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13.2内能(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13.2内能(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7-11 01:36:30

文档简介

13.2 内能
基础达标
1.内能的单位是(  )
A.牛顿 B.焦耳 C.摄氏度 D.瓦特
2.如图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乙丙,在其中分别倒入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中的水内能最大 B.乙不中的水内能最大
C.丙杯中的水内能最大 D.乙和丙杯中水的内能相等
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B.物体温度为 0℃时内能为零
C.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热量可以自动地从内能低的物体转移到内能高的物体
4.如图所示的实验或事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压缩空气的过程 B. 太阳能加热水
C. 钻木取火 D. 搓手取暖
5.在我们的生活中,能量转化是无处不在的。如图,用绳子持续摩擦铜管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机械能转化
为(  )
A.化学能 B.机械能 C.内能 D.核能
6.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关于该
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硝化棉被点燃,表明筒内气体的温度降低
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的内能减小
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
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7.如图所示,向试管内倒入少量水,用胶塞盖住试管口,然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给试管加
热一段时间后,胶塞从试管口飞出,试管口附近出现白雾。关于这个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B.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弹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向塞子的机械能转化
C.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时,水蒸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D.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8.一般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 水分子热运动 (选填“减缓”或
“加剧”),水的内能 (选填 “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9.把两滴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分析可知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 。若将冷水倒掉一些,对比原来这杯冷水,杯中剩余冷水的内能 。
10.热熔钻工艺是在金属薄板上一次加工出孔技术,热熔钻头采用耐磨、耐高温的硬质材料制成。钻头与
金属薄板接触时,钻头高速旋转,使钻头和薄板之间剧烈摩擦,用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
方式改变内能,温度瞬间达到几千摄氏度,此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由于温度超过金属
的熔点,钻头附近的金属迅速熔化,钻头继续施加向下的压力,几秒钟就在金属薄板上贯穿一个孔。
11.因地球环境遭到破坏,全球气候普遍变得恶劣。科威特某些区域异常狂热,气温高达 63℃,汽车塑料
件都开始熔化,如图所示。太阳暴晒后的汽车塑料件温度急升,塑料件内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塑料件的内能。
12.如图所示,拿一个大口玻璃瓶,瓶内装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当塞
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会出现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瓶内的空气膨胀做功时,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使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能力提升
1.用气筒打气时筒壁会发热,小华认为主要是活塞与筒壁摩擦导致的,小宇认为主要是活塞压缩气体做功
导致的,下列实验方案中,能够验证他们猜想的是(  )
A.用同一气筒向电瓶车和汽车的轮胎内各打气 50 下,比较筒壁的温度变化
B.用不同气筒向电瓶车和汽车的轮胎内各打气 50 下,比较筒壁的温度变化
C.用同一气筒空打 50 下和向汽车轮胎内打气 50 下,比较筒壁的温度变化
D.用同一气筒空打 5 下和向自行车轮胎内打气 5 下,比较筒壁的温度变化
2.开启啤酒瓶盖瞬间伴有“嘭”的一声,瓶口有一股“白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外温度相等,啤酒内能不变 B.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啤酒内能增加
C.瓶口“白烟”是瓶内 CO2液化形成的 D.瓶口“白烟”是瓶口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水从 20℃被加热到
沸腾的过程中(不考虑水和玻璃密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瓶内的水不会汽化
B.烧杯和玻璃瓶内的水同时沸腾
C.玻璃瓶底部露出体积逐渐增加
D.玻璃瓶外水所含热量始终比瓶内水的热量多
4.预计 2021 年 5 月我国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将择机实施火星着陆,登陆火星的降落过程又被称为死亡七分
钟。前 5 分钟“天问一号”的速度将从约 5 千米/秒迅速减到数百米/秒,此时“天问一号”的隔热大底温度将会
升到约 2000℃。由以上材料可知,“前 5 分钟”内“天问一号”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如图,在汽缸 A 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 是一个被销钉 K 锁住的活塞,C 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与汽缸壁
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活塞向 (填“左”或“右”)运动,汽缸 A 内气体对外做功,温度计的示
数 。
6.汽车制动液俗称刹车油,汽车刹车时,驾驶员踩踏板通过刹车管线内的制动液把压力传递到刹车块,刹
车块和车轮上的鼓轮摩擦,制止车轮转动,制动时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制动液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过高,
达到沸点,制动液就会产生大量气体,造成制动失灵。制动液的沸点在遇潮吸水后会下降,因此国家规定
制动液沸点不得低于 140℃。如表为某种制动液的含水量和对应的沸点。
含水量/% 0 1 2 3 4 5 6
沸点/℃ 210 180 158 142 132 124 120
(1)刹车时,刹车块是通过 方式增加内能;制动液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增加了制动液的内
能;
(2)利用表格中给出的数据,在坐标图中作出沸点与含水量的关系图象 ;
(3)当含水量约为 时,这种制动液就必须更换。13.2 内能
基础达标
1.内能的单位是(  )
A.牛顿 B.焦耳 C.摄氏度 D.瓦特
【答案】B
【详解】内能是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的总和,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A.牛顿是力的单位,内能不是力,故 A 不符合题意;
