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课时作业(含答案)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课时作业(含答案)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8 19:2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到了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B.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
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
2.大体来说,玉米在中国的传播,首先在西南地区,之后由长江中游以及汉水流域向北方推广。甘薯则首先在岭南和东南地区种植,然后向江浙和长江中游山区推广,马铃薯的传播与其基本相同。这种传播途径与当时的人口迁移路向大体一致。这表明(  )
A.人口迁移路向决定了高产作物的传播
B.明清时期的人口迁移潮出现了新方向
C.高产作物的传入加剧了人地矛盾
D.高产作物的传入影响了人口迁移趋向
3.下面是我国某地四个家庭农场2008—2011年面积变化示意图。由此可以推知(  )
A.农业生产合作社出现了新趋向
B.农业生产日趋走向集约化经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被淘汰
D.多元经营更能解放农村劳动力
4.《“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指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据此可以看出(  )
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进
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
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5.北宋初年,政府曾劝谕江南以至福建、广东等地种植原北方主要粮食品种粟、麦、黍、豆等;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较以前扩大。这说明(  )
A.北宋结束分裂局面促进农作物品种交流
B.北宋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优良品种的推广推动农业发展
D.对外开放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
6.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  )
A.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 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
C.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 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
7.阿兹特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各家的父亲分得土地,终身耕种,死后交回村社;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由土地所在地的村社农民耕种。这表明阿兹特克人(  )
A.家庭的主人掌握一部分土地
B.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
C.贵族的土地由村社统一管理
D.贵族会经常吞并村社的土地
8.墨西哥的特瓦坎山谷是最早的植物栽培中心之一,那里的原始农业从公元前7000年前后开始,但在公元前1500年前,当地印第安人通过栽培获得的食物不过占其粮食消费总量的10%左右。这说明( B )
A.世界农业源于美洲地区
B.农业发展历程艰难漫长
C.农业难以提升生活质量
D.采集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9.18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后土豆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日益成了餐桌上的新主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C )
A.美洲地区的开发
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入
C.商业革命的发展
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
10.《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水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贮藏蒜薹,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出我国( A )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
B.古代政府重视物种交流
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发展
11.194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该组织早期着重于粮农生产和贸易的情报信息工作。70年代以后,逐渐将工作重点转向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战略以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这一变化( D )
A.减缓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B.基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反映了发达国家已解决粮食问题
D.有利于消除饥饿目标的实现
12.《“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据此可以看出( A )
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进
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
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二、非选择题
13.(2023广东潮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外来作物的引进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至少有50多种来自国外。宋以前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部分原产于地中海、非洲或印度,它们大多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
这些早期传入的农作物多为果树和蔬菜,鲜有粮食作物。中唐以后,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不断有新的农作物引进。其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传入中国的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花生、向日葵、辣椒、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这些引进作物,不仅增加了我国作物的种类,同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花生、烟草等商品性生产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成了农民谋生致富的一种重要手段。陆地棉传入后市场需求旺盛,不久便成了我国棉纺织业的重要原料,对中国近代轻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摘编自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
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请你对外来农作物在中国古代的传播进行阐释。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到了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B.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
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
解析:题干中玉米、马铃薯、番茄和辣椒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中物种交流的表现,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故选C项;玉米和马铃薯是原产于美洲的物种,不是欧洲本土作物,排除A项;题干中物种的交流是在工业革命前,排除B项;早期亚欧贸易主要是香料和茶叶等,排除D项。
2.大体来说,玉米在中国的传播,首先在西南地区,之后由长江中游以及汉水流域向北方推广。甘薯则首先在岭南和东南地区种植,然后向江浙和长江中游山区推广,马铃薯的传播与其基本相同。这种传播途径与当时的人口迁移路向大体一致。这表明(  )
A.人口迁移路向决定了高产作物的传播
B.明清时期的人口迁移潮出现了新方向
C.高产作物的传入加剧了人地矛盾
D.高产作物的传入影响了人口迁移趋向
解析:根据题干“这种传播途径与当时的人口迁移路向大体一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引进的高产作物由地狭土薄的丘陵地区向自然条件优越的河流平原推广,并成为影响明清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故D项正确。
3.下面是我国某地四个家庭农场2008—2011年面积变化示意图。由此可以推知(  )
A.农业生产合作社出现了新趋向
B.农业生产日趋走向集约化经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被淘汰
D.多元经营更能解放农村劳动力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个家庭农场的规模均在扩大,这说明伴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我国的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家庭农场,不是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项错误;家庭农场是当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新形式,故C项错误;图中没有涉及多元经营,故D项错误。
4.《“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指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据此可以看出(  )
