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时强化(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时强化(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8 20:5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选择题
1.下图为西欧12、13世纪的大学课程设置。据此可知,当时西欧(   )
A.基督教文化占据主导 B.大学教育具有世俗性
C.近代科学已逐渐兴起 D.商品经济不断地发展
2.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
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
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
3.16世纪,意大利城市的粮食供应日渐紧张,保证粮食供应成为城市头疼的问题。热那亚成立了“粮食办公室”,威尼斯的小麦进口及销售由政府严格控制,那不勒斯由于缺粮甚至在1591年解散了城里的大学。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   )
A.城市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
B.奴隶贸易导致人口增加
C.工业化导致粮食消耗增加
D.经济命脉被英荷所控制
4.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
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5.学者麦可尔·曼认为,“一种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混合力量,将一批协调的中央集权的领土型国家推至显要地位,作为超越民族、社会、国界的基督教和地方的‘封建’的调节作用就降低了。”该学者认为导致欧洲中古社会瓦解的因素是(   )
A.王权的加强和主权国家的兴起
B.基督教会权威的丧失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D.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
6.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特定的仪式,在封臣的效忠誓词中除却强调封臣的职责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这表明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
A.具有一定契约性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按等级严格划分 D.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7.6世纪,拜占庭帝国在宫廷节日、赏赐臣下等活动中耗费了大量精致奢华的丝绸制品。此外,拜占庭皇帝每年都向圣索菲亚大教堂及其他重要的教堂捐赠精美丝绸。这表明(   )
A.丝绸成为拜占庭人的主要衣料
B.拜占庭帝国的丝绸生产能力较强
C.拜占庭帝国控制丝绸贸易网络
D.丝绸成为具有政治性的特殊商品
8.14世纪以后,土耳其人在巴尔干半岛的军事扩张引起地区性局势动荡,使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了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该材料旨在强调(   )
A.社会动荡加剧了文明的冲突
B.政治环境影响了文明中心转移
C.文明交流决定了社会的转型
D.帝国扩张直接导致了文艺复兴
9.中古西欧的庄园经济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可自己制作,很多庄园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反映出庄园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A.城市经济 B.自给自足
C.商品经济 D.精耕细作
10.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认为:上帝创造宇宙是有法则的,宇宙每个部分都按各自的规律永恒运动着,而人的职责则是去发现和探索宇宙的秩序和法则,这合乎上帝的标准。这反映出中世纪的经院文化(  )
A.试图淡化教会的权威地位
B.蕴含探索自然的理性成分
C.扭转了民众对教会的偏见
D.实现了宗教思想的体系化
11.伊凡四世在位期间,打破了领主政体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建立了沙皇专制政体,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这些措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建立了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
B.不断强化了农奴制度
C.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D.完善了封君封臣制度
12.[2023·吉林辽源高一阶段考]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时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是(  )
A.领主与附庸地位平等
B.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C.以土地为纽带
D.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高度的中央集权思想、习惯传统传至基辅,推动俄国专制思想的形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若干拜占庭法律译本一直影响俄国法律,成为制定俄国法典的蓝本。俄国文学也仿照拜占庭宗教文学模式、世俗文学形式,中世纪俄国到处充斥着传统的拜占庭文明。
——摘编自汪鑫《拜占庭对俄国文化影响研究》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军区制”的施行,促成了一些大贵族、大将军的崛起,他们不断侵吞小地产所有者的财产,造成小农经济的破产,动摇了帝国的经济基础。拜占庭帝国不稳定的皇位继承制也造成了政治统治不稳固,内讧频繁的局面。在统治后期忽左忽右的外交政策,企图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求生存,卑躬屈膝换来的却是众叛亲离,即使没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她也要被其他势力所灭。
——摘编自崔艳红《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文明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因素。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选择题
1.下图为西欧12、13世纪的大学课程设置。据此可知,当时西欧(   )
A.基督教文化占据主导 B.大学教育具有世俗性
C.近代科学已逐渐兴起 D.商品经济不断地发展
[解析] 通过观察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13世纪,欧洲大学专业课程包括医学和法学,以文学、天文、数学和音乐等实用学科作为基础课程,反映出当时西欧大学教育具有世俗性,B项正确;基督教文化占据主导和神学只是专业课程的一部分不符,A项错误;12、13世纪近代科学尚未兴起,C项错误;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不能说明当时商品经济不断地发展,D项错误。
2.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
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
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
[解析] 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的做法获得了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王权,而12世纪时,城市培养的法学家取代教士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说明封建王权得到强化,教会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王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 这些变化有利于加强王权,从而巩固国家统一,故排除A项; 宗教改革始于16世纪,与题目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此时的西欧国家基本都是封建制度,不是代议制,故排除D项。
3.16世纪,意大利城市的粮食供应日渐紧张,保证粮食供应成为城市头疼的问题。热那亚成立了“粮食办公室”,威尼斯的小麦进口及销售由政府严格控制,那不勒斯由于缺粮甚至在1591年解散了城里的大学。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   )
A.城市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
B.奴隶贸易导致人口增加
C.工业化导致粮食消耗增加
D.经济命脉被英荷所控制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意大利的城市发展存在严重的问题,其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粮食供应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发展,说明其结构性问题严重,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奴隶贸易,且奴隶贸易不会导致意大利人口增长,排除B项;当时没有工业革命,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和荷兰,排除D项。
4.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
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解析] 依据材料“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反映了庄园是西欧社会管理生产活动与精神生活的基本单位,C项正确;教堂与法庭的设置不能说明庄园实行封君封臣制度,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建庄园的组织方式,未反映其自给自足,B项错误;领主通过国家和封建等级制度,而不是通过庄园统治农奴,D项错误。
5.学者麦可尔·曼认为,“一种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混合力量,将一批协调的中央集权的领土型国家推至显要地位,作为超越民族、社会、国界的基督教和地方的‘封建’的调节作用就降低了。”该学者认为导致欧洲中古社会瓦解的因素是(   )
