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时强化练(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时强化练(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8 20:5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
1.据表可知(   )
表 各国对华投资变化表
国家 1902年 1914年 1931年
百万美元 百分比 百万美元 百分比 百万美元 百分比
英国 150.0 29.8 400.0 36.9 963.4 38.9
日本 1.0 0.2 210.0 19.4 912.8 36.9
俄国 220.1 43.7 236.5 21.8 273.2 11.1
美国 17.5 3.5 42.0 3.9 155.1 6.3
法国 29.6 5.9 60.0 5.5 95.0 3.8
德国 85.0 16.9 136.0 12.5 75.0 3
A.美日借助时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B.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侵略中国
C.经济危机促使列强减少对华投资
D.英国资本逐渐撤出中国资本市场
2.1935年6月28日,美国决定将中美外交关系提升至大使级。美国驻华公使詹森成为首任驻华大使,施肇基为首任中国驻美大使。美国作出这一决定应该是基于(   )
A.国民政府日臻稳固 B.日本侵华进一步加剧
C.国共两党关系缓和 D.民间外交的大力推动
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职业经理人出现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一二十年代初步增长,三十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并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群体。这主要得益于(   )
A.西方公司制度与商业思想的传播
B.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推动
C.近代经济发展与企业规模的扩大
D.新式教育尤其是留学教育的发展
4.下表为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该表反映了(   )
地区 时间 人口变化
江苏省 1931—1936 +23.95%
江西省 -91.76%
宁夏省 +22.23%
A.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调 B.天灾抑制人口自然增长
C.政治形势影响人口变化 D.受列强侵略的程度不同
5.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国民为限。”这一规定(   )
A.表达了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 B.获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C.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撑 D.致力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6.下表为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各机关及学校放假日期。节假日的设立,意在
(   )
放假日期 放假事由及天数
1月1日 1月2日 3月12日 3月29日 7月9日 8月17日 10月10日 11月12日 星期日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放假一天 新年放假一天 总理逝世纪念放假一天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放假一天 国民革命军誓师纪念日放假一天 孔子诞生纪念放假一天(限于学校) 国庆纪念放假一天 总理诞生放假一天 放假一天
资料来源:《兹修正各机关及学校放假日期表公布之此令》,《江西省政府公报·中央法规》1929年第19期,第10—11页。
A.强化国民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控制
B.建构与政治统治一致的意识形态
C.突出国民党对民国的“缔造之功”
D.借立法重建宣示自身政治合法性
7.1934年初,中共临时中央召开六届五中全会,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将实现一省或数省的苏维埃革命首先胜利,并奠定苏维埃革命在全中国胜利的强固基础”。这一认识(   )
A.导致中国革命严重受挫 B.否定了“工农武装割据”
C.指导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D.符合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8.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下图的文字与图片记载的事实反映出长征途中(   )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剑阁县晋安镇城墙上刻下“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如图为复原文字),直接宣示党的政治纲领。另有遵义的群众描述说:“红军一到,满街热闹,墙上鲜红,好似过年。”长征沿途群众还自发编歌谣道:“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标语指方向;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话儿暖心肠!”
