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一、选择题
1.关于对妇女利益的保护,古罗马法不仅规定了妇女监护制度,而且设立了有利于保护妇女的嫁资制度,规定了作为嫁资的不动产不得让与或抵押、嫁资的变动遵循“有利于妇女”原则、嫁资返还之诉、嫁资返还优先权等内容。这体现出的古代罗马法主要法制原则是( )
A.法律与道德密切结合 B.灵活性和实用性并重
C.尊重传统与法律至上 D.保护关注弱势群体利益
2.古罗马的裁判官曾告示:“如果有人提出诈骗的指控,并且不提出任何其他诉讼,如果所指控诈骗发生时间不超过一年,我将允许提起诉讼。”而这类告示可作为诉讼的依据。这类告示( )
A.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 B.标志着罗马法的完备
C.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D.彰显了裁判官的独裁
3.基督教认为,人的灵魂不死,人人都有来世,并为现世的恶人与善人建构了不同的彼岸世界——地狱与天堂。基督教一方面承认人有原罪,另一方面指出任何人都不是因为原罪而是因为自己作恶而坠入地狱的。材料说明基督教( )
A.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B.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具有劝善抑恶的社会功能
D.严重束缚人们个性的发展
4.拿破仑曾说:“我拥有许多军队,但我也不能侵占一块土地,因为侵犯一个人的所有权,就是侵害所有人的权利。”在此思想影响下制定的《法国民法典》( )
A.适应了对外扩张需要
B.顺应了拿破仑的称帝意愿
C.有利于维护封建特权
D.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5.日耳曼人的家庭中,家长权虽大,但是家长做出重要的法律行为时,由于涉及全家利益,不能个人决定,而是要征得家庭中成年男子的同意。作为氏族成员,当本氏族有人受到外氏族人侵害时,必须与其他氏族成员共同复仇。这反映出日耳曼部落( )
A.同态复仇观念严重
B.男性居于社会支配地位
C.维护贵族阶层利益
D.团体本位主义意识浓厚
6.罗马共和国后半期,产生了“无夫权婚姻”。夫对妻无所谓“夫权”,妻没有绝对服从丈夫的义务,夫妻财产各自独立,妻的财产无论婚前婚后所得一律归自己所有。帝国时期广泛采用这种婚姻家庭制度。这体现了罗马法( )
A.公平公正精神 B.推崇契约精神
C.保护私有财产 D.注重司法程序
7.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监督也由至少在形式上不同于普通法院的机构来担任,由此,产生了独立于普通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由此可见,大陆法系的国家( )
A.以成文宪法为唯一的判决根据
B.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重
C.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限制
D.司法判例没有参考价值
8.宗教改革引起了教义上的争执,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分裂,迫使争论不休的各宗教派别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教会想要获得全世界的垄断地位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
A.使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
B.有效提高了大众的识字率
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D.消除了教派间的教义分歧
9.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民主制度达到鼎盛 D.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10.有学者在研究西方法律制度时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独立和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在于( )
A.维护公民合法权利 B.坚持权力制衡原则
C.遵循法律程序 D.保护私有财产
11.18世纪以后,英国法官在审判时会首先将眼前的案件与先例进行比较,寻求合适的判例规则,如果发现后案与先例契合,则依先例进行判决。这种做法( )
A.凸显了法官的地位 B.强调成文法的权威
C.突出了律师的作用 D.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12.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基督教会的学校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证、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等。这反映了( )
A.教会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B.教会控制了中古时期的教育
C.教会训诫凌驾于法律之上 D.基督教文化影响近代欧洲
二、非选择题
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 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一、选择题
1.关于对妇女利益的保护,古罗马法不仅规定了妇女监护制度,而且设立了有利于保护妇女的嫁资制度,规定了作为嫁资的不动产不得让与或抵押、嫁资的变动遵循“有利于妇女”原则、嫁资返还之诉、嫁资返还优先权等内容。这体现出的古代罗马法主要法制原则是( )
A.法律与道德密切结合 B.灵活性和实用性并重
C.尊重传统与法律至上 D.保护关注弱势群体利益
[解析] 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理念与制度广泛存在于罗马法之中。受古希腊哲学和自然法思想影响,罗马人认为法律应当保护弱势群体。罗马法对妇女(弱势群体)的保护,不是通过冲突规则,而是在实体法中直截了当地做出规定,通过特定法律关系中对弱势群体权益的倾斜性保护,彰显了法律对正义的追求,D项正确;题干中未体现道德的作用,排除A项;灵活性在材料中没有具体体现,排除B项;传统的特征在题干所列内容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
2.古罗马的裁判官曾告示:“如果有人提出诈骗的指控,并且不提出任何其他诉讼,如果所指控诈骗发生时间不超过一年,我将允许提起诉讼。”而这类告示可作为诉讼的依据。这类告示( )
A.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 B.标志着罗马法的完备
C.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D.彰显了裁判官的独裁
[解析] 罗马裁判官允许对符合条件的案件提起诉讼的告示,能够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依据,说明这类告示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C项正确;罗马裁判官下发的告示具有法律效力不能说明这类告示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A项错误;标志着罗马法完备的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B项错误;裁判官的告示可作为诉讼的依据不能说明裁判官实行独裁,D项错误。
3.基督教认为,人的灵魂不死,人人都有来世,并为现世的恶人与善人建构了不同的彼岸世界——地狱与天堂。基督教一方面承认人有原罪,另一方面指出任何人都不是因为原罪而是因为自己作恶而坠入地狱的。材料说明基督教( )
A.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B.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具有劝善抑恶的社会功能
D.严重束缚人们个性的发展
[解析] 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说、对于地狱天堂的划分以及人们坠入地狱的原因分析,暗含着劝人向善的社会教化功能,C项正确;基督教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但题干中未体现,排除A项;通过题干无法证实社会发展和基督教教义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题干并未强调基督教的负面影响,排除D项。
4.拿破仑曾说:“我拥有许多军队,但我也不能侵占一块土地,因为侵犯一个人的所有权,就是侵害所有人的权利。”在此思想影响下制定的《法国民法典》( )
A.适应了对外扩张需要
B.顺应了拿破仑的称帝意愿
C.有利于维护封建特权
