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和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能够归纳出“是、见、过、疾、止”五个词语的义项;了解两个句式:“无乃……与”“何以……为”;全文熟读成诵,背诵默写第五、六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灵活运用速读、精读、齐读、分角色读、自读等阅读方法,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人物心理和文章脉络,体会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孔子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主张礼治,以德服人的“仁政”思想,初步养成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
2学情分析
本次上课的班级是理科体育特长班,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文言文学习尤其困难,且缺乏自觉预习自觉学习的习惯。本篇课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章,年代久远,学生学起来难度非常大。因此,必须在课前细致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扫清字词障碍,认真朗读课文,借助先导性知识,结合时代背景,帮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
3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在文本解析的同时,突出“读”这一中心环节。另外,在教学中,应结合专题板块设计的特点,探索生动有效的教学思路。可以在文本阅读中,搭建一个语言点切入,在语言点的分析中,逐步导向最后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另外,在“文本研习”与“读”这两种方式的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获得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学习习惯。
4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积累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常见的文言句式;
⑵体会孔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孔子主张“仁政”的思想。
2.教学难点:
体会孔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孔子主张“仁政”的思想。
5教学过程
5.1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导入:以电影《孔子》导入,进而复习背诵初中学过的《论语》十则和《论语》六则
活动2【讲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关于《论语》。《论语》的“论”为什么读(lún)而不读(lùn)?《论语》的作者是谁?
2. 关于孔子。孔子姓“孔”,名“子”吗?为什么?冉有、季路为什么要来告诉孔子“季氏将伐颛臾”?
3. 解题:《季氏将伐颛臾》,“将伐”即将要讨伐,季氏为什么要讨伐颛臾?了解相关背景。
4.指名朗读课文,纠正朗读有误的字音、句读。
5.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积累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常见的文言句式,小组讨论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快速交流,集中解疑。
活动3【讲授】
三、集体诵读第一关: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学生齐读文章,同时找出文中谈论的话题、谈话的对象并注意双方的态度,感受一下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活动4【讲授】
四、集体诵读第二关:
通过对说话人神态或情态揣摩,引领学生走进孔子的精神殿堂。
1.本篇文章是以对话体的形式呈现的,全文均由一组对话连缀而成。这些对话由六个“曰”字领起,大致可分为三个回合。请根据人物说话内容体会出说话人当时的情态吗?请各小组积极讨论,在每个“曰”字前面加上1—2个形容说话人神态或情态的形容词(最好是成语),并说出理由。形成板书。
2.各组对话边读边讨论,用自己的一句话诠释孔子的思想:从这一组对话里,我读出了一个的孔子。
3.分角色朗读,请同学们尽量把冉有的推脱语气与孔子愈加气愤的层次感表现出来。
活动5【讲授】
五、总结
1.要求学生对全文主要内容和体会最深的一点做一小结。
2.指导背诵。
3.鼓励、推荐阅读《论语》、于丹《〈论语〉心得》。
活动6【练习】
六、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季氏将伐颛臾》课后巩固练习
活动7【作业】板书设计
颛臾先王所封(伐则不孝) 远人不服不能来(二人无德)
颛臾身在鲁国(伐则不仁) 分崩离析不能守(二人无能)
颛臾社稷之臣(伐则不义) 谋动干戈于邦内(二人兴乱)
从这三组对话里,我读出了一个 的孔子。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