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
1.下表是北宋时期户数及其增长指数表,这最适合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
年 代 户 数 增长指数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 3 090 505 100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 4 132 576 134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8 677 677 281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 12 917 221 418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 17 211 713 557
A.农业成就突出 B.手工业显著进步
C.城市空前繁荣 D.经济重心的南移
2.宋代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则直言:“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反映了宋代( )
A.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
B.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
C.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
D.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3.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宋书》(南朝)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B.北方人民南下带去技术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隋唐时期盛世局面出现
4.宋代的海外贸易在唐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沿海地区对外贸易港口陆续增多,进出口商品数量和品种大为增加,而且对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的影响也远远超过前代。其原因不包括(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积极的贸易政策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商人地位的提高
5.有学者指出,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 )
A.重农抑商观念更加坚固
B.社会流动倾向较为显著
C.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D.国家控制日益松弛
6.宋代一些史学家批评传统的重事轻义的史学风气,倡导作史“但欲通知古今之变,又以观其所处义理之得失耳”。这种观点( )
A.受到理学发展的影响
B.有利于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C.开启通史编撰的潮流
D.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思想
7.历史上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在文学、历史、律令、辞书等方面留下了大量文献资料。这表明( )
A.北方社会发展水平超越了北宋
B.宋元新文学体裁有了新物质基础
C.中华文明史上又书写了新内容
D.新大一统王朝建立的时机已成熟
8.某一著作是使用畏兀体蒙古文撰写的,对于从整体上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一著作是( )
A.《百家姓》 B.《授时历》
C.《梦溪笔谈》 D.《蒙古秘史》
9.《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关汉卿的名剧,剧中风尘女子赵盼儿被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这在元代之前的文学作品里是十分少见的。关汉卿对赵盼儿的文学塑造( )
A.折射出其对当时理学说教的不满与抗争
B.表明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C.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
D.反映出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
10.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往往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优雅情致,他们常常把诗文的意境引入画中,尤其在文人画方面,杰出者如文同、苏轼、李公麟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领袖。 这些作品( )
A.属于风俗画的范畴
B.重写意而不注重写实
C.宗教色彩比较浓厚
D.体现农业社会的特点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1)“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宋代理学家为重振儒学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宋书》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形成特点的原因。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
1.下表是北宋时期户数及其增长指数表,这最适合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
年 代 户 数 增长指数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 3 090 505 100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 4 132 576 134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8 677 677 281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 12 917 221 418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 17 211 713 557
A.农业成就突出 B.手工业显著进步
C.城市空前繁荣 D.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选A 户数增加反映出总人口的增加,总人口的增加离不开农业的发展,故选A项;户数反映的是全部住户数量,与手工业技艺无关,排除B项;图表未区分城市、农村的各自人口比重,排除C项;图表未反映南北户数的比例关系,无法得出南移的趋势,排除D项。
2.宋代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则直言:“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反映了宋代( )
A.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
B.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
C.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
D.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解析:选B 根据材料“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旧的婚俗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不再关心祖先名望,而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故选B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繁荣对传统观念有影响,但并没有瓦解传统的伦理,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婚姻择偶看重经济条件,但无法体现“首选条件”,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宋代婚姻择偶观的变化,没有涉及政府对商人态度的变化,排除D项。
3.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宋书》(南朝)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B.北方人民南下带去技术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隋唐时期盛世局面出现
解析:选B 《宋书》(南朝)记录了南北朝时期的事情,那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还是北民南迁并带去技术的结果,故选B项;“京杭大运河”这一称谓出现在元朝,是在宋朝之后的事情,排除A项;“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宋书》(南朝)不会有记载,排除C项;题旨与隋唐盛世无关,排除D项。
4.宋代的海外贸易在唐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沿海地区对外贸易港口陆续增多,进出口商品数量和品种大为增加,而且对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的影响也远远超过前代。其原因不包括(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积极的贸易政策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商人地位的提高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海外贸易非常繁荣,但中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地位并未显著提高,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从而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宋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来源,政府实行积极的贸易政策,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指南针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大型海船远洋航行的前提条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有学者指出,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 )
A.重农抑商观念更加坚固
B.社会流动倾向较为显著
C.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D.国家控制日益松弛
解析:选B 根据材料“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可知,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民阶层也可以进入统治阶层,经济上,贫民也可以致富,职业上,商人也可以致仕的现象,表明社会阶层流动倾向较为显著,故选B项;结合所学,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仅反映了经济上社会阶层流动的现象,并未涉及坊市的界限被打破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反映国家控制是否松弛,排除D项。
6.宋代一些史学家批评传统的重事轻义的史学风气,倡导作史“但欲通知古今之变,又以观其所处义理之得失耳”。这种观点( )
A.受到理学发展的影响
B.有利于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C.开启通史编撰的潮流
D.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思想
解析:选A 由材料“又以观其所处义理之得失耳”可知,该观点受到理学发展的影响,故选A项;儒学正统地位在汉朝已经确立,排除B项;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启通史编撰的潮流,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宋代一些史学家重义理的特点,但是并没有体现其轻利的特点,排除D项。
7.历史上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在文学、历史、律令、辞书等方面留下了大量文献资料。这表明( )
A.北方社会发展水平超越了北宋
B.宋元新文学体裁有了新物质基础
C.中华文明史上又书写了新内容
D.新大一统王朝建立的时机已成熟
解析:选C “历史上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说明以汉字为代表的汉文化影响了少数民族,即中华文明史上又书写了新内容,故选C项;辽、夏、金的社会发展水平皆不及北宋,排除A项;少数民族文字并不是文学体裁的形式,排除B项;辽、夏、金都不是大一统王朝,排除D项。
8.某一著作是使用畏兀体蒙古文撰写的,对于从整体上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一著作是( )
A.《百家姓》 B.《授时历》
C.《梦溪笔谈》 D.《蒙古秘史》
解析:选D 根据材料“某一著作是使用畏兀体蒙古文撰写的”“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等信息可知,这一著作是蒙古游牧民族用畏兀体蒙古文撰写的《蒙古秘史》,故选D项。
9.《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关汉卿的名剧,剧中风尘女子赵盼儿被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这在元代之前的文学作品里是十分少见的。关汉卿对赵盼儿的文学塑造( )
A.折射出其对当时理学说教的不满与抗争
B.表明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C.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
D.反映出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
解析:选A 元代,理学仍居于统治地位,关汉卿对赵盼儿英雄形象的艺术设计表明他对理学说教的不满与抗争,故选A项;赵盼儿的英雄形象并不能代表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的态度无关,排除C项;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10.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往往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优雅情致,他们常常把诗文的意境引入画中,尤其在文人画方面,杰出者如文同、苏轼、李公麟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领袖。 这些作品( )
A.属于风俗画的范畴
B.重写意而不注重写实
C.宗教色彩比较浓厚
D.体现农业社会的特点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他们常常把诗文的意境引入画中,尤其在文人画方面”并结合所学可知,文人画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故选B项;风俗画题材广泛,涉及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更趋于写实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诗文的意境”,没有体现宗教色彩,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诗文的意境”,没有体现农业社会的特点,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1)“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宋代理学家为重振儒学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答案:(1)表现: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危机:儒家学说日益僵化;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推陈出新”:形成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认为理(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宋书》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形成特点的原因。
答案:(1)变化: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经济;南方统治者大都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货物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原因:经济和地理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