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课件(6)

文档属性

名称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课件(6)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1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5:15:48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寡人之于国也
—— 文言文对话探究课
文言文的学习:
字顺
文通(目标达成一)
意达(目标达成二)
文通(诵读)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文通(诵读)
指导:
重音(“尽心”)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何也”)
情感(困惑)
文通(诵读)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文通(诵读)
指导:
“请以战喻”(舒缓/急促语气?)
“则何如” (轻读/重读?)
情感(从容不迫)
探究问题1:
第4段中哪里含蓄地表达了王与孟子的默契?
孟子隐而不说的意思是什么?
文通(诵读)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文通(诵读)
指导:
“狗彘食人食” (义愤语气)
“涂有饿殍” (悲愤语气)
“人死,则曰” (讽刺语气)
譬喻句 (驳斥语气)
劝勉句 (和缓语气)
情感(从容淡定)
探究问题2:
孟子委婉地批评了王的“尽心”是徒有其表,那么在孟子看来,真正对民“尽心”的标准是什么?结合5-7段的文本内容回答。
探究问题3:
你们认为王会采纳孟子的这些建议吗?
探究问题4:
与文本的对话探究让我们与这位亚圣更加亲近。在孟子与王的论辩过程中还有哪些智慧的闪光在今天看来都有借鉴的价值?
意达之一:孟子的智慧
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
保护生态,强调可持续发展
表达观点,与人沟通的技巧
… …
意达之二: 论辩方法
总结论辩方法:抓住本质取类比喻
1.“五十步笑百步”(本质——“走”)
2. “人死归岁” “杀人归兵”
(本质——逃避责任)
探究问题5(迁移):
同样有一个不合时宜的哲人,也喜欢用同样的论辩手法来启迪人们的心智,今天我们来探讨并模仿他对话中的论辩技巧。
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 “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萎。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生活是追随与欣赏生活中的每一次美丽。
 
仿写一:“什么是快乐”
快乐是孩子下雨天不打伞的嬉戏。
快乐是一个没有作业的周末。
快乐是夏日冰饮划过嗓间的清凉。
快乐是 ( )
懂得快乐的真谛。
快乐是 ( )
仿写二:
小困惑(惑)
小组选择
模仿“抓住本质取类比喻”的论辩方法写
一个议论文段解决困惑(解惑)。
小困惑(海选结果)
1. 无论如何努力都学不好?(尽力了,考试还是不理想?)
2. 明明可以做到,却总没有信心,总是退缩?
3.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坦诚相对?
4. 为什么原本要好的感情,就算再努力去维持,也会变淡?
作品展示1:
惑——学习很努力,依然学不好?(龙颖诗)
解惑—— A说:“吾于学习也,尽心焉耳矣。数学差,则用语文课做数学;语文差,则用英语课来做语文 … … 察邻座之人,无如吾之用心者。邻座之分不加少,吾之分不加多,何也?”
B 说:“君好游戏,请以游戏喻。音乐尽开,装备齐上,打至败北,或一个时辰而止,或半个时辰而止,以半个时辰比一个时辰,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一个时辰也,是亦玩也。”
曰:“君知如此,则无望分之多于邻座也。”
“不做作业于别堂,知识可多得也;不抄录他人,能力可提高也;不沉迷他物,学业精进也;知能皆得,是使分数无憾也。得失无憾,学习之道始也。”
作品展示2:
惑——看到许多人趣味低俗,心里便很气愤,很孤独,怎么办?(余清妍)
解惑——如果你问一只雄癞蛤蟆,美是什么?
它回答说,美就是它的雌癞蛤蟆。你想和他争论一番吗?
一个人思虑过少,可能失去做人的尊严;一个人思虑过多,可能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
作品展示3:
惑——总是患得患失,不能保持平常心?(1219)
解惑——笑看天下事。
三国时期,如果有一天,一位将士向诸葛丞相汇报,今折兵一人,得兵二人。诸葛定不理会,相比七十万蜀军来说,根本就是微不足道。
如果你的眼界足够大,则你可以不患得患失,时刻保持平常心。
总结:阅读是一种对话
字顺 文通 意达
领会 借鉴 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