A.红军的宣传播撒了革命火种
B.红军努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C.川贵地区民族多且军情复杂
D.沿途群众积极参军补充了兵源
9.下列内容是某一时期江西地区流行的歌谣,这说明(  )
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
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
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头我拿镰,
高举红旗开大会,穷人翻身掌政权。
A.土地革命得到农民的拥护
B.革命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C.土地私有制被彻底废除
D.武装斗争任务基本完成
10.1930年春,阎、冯、桂三派军阀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一直观望的张学良于9月发表通电拥蒋,出兵关内,反蒋阵线随之瓦解。中原大战的史实说明(  )
A.蒋介石赢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B.张学良拥蒋顺应民心
C.有利于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D.国民政府仅仅是形式上统一全国
11.1933年4月,蒋介石批准成立的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主要经营业务是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些军费主要用于(  )
A.“围剿”红军   
B.抵御日本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
D.应对经济危机
12.在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的大量电文中,仅1934年10月1日至10月10日前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的各类命令和指示就有100多个,大多标注“十万火急”“万万火急”字样,足见当时(  )
A.第五次“围剿”前山雨欲来之紧迫
B.华北事变之际国家局势之危难
C.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的紧迫与仓促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之必要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中共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中共三大时,党员432人,一年增加一倍多。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摘编自王健英《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莫斯科支持中国共产党按照俄国革命的模式发动苏维埃革命,从政治方针一直到具体政策文件的制定,从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到选派代表亲临上海,甚至到苏区就近帮助工作和指导作战,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几乎一包到底。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迅速崛起,或可谓一种必然。
——摘编自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1年到192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崛起”是“一种必然”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
1.据表可知(   )
表 各国对华投资变化表
国家 1902年 1914年 1931年
百万美元 百分比 百万美元 百分比 百万美元 百分比
英国 150.0 29.8 400.0 36.9 963.4 38.9
日本 1.0 0.2 210.0 19.4 912.8 36.9
俄国 220.1 43.7 236.5 21.8 273.2 11.1
美国 17.5 3.5 42.0 3.9 155.1 6.3
法国 29.6 5.9 60.0 5.5 95.0 3.8
德国 85.0 16.9 136.0 12.5 75.0 3
A.美日借助时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B.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侵略中国
C.经济危机促使列强减少对华投资
D.英国资本逐渐撤出中国资本市场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一战后帝国主义在华投资增长十分迅速,而且极不平衡。德国战后对华投资骤减,英国有所增加,而美国和日本增长最快,从1914年到1931年,增长都在4倍左右,说明美日借助时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故选A项;表格信息只能体现各国对华投资数量的变化,不能说明列强暂时放松侵略中国,排除B项;这一时期影响列强对华投资的因素是一战,而不是经济危机,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2.1935年6月28日,美国决定将中美外交关系提升至大使级。美国驻华公使詹森成为首任驻华大使,施肇基为首任中国驻美大使。美国作出这一决定应该是基于(   )
A.国民政府日臻稳固 B.日本侵华进一步加剧
C.国共两党关系缓和 D.民间外交的大力推动
[解析] 根据材料的时间可知,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加紧侵略中国,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美国通过提升中美关系来支持中国的抗战,B项正确;1935年,面对日本侵略,国民政府采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国内人民掀起抗日反蒋的高潮,故“国民政府日臻稳固”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当时处于国共对峙时期,排除C项;材料与民间力量无关,排除D项。
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职业经理人出现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一二十年代初步增长,三十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并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群体。这主要得益于(   )
A.西方公司制度与商业思想的传播
B.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推动
C.近代经济发展与企业规模的扩大
D.新式教育尤其是留学教育的发展
[解析] 材料反映了近代职业经理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三十年代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可知,这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相吻合,从晚清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由于政府的政策、外部环境改善、实业家等因素的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和企业规模逐渐发展,职业经理人群体也随之发展,故选C项;近代中国职业经理人群体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而西方公司制度与商业思想的传播、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推动、新式教育尤其是留学教育的发展均是次要原因,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B、D三项。
4.下表为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该表反映了(   )
地区 时间 人口变化
江苏省 1931—1936 +23.95%
江西省 -91.76%
宁夏省 +22.23%
A.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调 B.天灾抑制人口自然增长
C.政治形势影响人口变化 D.受列强侵略的程度不同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国共两党对峙时期,江西省是中央苏区所在地,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多次“围剿”,导致江西省人口锐减;江苏省是国民政府所在地,宁夏是红军长征到达的地区,因此江苏和宁夏人口出现增加。说明政治形势影响了人口的变化,故选C项;三省人口的增减是因为政治形势的影响,不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失调、天灾的抑制和列强侵略程度的不同,排除A、B、D三项。
5.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国民为限。”这一规定(   )
