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学习杰出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二、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学习并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三、了解人物通讯的设题角度及解题技巧
2学情分析
本班是本校的一个文科班,学习基础一般,概括能力不太强,但小组合作探究能力较好。基于此,根据我校三段九元教学模式,拟以学生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为主,教师点拨、奖励、小结为辅,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重点难点
一、梳理人物主要事迹,把握其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
二、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一、学习杰出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二、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学习并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学时重点
一、梳理人物主要事迹,把握其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
二、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学时难点
一、梳理人物主要事迹,把握其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
二、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师导入
一、教师导入【高考命题方向】
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将新闻列入与传记、报告、科普文章并列的四种实用类阅读文本。从文本特征看,新闻、传记与小说都是叙事类文本,但新闻与传记是写实性的,而小说是虚构性的。新闻与小说、传记与小说的组合被认为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选考题的基本组合。纵观过去的高考命题,除2007年山东卷考查了一次新闻以外(《梦碎雅典》),其他省市较少涉及。因此,可以预见,新闻类文本尤其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的考查必将成为命题者青睐的热点;从近期一些大市级模拟试题看,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考查的频率亦呈不断加大的趋势。
分析其命题方向,我们发现,人物通讯主要考查以下角度:1.对人物通讯标题的特色及作用的考查。2.对塑造人物所选取的典型材料的分析。3.对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分析。4.对人物通讯塑造人物的意义以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的理解。5.对人物通讯塑造人物的方法的分析。6.对人物通讯的新闻价值与宣传效果的探究。7.对具体文段内容、句子含义、词语含义的理解。
今天我们来研读一篇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结合高考命题方向,以它为例,我设计了几个活动来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特征,设题角度及解题技巧。
活动2【活动】文本研读
二、课文研讨如下:
活动1:(个人及小组活动)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请分析本文题目的特点。明确:正题,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副题,实题,点明所报道的人物。
活动2:(个人及小组活动)人物通讯需要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才能让人感动,给人启迪。本文在选材上有何特点?具体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呢?这些事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在第一课时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形成答案)
明确:本文在选材上注意了材料的典型性。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活动3:(个人及小组活动)没有成功的细节描写,就没有好的人物通讯。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形成答案)
明确:
1、人物描写(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3、1964年7月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小结: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活动4:(个人及小组活动)文章中使用准确的数据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分析交流、教师点拨提示,提问)
明确:
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也体现了人物通讯真实性的特点。
活动5:(个人及小组活动)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都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邓小平、杨利伟、袁隆平都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①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②在各自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③在各自的领域里,均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三、小结:
教师小结: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学生小结:请同学们就上述五个活动的设题角度及解题思路进行小结。
活动3【作业】巩固拓展,学以致用
四、巩固拓展、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
擦鞋说
《人民日报》记者 龚永泉南京有一个"郭师傅擦鞋店",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可生意依然红火。来到位于莫愁新寓的这家小店,可见门口醒目的牌子上写着五六个服务项目和价格,还有两句话,一句是广告:"足下生辉,走出风采";一句是店规:"以诚信立基,做良心事业"。店里鞋架上放满了擦过或待擦的皮鞋。郭师傅名叫郭兆松,41岁,一家三口都在这儿擦鞋,去年毛收入10万元。他一边擦鞋一边与我交谈:有人问我,别人擦鞋都只要1块钱,你为什么要两块?我说,这叫优质优价!同是皮鞋,有几十元的,还有上千元的不是?我是安徽固镇人,1991年举家来南京打工,搬运工、收破烂都干过,活不轻,钱不多。有一天,在闹市区看到一字排开的擦鞋摊,生意还不错,便悄悄在旁边看,一连看了5天,一位好心的师傅收我当了徒弟。我也成了"擦鞋游击队"的一员。2001年,在一位城管队员的帮助下,我租了间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做起了定点生意。刚开始,擦一双鞋1块钱,没有多少生意,急得直上火。暗下决心:凡事要用心,虽说是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以我的经验,鞋油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在鞋蜡上。我就琢磨自己配,成份有蛋清、鞋乳、白醋等。那些日子,我是白天试,晚上想,觉睡不实,饭吃不香。经过近百次试验,终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尽兴地醉了一回:咱也有"独门秘方"了!自从用了自配的鞋蜡,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有一天,我在理发店理发,看到染发的要用电吹风吹,灵机一动:擦鞋也可用电吹风呀!现在,我擦鞋都加一道吹干程序。刚擦过的鞋,你端一盆水往上浇,一滴不沾!这样的效果,收2元钱不多吧?你问我下一步的打算?我这店也算有了点小名气,我想让妻子和儿子留在这里干,我找个地方再开新店。现在城里人有钱没时间,穿皮鞋的越来越多,自己擦鞋的越来越少,市场大得很!编后:生意有大小,创新无分别。与多数企业比起来,一家擦鞋店微不足道,更谈不上有什么"国家扶持"。但郭师傅在擦鞋中肯动脑筋,小革新照样出效益。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出一点创新的道理呢?(选自《人民日报》2006年3月19日第一版)1.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2.文章从第五段开始,就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用这种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6分)
3.《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2006年本文又被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5分)[解题技巧]1.从分析人物通讯的基本特征入手。这是解答人物通讯类阅读的基本知识储备。人物通讯属于新闻类文本,它也具备新闻的基本特征,即内容真实,报道及时。由于通讯在时效性上较消息要略低,因此,抓真实性是第一要旨。要体现真实性,一是要交代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二是要通过真实性的数据加以说明。如第1题,数据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体现新闻的真实性,所以,从新闻真实性的特征入手即是解题的要点。2.抓住典型材料,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以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的文章都会将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作为考查的重点,人物通讯类阅读当然也不例外。而刻画人物形象一般要选取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特征的典型材料,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是解题的关键。如本文主人公郭兆松身上的创新精神主要就是通过研制鞋蜡这一事件来体现的。3.对人物通讯的某种特色(如表现手法)作深入的思考和判断。人物通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从叙事方式上看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等,顺叙符合事件发展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变化规律;倒叙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注意;插叙可补充必要的背景材料,为塑造人物提供背景环境。从叙事人称上看有第一人物、第三人称等,第一人称可使通讯内容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如以上第2题;第三人称叙事客观,更易于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从具体刻画人物的方法看又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4.着重发掘人物通讯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一点要着重突出新闻的社会宣传价值,其切入点是分析作者报道的人物形象的意义(歌颂抑或抨击)及这一人物与时代热点问题的关联。如以上第3题,作者报道郭兆松这一人物就是要宣传他身上体现出的创新精神和自立自强精神;同时,郭兆松作为弱势群体,对其创业成功的宣传也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