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钱 配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1 钱 配套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5:21:1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金钱的认识在内心都占有很大的位置,似乎都知道它存在的必要性。但钱最初的起源是什么?纸币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钱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钱跟哪些方面有关?这些都需要学生了解和思考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思考:钱是不是越多越好?如何才能在尽享钱的好处时,避免“钱灾”的发生?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掌握钱的知识对个人、对国家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梳理“钱”发展演变的历史,认识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
2.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筛选有用的信息,梳理“钱”发展演变的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重点难点
1. 梳理“钱”发展演变的历史,认识钱与经济活动的紧密关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热身
给学生播放flash作品《钱、钱、钱》,让学生进入情境。
活动2【导入】新课
猜一猜:这东西是什么?马克思曾在《资本论》等著作里引用过莎士比亚悲剧《雅典的泰蒙》中主人公泰蒙的一段独白:“……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活动3【讲授】学习
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从文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展开讨论后回答。
1.“钱”是什么?
明确:是一种信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
2.“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点拨: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了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
板书:兽皮、贝壳——铁块——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方便)
4、“方便”了什么? (贸易)
5、贸易的变化是怎样使“钱”的外在形态发生变化的?
以物易物——以特殊符号易物——以纸币易物——以金银易物——以电子货币以物
自给自足——小范围的交换——地区贸易——全国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世界贸易(地球村)
这就是经济学家要向我们展示的“经济学脉络”了
小结:《钱》的行文相当巧妙。作者要向读者展示“经济学脉络”这个较为专业的问题,而“钱”是“经济学脉络”最核心的元素,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通过“钱”的发展变化来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变化。
活动4【活动】问题探究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发言。)
1.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思路点拨:重点理解“轻”和“重”的内在含义。
概括归纳:轻:是钱变成纸币后,实际重量轻了。
重:是钱变成纸币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了,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
2.P9第17自然段提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请问“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
检索信息:(1)第7自然段: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的交往。
(2)第9自然段: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产生了从事各行各业的商人,而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
概括归纳:促进全球的交往,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催生了银行的产生,带来利益, 一定程度上促成世界和平与发展。
3.“钱”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检索信息:
(1)第14自然段:人们以“钱”炒“钱”,……终于升腾为 “泡沫”。
(2) 第15自然段:经济泡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3) 第15自然段: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概括归纳:负面作用:制造泡沫经济,严重打击经济,使社会倒退。带来从小扒手到大海盗、从以权谋私到豆腐渣工程等许多丑陋的东西。
总结:经过我们的探讨,对钱的利与弊,我们有了辨证的认识,全面了解“钱”的概念,懂得它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是推进剂,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活动5【练习】表达与交流
文本:“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值得我们注意。”1.带来了怎样的变异?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认识。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活动6【测试】练笔
请根据今天的学习,结合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钱”的态度和看法。
活动7【作业】联想
以“水”为话题,关注“水”作为一种商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列一个写作提纲。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