B.焦耳是是能量的单位,内能是能量,则内能的单位是焦耳,故 B 符合题意;
C.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内能不是温度,故 C 不符合题意;
D.瓦特是功率的单位,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内能不是功率,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如图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乙丙,在其中分别倒入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中的水内能最大 B.乙不中的水内能最大
C.丙杯中的水内能最大 D.乙和丙杯中水的内能相等
【答案】C
【详解】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及分子间的距离有关,丙杯中的水质量大,含有的分子数目多,
并且温度高,所以内能最大,比其他两杯都大,故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 C。
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B.物体温度为 0℃时内能为零
C.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热量可以自动地从内能低的物体转移到内能高的物体
【答案】C
【详解】A.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故 A 错误;
B.物体的温度为 0℃时,物体内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其内能不为零,故 B 错误;
C.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故 C 正确;
D.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
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时,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直至温度相同,所以热量总
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故 D 错误。
故选 C。
4.如图所示的实验或事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压缩空气的过程 B. 太阳能加热水
C. 钻木取火 D. 搓手取暖
【答案】B
【详解】A.压缩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空气的内能,故 A 不符
合题意;
B.太阳能加热水,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水的内能,故 B 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木头的内能,故 C
不符合题意;
D.搓手取暖,两手克服摩擦做功,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在我们的生活中,能量转化是无处不在的。如图,用绳子持续摩擦铜管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机械能转化
为(  )
A.化学能 B.机械能 C.内能 D.核能
【答案】C
【详解】如图,用绳子持续摩擦铜管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可不断地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铜管和
绳子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 ABD 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 C。
6.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关于该
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硝化棉被点燃,表明筒内气体的温度降低
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的内能减小
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
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答案】C
【详解】A.硝化棉被点燃说明活塞下压过程中温度升高时硝化棉自燃,故 A 错误;
B.硝化棉被点燃说明活塞下压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 B 错误;
C.活塞下压挤压空气,压缩空气体积,对空气做了功,故 C 正确;
D.下压活塞过程中是活塞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故 D 错误。
故选 C。
7.如图所示,向试管内倒入少量水,用胶塞盖住试管口,然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给试管加
热一段时间后,胶塞从试管口飞出,试管口附近出现白雾。关于这个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B.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弹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向塞子的机械能转化
C.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时,水蒸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D.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答案】B
【详解】A.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做功和热传递,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水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
水的内能,故 A 错误;
B.试管内的水蒸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塞子机械能增加,故 B 正确;
C.试管内的水蒸气膨胀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
低,故 C 错误;
D.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试管内的水蒸气喷出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是汽化现象,故 D 错误。
故选 B。
8.一般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 水分子热运动 (选填“减缓”或
“加剧”),水的内能 (选填 “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答案】 分子 加剧 增加 热传递
【详解】[1]一般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4]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9.把两滴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分析可知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 。若将冷水倒掉一些,对比原来这杯冷水,杯中剩余冷水的内能 。
【答案】 剧烈(快) 减小(变小)
【详解】[1]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所以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且温
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内能与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若将冷水倒掉一些,冷水的质量减小,对比原来这杯冷水,杯中剩余冷
水的内能减小。
10.热熔钻工艺是在金属薄板上一次加工出孔技术,热熔钻头采用耐磨、耐高温的硬质材料制成。钻头与
金属薄板接触时,钻头高速旋转,使钻头和薄板之间剧烈摩擦,用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
方式改变内能,温度瞬间达到几千摄氏度,此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由于温度超过金属
