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配套教学设计(6)

文档属性

名称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配套教学设计(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5:19:1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理解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思辩能力也不高。
3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文语言材料,逐步形成一定的语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季氏将伐颛臾
在我国春秋末期,出现了一名伟大的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他的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大家说,他是谁?(由此引出孔子)
活动2【讲授】季氏将伐颛臾
二.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主要就是“因材施教”。再则是要有一个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孔子教育子路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政治上,他有入世的精神,“仁”与“礼”的主张,当时礼崩乐坏,但是孔子本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继续推行他的“礼”与“仁”的主张。今天,就让我们从《季氏将伐颛臾》中领略一下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
三.教师范读,正字音。
四.结合工具书,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
五.文本研读
1.师:季氏将伐颛臾,文章的题目已经给我们点明了文章的背景,那就是季氏将要讨伐颛臾,伐就是讨伐的意思。
于:①表示行为对象,可不译。②对,对于有事:指用兵。这里指攻打颛臾的事。无乃……与:固定句式,表示推测语气,可以翻译为“恐怕……吧”。 以为:即“以之为”的省略,把(他)作为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这是国家的臣子。社,土地神,稷,谷神,社稷引申为国家。也,表判断。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他呢。“何以……为”,固定句式,表反问语气,相当于“为什么要……呢”
陈力就列:施展能力担任职务。止:停止。这里是辞职的意思。焉用彼相:哪里用得着你这个助手。焉,疑问代词哪里。彼,那个。相,xiàng,指搀扶盲人的助手。而:但是,表转折。于:①从。②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即“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的倒装。
2.提问,师生互动,教师归纳:
(1)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课文中冉有、季路是他的学生。在本文里面,孔子跟他的这两个弟子观点相同吗?(明确:不同。孔子的情绪很激动,反应很激烈。对待战争的态度很鲜明。孔子对两位学生的做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2)孔子为什么那么激动?(明确:因为孔子的主张是“仁”。)
(3)孔子说“无乃尔是过与”里边的“过”是什么意思?(明确:责备的意思。这是一个倒装句,尔是“你”的意思,介绍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等,说明“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在这一段话里好几次出现“过”,这几个字的意义一样吗?(明确:不同。
“无乃尔是过与?”中是责备的意思,在“且尔言过矣 , 是谁之过与”中是过错的意思。)
(5)冉有、季路是如何跟孔子解释的?(明确:其实支持这场战争,先是推卸责任,后来又说“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教师小结:那孔子又是如何跟学生说的?(请学生读接下去的课文。)
活动3【活动】季氏将伐颛臾教学
学生分组讨论,分角色朗读
活动4【练习】季氏将伐颛臾教学
1. 给加点字注音。颛臾()冉有()社稷() 柙()虎兕()萧墙()相夫子() 椟()2.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①②③
活动5【测试】季氏将伐颛臾教学
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为: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为: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为: 
活动6【作业】季氏将伐颛臾教学
1.背诵课文
2.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写成书面作业)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