A.表达了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 B.获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C.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撑 D.致力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中“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开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人为限”等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强调重要的经济领域要体现民族性的特点,表达了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各界的广泛的支持,故排除B项;此时抗战还没有爆发,故排除C项;D项不是国民政府的意图,故排除。
6.下表为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各机关及学校放假日期。节假日的设立,意在
(   )
放假日期 放假事由及天数
1月1日 1月2日 3月12日 3月29日 7月9日 8月17日 10月10日 11月12日 星期日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放假一天 新年放假一天 总理逝世纪念放假一天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放假一天 国民革命军誓师纪念日放假一天 孔子诞生纪念放假一天(限于学校) 国庆纪念放假一天 总理诞生放假一天 放假一天
资料来源:《兹修正各机关及学校放假日期表公布之此令》,《江西省政府公报·中央法规》1929年第19期,第10—11页。
A.强化国民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控制
B.建构与政治统治一致的意识形态
C.突出国民党对民国的“缔造之功”
D.借立法重建宣示自身政治合法性
[解析] 从放假的事由可以看出,政府通过这些假期让人民群众更充分了解与革命相关的事件,有利于建构与政治统治一致的意识形态,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生活,排除A项;材料没有突出国民党,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立法,排除D项。
7.1934年初,中共临时中央召开六届五中全会,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将实现一省或数省的苏维埃革命首先胜利,并奠定苏维埃革命在全中国胜利的强固基础”。这一认识(   )
A.导致中国革命严重受挫 B.否定了“工农武装割据”
C.指导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D.符合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解析] 材料中的中共临时中央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将奠定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这一认识没有顾及国情,对革命形势估计过于乐观,这是“左”倾错误的表现,导致革命重大挫折和损失,故选A项,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否定“工农武装割据”的信息,排除B项;这种盲目乐观的认识不符合国内外形势,故排除D项。
8.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下图的文字与图片记载的事实反映出长征途中(   )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剑阁县晋安镇城墙上刻下“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如图为复原文字),直接宣示党的政治纲领。另有遵义的群众描述说:“红军一到,满街热闹,墙上鲜红,好似过年。”长征沿途群众还自发编歌谣道:“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标语指方向;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话儿暖心肠!”
A.红军的宣传播撒了革命火种
B.红军努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C.川贵地区民族多且军情复杂
D.沿途群众积极参军补充了兵源
[解析] 从材料中的“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标语指方向;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话儿暖心肠!”等信息可以看出,红军长征途中宣传政治纲领,让群众了解接受,播撒了革命火种,故答案为A项;这些做法不是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川贵地区的民族众多和军情复杂,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沿途群众积极参军,排除D项。
9.下列内容是某一时期江西地区流行的歌谣,这说明(  )
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
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
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头我拿镰,
高举红旗开大会,穷人翻身掌政权。
A.土地革命得到农民的拥护
B.革命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C.土地私有制被彻底废除
D.武装斗争任务基本完成
解析:土地革命时期,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故A项正确。
10.1930年春,阎、冯、桂三派军阀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一直观望的张学良于9月发表通电拥蒋,出兵关内,反蒋阵线随之瓦解。中原大战的史实说明(  )
A.蒋介石赢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B.张学良拥蒋顺应民心
C.有利于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D.国民政府仅仅是形式上统一全国
解析:1928年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这里“形式上”是指国民党新军阀继续割据一方,并非真正的统一,故D项正确。
11.1933年4月,蒋介石批准成立的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主要经营业务是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些军费主要用于(  )
A.“围剿”红军   
B.抵御日本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
D.应对经济危机
答案:A
12.在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的大量电文中,仅1934年10月1日至10月10日前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的各类命令和指示就有100多个,大多标注“十万火急”“万万火急”字样,足见当时(  )
A.第五次“围剿”前山雨欲来之紧迫
B.华北事变之际国家局势之危难
C.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的紧迫与仓促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之必要
解析: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中共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中共三大时,党员432人,一年增加一倍多。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摘编自王健英《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莫斯科支持中国共产党按照俄国革命的模式发动苏维埃革命,从政治方针一直到具体政策文件的制定,从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到选派代表亲临上海,甚至到苏区就近帮助工作和指导作战,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几乎一包到底。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迅速崛起,或可谓一种必然。
——摘编自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1年到192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崛起”是“一种必然”
参考答案:(1)情况: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人数增加,逐渐发展壮大;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国共产党党员基本没有增加。发展壮大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具有吸引力。基本没有增加的原因:国共实现合作,中国共产党忽视了组织和革命的独立性。
(2)理解:一系列城市武装起义失败的教训;“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及成功运用;党内“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和探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