的熔点,钻头附近的金属迅速熔化,钻头继续施加向下的压力,几秒钟就在金属薄板上贯穿一个孔。
【答案】 做功 机械 内
【详解】[1][2][3]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钻头高速旋转,使钻头和薄板之间剧烈摩擦,这是通过做功的
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实现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1.因地球环境遭到破坏,全球气候普遍变得恶劣。科威特某些区域异常狂热,气温高达 63℃,汽车塑料
件都开始熔化,如图所示。太阳暴晒后的汽车塑料件温度急升,塑料件内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塑料件的内能。
【答案】 增大 热传递
【详解】[1][2]炎热的夏天,太阳暴晒后的汽车塑料件温度急升,是因为汽车塑料件从太阳吸收热量,导致
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了塑料件的内能。
12.如图所示,拿一个大口玻璃瓶,瓶内装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当塞
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会出现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瓶内的空气膨胀做功时,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使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答案】 白雾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减少 降低
【详解】[1][2][3][4]由实验现象可知,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将部分内能转化为
机械能,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可以看到瓶内会出现白雾。
能力提升
1.用气筒打气时筒壁会发热,小华认为主要是活塞与筒壁摩擦导致的,小宇认为主要是活塞压缩气体做功
导致的,下列实验方案中,能够验证他们猜想的是(  )
A.用同一气筒向电瓶车和汽车的轮胎内各打气 50 下,比较筒壁的温度变化
B.用不同气筒向电瓶车和汽车的轮胎内各打气 50 下,比较筒壁的温度变化
C.用同一气筒空打 50 下和向汽车轮胎内打气 50 下,比较筒壁的温度变化
D.用同一气筒空打 5 下和向自行车轮胎内打气 5 下,比较筒壁的温度变化
【答案】C
【详解】A.向电瓶车和汽车的轮胎内各打气 50 下,都会有压缩气体和摩擦筒壁,无法比较,故 A 不符合
题意;
B.要控制用同一气筒,并且向电瓶车和汽车的轮胎内各打气 50 下,都会有压缩气体和摩擦筒壁,无法比
较,故 B 不符合题意;
C.空打只有摩擦筒壁,无压缩气体,向汽车轮胎内打气有压缩气体,比较筒壁的温度变化可以验证猜想,
故 C 符合题意;
D.打气 5 次太少,温度变化不明显,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开启啤酒瓶盖瞬间伴有“嘭”的一声,瓶口有一股“白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外温度相等,啤酒内能不变 B.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啤酒内能增加
C.瓶口“白烟”是瓶内 CO2液化形成的 D.瓶口“白烟”是瓶口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详解】开启啤酒瓶时伴有嘭的一声,是瓶内空气迅速膨胀发出响声,同时对瓶盖做功,瓶内空气的内能
转化为瓶盖动能,瓶内空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于是在
瓶口周围形成白烟,故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3.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水从 20℃被加热到
沸腾的过程中(不考虑水和玻璃密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瓶内的水不会汽化
B.烧杯和玻璃瓶内的水同时沸腾
C.玻璃瓶底部露出体积逐渐增加
D.玻璃瓶外水所含热量始终比瓶内水的热量多
【答案】C
【详解】AB.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玻璃瓶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
强。
烧杯内的水在一定气压下,达到水的沸点,还能不断吸收热量,能沸腾;
玻璃瓶内的气压高,水的沸点高,玻璃瓶内的水要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玻璃瓶内的水最高达到烧杯内
水的沸点,不能达到玻璃瓶内水的沸点,玻璃瓶内的水一定不能沸腾。但玻璃瓶内的水可以蒸发,也就是
可以汽化。故 AB 错误;
C.在加热过程中,玻璃瓶中的水蒸发成为水蒸气,使玻璃瓶上方空间的水蒸气压强增大,同时空间中空气
和水蒸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所以使玻璃瓶中水面下降,空间体积增大。故 C 正确;
D.热量是物体内能多少的变化量,物体本身不含有热量,所以无法比较物体热量多少。故 D 错误。
故选 C。
4.预计 2021 年 5 月我国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将择机实施火星着陆,登陆火星的降落过程又被称为死亡七分
钟。前 5 分钟“天问一号”的速度将从约 5 千米/秒迅速减到数百米/秒,此时“天问一号”的隔热大底温度将会
升到约 2000℃。由以上材料可知,“前 5 分钟”内“天问一号”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减小 增大
【详解】[1]“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高度和速度都在减小,所以其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减小,机械能等于动
能和势能之和,所以机械能减小。
[2]“天问一号”在降落过程中,温度升到约 2000℃,所以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5.如图,在汽缸 A 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 是一个被销钉 K 锁住的活塞,C 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与汽缸壁
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活塞向 (填“左”或“右”)运动,汽缸 A 内气体对外做功,温度计的示
数 。
【答案】 右 减小
【详解】[1][2]由题意可知,若活塞与汽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活塞向右运动,汽缸 A 内气体
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减小,温度计的示数减小。
6.汽车制动液俗称刹车油,汽车刹车时,驾驶员踩踏板通过刹车管线内的制动液把压力传递到刹车块,刹
车块和车轮上的鼓轮摩擦,制止车轮转动,制动时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制动液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过高,
达到沸点,制动液就会产生大量气体,造成制动失灵。制动液的沸点在遇潮吸水后会下降,因此国家规定
制动液沸点不得低于 140℃。如表为某种制动液的含水量和对应的沸点。
含水量/% 0 1 2 3 4 5 6
沸点/℃ 210 180 158 142 132 124 120
(1)刹车时,刹车块是通过 方式增加内能;制动液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增加了制动液的内
能;
(2)利用表格中给出的数据,在坐标图中作出沸点与含水量的关系图象 ;
(3)当含水量约为 时,这种制动液就必须更换。
【答案】 做功 热传递 3.2%
【详解】(1)[1]制动时,刹车块和车轮上的鼓轮摩擦产生热量,刹车块是通过做功方式增加内能的。
[2]刹车时产生的热量会通过热传递传给制动液,使得制动液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2)[3]利用描点法作图,如图:
(3)[4]当制动液沸点为 140℃时,对应的含水量约为 3.2%,此时制动液必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