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课一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课一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8 19:2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
1.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基督教会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建立了大量医院和慈善机构,大力开展社会救济和互助等。这表明(  )
A.教会践行了基层治理的职责
B.教会是主要的社会基层单位
C.教会的救济稳定了中央集权
D.教会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
2.罗斯福新政初期,美国社会失业、流浪人口增多现象严重,一些学者很少担心政府对群众的衣食供给问题,却十分担心总统能否赋予他们采取措施实施保障的能力。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
A.政府拥有强大的物质保障
B.以工代赈面临多重挑战
C.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保障急需立法支持
3.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4.1888年的《地方政府法》规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郡、郡级市和伦敦郡议会必须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将以往由治安法官负责的大量事务交由议会负责。这一法案(  )
A.使政治权力从贵族转移到议会
B.统一了城乡公民的选举权
C.开创了民选产生自治机构制度
D.推动了郡自治制度的民主化
5.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这体现了社区管理的(  )
A.制度化 B.市场化
C.体系化 D.计划化
6.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这些规定反映出英国(  )
A.社会保障适应社会发展 B.社会矛盾尖锐激化
C.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D.救济观念走向人道
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共7章34条,其内容包括:总则、劳动保险金的征集与保管、各项劳动保险待遇的规定、享受优异劳动保险待遇的规定等内容。这部条例的颁布意在(  )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
C.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8.英国人所谓“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是指(  )
A.经济发达,高枕无忧
B.实行社会福利制度
C.军队强大,无惧外敌
D.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政策
9.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古时期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很少通过支付现金来购买某种商品。他们的庄园里能够出产供他和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古时期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C.禁止竞争
D.以自耕农为主体
10.《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又颁行了《意外事故保险法》;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发起第一届国际劳工保护会议,禁止妇女、儿童从事有害健康的劳动……到1894年,德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1910年德国经济总量超过英国。这说明(  )
A.统一后的德国专制色彩浓厚
B.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的颁布推动了社会进步
C.德国用议会来粉饰专制统治
D.德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11.在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有些人把政府提供的福利看作自己的“福利权”,分不清楚“权利”和他人“给予的权益”。这种观念(  )
A.增加了社会问题发生率
B.降低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降低了社会消费总水平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19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D.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解读。(要求从背景、特点、社会价值等方面解读,字迹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
1.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基督教会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建立了大量医院和慈善机构,大力开展社会救济和互助等。这表明(  )
A.教会践行了基层治理的职责
B.教会是主要的社会基层单位
C.教会的救济稳定了中央集权
D.教会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
解析:选A 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会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材料中基督教会建立医院、慈善机构以及开展社会救济和互助等行为属于教会基层社会治理的范畴,故选A项;中世纪欧洲主要的社会基层单位是庄园,故B项错误;西欧中世纪教会凌驾于国家之上,不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基督教会的统治以神为本,故D项错误。
2.罗斯福新政初期,美国社会失业、流浪人口增多现象严重,一些学者很少担心政府对群众的衣食供给问题,却十分担心总统能否赋予他们采取措施实施保障的能力。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
A.政府拥有强大的物质保障
B.以工代赈面临多重挑战
C.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保障急需立法支持
解析:选D 罗斯福新政之前,美国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政府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经济干预能力,故出现材料中学者的担心,这间接反映出,为克服这一问题,当时的美国需要从法律层面为社会保障提供支持,故选D项;据材料“一些学者很少担心政府对群众的衣食供给问题”可知,政府拥有强大的物质保障是材料从正面直接反映出的信息,而非侧面,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与以工代赈有关的信息,排除B项;美苏两国社会性质不同,美国不可能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C项表述错误,排除。
3.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解析:选B 1982年宪法对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进行社会保障,2004年宪法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故选B项;材料体现了两部宪法中关于社会保障的内容,而非其本身法制建设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中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说明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随经济发展而上升,排除C项;社会保障不仅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排除D项。
4.1888年的《地方政府法》规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郡、郡级市和伦敦郡议会必须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将以往由治安法官负责的大量事务交由议会负责。这一法案(  )
A.使政治权力从贵族转移到议会
B.统一了城乡公民的选举权
C.开创了民选产生自治机构制度
D.推动了郡自治制度的民主化
解析:选D 根据材料“郡、郡级市和伦敦郡议会必须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可知,推动了郡自治制度的民主化,故选D项;当时英国议会已经是权力中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选举权的平等化,排除B项;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排除C项。
5.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这体现了社区管理的(  )
A.制度化 B.市场化
C.体系化 D.计划化
解析:选B 由材料“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司是按照市场化操作的,故选B项。
6.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这些规定反映出英国(  )
A.社会保障适应社会发展 B.社会矛盾尖锐激化
C.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D.救济观念走向人道
解析:选A 《济贫法(修正案)》规定的“低于舒适原则”是鼓励人们进行劳动,保证自由劳动力的供应,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社会保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故选A项;B、C两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共7章34条,其内容包括:总则、劳动保险金的征集与保管、各项劳动保险待遇的规定、享受优异劳动保险待遇的规定等内容。这部条例的颁布意在(  )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
C.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选C 该条例对劳动者缴纳劳动保险与享受保险待遇做出规范,从法律形式上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故选C项;1951年,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当时尚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B两项;当时要建立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
8.英国人所谓“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是指(  )
A.经济发达,高枕无忧
B.实行社会福利制度
C.军队强大,无惧外敌
D.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政策
答案:B
9.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古时期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很少通过支付现金来购买某种商品。他们的庄园里能够出产供他和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古时期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C.禁止竞争
D.以自耕农为主体
答案:B
10.《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又颁行了《意外事故保险法》;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发起第一届国际劳工保护会议,禁止妇女、儿童从事有害健康的劳动……到1894年,德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1910年德国经济总量超过英国。这说明(  )
A.统一后的德国专制色彩浓厚
B.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的颁布推动了社会进步
C.德国用议会来粉饰专制统治
D.德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答案:B
11.在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有些人把政府提供的福利看作自己的“福利权”,分不清楚“权利”和他人“给予的权益”。这种观念(  )
A.增加了社会问题发生率
B.降低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降低了社会消费总水平
答案:B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19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D.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解读。(要求从背景、特点、社会价值等方面解读,字迹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解析:特点,根据材料“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可知,用法律的形式颁布(政府立法);根据材料“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可知,覆盖面比较广;根据材料“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可知,形式多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根据材料“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可知,社会保障功能凸显;从1883年到二战后,西方的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改革和调整(日渐完善)。背景,根据俾斯麦实行社会保障的时间可知,工业革命的进行;从社会思潮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台得益于保护劳工权益的社会思潮的出现;根据材料可知,西方社会保险制度得到国家支持,是国家政府不断推动的结果;从政治角度看,当时代议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价值,根据材料“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并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今天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规律,从时代发展和制度改革调整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
答案:特点:用法律的形式颁布(政府立法);覆盖面比较广;形式多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功能凸显;不断改革和调整(日渐完善)。
社会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保护劳工权益的社会思潮的出现;国家政府的推动;代议制度逐步完善。
社会价值: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今天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规律:时代发展促进了制度改革和调整;制度改革和调整又影响了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