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夫、相、疾、陈等重点字词及文中重要的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理清文中大意,掌握孔子的治国之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以德服人的处事态度。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重点字词及文言句式,理清文中大意。
难道:体会孔子的治国之道。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忆《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四书”之一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 《礼》 《易》 《春秋》
活动2【讲授】明背景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活动3【讲授】辨人物
三、辨清文中人物
孔子、冉有、季路、季氏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活动4【活动】读课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注意字音
颛臾(zhuānyú) 冉(r n)有
社稷(shèjì) 彼相(xiàng)矣
虎兕(sì)出于柙(xiá) 椟(dú)
近于费(bì) 相(xiàng)夫子
2、了解大意
活动5【活动】解课文
五、再读课文,深度理解
(一)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
1.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冉有和季路是怎样向孔子表述的?
2.孔子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
3.孔子是怎样责备冉有的?
4.孔子对冉有什么言论的批驳?
5.孔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二)解答问题
1.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冉有和季路是怎样向孔子表述的?
明确:“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说成“有事”,接下来又振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可见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
2.孔子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
明确:孔子坚决反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
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不当伐)
3.孔子是怎样责备冉有的?
明确: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证)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类比)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比喻)
4.孔子对冉有什么言论的批驳?
正确之举: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5.孔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即来之,则安之。
活动6【讲授】主题
请大家想想本文的主题应当是什么?
答:本文记录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表明了孔子反对战争,坚持礼治,施行仁德、仁政的思想和主张。
活动7【练习】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口头作答)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3)且尔言过矣( )
(4)是谁之过与( )
(5)后世必为子孙忧( )
(6)无乃尔是过与( )
2.翻译下列句子:
(1)无乃尔是过与?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既来之,则安之。
活动8【讲授】小结课文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