D.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解析] 根据材料“我拥有许多军队,但我也不能侵占一块土地,因为侵犯一个人的所有权,就是侵害所有人的权利”可知,拿破仑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此思想影响下制定的《法国民法典》,肯定了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胜利,宣布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承认土地制度变革的既成事实,确保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对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起了积极作用,D项正确;材料与对外扩张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拿破仑的称帝意愿,排除B项;《法国民法典》否定了封建特权,排除C项。
5.日耳曼人的家庭中,家长权虽大,但是家长做出重要的法律行为时,由于涉及全家利益,不能个人决定,而是要征得家庭中成年男子的同意。作为氏族成员,当本氏族有人受到外氏族人侵害时,必须与其他氏族成员共同复仇。这反映出日耳曼部落( )
A.同态复仇观念严重
B.男性居于社会支配地位
C.维护贵族阶层利益
D.团体本位主义意识浓厚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中事关全家利益的重要决定,家长要征得主要家庭成员同意,氏族成员都要参加捍卫氏族利益的活动等,反映出日耳曼部落具有浓厚的团体本位主义意识,D项正确;“同态复仇观念严重”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并不是男性在部落中的社会地位,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维护贵族阶层利益无关,排除C项。
6.罗马共和国后半期,产生了“无夫权婚姻”。夫对妻无所谓“夫权”,妻没有绝对服从丈夫的义务,夫妻财产各自独立,妻的财产无论婚前婚后所得一律归自己所有。帝国时期广泛采用这种婚姻家庭制度。这体现了罗马法( )
A.公平公正精神 B.推崇契约精神
C.保护私有财产 D.注重司法程序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后期逐渐盛行的“无夫权婚姻”,强调夫妻双方在家庭和财产上独立自主,体现了罗马法强调的公平公正精神,A项正确;契约精神即由契约关系派生的守信等原则和婚姻关系中相互独立、平等不符,B项错误;C项没有反映题干主旨,错误;罗马法注重司法程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7.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监督也由至少在形式上不同于普通法院的机构来担任,由此,产生了独立于普通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由此可见,大陆法系的国家( )
A.以成文宪法为唯一的判决根据
B.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重
C.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限制
D.司法判例没有参考价值
[解析] 材料“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体现的是大陆法系下的国家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到制约,C项正确;普通法也是判决的根据,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行政对司法的干预,B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司法判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D项排除。
8.宗教改革引起了教义上的争执,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分裂,迫使争论不休的各宗教派别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教会想要获得全世界的垄断地位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
A.使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
B.有效提高了大众的识字率
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D.消除了教派间的教义分歧
[解析] 宗教改革引发了教义争端,导致任何一个教会想要获得全世界的垄断地位都是不可能的,意味着多教派并存局面,而这种局面客观上有助于思想的解放,C项正确;A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基础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大众识字率的提高而非宗教改革,排除B项;D项“消除了”表述绝对,而且与题干信息相反,排除。
9.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民主制度达到鼎盛 D.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解析】根据材料“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罗马的扩张,罗马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境内民族和人口激增,原本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已无法适应罗马统治的需要,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罗马的统治,罗马法也在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形成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故选A项。
10.有学者在研究西方法律制度时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独立和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在于( )
A.维护公民合法权利 B.坚持权力制衡原则
C.遵循法律程序 D.保护私有财产
【解析】法官中立是指在诉讼中,法官应当不偏不倚地对待双方当事人,给予各方主体以同等的对待,最终保证各方主体诉讼权利的平等;而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不告不理原则指的是对未经起诉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的诉讼原则。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故A项正确。
11.18世纪以后,英国法官在审判时会首先将眼前的案件与先例进行比较,寻求合适的判例规则,如果发现后案与先例契合,则依先例进行判决。这种做法( )
A.凸显了法官的地位 B.强调成文法的权威
C.突出了律师的作用 D.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解析】根据材料“将眼前的案件与先例进行比较,寻求合适的判例规则,如果发现后案与先例契合,则依先例进行判决”可知,这种做法是判例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判例法的来源不是专门的立法机构,而是法官对案件的审理结果,它不是立法者创造的,而是司法者创造的,因此,判例法又称为法官法,凸显了法官的地位,故选A项。
12.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基督教会的学校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证、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等。这反映了( )
A.教会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B.教会控制了中古时期的教育
C.教会训诫凌驾于法律之上 D.基督教文化影响近代欧洲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道德教育是教会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偷盗等,反映了基督教会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基督教文化对中古时期欧洲的影响,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 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
[答案] (1)理论基础:人民主权和三权制衡;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区别;宪法高于国会普遍立法。
(2)影响: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获得切实保障;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