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授课人:石北中学 陆惠莲
关于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荀子关于学习态度的经典论述,明确学习要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2、掌握焉、而、善、兴、无以、锲、用等虚词、实词的意义,并能归纳本段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
3、学习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复习第一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复习第二段
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研读课文第三段
诵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本段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
2.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述方法?找出相关句子并说明。
第三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组合作: 结合学案,解释文中的重要词语,并归纳本段出现的所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翻译本段。
翻译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翻译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
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
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作者认为学习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和态度?
从原文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作者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他的观点?
合作交流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读书学习?
读书为了什么
我们学习的每一点滴的知识,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考、逻辑、贪图、与人处事等各个方面,滋润着我们的生命。
我们来到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分数,更重要的是学习生存之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读书也许不能帮你解决全部的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
课堂小结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文章。这些内容,对我们当今来说都是非常适用的,而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学不可以已”的著名论断,还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格言警局,莫不与我们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息息相通,它引导和激励着我们向着未知的世界不断开拓进取。同学们要发扬好学不倦的精神,把视野投向古今中外,从大千世界中吸收丰富的营养滋润自己。
课后作业
1、完成反馈练习案
2、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