写出下列句子中“焉”字的含义和用法
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⑵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⑶哪里,怎么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于】
请将“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写在下面。
2.写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含义和用法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4.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6.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7.陈涉少时,尝于人佣耕《陈涉世家》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