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进
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
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解析:从材料中措施、制度、标准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故A项正确。
5.北宋初年,政府曾劝谕江南以至福建、广东等地种植原北方主要粮食品种粟、麦、黍、豆等;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较以前扩大。这说明(  )
A.北宋结束分裂局面促进农作物品种交流
B.北宋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优良品种的推广推动农业发展
D.对外开放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北宋初年稻麦在南北各地的推广种植,其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北宋建立前的五代十国处于战乱时代,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分裂局面,为政府推广优良品种提供了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
6.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  )
A.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 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
C.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 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农业比先秦时期有了较快的发展,如铁犁牛耕广泛使用、代田法的推广、各种水利工程的兴建等,这些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当农业获得较快发展之后,反映在饮食领域就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故选C项。
7.阿兹特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各家的父亲分得土地,终身耕种,死后交回村社;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由土地所在地的村社农民耕种。这表明阿兹特克人(  )
A.家庭的主人掌握一部分土地
B.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
C.贵族的土地由村社统一管理
D.贵族会经常吞并村社的土地
解析:从题干表述来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因此阿兹特克村社的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故B项正确。
8.墨西哥的特瓦坎山谷是最早的植物栽培中心之一,那里的原始农业从公元前7000年前后开始,但在公元前1500年前,当地印第安人通过栽培获得的食物不过占其粮食消费总量的10%左右。这说明( B )
A.世界农业源于美洲地区
B.农业发展历程艰难漫长
C.农业难以提升生活质量
D.采集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解析:材料“那里的原始农业从公元前7000年前后开始,但在公元前1500年前,当地印第安人通过栽培获得的食物不过占其粮食消费总量的10%左右”体现了农业发展的历程艰难漫长,B项正确;世界农业在世界各地均有起源,并非只起源于美洲,排除A项;C、D两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9.18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后土豆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日益成了餐桌上的新主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C )
A.美洲地区的开发
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入
C.商业革命的发展
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
解析:土豆原产于美洲,而成为欧洲的主要食物,这是世界联系加强的结果,也就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C项;美洲的开发不等于欧洲食物的变化,排除A项;香料与土豆没有直接的关系,且香料来自亚洲,而土豆来自美洲,排除B项;土豆与谷物是食物品种的变化,不能说明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D项。
10.《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水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贮藏蒜薹,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出我国( A )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
B.古代政府重视物种交流
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发展
解析:根据“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水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贮藏蒜薹,保证对皇宫的供应”得出我国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A项正确;B、C、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11.194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该组织早期着重于粮农生产和贸易的情报信息工作。70年代以后,逐渐将工作重点转向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战略以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这一变化( D )
A.减缓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B.基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反映了发达国家已解决粮食问题
D.有利于消除饥饿目标的实现
解析:材料“70年代以后,逐渐将工作重点转向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战略以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体现的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帮扶,这有利于消除饥饿目标的实现,D项正确;材料与减缓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无关,且说法错误,排除A项;当今世界经济新秩序尚在形成之中,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发达国家,排除C项。
12.《“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据此可以看出( A )
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进
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
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解析:从材料中措施、制度、标准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因此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广东潮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外来作物的引进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至少有50多种来自国外。宋以前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部分原产于地中海、非洲或印度,它们大多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
这些早期传入的农作物多为果树和蔬菜,鲜有粮食作物。中唐以后,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不断有新的农作物引进。其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传入中国的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花生、向日葵、辣椒、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这些引进作物,不仅增加了我国作物的种类,同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花生、烟草等商品性生产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成了农民谋生致富的一种重要手段。陆地棉传入后市场需求旺盛,不久便成了我国棉纺织业的重要原料,对中国近代轻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摘编自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
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请你对外来农作物在中国古代的传播进行阐释。
答案: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原产于西亚、非洲等地的果树和蔬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新航路的开辟,原产美洲的马铃薯和玉米等农作物广泛传入中国。这些新物种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拓展了土地利用空间,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求,缓和了人地矛盾。改变了传统的粮食作物结构,增加了中国农作物的种类。经济作物种植范围的扩大,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作为工业原料的作物种植,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外来物种通过各种途径大量传入中国,反映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交往区域的扩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