A.王权的加强和主权国家的兴起
B.基督教会权威的丧失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D.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
[解析] 封建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使得一批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出现并日益壮大,削弱了基督教和封建主的作用,说明王权的加强和主权国家的兴起,导致了欧洲中古社会的瓦解,A项正确;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会权威虽然降低,但并未丧失,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是欧洲中古社会瓦解的表现而非原因,D项错误。
6.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特定的仪式,在封臣的效忠誓词中除却强调封臣的职责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这表明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
A.具有一定契约性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按等级严格划分 D.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在封臣的效忠誓词中除却强调封臣的职责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可知,封君和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性,故A项正确;封君与封臣以土地为纽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能体现等级严格,故C项错误;封建领主在各自的领域内独立行使权力,故D项错误。
7.6世纪,拜占庭帝国在宫廷节日、赏赐臣下等活动中耗费了大量精致奢华的丝绸制品。此外,拜占庭皇帝每年都向圣索菲亚大教堂及其他重要的教堂捐赠精美丝绸。这表明(   )
A.丝绸成为拜占庭人的主要衣料
B.拜占庭帝国的丝绸生产能力较强
C.拜占庭帝国控制丝绸贸易网络
D.丝绸成为具有政治性的特殊商品
[解析] 拜占庭帝国将丝绸作为赏赐臣下和捐赠教会的用品,这有利于笼络贵族阶层和教会势力支持皇权,表明丝绸成为具有政治性的特殊商品,故D项正确;精致奢华的丝绸并非普通人的主要衣料,而是帝王颁赏、赠予的用品,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这些丝绸制品是由拜占庭帝国本土生产还是通过商贸获取,排除B、C两项。
8.14世纪以后,土耳其人在巴尔干半岛的军事扩张引起地区性局势动荡,使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了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该材料旨在强调(   )
A.社会动荡加剧了文明的冲突
B.政治环境影响了文明中心转移
C.文明交流决定了社会的转型
D.帝国扩张直接导致了文艺复兴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后,大批的学者和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了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有助于西欧成为新的文明中心,据此可见,政治环境影响文明中心的转移,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社会动荡客观上推动了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而非文明的冲突,A项排除;文明交流对社会转型有促进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决定性作用应在于生产力的发展,C项排除;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客观上对于文艺复兴起到推动作用,但不是直接原因,D项排除。
9.中古西欧的庄园经济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可自己制作,很多庄园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反映出庄园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A.城市经济 B.自给自足
C.商品经济 D.精耕细作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古西欧的庄园可以自己生产很多日常生产生活用品。结合所学可知,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B项正确;城市经济是以工商业为主,排除A项;庄园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自给自足,基本不需要商品交换,排除C项;精耕细作是指一定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材料主要反映庄园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10.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认为:上帝创造宇宙是有法则的,宇宙每个部分都按各自的规律永恒运动着,而人的职责则是去发现和探索宇宙的秩序和法则,这合乎上帝的标准。这反映出中世纪的经院文化(  )
A.试图淡化教会的权威地位
B.蕴含探索自然的理性成分
C.扭转了民众对教会的偏见
D.实现了宗教思想的体系化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认为上帝是按照法则创造宇宙的,宇宙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赞成人们去“发现和探索宇宙的秩序和法则”,这说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蕴含探索自然的理性成分,B项正确;中世纪,经院哲学主要服务于宗教,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神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众对教会的看法,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宗教思想的体系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1.伊凡四世在位期间,打破了领主政体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建立了沙皇专制政体,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这些措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建立了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
B.不断强化了农奴制度
C.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D.完善了封君封臣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打破了领主政体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建立了沙皇专制政体,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可知,伊凡四世的改革是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这种变革必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伊凡四世改革是在16世纪,而俄国成为地跨亚欧的帝国是在17世纪末,排除A项;伊凡四世的改革是强化了沙皇的权力,并不能体现强化了农奴制度,排除B项;俄国没有封君封臣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3·吉林辽源高一阶段考]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时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是(  )
A.领主与附庸地位平等
B.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C.以土地为纽带
D.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解析:据本题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在确立或解除关系时,都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这种类似于契约的仪式说明西欧封君封臣之间存在一定的契约关系,D项正确;古代西欧封君封臣制度是等级制度,领主与附庸地位并不平等,排除A项;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与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解除均“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强调土地对于封君封臣的意义,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高度的中央集权思想、习惯传统传至基辅,推动俄国专制思想的形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若干拜占庭法律译本一直影响俄国法律,成为制定俄国法典的蓝本。俄国文学也仿照拜占庭宗教文学模式、世俗文学形式,中世纪俄国到处充斥着传统的拜占庭文明。
——摘编自汪鑫《拜占庭对俄国文化影响研究》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军区制”的施行,促成了一些大贵族、大将军的崛起,他们不断侵吞小地产所有者的财产,造成小农经济的破产,动摇了帝国的经济基础。拜占庭帝国不稳定的皇位继承制也造成了政治统治不稳固,内讧频繁的局面。在统治后期忽左忽右的外交政策,企图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求生存,卑躬屈膝换来的却是众叛亲离,即使没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她也要被其他势力所灭。
——摘编自崔艳红《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文明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因素。
[答案] (1)促进俄国政治思想的形成;推动俄国法律的制定;影响俄国文化的发展。
(2)“军区制”负面影响;土地兼并,小农经济破产;皇位继承制弊端;外交政策不稳定;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连年征战的消耗;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